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免疫检查点B7-H3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和转化进展
1
作者 向雯静 陈翰卿 +3 位作者 蔡宁宁 沈宇 张学光 傅丰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8-1646,共9页
肿瘤靶向治疗是精准医疗的重要方法,靶点分子的选择是肿瘤靶向治疗的关键因素。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CD276)选择性高表达于肿瘤细胞,是参与肿瘤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近年大量研究发现B7-H3不仅具有免疫检查点功能,还参与调节肿瘤细胞恶... 肿瘤靶向治疗是精准医疗的重要方法,靶点分子的选择是肿瘤靶向治疗的关键因素。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CD276)选择性高表达于肿瘤细胞,是参与肿瘤免疫调控的关键分子。近年大量研究发现B7-H3不仅具有免疫检查点功能,还参与调节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因此被认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泛肿瘤通用型药物靶点。目前针对B7-H3的免疫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开发靶向B7-H3的阻断型抗体(Blocking mAb)、抗体偶联药物(ADC)、嵌合抗原受体免疫细胞疗法(CAR-T/CAR-NK)、单克隆抗体介导细胞毒性作用(ADCC)药物、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多特异性抗体(BsAb/TriAb)以及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药物等,旨在通过不同机制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多项临床前期和临床期研究显示,靶向B7-H3的免疫治疗具有潜在治疗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靶向B7-H3分子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最新动态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CD276) 免疫检查点分子 治疗性抗体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基因敲除小鼠的脾脏免疫表型分析
2
作者 杨艳红 宋赛哲 刘翠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研究PD-L2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脾脏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连续称量雌性和雄性野生型(WT)和PD-L2基因敲除(KO)小鼠3~12周的体质量。HE染色观察4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卵巢、子宫和睾丸组织结构差异;脲酶紫外速率法测... 目的:研究PD-L2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脾脏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连续称量雌性和雄性野生型(WT)和PD-L2基因敲除(KO)小鼠3~12周的体质量。HE染色观察4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卵巢、子宫和睾丸组织结构差异;脲酶紫外速率法测量小鼠血清中尿素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酐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各免疫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差异。结果:PD-L2基因敲除对小鼠体质量及各器官结构无明显影响。雌性KO小鼠血清尿素和肌酐浓度均高于WT小鼠,但雄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KO小鼠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Treg、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较WT小鼠比例降低,而Tfh、B细胞、浆细胞、na?ve B细胞和B2细胞比例升高,IL-17、IL-6和IL-22等促炎细胞因子增加,而IL-10、IL-4等抑炎细胞因子减少,雄性小鼠之间差异不明显或无差异。结论:PD-L2基因敲除主要影响雌性小鼠外周免疫表型,敲除后小鼠炎症反应激活,免疫抑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2 基因敲除 组织结构 免疫表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宇阳 石通国 +1 位作者 郭凌川 陈卫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B7同源物3(B7-H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其与肿瘤糖酵解过程以及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CR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分析B7-H3的表达情况和临... 目的探讨B7同源物3(B7-H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其与肿瘤糖酵解过程以及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CR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分析B7-H3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分析CRC内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与B7-H3表达的相关性。使用通过估计RNA转录物相对子集的细胞类型鉴定(CIBERSORT)算法探究B7-H3表达与22种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收集51例CRC患者的手术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B7-H3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且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晚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B7-H3表达与CRC内糖酵解相关基因上调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共有16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与B7-H3表达密切相关,进一步发现B7-H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在转录水平上呈负相关,但两者在蛋白水平上不相关。结论B7-H3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与CRC疾病进展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B7-H3与糖酵解相关基因以及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提示B7-H3在调控肿瘤糖酵解和肿瘤免疫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7同源物3(B7-H3)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CD8^(+)T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心区和非中心区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家娟 郭诗樱 +4 位作者 吕蕾蕾 翟家为 沈宇 陈成 瞿秋霞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3-910,共8页
背景与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从中获益,揭示参与免疫治疗的关键CD8^(+) T细胞亚群,并建立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TIM3^(+)C... 背景与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从中获益,揭示参与免疫治疗的关键CD8^(+) T细胞亚群,并建立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TIM3^(+)CD8^(+) T细胞在NSCLC组织微环境中不同区域的表达,并探讨其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收集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根据活检方式分为肿瘤中心和肿瘤非中心区域,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IM3^(+)CD8^(+) T细胞的浸润及其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的表达,并和免疫治疗疗效作关联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非中心区域TIM3^(+)CD^(+) T细胞的浸润水平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域(P<0.0001),肿瘤直径≥3 cm或<3 cm亚组均呈现这种特征(P<0.01);与TIM3^(-)CD8^(+) T细胞相比,TIM3^(+)CD8^(+) T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PD-1(P<0.001),PD-1^(+)TIM3^(+)CD8^(+) T细胞更多浸润于肿瘤直径≥3 cm的肿瘤非中心区域(P<0.01);免疫治疗临床应答者肿瘤非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者,浸润程度越低,临床缓解程度越显著(P<0.01),而肿瘤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与此无显著关联(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肿瘤非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0.9375,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域TIM3^(+)CD8^(+) T细胞,也优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肿瘤阳性细胞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预测能力。结论 TIM3^(+)CD8^(+) T细胞在NSCLC组织微环境中的中心区和非中心区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位于肿瘤非中心区域微环境中该细胞群体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IM3 PD-1 CD8^(+)T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peptin通过调节母胎界面Treg细胞亚群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5
作者 杨艳红 宋赛哲 +3 位作者 丁思思 杨丽 刘翠平 张弘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05-2312,共8页
目的:研究kisspeptin是否能够影响母胎界面调节性T细胞(Treg),进而参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生。方法:建立正常妊娠(NP)和RSA小鼠模型,NP小鼠尾静脉注射PBS(NP-PBS组),RSA小鼠给予尾静脉注射PBS(RSA-PBS组)和kisspeptin活性片段KP10(RSA-... 目的:研究kisspeptin是否能够影响母胎界面调节性T细胞(Treg),进而参与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生。方法:建立正常妊娠(NP)和RSA小鼠模型,NP小鼠尾静脉注射PBS(NP-PBS组),RSA小鼠给予尾静脉注射PBS(RSA-PBS组)和kisspeptin活性片段KP10(RSA-KP10组),观察小鼠胚胎吸收率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子宫组织kisspeptin和Foxp3表达;磁珠分选人外周血Treg细胞并扩增,给予KP10和KP234(kisspeptin受体阻滞剂)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分泌IL-10、TGF-β1的水平,以及增殖和凋亡的差异;将RSA-PBS组和RSA-KP10组小鼠的子宫组织进行RNA-Seq转录组学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结果:RSA小鼠胚胎吸收率高于NP小鼠,尾静脉注射KP10后胚胎吸收率降低。RSA小鼠子宫kisspeptin和Foxp3表达低于NP小鼠,但注射KP10后表达增加。Kisspeptin能够调节Treg细胞分泌IL-10及TGF-β1的能力,且影响Treg细胞增殖,但不影响其凋亡。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生殖结构发育、IL-17及TGF-β等信号通路。结论:Kisspeptin能够影响Treg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为RSA的病因探索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PEPTIN 复发性流产 TREG细胞 转录组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夏瑞 汪峰 +4 位作者 高腾飞 文雯 卢斌峰 朱一蓓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 目的观察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MDSC的数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12例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20份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HLA-DR-CD33+CD11b+MDSC的数量,采用One-way ANOVA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t检验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和健康志愿者相比,初诊胃癌患者外周血MDSC数量增加(P<0.01);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DSC在同一病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复发/转移组患者外周血MDSC的数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HLA-DR-CD33+CD11b+MDSC高表达负性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结论 MDSC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数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胃癌 肿瘤免疫逃逸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ICOSL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婷 蒋觉安 +4 位作者 胡筱涵 潘建中 武剑 刘翠平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4,共6页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比较15例初诊RA患者治疗前后ICOS和ICOS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ICOS/ICOSL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显著增高[(7.08±4.72)%vs(3.01±1.39)%,P<0.0001]。RA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5.77±3.45)%vs(3.64±1.43)%,P<0.05]和CD19+B细胞[(5.78±4.52)%vs(3.97±1.63)%,P<0.05]表面ICOSL的表达均高于HC。活动期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L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45±3.50)%vs(4.04±1.55)%,P=0.036]、[(6.59±5.74)%vs(5.63±4.30)%,P=0.016],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显著下降[(3.33±0.31)%vs(5.56±1.11)%,P=0.076]、[(5.12±1.23)%vs(9.99±2.02)%,P=0.045]、[(3.74±0.57)%vs(8.62±1.77)%,P=0.01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OS和ICOS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A免疫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共刺激分子 ICOS ICO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p19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缓解MRL/lpr狼疮小鼠肾炎
8
作者 成炜 宋赛哲 +3 位作者 沈宇 刘翠平 常新 武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0-628,共9页
目的利用MRL/lpr狼疮样小鼠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p19亚基(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的雌性MRL/lpr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组(空白对照)、IgG组(同型IgG)、地塞米松(DEX)组(阳性对照)、IL-23p19单克隆抗... 目的利用MRL/lpr狼疮样小鼠模型,观察白细胞介素23p19亚基(IL-23p19)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的雌性MRL/lpr小鼠共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PBS组(空白对照)、IgG组(同型IgG)、地塞米松(DEX)组(阳性对照)、IL-23p19单克隆抗体共分为3个浓度梯度治疗组:LD(1 mg/kg低浓度)、MD(3 mg/kg中浓度)、HD(10 mg/kg高浓度)治疗组。从小鼠12周龄时开始药物干预,尾静脉注射给药。尿蛋白检测试纸检测小鼠尿蛋白含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含量;HE染色法及PAS染色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分析肾脏组织内IgG及C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1型辅助T(Th1)、Th2、Th17、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情况。结果IL-23p19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MRL/lpr小鼠的尿蛋白水平,减少脾脏的肿大,改善肾功能和降低抗dsDNA抗体水平;缓解MRL/lpr小鼠的肾小球肾炎,并降低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IL-23p19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抑制MRL/lpr小鼠脾脏Th1、Th17细胞比例,上调Treg比例;同时显著下调脾脏转录因子T-bet(T-bet)和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水平,上调叉头框P3(FOXP3)mRNA水平。结论IL-23p19单克隆抗体对MRL/lpr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能通过调控Th17/Treg之间细胞的平衡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p19单克隆抗体 MRL/lpr狼疮小鼠 免疫表型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40和OX40L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然然 蒋觉安 +4 位作者 王婷 徐婷 吴敏 刘翠平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2-86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1例pSS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1例pSS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OX40L分子表达,比较11例初诊pSS患者治疗前后OX40和OX40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OX40表达显著增高(8.65%±3.51%vs 5.68%±1.68%,P<0.01),而CD8+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SS患者表面OX40L的表达,在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6.76%±3.60%vs 3.15%±1.89%,P<0.01)和CD19+B细胞(4.69%±2.40%vs 2.76%±1.33%,P<0.01)中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活动期的pSS患者外周血OX40和OX40L的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伴发多系统损伤pSS患者外周血OX40和OX40L分子的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外分泌腺损伤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OX40L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OX40和OX40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组织损伤及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共刺激分子 OX40 OX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FOXP3在不同部位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天威 张闽 +4 位作者 刘志菊 郭凌川 段卫明 季月霞 曹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FOXP3^+细胞在胃癌不同部位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标本268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在癌周和癌巢的表达,分析FOXP3在癌周及癌巢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 目的探讨FOXP3^+细胞在胃癌不同部位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标本268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P3在癌周和癌巢的表达,分析FOXP3在癌周及癌巢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法检测FOXP3与CD4的共表达情况。结果癌周FOXP3高表达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1);癌周FOXP3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P=0.02)。癌巢FOXP3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无相关性;癌周FOXP3表达与CD4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双色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癌周FOXP3^+细胞与CD4^+细胞存在共表达。结论FOXP3^+/CD4^+免疫细胞多出现在癌周,癌周FOXP3^+细胞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微环境 FOXP3 TREG 异质性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同源物5(B7-H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李军涛 王若沁 +2 位作者 孙琳青 石通国 陈卫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B7同源物5(B7-H5)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6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7-H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7-H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 目的探讨B7同源物5(B7-H5)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6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7-H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7-H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预测相互作用的GeneMANIA程序获得与B7-H5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工具Metascape数据库对B7-H5及相互作用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B7-H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7-H5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显著正相关。GeneMANIA数据库显示B7-H5与半乳糖凝集素9(LGALS9)、含双PH结构域ArfGTP酶激活蛋白2(ADAP2)、Ras和Rab相互作用蛋白3(RIN3)、1号染色体可读框162(C1orf162)、Src酪氨酸激酶家族原癌基因FGR等20个蛋白相互作用。GO生物学功能富集显示B7-H5蛋白集参与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胞吐调控作用、淋巴细胞活化负调控、过氧化物代谢过程、磷脂酰肌醇磷酸盐结合、肽链内切酶活性调控、天然免疫调控和酶激活物活性调节。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7-H5蛋白集参与磷酸酪氨酸相互作用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ID/PTP1B)通路、PID/白细胞介素8/CXC趋化因子受体1(PID/IL-8/CXCR1)通路和破骨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B7-H5表达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此外,B7-H5蛋白集涉及细胞代谢、天然免疫和肿瘤免疫逃逸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7同源物5(B7-H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a下调共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兵 陈翰卿 +4 位作者 时正鹏 孙静 严茹红 傅丰庆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miR-29a调控共刺激分子B7-H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iR-29a和B7-H3在正常脑组织、脑胶质瘤组织及人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并利用脂质体将miR-29a的模拟物(mimics... 目的:探讨miR-29a调控共刺激分子B7-H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iR-29a和B7-H3在正常脑组织、脑胶质瘤组织及人胶质瘤细胞株U87中的表达,并利用脂质体将miR-29a的模拟物(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s)转入U87细胞,流式术验证miR-29a对B7-H3表达的调节效果;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观察miR-29a对U8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流式术分析miR-29a干预前后U87细胞上与细胞侵袭相关的化学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以miRtarbase等软件预测miR-29a与CXCR4的结合能力。结果:胶质瘤组织及细胞株中miR-29a低表达而B7-H3 mRNA高表达,且均与瘤组织病理分级相关。转染miR-29a mimics可以有效下调U87细胞中B7-H3 mRNA的表达。转染miR-29a mimics可以显著抑制U87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但对细胞增殖并无显著影响。miR-29a过表达可同时下调U87细胞中CXCR4的表达,但软件分析CXCR4基因上并不存在miR-29a的结合位点。结论:miR-29a可有效下调B7-H3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XCR4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miR-29a 胶质瘤 U87细胞 侵袭 增殖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具有CD27和CD38表型的B细胞亚群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建华 薛群 +4 位作者 刘翠平 方琪 俞立强 张陆陆 蒋觉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3-890,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具有CD27和CD38表型的B细胞亚群表达变化。方法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共4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其外周血CD27^+CD38^-、CD27^+CD38^+、CD27^-CD3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具有CD27和CD38表型的B细胞亚群表达变化。方法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共4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其外周血CD27^+CD38^-、CD27^+CD38^+、CD27^-CD38^+和CD27^-CD38^-B细胞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CD27^+CD38^-和CD27^+CD38^+B细胞比例升高(P=0.000,0.000)、CD27^-CD38^+B细胞比例降低(P=0.001)。其中,外周血CD27^+CD38^-B细胞比例,全身型高于眼肌型(P=0.031);CD27^-CD38^+B细胞比例,合并胸腺瘤者低于无胸腺异常者(P=0.026);CD27^+CD38^-和CD27^+CD38^+B细胞比例,肌无力危象者高于非肌无力危象者(P=0.017,0.011)。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QMGS评分减少(P=0.012)、外周血CD27^+CD38^+B细胞比例降低(P=0.034)、CD27^-CD38^+B细胞比例升高(P=0.006);Spearman秩相关分析,QMGS评分与外周血CD27^+CD38^-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s=0.394,P=0.009)。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具有CD27和CD38表型的B细胞亚群,其表达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不同表型的B细胞亚群可能在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机制和疾病进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B淋巴细胞亚群 抗原 CD27 抗原 CD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型抗人CD258(LIGH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14
作者 黄子逸 申春苹 +3 位作者 陈晨 胡玉敏 王雪峰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分析CD258(LIGHT)/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介导的信号通路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作用与机制。方法以基因转染细胞L929/LIGHT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目的分析CD258(LIGHT)/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介导的信号通路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作用与机制。方法以基因转染细胞L929/LIGHT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筛选阳性克隆,经过4次亚克隆化培养,获得1株小鼠抗人LIGHT单克隆抗体(m Ab),检测其是否识别特异性抗原位点,体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LIGHT m Ab共培养。结果反复筛选并亚克隆获得一株鼠抗人LIGHT单克隆抗体7A8,亚类为Ig G2b,轻链为κ型。流式细胞术分析该m Ab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LIGHT分子。LIGHT m Ab与转基因细胞的结合率受到HVEM-Ig融合蛋白干预而有所降低。PBMC与LIGHT转基因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证实,该m Ab阻断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进一步减少细胞因子分泌。结论成功获得一株特异性识别人LIGHT分子的单克隆抗体7A8,与HVEM-Ig融合蛋白结合L929/LIGHT的抗原表位不完全相同,是一株有阻断效应的功能型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CD258(LIGHT) 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 单克隆抗体(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和单核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思思 黄莉莉 +3 位作者 梁含思 张允 曹磊(指导)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T、CD3^+CD8^+T细胞表面PD-1和PD-L1以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PD-L...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T、CD3^+CD8^+T细胞表面PD-1和PD-L1以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表面PD-L1表达无显著差异[(11.1±6.4)%vs(9.8±5.6)%,P=0.453 2;(13.9±12.0)%vs(12.0±7.1)%,P=0.558 9],而CD14^+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9.2±16.7)%vs(17.5±9.7)%,P=0.007 3]。但胃癌患者术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5.8±8.2)%vs(11.1±6.4)%,P=0.001 5;(22.5±13.3)%vs(13.9±12.0)%,P=0.000 2],而术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PD-L1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变化[(33.8±17.3)%vs(29.2±16.7)%,P=0.082 8]。同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5.6±9.9)%vs(26.9±8.9)%,P=0.505 5;(26.5±14.6)%vs(29.9±10.4)%,P=0.118 7]。结论:PD-L1可作为监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D-L1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偶联纳米胶束药物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16
作者 郑毅 于洋 +3 位作者 瞿秋霞 黄沁 邱利焱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2-558,共7页
目的:将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5C11与3种含有不同反应基团的聚合胶束(polymeric micelle,PM)偶联,构建相应5C11偶联的聚合胶束(5C11 coupled polymeric micelle,PM-5C11),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与5C11偶联的PM,并观察该偶联物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目的:将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5C11与3种含有不同反应基团的聚合胶束(polymeric micelle,PM)偶联,构建相应5C11偶联的聚合胶束(5C11 coupled polymeric micelle,PM-5C11),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与5C11偶联的PM,并观察该偶联物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合成3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制备相应PM,与5C11偶联后制备PM-5C11,选择其中偶联率和生物安全性均较高的作为最适PM-5C11。将最适PM-5C11与人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作用,观测其生物学活性及其被Daudi细胞摄取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分别含对甲苯磺酸酯基、丙烯基、羧基的3种PM,其中含对甲苯磺酸酯基和羧基的PM与5C11的偶联率均明显高于含丙烯基的PM的偶联率[(28.08±2.24)%、(29.06±1.37)%vs(21.26±1.04)%,P<0.05];由于含羧基的PM在制备过程中易残留细胞毒性物质,故选取含对甲苯磺酸酯基的PM作为最适PM。相应的最适PM成功偶联5C11形成PM-5C11,最适PM-5C11显示出5C11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可被Daudi细胞摄取。结论:构建的3种PM中,含对甲苯磺酸酯基的PM在生物安全性、偶联率及相应PM-5C11的生物学活性方面最优,可作为构建纳米药物载体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单克隆抗体 聚合胶束 纳米药物载体 肿瘤免疫治疗 BURKITT淋巴瘤 DAUD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特异性识别B7-H3杂交瘤单克隆抗体Y4F11的分析和鉴定
17
作者 时正朋 胡玉敏 +2 位作者 陈翰卿 傅丰庆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2-1406,1411,共6页
目的研制小鼠抗人恶性胸水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 Ab),并对其中Y4F11识别的抗原进行鉴定和验证。方法以胸水细胞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和筛选阳性杂交瘤克隆;选取Y4F11为实验对象,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制小鼠抗人恶性胸水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 Ab),并对其中Y4F11识别的抗原进行鉴定和验证。方法以胸水细胞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和筛选阳性杂交瘤克隆;选取Y4F11为实验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在初始和活化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上的结合情况;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获得与Y4F11特异性结合的条带、割胶、蛋白质谱测序后拼接出肽段,并进行BLAST分析比对;采用Western blot法、Dot-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验证Y4F11与B7同源物3(B7-H3)的抗体抗原关系。结果获得78株能持续分泌识别恶性胸水细胞表面表达分子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Y4F11与胸水细胞结合最高;Y4F11特异识别的条带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约为50 000,质谱结果经BLAST比对为B7-H3分子;继而的结合实验显示,Y4F11可以与B7-H3的转基因细胞结合,也可以与B7-H3融合蛋白有效地结合,B7-H3在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模式与Y4F11抗体在这些细胞上的结合一致,表明Y4F11识别的抗原分子为B7-H3。结论成功获得1株持续表达B7-H3 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Y4F11,为进一步研究分析B7-H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水 B7-H3 单克隆抗体 质谱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