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肺小细胞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
1
作者 尤志群 覃玲艳 +2 位作者 虞杰 程丽丽 顾冬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肺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1例浆膜腔积液转移性SCL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TTF-1、CD56、CgA、Syn、Ki67、Ep-CAM、CK...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肺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1例浆膜腔积液转移性SCL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TTF-1、CD56、CgA、Syn、Ki67、Ep-CAM、CK7、Napsin A、CK5/6、Calretinin、CD45和PD-L1(22C3)的表达。结果浆膜腔积液转移性SCLC的细胞病理学特征:肿瘤细胞较小,胞质少,呈裸核样,细胞排列松散,部分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部分核镶嵌排列,呈脊椎骨样或列兵样排列,核呈“椒盐样”,带有细颗粒感,核仁不明显。免疫表型:TTF-1阳性率68.6%(35/51),CD56阳性率76.5%(39/51),Syn阳性率98%(50/51),CgA阳性率37.3%(19/51),Ep-CAM阳性率94.1%(48/51),CK7阳性率56.9%(29/51),Napsin A、CK5/6、Calretinin、CD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0%占82.4%(42/51)。51例浆膜腔积液中有9例行PD-L1(22C3)检测,其中8例PD-L1(22C3)阴性,1例PD-L1(22C3)阳性。3例行基因检测,其中1例伴TP53突变。结论浆膜腔积液转移性SCLC准确诊断需结合细胞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和免疫表型,疾病的准确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小细胞癌 浆膜腔积液 细胞病理学特征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23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权秋颖 郭凌川 +2 位作者 何晓顺 庞培 杨倩倩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459,共6页
目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肺肿瘤的0.1%~0.2%,PMEC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既不特异也不典型,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苏... 目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肺肿瘤的0.1%~0.2%,PMEC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既不特异也不典型,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3例PMEC标本,所有病例标本均经病理科系统评估,结合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mmunohistochemistry,IHC)、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等综合分析,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肿瘤由黏液分泌细胞(以下称黏液细胞)、中间型细胞和表皮样细胞3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免疫表型:瘤细胞CK7主要表达于黏液细胞,CK5/6、p40、p63表达于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Ki-67增殖指数5%~60%,TTF-1、Napsin A均阴性,23例行PD-L1(克隆号22C3)检测,5例阳性,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区间为3%~20%;11例行ALK(克隆号D5F3)检测均阴性;2例行c-Me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弱阳性表达(+);Mastermind样转录共激活因子2(mastermind-lik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2, MAML2)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4.8%(8/23);黏液细胞PAS染色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存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高分期(Ⅲ+Ⅳ期)、低分化以及MAML2阴性的患者预后显著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高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证实,组织学低分化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MEC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发病率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MAML2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的病理形态与遗传变异
3
作者 王哲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多样,是病理医师诊断和分类各种类型淋巴瘤的重要依据,形态学是外在表现,基因变异是决定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形态学改变往往能提示其背后的基因变异规律,揭示这些形态与基因变异之间的联系,可为淋巴瘤... 淋巴瘤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多样,是病理医师诊断和分类各种类型淋巴瘤的重要依据,形态学是外在表现,基因变异是决定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形态学改变往往能提示其背后的基因变异规律,揭示这些形态与基因变异之间的联系,可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生物学行为预测、治疗选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遗传变异 病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倩倩 郭凌川 +3 位作者 孙思思 郭霞 杨红丽 黄仁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LOT,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Sanger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tumor of kidney,LO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LOT,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Sanger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LOT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57~70岁,中位年龄65岁,平均64.8岁。临床表现:仅例1出现尿频伴间断腰痛,其余患者无症状,为偶然发现。影像学特征:B超表现为占位性病变,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CT示中心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明显强化。眼观:瘤体呈结节状,最大径2.1~7.6 cm,平均4.04 cm,切面实性。镜检:LOT界清,部分可见厚包膜,肿瘤细胞多构成致密区及稀疏区,新鲜出血灶及蛋白样分泌物常见,可见灶性淋巴细胞聚集、肝板样及肝血窦样结构、厚壁血管、胶原纤维束分割肿瘤细胞形成的假结节及陈旧性出血。肿瘤细胞温和较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核大小一致,圆形、卵圆形,核膜清晰,为2级小核仁,可见核周空晕、双核细胞及核皱缩,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K7均弥漫强阳性,CD11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Sanger测序提示4例有mTORC1信号通路突变(3例MTOR,1例RHEB)。患者行局部或根治性肾切除,随访2~52个月,患者均存活、未见复发。结论LOT是一种低级别、嗜酸性且罕见的肾肿瘤,生物学行为惰性,目前随访结果显示局部手术完整切除即可,预后良好,需与其他嗜酸性肾肿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嗜酸细胞性肾肿瘤 形态学 Sanger测序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膜腔积液转移性乳腺癌17例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燕红 陆夏良 +4 位作者 覃玲艳 尤志群 姚义兴 许恩云 顾冬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乳腺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分子分型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3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2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例浆膜腔积液诊断转移性乳腺癌的病例,分析其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分子...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乳腺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分子分型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3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2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例浆膜腔积液诊断转移性乳腺癌的病例,分析其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分子分型改变,并进行预后观察。结果:浆膜腔积液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为:1)浸润性导管癌:一种为细胞呈巢团状或彩球样结构,核质比增高,核膜不规则,胞质可见黏液空泡;另一种为细胞呈平铺状,单个散在分布,大小形态不一,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增高;2)浸润性小叶癌:细胞散在分布,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核形态相对规则,但核质比增高。17例乳腺癌中,有6例分子分型发生转变,其中1例从Luminal A型转变成三阴型,1例从Luminal B型转变成HER-2过表达型,4例从Luminal B型转变成三阴型。结论:根据浆膜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染色(FISH)分析,对判断肿瘤细胞组织来源及分子分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精准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浆膜腔积液 细胞病理学特征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病理学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哲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共2页
淋巴瘤是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难点之一。淋巴瘤的诊断需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来完成。随着新兴分子检测手段的发展,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得到深入研究,针对分子改变的靶向治疗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治疗... 淋巴瘤是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难点之一。淋巴瘤的诊断需综合临床信息、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来完成。随着新兴分子检测手段的发展,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得到深入研究,针对分子改变的靶向治疗也得到长足发展,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第5版WHO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编撰工作已经完成,其中用更多篇幅强调了分子病理学技术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中的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子病理技术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方译萱 王安哲 +2 位作者 沈璐敏 袁潇 孔煜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0-848,共9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PPLE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0.7%。目前,PPLEC被归类为鳞状细胞癌的特殊亚群。本研究旨在探讨PPLEC的两种亚型在临床病...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PPLE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0.7%。目前,PPLEC被归类为鳞状细胞癌的特殊亚群。本研究旨在探讨PPLEC的两种亚型在临床病理学上的特征,以提升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证实为PPLEC的1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预后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PLEC总计14例,其中Regaud型5例,年龄33-73岁,男性2例,女性3例;Schmincke型9例,年龄36-79岁,男性4例,女性5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或结节影,Reagud型以周围型肿块为主,Schmincke型以中央型为主。病理学示肿瘤细胞呈合胞体样生长,伴随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Regaud型边界清晰合并肉芽肿性炎性病变,Schmincke型肿瘤边界模糊。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CK、CK5/6、P40、P63阳性,Regaud型Ki-67增殖指数低于Schmincke型;其中8例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检测均呈阳性;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阳性;在所有病例中,6例接受手术治疗,8例实施综合治疗,截至随访结束14例患者均存活。结论PPLEC是一种罕见的肺恶性肿瘤,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相关。该疾病可分为Regaud型和Schmincke型,二者在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具有独特差异。在治疗方面,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则采取综合治疗,整体预后较好。对于PD-L1高表达的中晚期患者,免疫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癌 亚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存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组织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影响
8
作者 张昊 程丽丽 +2 位作者 朱卫东 郭凌川 阎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后的组织标本,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相关质控参数及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经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患者612例临床资料,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配至两种...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液对甲状腺细针穿刺后的组织标本,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相关质控参数及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经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患者612例临床资料,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配至两种不同处理组,即细胞保存液组(268例)和穿刺活检裂解液组(344例);提取两种保存液中的组织DNA,并对样本进行检测前质控后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两组人群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保存方式,发现两组提取的甲状腺细针穿刺组织样本DN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提取后的核酸质控参数A_(260)/A_(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内控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甲状腺细针穿刺组织保存在4℃裂解液中更加有效地防止DNA降解,获得更高的DNA纯度,利于后续BRAF V600E等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针穿刺 BRAF V600E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特征、MAML2基因重排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建荣 阎萌 +5 位作者 郭凌川 雷哲 刘卫硕 邹子归 李娇 郑玉双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1-449,共9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起源于支气管黏液腺的罕见恶性肿瘤,占肺癌比例不足0.2%。其病理特征为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混合构成,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亚型,后者预后较差。...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起源于支气管黏液腺的罕见恶性肿瘤,占肺癌比例不足0.2%。其病理特征为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混合构成,可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亚型,后者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PM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含免疫组化及MAML2重排检测)及生存数据,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6岁。吸烟者8例(30.8%),有症状者19例(73.1%)。中央型肿块19例(73.1%),周围型7例(26.9%)。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表现为低-中等密度团块/结节。病理分型:低级别19例,高级别7例。免疫组化示CK7、P40、P63、CK5/6阳性,Ki-67指数2%-70%。MAML2重排检出率52.4%(11/21)。临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式:根治手术13例,手术+辅助化疗11例,放化疗1例,保守治疗1例。中位随访57个月,6例(23.1%)死亡。预后分析显示:(1)高级别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P<0.05);(2)淋巴结转移、晚期分期、Ki-67>20%及高级别与总生存期缩短有关联(P<0.05);(3)淋巴结转移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2.73,95%CI:1.22-132.96)。结论PME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约半数存在MAML2重排。淋巴结转移、晚期分期、高Ki-67指数及高级别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分级 预后 MAML2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检测指导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媛 郭凌川 +3 位作者 袁勇 郑强 金燕 明坚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背景与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且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 背景与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且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本研究旨在评估使用不同PD-L1检测方案指导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为中国NSCLC患者选择具有成本效果的诊断以及指导免疫单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卫生体系视角,构建决策树模型,模拟评估早中期(ⅡA~ⅢB期)、晚期(Ⅳ期)NSCLC患者接受Ventana SP263检测、Dako 22C3即用型及Dako 22C3浓缩液检测的成本,以及获得正确诊断且接受正确治疗的比例(正确诊治率)。通过增量分析比较SP263相对于其他检测方式的经济性。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指导NSCLC早中期患者化疗后辅助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时,相比22C3即用型检测方案或22C3浓缩液检测方案,SP263检测方案每正确诊断且接受正确治疗一位患者需要的增量成本为9449元,SP263检测方案具有成本效果。指导NSCLC晚期患者免疫单药治疗时,与22C3即用型或22C3浓缩液检测方案相比,SP263检测方案可以指导多种免疫单药治疗(阿替利珠单抗单药、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同时正确诊治率更高,且成本更低。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均证实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中国早中期和晚期NSCLC患者在进行免疫单药治疗时,SP263检测方案是具有成本效果的PD-L1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单药治疗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展瑞 赵光明 +1 位作者 郭凌川 干文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多少不等的绳索样胶原纤维组成,间质黏液变性,PL还可见特征性的大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Ki-67增殖指数约2%。术后随访3~74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CL/PL是一种良性脂肪瘤的特殊亚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梭形细胞 多形性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卫硕 蒋建伟 +4 位作者 黄山 黄仁鹏 康苏娅 丘佳明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胃GT活检及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胃GT中男女性各4例...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胃GT活检及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胃GT中男女性各4例,患者年龄34~60岁,中位年龄53岁,发生于胃窦4例,胃体3例,胃底1例。6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眼观:肿瘤最大径1.5~3.0 cm,平均2.1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镜检: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少见,围绕血管呈实性巢团状或血管外皮瘤样排列。肿瘤位于黏膜下或固有肌层间,1例侵犯胃壁全层。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和SMA,3例表达Calponin,4例部分或局灶表达Syn,Ki-67增殖指数2%~15%。随访时间3~122个月,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GT是胃部少见肿瘤,应与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等鉴别;绝大多数胃GT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ooMit-DWI对肺癌的病理分型诊断价值:与常规DWI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广政 黄仁军 +3 位作者 杜明占 胡粟 李勇刚 李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7-1373,共7页
目的:探讨ZooMit-DWI在肺癌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7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DWI(C-DWI)和ZooMit-DWI(Z-DWI),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两种成像序列... 目的:探讨ZooMit-DWI在肺癌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7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DWI(C-DWI)和ZooMit-DWI(Z-DWI),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两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估不同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分析两种DWI序列在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及肺癌高中分化、低分化两组中的ADC值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最终入组63例患者,其中肺小细胞癌9例,鳞癌20例,腺癌34例。Z-DWI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均较C-DWI图像高(P<0.05)。不同观察者测量C-DWI与Z-DWI图像ADC值的ICC分别为0.746(95%CI:0.61~0.84)、0.886(95%CI:0.82~0.93)。肺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的Z-ADC平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ADC平均值在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P<0.05)、腺癌组(P<0.05)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鳞癌组和腺癌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Z-ADC值及C-ADC值在肿瘤中高分化组、低分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Z-ADC值及C-ADC值诊断中高分化、低分化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776。结论:ZooMit-DWI序列在肺部肿瘤成像的图像质量及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均优于常规DWI序列,ZooMit-DWI序列有助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肺肿瘤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凌川 康苏娅 +3 位作者 吴德明 王修珍 顾冬梅 朱卫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9-620,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干文娟 杨玲 +3 位作者 邓敏 黄山 刘卫硕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11例SMAP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SMAP患者均为女...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11例SMAP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SMAP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1~68岁,平均55岁,伴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瘦等临床症状。肿物位于胰腺头部5例(45.5%)。11例SMAP中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肿瘤界清,切面呈蜂窝状。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小囊构成,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亮,细胞核小、无异型。免疫表型:11例SMAP均表达CK、CK7、CK18、CK19、EMA,3例表达NSE、α-ACT,Cg A、Syn、vimentin、TG、Calreti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D2-40、CD34血管阳性,二者在肿瘤细胞中阴性。结论 SMA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肿瘤,需与胰腺寡囊型囊腺瘤、假性囊肿、黏液性囊腺瘤、淋巴管瘤和毛细血管瘤、间皮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升华 张昊 +2 位作者 郑玉双 黄山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ur,T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TNE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CD56、Syn、CgA、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 目的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thymic neuroendocrine tumour,T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TNE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CD56、Syn、CgA、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56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显示为前中纵隔占位,为孤立类圆形性结节,边界不定,肿瘤最大径1.5~9.8 cm。病理诊断:1例经典型类癌,10例中级别非典型类癌,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小细胞癌。免疫表型:CK(16/16),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D56(14/16)、Syn(13/16)和CgA(10/16)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95%。随访时间6~120个月,1例经典型类癌患者仍健在,3例中级别非典型类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5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发生转移而死亡。结论TNET是一类罕见的胸腺恶性肿瘤,具有异质性。TNET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表型;TNET精准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副神经节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静 陆一凡 +6 位作者 杜明占 朱卫东 蔡艳艳 江涛 熊丹婷 俞士杰 干文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8-991,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PUB)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8例PUB临床资料,行HE、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平...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PUB)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8例PUB临床资料,行HE、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54岁。3例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心悸、阵发性肉眼血尿等典型临床症状,其余5例体检发现膀胱病变。肿瘤细胞大部分呈经典的巢团状排列,核分裂象及坏死罕见,瘤细胞巢周围见支持细胞围绕,肿瘤细胞表达Syn、CgA、CD56,仅1例SDHB表达缺失,支持细胞S-100表达,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均≤2%,7例GAPP评分为0~2分,1例为5分。随访时间19~99个月,1例术后36个月出现局灶复发,均未发现转移。结论 PUB临床罕见,组织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一致,具有复发及转移风险,GAPP评分系统有助于评估PUB的转移风险,SDHB可作为预测PUB转移风险的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副神经节瘤 GAPP评分 SD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的CT和超声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诚诚 滕跃 +2 位作者 董凤林 刘卫硕 李勇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血管肉瘤(PSA)的超声、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PSA的临床、CT及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例PSA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3型,Ⅰ型为单发病灶(n=1),CT平扫...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血管肉瘤(PSA)的超声、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PSA的临床、CT及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例PSA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3型,Ⅰ型为单发病灶(n=1),CT平扫呈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边缘强化;脾脏病灶超声呈类圆形低回声。Ⅱ型为多发、分离病灶(n=5),其中平扫4例表现为稍低密度,其中3例超声检查,1例表现为低回声、回声不均,1例病灶表现为高低混杂回声,1例未发现明确病灶,增强CT扫描4例为边缘强化,1例表现为结节状强化。Ⅲ型为弥漫性病变(n=1),平扫为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稍低密度,增强部分边缘强化,部分结节状强化;超声表现为脾大,回声粗。病理表现4例为弥漫性、不典型的血管内皮细胞蜂窝状或海绵状排列,2例镜下见裂隙血管及乳头状结构,1例表现为纺锤状的内皮细胞增殖排列形成血管间隙。结论:PS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认识其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对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病理环保系列试剂在病理常规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卫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3-714,共2页
在传统常规病理技术中,大量应用到甲醛、二甲苯、氧化汞等有毒有害物质,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对实验室环境、城市水系以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均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要求使用单位对甲醛、二甲苯等有毒... 在传统常规病理技术中,大量应用到甲醛、二甲苯、氧化汞等有毒有害物质,虽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对实验室环境、城市水系以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均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要求使用单位对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专业性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除导致成本太高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害问题。同时医务人员也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和工作环境的改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于2014年开始使用新型病理系列环保试剂(以下简称JZBL环保试剂)替代传统病理试剂,并与传统试剂制片和染色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试剂 病理常规技术 应用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脑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皓 黄仁鹏 +3 位作者 黄山 刘蔚 朱卫东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异位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meningioma,PE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EM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PEM中女性3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37~66岁,分别位于左鼻腔、左... 目的探讨异位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meningioma,PE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EM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PEM中女性3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37~66岁,分别位于左鼻腔、左下肺、右颈部、右上肺。4例均无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术后均未接受辅助治疗,随访6~5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4例PEM中,3例镜下形态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经典脑膜瘤形态一致,1例异位非典型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atypical meningioma,PEAM)丢失经典脑膜瘤固有结构,肿瘤细胞密度增高,核分裂象4~6个/10 HPF,可见出血、坏死灶。4例肿瘤细胞vimentin、EMA均阳性,3例PR阳性,2例S-100蛋白阳性,1例CK-pan阳性,CD34、STAT6、SMA、Syn、BCL-2均阴性。3例Ki-67增殖指数≤2%,1例PEAM中Ki-67增殖指数约15%。结论PEM临床少见,PEAM则更加罕见,需紧密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表型特征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脑膜瘤 非典型脑膜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