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经济区2014—2021年粮食生产对耕地时空变化的动态响应研究
1
作者 郭伟立 韦忠扬 +2 位作者 王立娜 黄妤 金健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9期94-102,共9页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区,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2014—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敏感度分析模型等分析其耕地和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区,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2014—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敏感度分析模型等分析其耕地和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2014—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耕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量表现为逐年递减—缓慢增加的过程,粮食生产、耕地的空间格局与总量变化具有一定差异。2)2014—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耕地重心和粮食生产重心的移动方位和轨迹具有一定差异,耕地重心表现为向西偏南方向移动,粮食生产重心表现为向西偏北方向移动。3)对比2014—2018年、2018—2021年两个时期,北部湾经济区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的敏感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 时空变化 北部湾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国土绿化空间评估划定研究
2
作者 何彬元 黄霞 蒋骏晖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84-5795,共12页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法、ArcGIS叠加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区国土空间用地类型状况、生境质量水平和生境退化程度以及规划适宜造林绿化用地规模,并按生境质量等级分类精准识别国土...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法、ArcGIS叠加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区国土空间用地类型状况、生境质量水平和生境退化程度以及规划适宜造林绿化用地规模,并按生境质量等级分类精准识别国土绿化空间优先区域与一般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全域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与耕地,占总面积87.56%.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3930;生境质量为中等、良好、优秀3个等级面积占44.34%,生境质量为差和较差2个等级面积占55.66%;生境退化度指数平均值为0.3199,生境退化属较严重等级状况;研究区生境质量总体现状属于中等偏差等级.适宜作为造林绿化空间用途管控的规划图斑个数为48967个、规划面积为30091hm^(2).研究区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优先区域面积为24276hm^(2)、一般区域面积为5815hm^(2).造林绿化适宜空间评估划定涉及政策法规、生态需求、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国际责任及公众参与等多维度驱动力,综合驱动作用显著.通过评估划定城市群适宜造林绿化用地空间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精细化用途管控,实施城乡绿化空间“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群生态建设项目用地难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信息化管理短板问题,为城市群生态建设实现“合法合规、施策精准、智慧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 国土绿化空间分类分区 驱动力 InVEST模型评估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跨海高程基准传递方法研究及广西北部湾工程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钟昌海 林自乐 +1 位作者 黄昕 孔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182,共5页
针对陆海基准高程传递过程中传统方法的测量精度受海岛与陆地距离、陆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海域内的多个不连续岛屿进行测量时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方法,研究了误差积累因素,给出了高程... 针对陆海基准高程传递过程中传统方法的测量精度受海岛与陆地距离、陆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海域内的多个不连续岛屿进行测量时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方法,研究了误差积累因素,给出了高程传递的理论模型及具体的技术流程。在北部湾海域,利用该方法将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陆地传递到距离北海市40 km的涠洲岛和斜阳岛上,传递后GNSS水准点间的高程差与涠洲岛二等水准测量成果的独立高程差均优于±4.1 cm,为全国范围离岛高程传递工程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 误差传播 似大地水准面 GNSS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碳排放空间交互与脱钩效应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鹏 王灏 +2 位作者 吴诗嫚 曾巧玲 陈惠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4,共14页
研究基于AHP-熵权法、IPCC碳核算系数法,结合空间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 研究基于AHP-熵权法、IPCC碳核算系数法,结合空间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耕地利用碳排放呈倒“U”型变化态势,碳排放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后下降,农用物资投入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双变量空间关系由正相关向负相关转变,于2015年稳定呈现负相关状态。(4)脱钩状态持续优化转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佳,成渝城市群波动最大。所得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已进入新型城镇化与耕地低碳利用协调发展阶段,但仍需通过产业升级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深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耕地利用碳排放 双变量莫兰指数 Tapio脱钩模型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景金 郭伟立 +3 位作者 韦忠扬 唐长增 潘正强 任建福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200,共9页
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出背景之下,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调查监测融合发展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存在自然资源时空数据保障缺乏协同、自动处理能力业务化应用不足、成果数据精细化管理有待提升、社会化服务和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 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出背景之下,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调查监测融合发展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存在自然资源时空数据保障缺乏协同、自动处理能力业务化应用不足、成果数据精细化管理有待提升、社会化服务和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现代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深度融合背景下,该文基于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提出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技术框架,开展“天空地人网”协同感知、自然资源时空数据自动化处理、自然资源实体时空数据库构建、调查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5大研究内容。最后,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空地人网”协同感知网、普适型调查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研发、自然资源综合监测为例,说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框架的建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调查监测 技术框架 数字化赋能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县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莫引优 戴蒲英 +2 位作者 曾艳梅 何彬元 刘湘岚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51-656,共6页
为合理利用林下空间、科学布局林下经济发展类型,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以资源县林地为研究对象,依据资源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数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及桂林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采用实... 为合理利用林下空间、科学布局林下经济发展类型,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以资源县林地为研究对象,依据资源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数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及桂林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叠加分析,对资源县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县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面积为152599.35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8.62%;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存量为96819.35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9.88%;不同林下经济类型可利用林地存量占比均超过30%。资源县林地利用空间潜力较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GIS分析技术 可利用林地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代华兵 李春干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45-551,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先后完成雅长、九万山等重点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5次全区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调查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为广西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先后完成雅长、九万山等重点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5次全区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调查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为广西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经历了目测调查(踏查)、小班抽样调查、基于地形图的小班调查、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小班调查和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5个阶段。该文回顾各阶段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主要技术和发展历程,介绍当前新技术研发进展,并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调查 技术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对接融合背景下森林资源管理研究——以广西南宁横州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梁耀 刘亚 +1 位作者 刘震峰 吴丽娟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61-668,共8页
为给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背景下的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以横州市为例,通过GIS空间叠加技术和地类转移矩阵,对各类林地资源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横州市林地面积净增加14227.61 hm2;乔木林地面积增加15370... 为给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背景下的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以横州市为例,通过GIS空间叠加技术和地类转移矩阵,对各类林地资源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横州市林地面积净增加14227.61 hm2;乔木林地面积增加15370.60 hm2;有1709.23 hm2其他无立木林地转化为非林地;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减少1485.01 hm2;国有林地面积减少417.06 hm2。在探讨因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林地范围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技术标准、统筹资源调查和划定管理范围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 林草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数据对接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耕地变化的无人机组网监测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韦忠扬 黄景金 +5 位作者 郭伟立 冯一军 李正洪 韦秋莲 盘贻峰 谢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4,共5页
本文分析了耕地变化监测中无人机遥感相对于传统地面巡查、卫星遥感和地基视频监测的优点;针对无人机单机遥感能力有限、影像底图处理耗时长、影像信息自动化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无人机组网协同航摄、影像底图并行处理、影像智能解... 本文分析了耕地变化监测中无人机遥感相对于传统地面巡查、卫星遥感和地基视频监测的优点;针对无人机单机遥感能力有限、影像底图处理耗时长、影像信息自动化提取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无人机组网协同航摄、影像底图并行处理、影像智能解译分类等技术,提出了面向耕地变化的无人机组网监测技术架构及其关键技术;以广西无人机联动服务平台和无人机影像AI解译系统建设及其在耕地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了无人机组网监测技术架构的建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组网 协同监测 耕地变化 技术架构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和斜阳岛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健 罗应华 +5 位作者 林建勇 李携 梁爽 杨岗 李龙梅 余桂东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29-635,共7页
为探索广西涠洲岛和斜阳岛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2023年在涠洲岛和斜阳岛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2008年调查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和斜阳岛维管植物由84科239属314种(含变种、亚种、栽培变种... 为探索广西涠洲岛和斜阳岛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2023年在涠洲岛和斜阳岛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2008年调查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和斜阳岛维管植物由84科239属314种(含变种、亚种、栽培变种和变型)增至126科427属608种。野生植物由240种增至393种;栽培植物由57种增至197种;入侵植物由17种增至73种。以草本植物及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明显。涠洲岛和斜阳岛植物种类变化的原因为更深入的调查和新技术的应用、无意识引入及人为有意识引入,其中更深入的调查和新技术的应用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入侵植物治理和监测,严格开展检疫工作,加强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涠洲岛 斜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影像密集匹配点云在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全昌文 李正洪 +1 位作者 庞百宁 熊毅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14,134,共5页
当前城市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监测大多基于遥感影像开展,无法有效发现建筑物加建、加盖等情况,利用影像密集匹配点云提取建筑物三维变化是“两违”精准监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贵港市“两违”监测工作为例,以无人机影像密集匹配点云为基... 当前城市违法占地和违法建筑监测大多基于遥感影像开展,无法有效发现建筑物加建、加盖等情况,利用影像密集匹配点云提取建筑物三维变化是“两违”精准监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贵港市“两违”监测工作为例,以无人机影像密集匹配点云为基础数据,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自动提取建筑物点云,并检测不同时相建筑物点云的变化,经叠加审批、规划等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快速提取出疑似“两违”图斑并开展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匹配点云 两违 无人机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枯死树识别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鑫 陈琦 +2 位作者 王明婷 麻小梅 刘亚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89-593,共5页
为探寻最优波段组合,提高多光谱无人机(Unnamed AerialVehicle,UAV)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疫区枯死树的自动识别准确率,进而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水平,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河池市宜州区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南... 为探寻最优波段组合,提高多光谱无人机(Unnamed AerialVehicle,UAV)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病疫区枯死树的自动识别准确率,进而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水平,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河池市宜州区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南宁市横州市及桂林市平乐县的42个疫点小班及其周边2 km内的所有松树林图斑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采集多光谱影像,获取可见光、红光波段、绿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红边波段影像;完成辐射校正后进行正射拼接和植被指数计算,得到3组可见光和多光谱正射影像波段组合;将各组影像分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进行相同参数的学习和预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进行对比,以识别准确率为指标,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多光谱影像自动识别疑似松材线虫病枯死树的最高识别准确率为86.33%,比单一可见光自动识别准确率(81.25%)提高了5.08个百分点。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多光谱影像比单一可见光影像具有更准确的自动识别能力。该方法的多光谱最优波段组合为可见光影像+红光波段影像+绿光波段影像+近红外波段影像+红边波段影像+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死树自动识别 松材线虫 多光谱影像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地径与胸径多元混合效应模型研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春阳 刘峰 +3 位作者 徐庆玲 李恒 莫祝坤 黄正深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69-574,共6页
为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利用伐桩测算立木蓄积量的实际问题,以广西桉树(Eucalyptusspp.)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组织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采用模型优选法比较11种常见一元地径-胸径模型的精度,选出最优模型;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以林龄、... 为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利用伐桩测算立木蓄积量的实际问题,以广西桉树(Eucalyptusspp.)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组织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采用模型优选法比较11种常见一元地径-胸径模型的精度,选出最优模型;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以林龄、林分密度、海拔和坡位4个样地因子为随机因子,建立以胸径为因变量、地径和样地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混合效应模型;利用验证样本进行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多元混合效应模型精度最高,确定系数(R2)为0.966,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为434.7,估计值的标准差(SEE)为0.946,总相对误差(TRE)为0.004%,平均系统误差(MSE)为0.00005%,平均预估误差(MPE)为1.067%,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为5.156%,适合作为拟合广西桉树胸径与地径相关关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 地径 一元线性模型 多元混合效应模型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南宁市人工林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震峰 吴丽娟 +1 位作者 郭道峰 梁耀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23-628,共6页
为提升南宁市人工林经营质量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以南宁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2和数据库,针对研究区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将3期(2009、2016和2019年)人工林资源数据叠加,分析2009—2019年南宁市人工... 为提升南宁市人工林经营质量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以南宁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2和数据库,针对研究区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将3期(2009、2016和2019年)人工林资源数据叠加,分析2009—2019年南宁市人工林地形因子坡位、坡度、坡向和海拔及树种、蓄积量、单产、林种、林龄和区位等相关因子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分布于中坡、斜坡、无坡向和海拔300 m以下的人工林面积变化较大;以桉树(Eucalyptus spp.)为主,近90%为用材林;龄组结构趋于合理,中龄林、近熟林储备稍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调查 人工林 空间分布 格局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森林火灾受损程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常诚 巨文珍 +5 位作者 杨盛扬 彭泊林 韦龙斌 荚文 李枫 韩斐扬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69-675,共7页
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全球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四川、湖南、江西和广西等地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森林火灾呈多发态势。以2022年桂林市全州县“10·17”森林火灾为例,基于哨兵2号... 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全球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四川、湖南、江西和广西等地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森林火灾呈多发态势。以2022年桂林市全州县“10·17”森林火灾为例,基于哨兵2号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3期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影像、气象数据及森林火灾后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气象条件、林分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对林分受害程度的影响,探讨林分干旱胁迫程度与火灾受损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发生前研究区受干旱胁迫影响明显;干旱胁迫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分火灾受损程度影响较大,近50%的火烧迹地杉木林分遭受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干旱胁迫加重各龄组杉木林分重度受害程度。基于遥感影像的NDVI值能准确反映林分受干旱胁迫程度;建议充分发挥遥感影像在火灾监测、火险评估和灾后恢复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结合气象数据,实现极端气候条件下火险的准确评估和预测,为火灾预防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森林火灾 受损程度 杉木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杉木林分高生长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铸 李春 黄媛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81-588,共8页
机载激光雷达可准确获取林分高生长量,实现林分高生长量在更广阔空间尺度上的年生长监测。为实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年生长量监测,通过直升飞机搭载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获取试验区林分点云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10 m×... 机载激光雷达可准确获取林分高生长量,实现林分高生长量在更广阔空间尺度上的年生长监测。为实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年生长量监测,通过直升飞机搭载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获取试验区林分点云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10 m×10 m、20 m×20 m和30 m×30 m分辨率的冠层高度模型;分别设置100、200、300和400个随机点,并提取不同分辨率下的杉木林分冠层年高生长量,共获取12个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差异,选择最优的重采样分辨率;结合数字正射影像,提取杉木林分不同小班年高生长量。结果表明,400随机点数且分辨率为10 m×10 m处理下获取的数据较准确,出现异常的概率较小。2016—2017年,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均值为0.80 m。总体上,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增长阶段为12~15年,最大值约为2.61 m;下降阶段为15~20年,波动阶段为20~27年,最小值约为0.19 m。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冠层高生长量,能有效监测杉木林分高生长情况,可为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年生长量 重采样 冠层高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2年广西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符如灿 郑海富 +4 位作者 宋星旻 何黄之圆 马一琳 韩斐扬 韦龙斌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为科学评价广西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成效,根据广西公益林森林资源连续监测数据,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对广西2012、2017和2022年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2、2017和2022年,... 为科学评价广西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成效,根据广西公益林森林资源连续监测数据,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对广西2012、2017和2022年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2、2017和2022年,广西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主,占总服务价值的82.40%~83.95%;其次为保育土壤和净化大气环境,占15.13%~16.68%;林木养分固持服务价值最低,占0.89%~0.93%。天然阔叶林和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其次为松树(Pinus sp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竹林,桉树(Eucalyptus spp.)林和经济乔木林较低。天然阔叶林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其次为杉木林、松树林、桉树林和竹林,经济乔木林和灌木林较低。2012、2017和2022年广西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3724.16亿元、3856.49亿元和4530.83亿元,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分别为7.18万元/公顷、7.58万元/公顷和9.03万元/公顷。广西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价值稳步提高,公益林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公益林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形高表研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庆玲 吴国欣 +4 位作者 曾嵘 韦素秋 张先来 张伟 岑巨延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75-580,共6页
为准确利用形高表测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蓄积量,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26块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形高值的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FH=(0.4056+0.9659/H+2)×H]和二元形高模型(FH=0.6565×D^... 为准确利用形高表测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蓄积量,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26块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形高值的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FH=(0.4056+0.9659/H+2)×H]和二元形高模型(FH=0.6565×D^(1.064)×H^(-0.1771))。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区及不同胸径、树高分段五折交叉检验中,一元、二元形高模型检验结果均理想;其中,一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3%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4%,预估精度达98%以上;二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1%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2%,预估精度达99%以上。以一元形高模型和二元形高模型为基础,分别编制马尾松人工林林分一元形高表和二元形高表,可为准确计算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蓄积量和评价人工林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形高 林分蓄积量 评价指标 马尾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营造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回顾与展望
19
作者 韦立权 石程远 +1 位作者 龙佳峰 曾春阳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552-558,共7页
营造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是森林资源培育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在林业保护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在介绍相关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简述70年来广西营造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的发展历程、作用与贡献及技术发展与创新,并从... 营造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是森林资源培育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在林业保护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在介绍相关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简述70年来广西营造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的发展历程、作用与贡献及技术发展与创新,并从理念转变、实践探索、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和从业人员等方面进行展望,可为广西营造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林 踏查 总体规划 可行性研究 作业设计 造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