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对脑转移瘤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利 周菊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1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评价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转移瘤患者,32例采用单纯全脑放疗,1.8~2.0Cy/次,每周5次,总剂量36~40Gy;另32例采用全脑放疗后局部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采用全脑放疗肿瘤治疗组,局部控制率... 目的评价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转移瘤患者,32例采用单纯全脑放疗,1.8~2.0Cy/次,每周5次,总剂量36~40Gy;另32例采用全脑放疗后局部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采用全脑放疗肿瘤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40.62%;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局部控制率为78.13%。结论脑转移肿瘤放射治疗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全脑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转移瘤 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O_4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玮 涂彧 +1 位作者 王利利 周菊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34-238,共5页
为探讨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用20Gy的电子线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在辐照后1、7和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surface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 为探讨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用20Gy的电子线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在辐照后1、7和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surface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ICAM-1含量及MPO活性明显增加,引起放射性脑损伤继发性炎症反应;给予硫酸镁能显著降低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ICAM-1含量及MPO的活性,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脑组织损伤。早期给予硫酸镁可减轻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的炎症效应,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电子线 大鼠 炎症反应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组织中稀醇化酶、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涂彧 王利利 +3 位作者 周菊英 崔凤梅 秦颂兵 徐晓婷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5-188,共4页
观察了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NSE、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对成熟的(Sprague-dawle,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稀醇化酶(Neuro-s... 观察了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NSE、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对成熟的(Sprague-dawle,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稀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6MeV电子线对实验组大鼠进行20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分别于照射后1d、7d、14d和30d处死大鼠,取其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SE、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上述时间点,脑内海马区S-100和NSE表达有时间规律,照射后7dS-100蛋白的表达和照射后24hNSE的表达组间存在一定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NSE表达显著下降(p<0.05),S-100表达显著升高(p<0.05)。在照射后7d,上述各指标变化的幅度为30Gy组>20Gy组>10Gy组。电离辐射可诱导脑组织中S-100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NSE在神经元中的表达,脑组织中S-100和NSE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辐射诱导的急性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脑损伤 NSE S-10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O_4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内Ca^(2+)及脑组织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文佳 崔凤梅 +3 位作者 王利利 刘萍 何超 涂彧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探讨硫酸镁(MgSO4)对电离辐射诱发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将成熟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镁实验用药组,用6MeV电子束对实验组大鼠进行20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cGy/min;实验用药组大鼠于照射前1d、... 为探讨硫酸镁(MgSO4)对电离辐射诱发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将成熟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镁实验用药组,用6MeV电子束对实验组大鼠进行20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cGy/min;实验用药组大鼠于照射前1d、照射后即刻和照射后连续5d分别给予10%的MgSO4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后第3、10、17和24d解剖大鼠,取其脑组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细胞内Ca2+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脑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及脑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用药组大鼠脑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及脑组织NO含量有所降低(P<0.05)。表明早期使用硫酸镁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脑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及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硫酸镁 细胞内钙离子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剂量6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涂彧 周菊英 王利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束照射对大鼠脑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Ca2+、Mg2+含量的动态变化,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大鼠全脑受照射后,均存在脑组织中Ca2+含量升高、Mg2+含量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其中20Gy照射后24h脑组织中Ca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Mg2+含量在照后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在照后7天,上述各指标变化的幅度为30Gy组>20Gy组>10Gy组。基于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Ca2+、Mg2+含量发生的变化,探讨了电离辐射所致脑损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CA^2+ MG^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