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在《癌因性疲乏护理指南》临床试点应用中的体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季娟 杨益群 +4 位作者 钱科燕 田利 王芬 王丽华 李惠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在《癌因性疲乏护理指南》临床试点应用中的实践体验,反思临床应用过程,探讨指南临床应用的促进及阻碍因素,为类似的临床试点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对12名肿瘤科及放疗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类属分...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在《癌因性疲乏护理指南》临床试点应用中的实践体验,反思临床应用过程,探讨指南临床应用的促进及阻碍因素,为类似的临床试点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对12名肿瘤科及放疗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取主题。结果应用初期,护士对开展指南临床试点应用的态度各异;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填表的负担、患者的理解力较弱和依从性差;应用过程的促进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力的介入、患者重视癌因性疲乏的管理等;应用过程的阻碍因素主要包括护士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流动性大,医生与护士沟通不足;整个应用过程中护士最主要的收获是更专业与更自信。结论在护理指南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重视护士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的体验,分析其阻碍和促进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升护士的认同感,以提高临床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护理人员 指南 临床应用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周菊珍 王丽华 +1 位作者 陈秋萍 鞠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静脉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l 7细胞与人类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秀娟 马守宝 陶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0-683,共4页
辅助性T细胞17是新发现的一种CD4^+效应T细胞亚群,具有独特的分化发育机制,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TGF-β)、IL-6、IL-23等多种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的参与下,初... 辅助性T细胞17是新发现的一种CD4^+效应T细胞亚群,具有独特的分化发育机制,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TGF-β)、IL-6、IL-23等多种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的参与下,初始CD4^+细胞分化发育为Th17细胞,活化的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IL-21、IL-22等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和疾病的发生。Th17细胞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目前已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检测到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存在,关于Th17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究竞是促进肿瘤还是抑制肿瘤仍存在较多争议,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Th17细胞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特异性靶向Th17细胞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H17细胞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福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和血液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凯 王庆才 +2 位作者 陶敏 徐红 朱春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 :研究阿米福汀 (氨磷汀 ,一种广谱的选择性细胞保护剂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MVP方案化疗后近期疗效和血液学毒性的影响以及阿米福汀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的分组方法将 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保护组 (阿米福汀 +MVP方案... 目的 :研究阿米福汀 (氨磷汀 ,一种广谱的选择性细胞保护剂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MVP方案化疗后近期疗效和血液学毒性的影响以及阿米福汀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的分组方法将 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保护组 (阿米福汀 +MVP方案 ) 17例和对照组 (MVP方案 ) 16例 ,两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 ,分别治疗 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血液毒性。结果 :两组各有 15例可以评价疗效和毒性 ,治疗组CR 1例、PR 5例、NC 6例、PD 3例 ,有效率 (CR +PR) 4 0 % ;对照组无CR ,PR 5例、NC 8例、PD 2例 ,有效率 (CR +PR) 33.3% ,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70 5 )。保护组与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分别为 (3.387± 1.16 9)× 10 9/L和 (2 .4 6± 0 .98)× 10 9/L(P =0 .0 2 6 ) ,血小板最低值分别为 (114 .5 3± 4 8.2 4 )× 10 9/L和 (88.2± 32 .83)× 10 9/L(P =0 .0 91) ,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 (94 .4± 14 .6 9) g/L和 (89.33± 13.98) g/L(P =0 .341)。治疗组和对照组Ⅱ级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 6 6 .7%和 33.3% (P =0 .0 6 8) ,Ⅱ级以上血小板发生率分别为 33.3%和 2 0 % (P =0 .4 0 9) ,Ⅱ级以上血红蛋白发生率分别为 5 3.3%和 4 6 .7% (P =0 .715 )。阿米福汀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呕吐 ;轻度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阿米福汀 丝裂霉素 长春地辛 顺铂 联合化疗 化疗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miR-155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段卫明 姚利 +1 位作者 陶敏 陈子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763-2767,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iR-155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0%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的TNBC术后标本72例。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miR-155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测定Ki-67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55、Ki-67对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72例患者的中位miR-155相对表达量为0.899(1.236)。以该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iR-15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Ki-67表达水平及是否绝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R-155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患者25例(34.7%),复发患者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Ki-67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636,miR-155和Ki-67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为0.829。结论术后复发TNBC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miR-155可能是预测TNBC术后复发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MIR-155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春荣 李大鹏 +3 位作者 熊峰 朱彦博 宋乐冬 陶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化疗应用4~6个周期,贝伐珠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化疗应用4~6个周期,贝伐珠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 CTC 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结果:3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一线治疗25例,CR 2例,PR 12例,SD 3例,PD 8例,有效率56.0%,疾病控制率68.0%,中位PFS 11.3个月;二线治疗13例,PR 5例,SD 2例,PD 6例,有效率38.5%,疾病控制率53.8%,中位PFS 9.5个月,两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O5)。3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结论:贝伐殊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好,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结直肠癌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后大肠癌患者NKT及NK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德祥 袁苏徐 +2 位作者 管洪庚 徐红 戴月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NKT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3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和13例健康对照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T及NK细胞的变化,研究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患者NKT... 目的:探讨手术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NKT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3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和13例健康对照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T及NK细胞的变化,研究其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患者NKT细胞较健康人升高(P<0.05),T细胞与健康人无差异,NK细胞较健康人减少(P<0.05)。健康人群中NKT细胞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6.6%,低于大肠癌患者的18.9%(P<0.05)。术后1周,大肠癌患者NKT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NK细胞明显降低(P<0.05)。年龄>60岁较年龄≤60的大肠癌患者的T细胞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细胞有降低趋势,NK细胞有增高趋势;肿瘤浸润至浆膜和浆膜外大肠癌患者T细胞有降低趋势;Duke’s C、D期较Duke’s A、B期大肠癌患者T细胞低(P<0.05)。T、NKT及NK细胞三者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手术后大肠癌患者NK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处于活化状态,NK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NKT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AR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及Cdc25C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晓峰 周秀敏 +8 位作者 董杰 张征宇 葛京平 周文泉 魏武 程文 位志峰 侯建全 高建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雄激素调节基因(prostate androgen regulated gene,PAR)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本研究用RNA干扰技术下调PAR基因表达,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细胞周期及调节因子Cdc25C...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雄激素调节基因(prostate androgen regulated gene,PAR)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本研究用RNA干扰技术下调PAR基因表达,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细胞周期及调节因子Cdc25C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PAR基因的siRNA转染PC3细胞,以RT-PCR验证其对PAR基因表达抑制的有效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Cdc25C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可抑制PC3细胞PAR基因表达,同时G2/M期细胞及凋亡细胞比例分别由(23.79±3.16)%及(1.49±0.13)%增加至(29.95±3.25)%和(20.61±2.73)%,Cdc25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PAR基因表达下调可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dc25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基因 前列腺癌 细胞周期 Cdc25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东芹 曹斐 +2 位作者 陶敏 朱虹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目前关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4的表达水平与人肺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HDAC4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及胸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72例多西紫衫醇化疗相对... 目的目前关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4的表达水平与人肺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HDAC4在人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及胸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72例多西紫衫醇化疗相对耐药的肺腺癌肿瘤患者的肺腺癌组织标本。按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分为敏感组(n=32例,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者)和不敏感组(n=40例,包括稳定和进展者)。≥HDAC4相对表达最佳临界值(78.7)的组织标本为高表达组(n=35),<78.7的组织标本为低表达组(n=37)。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敏感组和不敏感组HDAC4的表达,分析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分析结果。结果不敏感组HDAC4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组[(1.42±0.30)vs(0.60±0.15),P<0.01]。HDAC4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0.2月vs 5.8月,P<0.05)。结论在多西紫衫醇化疗相对耐药的肺腺癌肿瘤患者中HDAC4表达的增高,有望成为多西紫衫醇化疗耐药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肺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宇岭 倪才方 +2 位作者 刘一之 李道明 徐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6 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 (TNM分期Ⅱ~Ⅳ )随机分成两组 :①单纯TACE组 30例 ;②卡培他滨联合TACE组 32例 ,在TACE治疗后第 2天 ,口服给药 14天。...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6 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 (TNM分期Ⅱ~Ⅳ )随机分成两组 :①单纯TACE组 30例 ;②卡培他滨联合TACE组 32例 ,在TACE治疗后第 2天 ,口服给药 14天。全部患者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一年生存率、二期手术切除率。结果 :卡培他滨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14 .5个月 ,一年生存率为 75 .0 % ,二期手术切除率 2 5 .0 % ;而单纯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6个月 ,一年生存率为 39.3% ,二期手术切除率 6 .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卡培他滨 栓塞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通过NF-κB通路调控小鼠破骨样细胞分化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啸 孙婧悦 +1 位作者 华俊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铁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向破骨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RAW264.7细胞以400μmol/L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干预,以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 目的探讨铁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向破骨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RAW264.7细胞以400μmol/L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干预,以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诱导向破骨样细胞分化,分化能力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噬骨陷窝实验检测。应用RNA-Seq对FAC组与对照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注释。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验证NF-κB胞核内结合情况,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研究该通路在其中的作用。结果铁干预后,TRAP阳性染色细胞增多(P<0.01)、噬骨陷窝范围扩大;FAC组与对照组共有99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20个,下调基因474个。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功能集中表现在生物学过程蛋白修饰过程的正调控、细胞黏附、酶抑制剂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RNA多富集于NF-κB通路。EMSA结果提示,高铁环境下,细胞NF-κB通路激活。将NF-κB通路抑制后,FAC对破骨细胞的分化作用减弱。结论铁蓄积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破骨细胞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例临终期胃癌患者生存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长民 袁苏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临终期胃癌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用积分法建立预测临终期生存风险的评分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73例院内死亡的胃癌患者血生化指标变化和SOFA评分,并取其中有完整死亡前随访资料的44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临终期胃癌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用积分法建立预测临终期生存风险的评分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73例院内死亡的胃癌患者血生化指标变化和SOFA评分,并取其中有完整死亡前随访资料的44例作为对照组,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指标,将其数值转换为分数,相加后得到每一例患者的生化评分,将生化评分与SOFA评分相加即为每例患者的预后评分。依据预后评分分值大小将试验组病人分为两组:A组<20分,B组≥20分,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影响生存时间的指标为: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尿素、尿酸、乳酸脱清酶、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B组评分≥2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P<0.05);预后评分和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依据本组资料建立的评分办法简单实用,是评价胃癌临终患者生存风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终 生化指标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PAR基因表达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徐晓峰 周秀敏 +6 位作者 张征宇 葛京平 周文泉 程文 位志峰 侯健全 高建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0-525,共6页
背景与目的:PAR(prostate androgen regulated)基因在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前列腺癌PC3细胞中PAR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对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背景与目的:PAR(prostate androgen regulated)基因在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前列腺癌PC3细胞中PAR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对PC3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针对PAR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质粒psiRNA-PAR1、psiRNA-PAR2和psiRNA-PAR3,转染PC3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其对PAR基因的表达抑制作用;细胞计数、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PAR基因表达下调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3组shRNA表达质粒均可抑制PC3细胞中PAR基因的表达;PAR基因的下调可使细胞生长速率明显减慢,增殖受到抑制;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其中以psiRNA-PAR1的抑制效应最明显,并在转染48h后对PAR基因表达的抑制率达最高峰,为(81.18±1.68)%;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增加。结论:PAR基因表达下调,明显地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实现的;PAR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相关的癌基因,有望作为基因及药物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基因 前列腺癌 RNA干扰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上调活性氧水平促进破骨样细胞分化机制
14
作者 王啸 孙婧悦 +3 位作者 钱晨月 王爱飞 华俊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铁调素对小鼠单核细胞株RAW264.7向破骨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两组RAW264.7,一组作为对照,另一组以1.6μmol/L铁调素(hepcidin,Hepc)干预,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 目的探讨铁调素对小鼠单核细胞株RAW264.7向破骨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两组RAW264.7,一组作为对照,另一组以1.6μmol/L铁调素(hepcidin,Hepc)干预,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向破骨样细胞分化,分化能力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采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差异。二氯二氢荧光素(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CFH)荧光探针标记并检测细胞ROS水平差异。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ammonium,PDTC)干预后采用TRAP染色检测破骨样细胞分化水平。结果铁调素干预后小鼠破骨样细胞分化能力增强,TRAP阳性染色细胞增多(P<0.001)。IF结果示铁调素干预后,破骨样细胞FPN表达下调。铁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铁调素可升高破骨样细胞内铁水平。进一步检测DCFH荧光示铁调素使细胞ROS水平升高。进一步使用抗氧化剂PDTC干预可抑制破骨样细胞分化(P<0.001),降低铁调素对破骨样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结论铁调素可封闭破骨样细胞胞膜FPN,造成胞内高铁状态,上调ROS水平,最终促进破骨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活性氧 铁调素 破骨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如慧 金美娟 +3 位作者 钱雪峰 乔美珍 陈凯 吴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于血液科行HSCT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本信息...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于血液科行HSCT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本信息,计算传统CLABSI(OCLABSI)和校正CLABSI(MCLABSI)发病率,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18例行HSCT的AML和MDS患者,其中19例OCLABSI,10例患者发生MCLABSI。19例OCLABSI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11株,真菌1株;多重耐药菌9株。OCLABSI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HR=0.088;95%CI:0.017~0.440;P=0.003),年龄(HR=1.560;95%CI:1.066~2.530;P=0.034),只移植骨髓细胞(HR=4.408;95%CI:1.860~22.593;P=0.043),使用ATG/CSA/MMF/MTX预防GVHD(HR=0.101;95%CI:0.015~0.686;P=0.019),使用MTX预防GVHD(HR=0.097;95%CI:0.011~0.816;P=0.032)。结论对MCLABSI的定义可以更加精确的监测深静脉导管引起的血流感染。根据高危因素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严格遵守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增强移植后患者免疫重组的方案,可减少HSCT患者CLAB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CLABSI H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miRNAs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婧悦 王啸 +1 位作者 王振欣 徐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探讨外泌体miRNAs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确诊为初治Ⅳ期胃腺癌患者36例病例资料,均接受不少于2个周期的Xelox或SOX方案化疗,根据实... 目的:通过筛选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s,探讨外泌体miRNAs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确诊为初治Ⅳ期胃腺癌患者36例病例资料,均接受不少于2个周期的Xelox或SOX方案化疗,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收集患者首次化疗前的血清标本,提取血清外泌体RNA,行miRNAs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的miRNAs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验证后的外泌体miRNAs在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结果:36例Ⅳ期胃癌患者按照RECIST标准,分为敏感组15例,耐药组21例。两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共筛选出52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经qRT-PCR验证后,仅3个外泌体miRN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预测miRNA-106a-5p、miRNA-1323、miRNA-202-3p与胃癌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49、0.946,灵敏度分别为90.5%、90.1%、85.7%,特异度分别为:93.3%、86.7%、93.1%。结论:检测晚期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106a-5p、miRNA-1323、miRNA-202-3p,可能对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泌体miRNAs 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抑制舌癌细胞生长及转移能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乔丹 李伟 殷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0-656,共7页
【目的】观察斑蝥素(Cantharidin)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CAL-27生长及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舌癌细胞株Tca8113、CAL-27处理组采用斑蝥素处理,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通... 【目的】观察斑蝥素(Cantharidin)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CAL-27生长及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舌癌细胞株Tca8113、CAL-27处理组采用斑蝥素处理,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CDK1)、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检测斑蝥素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斑蝥素抑制舌癌细胞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斑蝥素处理后G2/M期细胞比例上升(P﹤0.01),呈G2/M期阻滞。斑蝥素处理后,抑制G2/M周期转换的p21表达上调(P﹤0.01),而促进G2/M周期转换的CDK1表达下调(P﹤0.01)。斑蝥素可显著抑制舌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处理24 h使Tca8113、CAL-27细胞侵袭力分别下降(93.50±3.32)%(P﹤0.01),(61.33±4.11)%(P﹤0.01)。斑蝥素处理后MMP-2、9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划痕实验显示斑蝥素可显著抑制舌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处理12 h使Tca8113、CAL-27细胞迁移能力分别下降(57.60±8.98)%(P﹤0.01),(49.94±5.63)%(P﹤0.01)。【结论】斑蝥素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并通过抑制舌癌细胞迁移和对基质的降解,抑制舌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舌癌 生长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FOXP3在不同部位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天威 张闽 +4 位作者 刘志菊 郭凌川 段卫明 季月霞 曹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FOXP3^+细胞在胃癌不同部位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标本268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在癌周和癌巢的表达,分析FOXP3在癌周及癌巢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 目的探讨FOXP3^+细胞在胃癌不同部位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标本268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在癌周和癌巢的表达,分析FOXP3在癌周及癌巢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法检测FOXP3与CD4的共表达情况。结果癌周FOXP3高表达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1);癌周FOXP3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P=0.02)。癌巢FOXP3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无相关性;癌周FOXP3表达与CD4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双色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癌周FOXP3^+细胞与CD4^+细胞存在共表达。结论FOXP3^+/CD4^+免疫细胞多出现在癌周,癌周FOXP3^+细胞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微环境 FOXP3 TREG 异质性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昕宇 顾怡钰 +3 位作者 冯羽昕 宋钰萌 蒋廷波 徐明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6-949,共4页
目的评估多病共存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期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AMI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共425例,根据合并疾病数量分为A组196例(≤1种慢性病)、B组140例(2种慢性病)和C组89例(≥3种慢性... 目的评估多病共存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期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AMI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共425例,根据合并疾病数量分为A组196例(≤1种慢性病)、B组140例(2种慢性病)和C组89例(≥3种慢性病),回顾性分析3组临床资料、术后用药、院内并发症等,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Kaplan-Meier曲线分析1年期预后。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年龄、心率、Killip≥3级比例、肌酐、左心房内径、左主干罪犯血管、≥2支血管病变、院内死亡、新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急性心力衰竭比例显著升高(P<0.05)。A组、B组和C组总MACE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18.37%vs 50.00%vs 76.40%,P=0.000)。Kaplan-Meier曲线分析示,与A组和B组比较,C组累积生存率最低(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合并慢性病越多,院内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临床医师应对此类患者尽早个体化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慢性病共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治疗方式评价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戴月娣 张德祥 +1 位作者 袁苏徐 陶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预后因素不明确。本研究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与生存期关系,探讨胰腺癌的预后因素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收集病理诊断明确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电话随访生存期,...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预后因素不明确。本研究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与生存期关系,探讨胰腺癌的预后因素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收集病理诊断明确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电话随访生存期,评价其对预后价值。结果:302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0.1%、10.6%和2.6%。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期、治疗方式影响胰腺癌生存期(P≤0.01),未治疗或仅行支持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手术、化疗、胆汁引流、经动脉介入化疗及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0、7.3、3.5、9.0和11.0个月,死亡风险显著降低(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治疗方式是胰腺癌预后因素(P<0.01)。结论:肿瘤分期、治疗是胰腺癌独立预后因素。肿瘤部位位于胰头颈部、分期早,手术、经动脉介入化疗、化疗、胆汁引流及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生存期 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