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干旱区城市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雯 李艳红 刘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新疆干旱区城市(中等城市库尔勒市和小城市博乐市)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干旱区城市对流层NO_2 VCD采暖期是非采...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新疆干旱区城市(中等城市库尔勒市和小城市博乐市)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干旱区城市对流层NO_2 VCD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4倍左右,且有显著的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库尔勒市的对流层NO_2 VCD年均值大于博乐市,两市对流层NO2VCD日变化峰值在8:00(冬季峰值在9:00)和20:00左右,且晚上的峰值高于早上;(2)库尔勒市和博乐市的对流层NO_2 VCD高值分别达到2.540×1015~4.450×1015、1.630×1015~2.620×1015 molec/cm^2,高值区均集中在商业、工业区,对流层NO_2 VCD低值分别为2.300×1014~1.920×1015、6.000×1014~1.390×1015 molec/cm^2,低值区均集中在居民区、学校周边;(3)库尔勒市和博乐市对流层NO_2 VCD对气象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云量和风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垂直柱浓度 对流层 干旱区城市 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土壤p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康璇 王雪梅 赵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60-2664,共5页
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及统计分析对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 H值在20-40 cm土层具有较大变幅,且值大于0-20 cm土层,而电导率在0-20 cm土层变化显著... 本文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及统计分析对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 H值在20-40 cm土层具有较大变幅,且值大于0-20 cm土层,而电导率在0-20 cm土层变化显著,且数值高于20-40 cm土层。2土壤电导率和20-40 cm土层p H值的空间分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0-20 cm的土壤p H值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p H值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性。3研究区土壤电导率的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土壤电导率由渭-库绿洲冲、洪积扇平原的中部向外递增。在0-20 cm土层中,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及东部的土壤偏碱性,在20-40 cm土层中,西北部、南部土壤偏碱性,研究区中部及其他大部分区域均偏中性。通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p H值与电导率空间变异的研究,可对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分布规律进行有效评价,以期为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及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土壤pH值与电导率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渭干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雪梅 席瑞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和土壤盐渍化为评价因子,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 以生态环境脆弱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以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和土壤盐渍化为评价因子,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以不脆弱、轻度脆弱和高度脆弱为主,占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5.2%、20.5%和22.3%,中度脆弱区和极脆弱区的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6.7%和15.3%,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程度各有差异,但脆弱性特征明显。(2)地形起伏度和坡度是影响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因素,而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盐渍化却是主导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影响显著。通过人为恢复与保护地表荒漠植被以及防治土壤盐渍化,阻止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GIS技术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绿洲耕层土壤肥力特征研究——以库车县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梦媛 王雪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9-303,共5页
对库车县耕层土壤选取1592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并结合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质地下,有效磷和有效铁的平均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及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的平均含量均相差不大... 对库车县耕层土壤选取1592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并结合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质地下,有效磷和有效铁的平均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及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的平均含量均相差不大,各土壤养分元素均具有中等空间变异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常量元素以及土壤微量元素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土壤肥力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是农业开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条件和障碍因素。只有开展盐碱改良工程,实施"盐碱产业",才能保护耕层土壤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耕层土壤 库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县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 被引量:5
5
作者 傅茜 杨德刚 +2 位作者 张新焕 夏富强 汪菲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7,共8页
选取伊犁河谷这一典型的绿洲地区,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利用优势资源的牵引效应,结合劣势资源的束缚效应共同选定指标权重,加入经济资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绿洲特性资源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同时增加状态度指数对超载程度与富余的... 选取伊犁河谷这一典型的绿洲地区,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利用优势资源的牵引效应,结合劣势资源的束缚效应共同选定指标权重,加入经济资源、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绿洲特性资源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同时增加状态度指数对超载程度与富余的偏离程度进行度量.以新疆作为参照区,对比分析伊犁河谷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的时间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相对资源承载力 人口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大气降尘环境磁学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莉 李艳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应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乌鲁木齐市大气自然降尘所含磁性矿物的磁学特征,同时对该市实施"煤改气"工程前后的空气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大气降尘样品的磁化率(x)平均值为508.77×10^(-8)m^3/kg,频率磁化率(x_(fd... 应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乌鲁木齐市大气自然降尘所含磁性矿物的磁学特征,同时对该市实施"煤改气"工程前后的空气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大气降尘样品的磁化率(x)平均值为508.77×10^(-8)m^3/kg,频率磁化率(x_(fd)%)平均值为2.17,表明该市降尘样品中载磁矿物主要为亚铁磁性矿物,超顺磁(SP)性颗粒物的含量较低;(2)X值、SIRM和SOFT都有较为显著的季节变化,其数值夏季低于冬季。且降尘样品中磁化率和软剩磁与饱和等温剩磁(SIRM)呈正相关,说明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是样品剩余磁性的主要载体;(3)大气降尘磁化率与空气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特征趋势相一致,且2011年较2012年污染程度明显减轻;(4)该市大气降尘样品冬季可能主要受控于供暖期燃煤排放的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环境磁学 空气污染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耳轮区现代盐壳单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7
作者 李艳红 徐莉 +1 位作者 王盼盼 杨甲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2-1150,共9页
通过对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5个区的盐壳单元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粒度及磁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盐壳易溶性盐组分含量变化较大,总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LBVI>LBVII>LBVIII>LBI... 通过对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5个区的盐壳单元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粒度及磁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盐壳易溶性盐组分含量变化较大,总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LBVI>LBVII>LBVIII>LBIX>LBV,新盐壳单元含盐量略高于老盐壳单元含盐量(除LBV外),且易溶性盐主要为Na^+和K^+-Cl--SO42-型;p H值均>7,表明均处于偏碱性环境中;TOC含量在1.19%~1.21%之间,且各盐壳单元之间差异不显著。(2)新老盐壳单元样品粒度组分均以粉砂(2~63μm)含量为主,平均含量达到80.52%,且老盐壳单元中粗砂和中砂含量明显高于新盐壳单元。(3)各样品间磁化率值差异不显著,平均值为3.7×10^(-6)m^3·kg^(-1),呈现出由耳轮区中心依次向外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4)总盐含量与p H、TOC呈正相关,与磁化率、粉砂呈负相关。综合表明,此时期罗布泊气候已趋向干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壳单元 罗布泊耳轮区 磁化率 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变化及荒漠化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淼 王雪梅 +1 位作者 席瑞 唐梦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40-43,共4页
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2007年的遥感数据,采用ENVI4.5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对研究区3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使用ARCGIS统计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其荒漠化响应趋势。研... 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2007年的遥感数据,采用ENVI4.5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对研究区3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使用ARCGIS统计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其荒漠化响应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有意识的干扰下,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对土地荒漠化的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结构 土地利用特征指数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的荒漠土壤全磷含量估测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爱霞 丁建丽 +1 位作者 李艳红 邓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1-696,共6页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采集的300个荒漠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 Spec○R3HR光谱仪获取的土壤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及化学分析获取的土壤全磷数据为数据源,将原始光谱数据经过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以及一阶微分预处理...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采集的300个荒漠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 Spec○R3HR光谱仪获取的土壤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及化学分析获取的土壤全磷数据为数据源,将原始光谱数据经过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以及一阶微分预处理后,采用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提取荒漠土壤全磷含量特征波长,构建土壤全磷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并与全谱偏最小二乘、蚁群-区间偏最小二乘、遗传-偏最小二乘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蚁群-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后,荒漠土壤全磷特征波段为500~700,1 101~1 300,1 501~1 700,1 901~2 100nm;进一步采用遗传-区间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变量选择,得到共线性最小的13个有效波长,分别为:1 621,546,1 259,573,1 572,1 527,564,1 186,1 988,1 541,2 024,1 118和1 191nm。建模方法比较显示,采用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选择的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其次是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全光谱。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土壤全磷含量的模型,效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以及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22和0.108mg·g-1,效验证相关系数Rc以及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535 7,0.555 9。因此,经过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以及一阶微分预处理,并利用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不仅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稳健性,可以估算荒漠土壤全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近红外光谱 蚁群-遗传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荒漠土壤全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杜改俊 李艳红 +1 位作者 张小萌 赵明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02-1309,共8页
荒漠盐生植物作为艾比湖湿地广泛分布的植物类群,其影响下的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盐生植物适应盐渍化环境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2 和2013 年对艾比湖湿地3 种不同生境(灌丛生境、草甸生境、稀疏乔木生境)进行野外调... 荒漠盐生植物作为艾比湖湿地广泛分布的植物类群,其影响下的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盐生植物适应盐渍化环境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2 和2013 年对艾比湖湿地3 种不同生境(灌丛生境、草甸生境、稀疏乔木生境)进行野外调查,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和盐分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灌丛生境-草甸生境-乔木生境,随湖距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含量显著升高(P〈0.05);(2)表层0-5 cm 土壤聚盐和聚养现象极为显著(P〈0.01),且呈上高下底分层结构;(3)灌丛生境-草甸生境-稀疏乔木生境,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且空间分布不均,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如微地形、湖面积波动、成土母质、气候变化等引起,以条带状和斑块状镶嵌分布;(4)通过对3 种不同生境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性是影响土壤全氮变异性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土壤盐分异质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引起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盐分 空间异质性 相关性 艾比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地区冻融作用对梭梭群落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晓飞 楚新正 马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0-1201,共12页
冻融作用对酶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为深入了解荒漠优势种梭梭群落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土壤冻融期、冻结期、融冻期和生长季的艾比湖典型样地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分... 冻融作用对酶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为深入了解荒漠优势种梭梭群落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土壤冻融期、冻结期、融冻期和生长季的艾比湖典型样地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融冻期〉冻结期〉冻融期〉生长季,土壤pH值,生长季〉融冻期〉冻融期〉冻结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以浅层土表现最为显著(P〈0.05),不同冻融阶段各土层pH值差异性较大,冻融期、冻结期和生长季表层土壤pH值较大,融冻期浅层土壤pH值较大。(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波动状况相似,分别在融冻期和生长季呈现波峰和波谷,不同土层间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性较小,以冻融期和生长季表现最为显著(P〈0.05)。(3)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在融冻期含量最大,冻融期次之,蔗糖酶在冻结期活性最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以融冻期最大,除此之外,各冻融阶段细菌和放线菌占主导,真菌含量相对较少。(4)冻融循环次数分布于冻融期和融冻期,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致使融冻期土壤各因子大于冻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梭梭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入冬期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明亮 李艳红 李发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32-2438,共7页
为研究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呼吸变化的规律,采用LI-84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了入冬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植物群落下的土壤呼吸过程,结果表明:(1)典型植物群落柽柳和芦苇土壤呼吸速率... 为研究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呼吸变化的规律,采用LI-84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了入冬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植物群落下的土壤呼吸过程,结果表明:(1)典型植物群落柽柳和芦苇土壤呼吸速率在入冬期日变化呈现不对称单峰曲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3:00,最小值都出现在凌晨6:00;(2)全天土壤呼吸平均速率芦苇(0.162μmol·m^(-2)·s^(-1))小于柽柳(0.364μmol·m^(-2)·s^(-1)),但在13:00—17:00时段,芦苇土壤呼吸速率高于柽柳,其余时段相反;芦苇土壤呼吸速率在22:00—10:00左右,柽柳在凌晨4:00—9:00左右均出现负值,表现为碳汇现象,其中芦苇碳吸收高于柽柳;(3)芦苇和柽柳土壤呼吸速率与5cm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Q_(10)值分别为2.69和2.04,显示出入冬期艾比湖芦苇植物群落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更显著;两种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与5cm处土壤水分关系不显著;芦苇和柽柳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气温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Q_(10)值分别为1.89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湿地 艾比湖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入冬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县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雪梅 柴仲平 +1 位作者 毛东雷 杨雪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46-1751,共6页
基于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库车县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效锰的平均含量最高,有效锌的平均含量最低,4种微量元素均为中等变异程度,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通过半方... 基于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库车县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效锰的平均含量最高,有效锌的平均含量最低,4种微量元素均为中等变异程度,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通过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分析,有效铁和有效铜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R2为0.859和0.862),有效铜和有效锌的最优拟合模型则为指数模型(R2为0.950和0.907)。3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有效铁和有效锌,呈斑块状分布,有效锰和有效铜则以片状分布为主。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呈现出四周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变异主要由地形、土壤类型以及水文条件所影响,此外,还与施肥、耕作和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土壤微量元素 地统计学 库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金龙 李艳红 李发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湿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为样地,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利用LI-84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湿地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为样地,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利用LI-84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两种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长旺盛期(7—8月)的土壤呼吸作用最强,越冬期(11月)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为正值,且人工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天然芦苇湿地;5 cm深土壤温度、近地表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p H和盐分呈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湖泊湿地 土壤呼吸 动态变化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被MISR多角度遥感制图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雪峰 王雪梅 毛东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626,共10页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MISR卫星多角度观测数据的不同组合构建多角度数据集,探索多角度观测与传统垂直观测对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制图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SVM(支持向量机)与传统的MLC(最大似然分类法)作为分类器,对分类后得到的混淆矩阵进行...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MISR卫星多角度观测数据的不同组合构建多角度数据集,探索多角度观测与传统垂直观测对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制图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SVM(支持向量机)与传统的MLC(最大似然分类法)作为分类器,对分类后得到的混淆矩阵进行分析。结论证实:无论是使用传统的MLC还是SVM作为分类器,多角度观测都取得比垂直观测更高的总体分类精度;MISR近红外波段虽然分辨率较低,但依然含有丰富的信息,对地表覆被的分类有重要影响;无论使用哪一数据集,SVM法都能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不同相机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C、D相机的作用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R 支持向量机 最大似然分类法 塔里木河下游 土地利用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雪梅 康璇 赵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基于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盐渍化现象发展的趋势,采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电导率、总盐量和pH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 基于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盐渍化现象发展的趋势,采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电导率、总盐量和pH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D)进行多重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下,土壤电导率和总盐量的平均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荒漠灌丛>盐碱草地>耕地>林地,而土壤pH值则无显著差异,土壤盐分呈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提高此区域农业生产潜力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盐渍化特征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雪梅 柴仲平 热依拉.阿里木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86-90,共5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13项评价指标中,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为森林覆盖率、草地面积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其所占权重均在0.1以...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13项评价指标中,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为森林覆盖率、草地面积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其所占权重均在0.1以上;(2)自2000—2010年以来,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由0.230 9增加至0.755 6,流域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当地政府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草地面积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不断改善了该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坡库尔勒市大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盼盼 李艳红 张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04,155,共5页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ulti-axis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MAX-DOAS),分析位于天山南坡典型干旱区城市,库尔勒市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简称VCD)分布、变化,以了解其... 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ulti-axis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MAX-DOAS),分析位于天山南坡典型干旱区城市,库尔勒市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简称VCD)分布、变化,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表明:(1)库尔勒不同观测点对流层NO2VCD高低表现为,农田区〉新市区〉老城区,农田区NO2浓度最大达到3.40×1015molec/cm2。(2)市区观测点,新城区和老城区对流层NO2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V和U字形变化趋势,早上和晚间浓度较高,中午浓度较低,市区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91×1015~4.02×1015、0.22×1015~4.59×1015molec/cm2。(3)农田呈现出与市区不同的变化趋势,农田观测区中午之前浓度较低,中午之后NO2浓度呈现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NO2 垂直柱浓度 库尔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常规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莉 李艳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依据2009-2011年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常规地面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治理空气污染一系列项目的开展,空气质量有转好的... 依据2009-2011年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常规地面气象资料,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治理空气污染一系列项目的开展,空气质量有转好的趋势。3年间空气质量以Ⅱ级和Ⅲ级天气为主,其中Ⅱ级天气出现的天数占统计天数的66.48%,Ⅲ级天气出现的天数占统计天数的22.29%;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夏季最好;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中SO2为首要污染的天数在冬季开始增加,这表明城市冬季空气污染以"烟煤"型为主;API指数与气温、风速、能见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关系密切,API值与气温、能见度和风速呈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采暖期污染源的排放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是影响该市空气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 被引量:24
20
作者 王金龙 李艳红 李发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8-677,共10页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月—12月对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全年观测。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 为研究干旱区淡水湖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5年1月—12月对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全年观测。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1—588.4mg m^(-2)h^(-1)、2.9—82.4μg m^(-2)h^(-1)和1.32—29.7μg m^(-2)h^(-1),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3—469.6mg m^(-2)h^(-1)、3.1—64.8μg m^(-2)h^(-1)和1.9—14.3μg m^(-2)h^(-1)。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夏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土壤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大值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全年观测期间,人工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高于天然芦苇湿地(P>0.05);温度是影响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近地面温度和5cm土壤温度与CO_2和N_2O排放通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CH_4排放通量是温度和水分二者共同影响的,由近地表温度、5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拟合的方程可以分别解释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71%、74.5%;土壤有机碳、pH、盐分、NH_4^+-N、NO_3^--N也是人工、天然芦苇湿地土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均是CO_2、CH_4和N_2O的"源"。基于100年尺度,由3种温室气体计算全球增温潜势得出,人工芦苇湿地全球增温潜势大于天然芦苇湿地(15150.18kg/hm^2>12484.21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湿地 土壤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