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凌扬 徐建忠 +2 位作者 杨全良 盛桂凤 周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每21 d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56...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每21 d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56%(14/25),临床受益率76%(19/25),中位TTP5.6(2.1~11.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2%),外周神经损害(8%)和肌肉酸痛乏力(12%)。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实体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支持减轻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江秋英 朱慧 黄桂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7期25-27,共3页
目的应用King目标实现理论,通过护患互动,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减轻紧张心理,减少肿瘤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时疼痛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首次行置管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109例,给予心理支持,不行局部麻醉,采... 目的应用King目标实现理论,通过护患互动,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减轻紧张心理,减少肿瘤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时疼痛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首次行置管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109例,给予心理支持,不行局部麻醉,采用规范化支持表达语,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心理护理,实施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0min和术后30min的心理紧张程度和置管疼痛程度的主观感受。结果大多数肿瘤患者对颈内静脉置管存在焦虑、紧张心理,害怕置管时疼痛;通过心理支持,观察组的心理紧张程度和疼痛感觉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配合置管率、护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理支持行颈内静脉置管,稳定了肿瘤患者的情绪,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患者易于接受,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紧张 疼痛 心理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静脉内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成涛 赵华生 袁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8-809,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对121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进行彩超检测,对比静脉内形成血栓病例组(血栓组)与未形成血栓病例组(对照组)的8个因素: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对121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进行彩超检测,对比静脉内形成血栓病例组(血栓组)与未形成血栓病例组(对照组)的8个因素:性别、年龄、肿瘤类别、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D-二聚体。结果:121例肿瘤患者中79例颈内静脉内形成血栓,42例颈内静脉内未见血栓;血栓可附着于静脉的前壁、后壁、静脉瓣处及内置管表面。在两组资料的凝血指标中仅D-二聚体的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升高提示置管后的肿瘤患者静脉内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增大,彩超可明确诊断静脉内血栓,结合检测D-二聚体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O4-与(99m)Tc-MIBI显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楠 毛夕保 +4 位作者 薛宁娟 蒋凌云 包文骏 丁晨旻 范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440,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和核素显像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两种重要影像学手段,但是二者检查原理不同,对临床诊断价值孰优,抑或二者联合诊断效果会更好,目前尚无定论。该研究旨在评价^(99m)TcO_4-与^(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 背景与目的: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和核素显像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两种重要影像学手段,但是二者检查原理不同,对临床诊断价值孰优,抑或二者联合诊断效果会更好,目前尚无定论。该研究旨在评价^(99m)TcO_4-与^(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显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4个结节作回顾性研究,患者均已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99m)TcO_4-与^(99m)Tc-MIBI显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99m)TcO_4-与^(99m)Tc-MIBI显像联合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99m)TcO_4-与^(99m)Tc-MIBI显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16/20个)、70.59%(24/34个)、74.07%(40/54个)、61.54%(16/26个)、85.71%(24/28个),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法为80.00%(16/20个)、88.24%(30/34个)、85.16%(46/54个)、80.00%(16/20个)、88.24%(30/34个),两种影像学方法结合诊断为100.00%(20/20个)、64.71%(22/34个)、77.78%(42/54个)、62.50%(20/32个)、100.00%(22/22个)。两种影像学方法结合诊断灵敏度高于单独超声评分法或单独核医学检查(100.00%与80.0%、100.00%与80.00%,χ~2=4.444 4、4.444 4,P=0.035 0、0.035 0),单独超声评分法诊断特异度高于两种影像学方法结合(88.24%与64.71%,χ2=5.230 8,P=0.022 2),但两种影像学方法结合诊断无一例假阴性。结论:^(99m)TcO_4-与^(99m)Tc-MIBI显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法可以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更灵敏、更全面地评价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 超声检查 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明 孙静 +3 位作者 王辉 茆勇 吴玉玉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的表达、T细胞亚群的浸润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及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的表达、T细胞亚群的浸润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及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和B7-H4的表达以及T细胞亚群的浸润,分析B7-H1、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B7-H1、B7-H4的表达和CD3+T、CD8+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B7-H1(44%)和B7-H4(56%),而癌旁组织不表达(P<0.01)。B7-H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直肠癌显著升高(P<0.05);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B7-H4的表达水平也呈上升趋势(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呈负相关(P<0.05),但与B7-H4的表达无关。B7-H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且B7-H1和B7-H4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两者的共同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7-H1 B7-H4 T细胞 肿瘤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沈文同 涂彧 +1 位作者 王建华 方明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7-263,共7页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放疗技术,有关它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IMR...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放疗技术,有关它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IMRT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研究过程为选取10例需要实施IMRT的病人,利用CMS公司的Xio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出IMRT计划,用Cirs调强胸段体模作为验证体模,将病人的IMRT计划移植至体模生成QA计划,计算出选定验证点的绝对剂量和选定验证平面的相对剂量分布。在加速器上按QA计划条件摆位并实施照射,得到用0.6cc电离室实测的验证点绝对剂量和用GafChromicEBT免洗胶片拍摄的平面剂量片,用RIT113胶片剂量分析软件分析实测的和计划的平面相对剂量分布。10例病人的剂量学验证结果表明,绝对剂量误差在5%以内,相对剂量分布在高剂量区很接近,低剂量区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体模 电离室 胶片 剂量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最短预处理时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7
作者 许铁翼 张瑞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最短预处理时间。方法符合条件的150例实施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T0、T15、T30、T45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先在穿刺点近心端10cm用压脉带阻断静脉,抽取1%利多卡因4ml或生理盐水注入手背...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最短预处理时间。方法符合条件的150例实施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T0、T15、T30、T45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先在穿刺点近心端10cm用压脉带阻断静脉,抽取1%利多卡因4ml或生理盐水注入手背静脉,研究组等待一定时间(分别为0、15、30、45s)再按0.5ml/s的速度推注丙泊酚,观察五组注射痛情况。结果与D组和T0组比较,T15、T30、T45组无痛率明显升高;中度、注射痛、回忆痛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0、T15、T30、T45组重度痛明显低于D组(P<0.05)。T15、T30、T4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压脉带阻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预处理15~30s即可有效预防丙泊酚注射痛,随着阻断延长,预防效果不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注射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鳞癌放化疗后复发未控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晓伟 杨宇星 俞小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鳞癌放化疗后复发未控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宫颈鳞癌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6例中晚期宫颈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未控38例(复发未控组),无复发未控128例(无复发未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鳞癌放化疗后复发未控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宫颈鳞癌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6例中晚期宫颈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复发未控38例(复发未控组),无复发未控128例(无复发未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前Hb水平、放疗剂量、化疗疗程及放疗时间,分析其与复发未控的关系。结果:复发未控组组织学分级低分化、宫颈局部癌组织≥4cm、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前Hb水平低所占比例与无复发未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未控组化疗疗程>3、放疗时间超过8周所占比例与无复发未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疗剂量与复发未控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低、宫颈局部癌组织大、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前Hb水平低的宫颈鳞癌患者放化疗后易发生复发未控,而化疗疗程及放疗时间也是影响中晚期宫颈鳞癌放化疗后复发未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相关因素 放化疗 复发未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凌扬 刘永萍 +2 位作者 王凤军 孔颖泽 张亚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 mRNA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 mRNA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56.89%(33/5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42)、远处转移(P=0.006)和血清CEA水平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血清CEA阳性率31.03%(18/58),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蛋白水平(χ2=7.873,P=0.005),TaqMan定量RT-PCR与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的符合率为88.89%(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的病例TaqMan定量RT-PCR检测阳性率);化疗后CEA mRNA阳性率略有下降,但不显著。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χ2=9.992,P=0.002)。平均随访2年后,CEA mR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33.33%和7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外周血CEA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肿瘤浸润深度和血清CEA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相关。CEA mRNA的检测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胚抗原 RNA 信使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一雄 樊友亮 +2 位作者 胡辉东 丁亮华 陈金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2-666,共5页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后辅以融合固定。然而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脊柱融合后.同样会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后辅以融合固定。然而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脊柱融合后.同样会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应力传导发生改变,相邻节段可能会出现退变或加速原有退变.甚至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经椎弓根 邻近节段退变 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融合 手术治疗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种植性畸胎瘤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美珍 周林艳 陈玉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8-959,共2页
患者,40岁,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术后10年,腹痛、腹胀1周入院。腹部CT示:左下腹有一巨大混杂密度团块影,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伴肝、脾、盆腔多发结节肿块,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大网膜部分增厚,伴小结节灶,转移可能性大。肠... 患者,40岁,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术后10年,腹痛、腹胀1周入院。腹部CT示:左下腹有一巨大混杂密度团块影,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伴肝、脾、盆腔多发结节肿块,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大网膜部分增厚,伴小结节灶,转移可能性大。肠管扩张积液,部分肠壁水肿,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巨大肿块,大小10cm×10cm,质硬,境界欠清,无明显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畸胎瘤 种植性畸胎瘤综合征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晋宇 文会龙 +5 位作者 高立波 方晓辉 李桂军 高磊 吴一雄 胡辉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3-1166,1179,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情况及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年龄(64.39±9.44)岁,对照组为4... 目的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情况及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年龄(64.39±9.44)岁,对照组为40例健康正常人群,年龄(63.53±8.14)岁。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近端(包括FN、Troch、Ward、Total)骨密度;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AP、BGP、CTX;记录RA患者的ESR、CRP、关节肿胀及压痛数、RF以及CCP等情况。分析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左侧股骨颈、整体髋骨BMD测量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且类风湿关节炎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骨生化指标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组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CRP、DAS28-ESR及CTX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 kg/m^2(OR=0.014),DAS28-ESR>5.1(OR=21.433)及CTX>0.7 ng/mL(OR=25.875)是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样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BMI、DAS28及CTX等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生化指标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膜下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林艳 范钦和 万美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纵膈内肺膜下局限型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胸部CT示右上肺病灶,大小8 cm×7.4 cm... 目的探讨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纵膈内肺膜下局限型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胸部CT示右上肺病灶,大小8 cm×7.4 cm×7 cm,境界清楚。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上肺脏层胸膜下。镜下示纤维肉瘤样改变,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可见坏死等,未见明确上皮样结构。免疫表型:CKpan、CK5/6、Calrentin、vimentin、WT-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20%,CEA、TTF-1、D2-40、SMA、S-100均阴性。结论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需与发生于胸膜的肉瘤样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肿瘤 胸膜 肉瘤样 局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对致痛小鼠血清核因子-κB及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瑞霞 姜丽华 +1 位作者 李月光 黄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研究曲马多对致痛小鼠血清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112只BALB/c雄性小鼠,体重25~30g,随机均分为四组:曲马多组(T组,50mg/kg曲马多)、吗啡组(M组,5mg/kg吗啡)和假给药组(S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C组... 目的研究曲马多对致痛小鼠血清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112只BALB/c雄性小鼠,体重25~30g,随机均分为四组:曲马多组(T组,50mg/kg曲马多)、吗啡组(M组,5mg/kg吗啡)和假给药组(S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C组)。各组在给药后1h(T1)、3h(T2)、12h(T3)、24h(T4)时眶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NF-κB及IL-2的含量,热板法测痛阈。结果与S组比较,T组和M组的各时点痛阈增高(P<0.05)。NF-κB:与C组比较,T4时T组升高(P<0.05),T3、T4时M组和S组降低(P<0.05);与S组比较,T2~T4时T组升高;与M组比较,T2~T4时T组升高(P<0.05)。T1~T3时T组IL-2含量高于M组(P<0.05)。结论吗啡对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血清NF-κB和IL-2有抑制作用,曲马多对其具有增强作用,提示曲马多可能对疼痛所致的免疫抑制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吗啡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棘皮病和非黑棘皮病患者的总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玲 李贵芳 +5 位作者 苏莉莉 杜磊 周东雷 程晓芸 林紫薇 曲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80-1786,共7页
目的探讨在黑棘皮病(AN)和非黑棘皮病(NAN)人群中的总睾酮水平对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超重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639例,根据性别及是否有黑棘皮病分为四组:AN女性137例,NAN女性227例,AN男性129例,... 目的探讨在黑棘皮病(AN)和非黑棘皮病(NAN)人群中的总睾酮水平对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超重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639例,根据性别及是否有黑棘皮病分为四组:AN女性137例,NAN女性227例,AN男性129例,NAN男性146例。每组按照总睾酮(TT)四分位数分为4个亚组,比较不同TT水平胰岛素分泌和抵抗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无论男性和女性AN组较非AN组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增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HOMA-IR)(P<0.05),总体胰岛素敏感性指数(WBISI)下降(P<0.01),但并未观察到随TT变化趋势。NAN女性随着TT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水平逐渐升高,TT升高至Q4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显著升高(P<0.01)、WBISI明显下降(P<0.05);而NAN男性随着TT水平下降,胰岛素分泌水平逐渐升高,TT降至Q1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升高(P<0.05)、WBISI明显下降(P<0.05)。结论总睾酮水平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有明显影响,在男女中具有不同作用,并且在NAN患者中较AN患者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黑棘皮病 总睾酮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骨髓腔内输注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毕延智 曾冬香 +2 位作者 盛桂凤 张琰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09-1012,共4页
本研究建立髓腔内外周造血干细胞输注(IBM-PBSCT)动物移植模型并观察该方法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选取雌性C57BL/6小鼠为移植受鼠,于第0天接受全身照射(TBI)4Gy后,输注经rhG-CSF动员的雄性BABL/c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1... 本研究建立髓腔内外周造血干细胞输注(IBM-PBSCT)动物移植模型并观察该方法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选取雌性C57BL/6小鼠为移植受鼠,于第0天接受全身照射(TBI)4Gy后,输注经rhG-CSF动员的雄性BABL/c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107),2天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观察各组小鼠GVHD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髓腔内PBSCT组的受鼠GVHD发生率较尾静脉输注组明显减低(p<0.05),移植后在受鼠体内观察到供鼠来源的Y染色体存在。结论:与尾静脉输注比较,髓腔内输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仅能减少GVHD的发生,而且更有利于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腔内输注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希法 周健 +6 位作者 许锡元 王建华 陆忠华 汤华 王峰 李红波 黄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328-1330,1334,共4页
目的:比较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倒。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组)前4周常规照射40Gy,20次,后2周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 目的:比较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倒。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组)前4周常规照射40Gy,20次,后2周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间隔6小时以上,30Gy,20次,总剂量Dt70Gy,40次,40~45天;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全程组)全程超分割放疗,每天照射2次,间隔6小时以上,第1周与第2周每次照射Dt1.2Gy,第3周与第4周每次照射D11.4Gy,第5周每次照射D11.6Gy,总剂量Dt68Gy,50次,34—38天。结果:随访率为100%。全程组和后程组的l、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6%、64.9%、59.4%和68.8%、54.7%、33.8%,P=0.09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_3%、45.0%、33.3%和80.0%、41.6%、23-3%,P=0.077。急性反应和后期损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可能提高食管癌放疗的局控率和生存率。正常组织急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未增加。该治疗方案能被患者接受。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值得研究并可有选择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后程加速超分割 逐级加量全程加速超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ABCG2的表达及其甲基化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林艳 齐秋锋 万美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ter G2,ABCG2)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株和76例胃癌... 目的观察胃癌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ter G2,ABCG2)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株和76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ABCG2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ABCG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ABCG2在低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MKN-45中呈高表达,而在高分化胃癌细胞系AGS及低分化胃癌细胞系MGC-803中呈低表达。胃癌组织中ABCG2 mRNA的表达下调,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但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ABCG2阳性率为41%,癌旁组织中ABCG2阳性率为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ABCG2阳性率分别为54.5%、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化腺癌与高+中分化腺癌组织中ABCG2阳性率分别为62.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甲基化结果显示仅在胃癌细胞系MGC-803检测到ABCG2基因甲基化,胃癌组织中未检测到甲基化。结论 ABCG2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侵袭能力有关,其甲基化不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ABCG2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外韧带样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卢绪菁 王建华 邓平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79-780,共2页
韧带样瘤又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复发性纤维瘤。本病起源于肌腱膜,具有进行性局部浸润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的特点。按其发生部位不同,分成腹壁和腹壁外两类。腹壁外韧带样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大腿部位多见,本文报告2例腹壁外韧带样瘤并... 韧带样瘤又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复发性纤维瘤。本病起源于肌腱膜,具有进行性局部浸润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的特点。按其发生部位不同,分成腹壁和腹壁外两类。腹壁外韧带样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大腿部位多见,本文报告2例腹壁外韧带样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瘤 诊断 手术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淋巴细胞骨髓腔内输注对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外周血IL-4与IFN-γ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毕延智 曾冬香 +1 位作者 盛桂凤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38-1540,共3页
本研究观察骨髓腔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异基因小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外周血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以雌性C57BL/6小鼠为受鼠,接受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先骨髓腔移植雄性BABL/c小鼠来源的经rhG... 本研究观察骨髓腔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异基因小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外周血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以雌性C57BL/6小鼠为受鼠,接受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先骨髓腔移植雄性BABL/c小鼠来源的经rhG-CSF动员后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然后分别经尾静脉和骨髓腔内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建立异基因GVHD模型,观察移植后小鼠的生存状态和GVHD发生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骨髓腔内-DLI组的受鼠GVHD发生比例和严重程度较尾静脉-DLI组明显减低(p<0.01);与尾静脉-DLI组比较,骨髓腔内-DLI组IL-4分泌增多,IFN-γ分泌减少(p<0.01)。结论:与尾静脉-DLI相比,IBM-DLI有利于减少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移植物抗宿主病 IL-4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