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参与老龄大鼠对Rotenone神经毒性的易感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伟东 柯国秀 +5 位作者 程言博 杨亚萍 苏敏 李冬辉 孙雪 刘春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参与老龄SD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对Rotenone神经毒性的易感性。方法♂SD大鼠,分别构建3、12、20mon组,每个月龄组又随机分为自然增龄组和Rotenone处理组,以Rotenone1.0mg·kg-1.d-1背部皮下注射,连续给药30d,每...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参与老龄SD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对Rotenone神经毒性的易感性。方法♂SD大鼠,分别构建3、12、20mon组,每个月龄组又随机分为自然增龄组和Rotenone处理组,以Rotenone1.0mg·kg-1.d-1背部皮下注射,连续给药30d,每周停药1d,构建SD大鼠Rotenone染毒模型。大鼠黑质连续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黑质部位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黑质神经元中自噬体形成和溶酶体激活。结果在自然增龄组,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计数以12mon组为最高;Rotenone处理后各月龄组TH阳性细胞计数均比相应自然增龄组降低(P<0.01),且20mon组降低最为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自然增龄组大鼠黑质部位LC3表达在20mon组比3mon组下降(P<0.01),Rotenone处理后各月龄组大鼠黑质部位LC3表达均比相应自然增龄组上调(P<0.01)。透射电镜显示Rotenone处理后大鼠黑质神经元可见自噬小体和溶酶体数目增多。结论自噬参与老龄大鼠DA能神经元对Rotenone神经毒性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老化 自噬 鱼藤酮 LC3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延伸于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07-412,共6页
1992年Reynolds首先成功地从成年小鼠纹状体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1997年Mckay确立了神经干细胞能提供大量脑组织所需要的功能细胞的概念;2001年Reya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Singh等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 1992年Reynolds首先成功地从成年小鼠纹状体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1997年Mckay确立了神经干细胞能提供大量脑组织所需要的功能细胞的概念;2001年Reya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Singh等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样的肿瘤干细胞,并进一步证明后者可直接生成肿瘤细胞,目前称之为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s,BTSCs),由此开创了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人脑胶质瘤组织 cells 干细胞理论 成年小鼠 肿瘤细胞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大鼠青霉素点燃后慢性认知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倪宏 姜玉武 +3 位作者 丁美丽 王浙东 陶陆阳 吴希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0-490,共11页
在建立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点燃后至成年期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以及对海马记忆分子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3(PRG-3)、抗惊厥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锌离子转运... 在建立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点燃后至成年期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以及对海马记忆分子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3(PRG-3)、抗惊厥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锌离子转运体1(ZnT-1)和3(ZnT-3)表达的远期影响.生后29天(P29)的SD大鼠随机分为青霉素点燃模型组(RS组,n=39)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21).RS组隔日腹腔注射青霉素,按体重5.60×106U/kg,连续6次,NS组以同样方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末次惊厥后1.5、3、6和12h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凋亡及自噬,于末次惊厥后1h进行脑电记录,于末次惊厥后24h原位末端标记凋亡法(TUNNEL)检测海马凋亡细胞.分别于P51~P56、P81~P84、P92~P95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最后,采用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实时定量RT-PCR测定海马CaMKⅡα、PRG-3、CCK、ZnT-1和ZnT-3的表达.结果如下:a.电镜显示末次惊厥后1.5~12h可见大鼠海马本部神经元内溶酶体被激活,自噬小体形成,12h自噬和凋亡同时存在;TUNNEL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b.RS组末次惊厥后3~5min脑电图记录显示额叶丛集放电,棘波和尖波阵发.c.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第1次测试各组逃避潜伏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RS组第5天潜伏期明显高于NS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S组第2次水迷宫测试中第1天潜伏期明显高于N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次水迷宫第2天的潜伏期仍明显高于N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d.在Morris水迷宫搜寻策略分析中采用秩和检验,第1次水迷宫对照组在第4天和第5天成绩明显优于R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和第3次水迷宫中对照组3天成绩均明显优于R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orris记忆实验显示:3次记忆测试平台象限路径与总路径之比,RS组3次记忆测试均明显低于N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Timm染色显示,RS组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锥体细胞层可见明显异常增生苔藓纤维,对照组未见发芽.g.在实时定量RT-PCR试验中,方差分析显示RS组海马CaMKⅡα和ZnT-1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5),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NS组CaMKⅡα、PRG-3、CCK、ZnT-3这4个基因具有共聚特征,并且各个基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RS组仅海马CaMKⅡα和ZnT-1具有明显的共聚现象且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幼年大鼠青霉素点燃后不仅能够造成海马神经元早期损伤(包括自噬和凋亡增加),而且产生远期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并可能与海马记忆分子CaMKⅡ及ZnT-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点燃 癫痫模型 认知障碍 分子机制 CaMKⅡα ZnT CCK PR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期反复惊厥对认知和海马CaMKⅡ表达的远期影响及干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倪宏 姜玉武 +3 位作者 陶陆阳 楼江燕 王浙东 吴希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4,共8页
新生期惊厥活动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如成年期大脑对惊厥的易感和易损性提高,严重者产生认知功能损害.对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远期预后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了新生期大鼠单次长程或反复惊厥对... 新生期惊厥活动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如成年期大脑对惊厥的易感和易损性提高,严重者产生认知功能损害.对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远期预后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了新生期大鼠单次长程或反复惊厥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后致密物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远期影响及运动训练的干预作用.生后6天(P6)的SD大鼠随机分成单次长程惊厥组(SS)、反复惊厥组(RS)和对照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分别于P27~P31、P58~P61、P80~P82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P51~P56对SS组和RS组进行踏转轮训练.最后脑组织切片观察CaMKⅡ mRNA在海马的表达.结果显示,第一次Morris水迷宫测试RS组第1天~第4天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次水迷宫RS组第1天~第2天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仍显著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次测试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搜寻策略显示,在第一次Morris测试时RS组第3天~第4天边缘式搜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RS组第3天~第4天趋向式搜寻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二次和第三次水迷宫测试3组间趋向式和直线式搜寻策略无明显差异.在记忆实验中,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的比值,RS组第三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RS组1~3天趋向式搜寻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aMKⅡ原位杂交显示,各组CaMKⅡ mRNA在海马均有明显表达,但是在齿状回和门区RS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表明,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能够对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远期的损害,可能与海马记忆分子CaMKⅡ表达下调有关,而单次长程惊厥对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早期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反复惊厥所致的学习能力损害,但对记忆能力效果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MORRIS水迷宫 运动训练 钙/钙调系依赖性蛋白微酶Ⅱ(CaMK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连丽燕 冯一中 +3 位作者 顾振纶 蒋小岗 周文轩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EGCG大、中、小剂量组。通过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d ...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EGCG大、中、小剂量组。通过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d 2各治疗组开始给药,给药后d7、14、28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EGCG能减少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胶原沉积及降低肺系数(P<0.05,P<0.01),提高T-AOC、SOD水平(P<0.05,P<0.01),减轻肺部的病理损害。结论EGCG对BLM诱导产生的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博莱霉素 肺纤维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抗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华文敏 梁中琴 +2 位作者 方韵 顾振纶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的缺氧和复氧时间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Cur对HUVEC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模型,MTT法检测不同的缺氧和复氧时间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Cur对HUVEC的保护作用;预先给予Cur(5μmol.L-1),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R对HUVEC微管相关蛋白LC3、溶酶体酶cathepsin B、L及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Cur(1.25~5μmol.L-1)可剂量依赖性的保护H/R的HUVEC;H/R能增加LC3、cathepsinB、Bax/Bcl-2的表达,并且使cathepsin L发生核转位;而用Cur预处理后,在进一步增强LC3表达的同时,明显抑制ca-thepsin B和Bax/Bcl-2的表达及cathepsin L的核转位现象。结论Cur能有效提高HUVEC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存活率,并通过诱导其自噬活性、抑制cathepsins以及Bax/Bcl-2的表达保护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HUVEC 缺血/再灌注 自噬 组织蛋白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毛娜娜 谢梅林 +2 位作者 顾振纶 周文轩 郭次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从纳豆杆菌中获得纳豆激酶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以肾上腺素附加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纳豆激酶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采用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 目的:观察从纳豆杆菌中获得纳豆激酶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以肾上腺素附加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纳豆激酶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别采用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及最大聚集率。结果:纳豆激酶能明显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电泳指数;明显抑制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ED50分别为1 431.9 IU/kg、1 055.3 IU/kg、1 390.8 IU/kg。结论:纳豆激酶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伟丽 卞士中 +2 位作者 顾振纶 蒋小岗 秦正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0-203,207,共5页
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PCP)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除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外,氯胺酮还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非法滥用氯胺酮的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本文根据氯胺酮的药理及毒理学特性与... 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PCP)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除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外,氯胺酮还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非法滥用氯胺酮的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本文根据氯胺酮的药理及毒理学特性与目前公认的药物成瘾机制,从与药物成瘾机制有关的强化效应和奖赏系统、解剖结构、相关受体及个体差异等方面,对氯胺酮成瘾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氯胺酮 综述【文献类型】 物质相关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外伤后溶酶体酶Cathepsin-B和D的表达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延波 陈溪萍 +6 位作者 陶陆阳 秦正红 李生兴 杨丽 杨菊 张运阁 刘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4-406,41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后溶酶体酶cathepsin-B和-D是否被激活及其不同时段表达变化,阐述其与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对脑外伤诊断及形成时间的意义。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及对照样本进行免...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后溶酶体酶cathepsin-B和-D是否被激活及其不同时段表达变化,阐述其与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对脑外伤诊断及形成时间的意义。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及对照样本进行免疫荧光、双标和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用SPSS10.0软件处理。结果脑外伤后1hcathepsin-B表达即增加,4~8d达高峰,脑外伤后32d仍处于高表达水平;cathepsin-D的表达于脑外伤后12h增加,4~8d达高峰,32d的表达仍然高于12h的表达水平。脑外伤初期,cathepsin-B和-D阳性细胞与caspase-3阳性细胞重叠较少,脑外伤后6h开始增加,32d仍然有很多阳性细胞重叠。结论脑外伤后cathepsin-B和-D被激活,其激活在脑外伤早期可能抑制细胞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的激活,之后(6h后)则与caspase-3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细胞死亡;cathepsin-B和-D表达的时程变化对于脑外伤的法医学诊断和中晚期的时间推断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溶酶体 cathepsin—B cathepsin—D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红宁 梁中琴 +1 位作者 贾艳丽 李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curcumin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应用AO/EB和MDC荧光染色观察给药后凋亡和自噬的发生;检测LDH漏出率以观察用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后curcumin...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curcumin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应用AO/EB和MDC荧光染色观察给药后凋亡和自噬的发生;检测LDH漏出率以观察用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后curcumin抑瘤作用的变化。结果:Curcumin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给药后阻断自噬其细胞毒性作用减弱。结论:curcumin能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从而提高了抗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噬 K562 3-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利兵 王尉平 +3 位作者 顾振纶 蒋小岗 周文轩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1-864,共4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代偿反应所形成的一种肝脏疤痕组织,并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群和细胞因子的复杂改变。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B)是肝纤维化发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代偿反应所形成的一种肝脏疤痕组织,并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群和细胞因子的复杂改变。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B)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HSC的激活需要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才能实现,研究发现HSC激活过程中存在wnt信号转导通路。近年来,针对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转导通路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致小鼠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行为改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伟丽 卞士中 +3 位作者 顾振纶 蒋小岗 郭次仪 赵彦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对氯胺酮单次或连续给药后小鼠所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观察,以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造模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小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和大剂量(100mg/kg)组,腹腔注射给... 目的对氯胺酮单次或连续给药后小鼠所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进行观察,以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造模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氯胺酮小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和大剂量(100mg/kg)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d。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单次注射氯胺酮后,大剂量组小鼠有明显的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P<0.01);连续注射7d氯胺酮后,中剂量组小鼠出现了运动亢进、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P<0.05),大剂量组小鼠刻板行为及共济失调现象更为显著(P<0.01)。结论单次或连续注射氯胺酮均可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且大剂量时症状更为显著,连续注射后症状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分裂症 氯胺酮 神经行为学表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细胞生存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勇 孙安盛 +3 位作者 顾振纶 周文轩 梁中琴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8-1271,共4页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的蛋白降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该通路与肿瘤细胞周期失控和自噬等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该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相关的最新研究进...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的蛋白降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该通路与肿瘤细胞周期失控和自噬等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该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某些异常蛋白的深入探讨,为肿瘤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分子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CDKS P27 p53 PTEN NF—κB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在肿瘤及肿瘤干细胞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祖斌 顾振纶 +3 位作者 蒋小岗 梁中琴 周文轩 郭次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299,共3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含量丰富的非蛋白编码小分子RNA,miRNAs主要是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或直接使mRNA降解,能调节多种生物功能。一些miRNAs,如miR-17-92,可能作为致癌基因;而另一些miRNAs,如miR-15,可作为抑癌基...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含量丰富的非蛋白编码小分子RNA,miRNAs主要是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或直接使mRNA降解,能调节多种生物功能。一些miRNAs,如miR-17-92,可能作为致癌基因;而另一些miRNAs,如miR-15,可作为抑癌基因,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在肿瘤干细胞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miRNAs正成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肿瘤 肿瘤干细胞 肿瘤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拮抗剂与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卞士中 张健 +3 位作者 刘伟丽 孙志红 顾振纶 蒋小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较好地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被广泛用以制...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较好地模拟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被广泛用以制作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苯环利定、地佐西平和氯胺酮这3种NMDA离子通道开放阻断剂与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分裂症 综述[文献类型]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致小鼠产生类精神分裂症与NRG1、ErbB4 mRNA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卞士中 刘伟丽 +3 位作者 张志湘 顾振纶 蒋小岗 郭次仪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48-351,358,共5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给药致小鼠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及其受体ErbB4 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给药致小鼠产生的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及其受体ErbB4 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胺酮小剂量(25 mg/kg)、中剂量(50 mg/kg)、大剂量(100 mg/kg)组和氯氮平治疗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氯氮平组在连续腹腔注射7d氯胺酮(1次/d,每次100mg/kg)后,再用氯氮平灌胃7d(1次/d,每次20mg/kg)。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中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7d氯胺酮后,大剂量组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氯胺酮诱导小鼠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能与海马区NRG1及ErbB4 mRNA的表达减少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分裂症 氯胺酮 NRG1 ERBB4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皮层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及干预
17
作者 巩勇 倪宏 陶陆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皮层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生后6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对照组同样操作... 目的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皮层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生后6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3-MA组惊厥前腹腔注射3-MA(总量2μl),同样方法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方法同惊厥组。3组大鼠于最后一次惊厥后分别按1.5、3、6、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大鼠大脑皮层中LC-3的表达。结果惊厥组(1.5、3、6 h)LC-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3,2.599,6.937,1.280均P<0.05),3-MA组LC-3的表达明显低于惊厥组(t=2.243,7.775,5.887,4.245均P<0.05)。而24 h惊厥组LC-3的表达并不明显高于对照组(t=1.280,P>0.05)。结论惊厥后自噬途径被激活;3-MA参与了自噬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新生大鼠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自噬 3甲基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off/Tet-on基因工程鼠中脑肿瘤干细胞的克隆与鉴定
18
作者 李英斌 陈骅 夏春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113,共5页
目的:Tet—off/Tet—on转基因脑肿瘤小鼠模型中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从出现临床症状的转基因小鼠天幕区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中取材,一部分做冰冻切片;另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 目的:Tet—off/Tet—on转基因脑肿瘤小鼠模型中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从出现临床症状的转基因小鼠天幕区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中取材,一部分做冰冻切片;另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在光镜下观察常规病理,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oechst33342阴性的SP细胞,以及其染色体倍体和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球体及其分化细胞中的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情况。结果:肿瘤位置均位于小脑天幕上下约2—3mm的松果体区域内,常规病理诊断为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的球状生长,在含血清培养条件下贴壁分化成瘤性胶质细胞、神经元。电镜见到了核质比高、细胞器不发达、具干细胞特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球中的SP(side population)细胞为17.27%,异倍体细胞为26.77%。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细胞球中大部分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少数细胞表达分化标志物GFAP和NSE。与之相反,贴壁细胞大部分表达分化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共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结论:Tet—off/Tet—on转基因小鼠脑肿瘤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脑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工程鼠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P110α和pAKT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卫峰 何靖康 +3 位作者 秦正红 王进 邬君超 韩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10α、pAKT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6例患者的食管癌组织标本,25例正常对照食管黏膜组织标本来自解放军第101医院病理科。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10α、pAKT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6例患者的食管癌组织标本,25例正常对照食管黏膜组织标本来自解放军第101医院病理科。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110α及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76例食管癌组织pAKT表达阳性率为72.4%(55/76)、P110α表达阳性率为57.9%(44/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AKT=0.001,PP110α=0.025)。食管癌组织中pAKT、P110α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pAKT=0.017,PP110α=0.009),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癌组织中pAKT与P110α双阳性率为52.6%(40/7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110α、pAK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临床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110α PAK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