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DX6通过调控CKMT1A mRNA稳定性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熊茄妍 雷伟 +5 位作者 游波 张振新 谢海静 单颖 夏天 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9,共9页
背景与目的:DDX是一类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RNA解旋酶,与mRNA调控、肿瘤增殖及侵袭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DDX家族成员DDX6对CKMT1A mRNA稳定性的影响以及DDX6-CKMT1A轴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和迁移能力... 背景与目的:DDX是一类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RNA解旋酶,与mRNA调控、肿瘤增殖及侵袭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DDX家族成员DDX6对CKMT1A mRNA稳定性的影响以及DDX6-CKMT1A轴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DDX6和CKMT1A在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人体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CKMT1A和DDX6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编号:2022-L114)。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转染慢病毒、质粒,构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人源鼻咽癌细胞CNE2的shDDX6、sh-CKMT1A、sh-CKMT1A+sh-DDX6和oe-CKMT1A细胞模型,明确DDX6和CKMT1A表达水平对鼻咽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构建BALC/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DDX6和CKMT1A在小鼠体内对鼻咽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采用RNA稳定性实验检测敲除DDX6对CKMT1A mRNA的影响,进一步明确DDX6的分子机制。结果:人鼻咽癌组织中DDX6高表达,CKMT1A低表达,DDX6与CKMT1A表达呈负相关。DDX6通过破环CKMT1A mRNA稳定性,抑制CKMT1A蛋白质翻译。在CNE2细胞中,CKMT1A低表达可增强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高表达则抑制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而DDX6的敲除可逆转CKMT1A下调导致的恶性行为进展。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低表达CKMT1A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低表达DDX6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敲除DDX6与CKMT1A能恢复单独敲低DDX6导致的抑制效果。结论:鼻咽癌细胞中DDX6通过破坏CKMT1A mRNA稳定性,负调控CKMT1A蛋白质翻译,增强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鼻咽癌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KMT1A DDX6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技术检测梅尼埃病与前庭神经炎半规管功能障碍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石艳萍 莫江伟 +1 位作者 李瀛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 应用视频头脉冲(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技术检测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与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半规管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 目的 应用视频头脉冲(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技术检测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与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半规管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眩晕专科并明确诊断的单侧MD患者116例,VN患者34例,分别进行冷热试验及vHIT检测6个半规管的功能。结果 25.86%单侧MD患者vHIT检查结果异常,VN患者的vHIT结果异常率为94.1%。单侧MD患者患耳水平半规管受累17例,上半规管受累2例,后半规管受累8例。VN患者患耳水平半规管受累32例,上半规管受累16例,后半规管受累18例。结论 vHIT检测MD及VN不同半规管功能的敏感性可能不同,水平半规管敏感性最高,上半规管敏感性最低,同时半规管功能受损加重时vHIT阳性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冷热试验 视频头脉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视频头脉冲结果分析
3
作者 石艳萍 徐英 +2 位作者 陆洁莹 罗颜 莫江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的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结果并探讨vHI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眩晕诊治中心的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患儿78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 目的分析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的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结果并探讨vHI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眩晕诊治中心的儿童常见周围性眩晕患儿78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10岁组26例和>10岁组52例,分析其vHIT检查结果。结果78例周围性眩晕患儿中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of childhood,BPVC)28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20例,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15例,突发性聋伴眩晕(sudden deafness with vertigo,SD)8例,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7例。vHIT检查结果异常47例,其中BPVC14例,VM12例,VN14例,SD3例,MD4例。儿童vHIT检查中出现伪迹的概率更高,最常见的伪迹类型为眨眼,高增益值及追踪震荡,≤10岁组vHIT检查出现伪迹多于>1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BPVC及VM,vHIT在儿童眩晕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出现伪迹的概率较高,检查过程中需注意甄别并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眩晕 视频头脉冲试验 伪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莫江伟 徐英 +3 位作者 石艳萍 邢洪瑜 曹忠胜 罗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257,共6页
目的分析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的特征,探讨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及冷热试验对151例常见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1例患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8例,前庭神经炎34... 目的分析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的特征,探讨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及冷热试验对151例常见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1例患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8例,前庭神经炎34例,梅尼埃病39例,突发性聋伴眩晕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冷热试验(CT)阳性率17.2%,水平半规管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阳性率8.6%,总阳性率24.1%;前庭神经炎患者CT阳性率97.1%,水平半规管vHIT阳性率97.1%,总阳性率100%;梅尼埃病患者CT阳性率59.0%,水平半规管vHIT阳性率12.8%,总阳性率69.2%;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CT阳性率45.0%,水平半规管vHIT阳性率15.0%,总阳性率55.0%。按照患侧半规管轻瘫(CP)值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CP≤25%,n=76),B组(25%<CP≤50%,n=44)及C组(CP>50%,n=31),对各组患者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患侧水平半规管增益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12.263 P=0.000)。两两比较提示,A组及B组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4),而A组与C组(P=0.000)、B组与C组(P=0.002)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周性眩晕疾病中,CT检查CP值小于等于50%时,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基本正常,而当CP值大于50%时,患侧水平半规管vHIT增益值明显下降,异常率显著提高;原发性BPPV患者不建议行vHIT;VN患者建议尽早联合CT及vHIT检查,作为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视频头脉冲试验 冷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