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化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系统
1
作者 苏德尔 高伟达 +4 位作者 王新伟 李浩宇 刘文灏 郭长亮 赵唯淞 《光电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共26页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因其高分辨率和无辐射毒性的优势成为了连接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对推动医学进步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系统往往需要将光、机、电、控元件整合为一体,导致设备笨重且昂...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因其高分辨率和无辐射毒性的优势成为了连接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对推动医学进步和提高公共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系统往往需要将光、机、电、控元件整合为一体,导致设备笨重且昂贵,难以满足人们对即时诊断和体内微创高分辨率成像的需求。随着元件加工手段的进步和新式技术的引入,微型化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制造逐渐开始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别对用于体外和体内检测的微型化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综述和总结,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光学成像系统 微型化 内窥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及其衍生物对斑马鱼骨骼损伤修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娟 许璟瑾 +3 位作者 姚丽云 李秀敏 潘裕添 薛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3,31,共6页
目的探究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GAH)及其结构相似的衍生物对斑马鱼骨骼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比较GAH与阿仑膦酸钠片对骨骼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相同浓度下(0. 1%,1 mg/m L)的GAH,葡萄糖、甘露醇... 目的探究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GAH)及其结构相似的衍生物对斑马鱼骨骼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比较GAH与阿仑膦酸钠片对骨骼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相同浓度下(0. 1%,1 mg/m L)的GAH,葡萄糖、甘露醇、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溶液中,观察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将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斑马鱼幼鱼暴露在0. 1%的GAH、葡萄糖、甘露醇、半乳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溶液中,利用茜素红、阿尔新蓝染色法观察骨骼的修复状况。同时,通过茜素红染色法比较GAH与阿仑膦酸钠片(alendronate sodium,AL)对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结果相同浓度的不同药物对斑马鱼发育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葡萄糖<甘露醇<GAH <N-乙酰葡萄糖胺<半乳糖;染色结果表明,与其他药物相比,GAH对斑马鱼骨骼损伤的修复有显著性差异,且对骨骼损伤的预防作用比AL更好。结论 GAH对斑马鱼骨骼损伤的修复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对骨质疏松有一定预防作用。同时本研究为斑马鱼模型在天然骨质疏松药物的筛选和产品开发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糖类衍生物 骨骼修复 骨骼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螺旋纤丝Vps24⁃Vps2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3
作者 刘德生 李耀旺 孙珊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Ⅲ(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Ⅲ,ESCRT-Ⅲ)介导了一系列细胞膜重塑事件,包括多囊体的形成、细胞分裂和病毒释放等。这些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ESCRT-Ⅲ蛋白亚基组装成纤丝状结构。在...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Ⅲ(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Ⅲ,ESCRT-Ⅲ)介导了一系列细胞膜重塑事件,包括多囊体的形成、细胞分裂和病毒释放等。这些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ESCRT-Ⅲ蛋白亚基组装成纤丝状结构。在本研究中,作者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由Vps24和Vps2融合蛋白(Vps24-Vps2)形成的双链螺旋纤丝的结构,分辨率为4.07A。在该结构中,呈伸展构象的Vps24-Vps2单体首先形成反向结合的二聚体,二聚体之间再错位结合形成一股螺旋,两股螺旋互相缠绕最终形成纤丝。该结构为理解ESCRT-Ⅲ丝状结构组装以及解聚过程提供了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 ESCRT Vps24 Vps2 冷冻电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器官移植免疫学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倩川 吴昌鸿 +1 位作者 徐亚男 赵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但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和功能维持依旧离不开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当前,器官移植术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感染等仍是移植科医师和受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的基本生物学原理,解答... 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但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和功能维持依旧离不开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当前,器官移植术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感染等仍是移植科医师和受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的基本生物学原理,解答诸多临床器官移植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相关问题,为器官移植更广泛、有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临床干预的指导,器官移植领域的基础研究仍在稳步向前推进。2020年,研究者在器官移植免疫应答基本规律、克服移植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有诸多重要进展。本文主要从免疫细胞亚群和免疫分子两大方向对2020年研究者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部分新尝试和进展进行总结,并简要展望了未来器官移植免疫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实验研究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TOLL样受体 髓系抑制性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L1抗体的心脏毒性及甲状腺素的救治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振寅 王敏 +3 位作者 高三惠 郭花 王桂珍 周光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40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但也可能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近来国际上报道了数百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患者死亡率达50%。本研究目的是在动物水...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但也可能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近来国际上报道了数百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患者死亡率达50%。本研究目的是在动物水平重现临床情况,通过多次静脉注射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抗体、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观察药物对正常小鼠所产生的心脏毒性,并探讨L-甲状腺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向6周龄-8周龄的C57BL/6小鼠分别注射抗PD-1抗体(剂量为12.5μg/g,每5天注射1次,共6次)、抗PD-L1抗体(10μg/g,每周注射1次,共6次)、抗PD-L1抗体(用法用量同上)联合L-甲状腺素(注射抗体前30 min腹腔注射,剂量为0.25μg/g)或同型对照免疫球蛋白IgG(10μg/g,每周1次,共6次)。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射血功能;通过无创鼠尾动脉测压仪、小动物生命体征监护仪检测小鼠血压、心电特征与体温;通过酶联免疫标记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游离甲状腺素浓度。结果小鼠心脏表达不同水平的PD-L1。12只接受同型对照免疫球蛋白、12只接受抗PD-1抗体的小鼠无一发生死亡。12只接受3次-6次抗PD-L1抗体注射的小鼠的心重胫骨比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出现变性、透明化及血管外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的心脏射血功能严重受损、心肌缺血。此外,小鼠注射抗PD-L1抗体后血压下降、体温异常降低,血清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水平降至对照组的1/3。这些小鼠中有8只死亡,死亡率达66.7%。在注射抗PD-L1抗体前30 min经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可明显降低小鼠死亡率。结论抗PD-1抗体不会引起小鼠心脏毒性及小鼠死亡。抗PD-L1抗体可引起心脏毒性导致小鼠死亡,而L-甲状腺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心脏毒性 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季节性肥胖与胰腺功能稳态
6
作者 刘继鸿 刘新宇 +2 位作者 侯婷婷 杨明 邢昕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766,共10页
储脂类冬眠动物在入眠前的育肥阶段大量积累体脂作为越冬的重要能源物质。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在短短2~3个月的育肥期间体质量增加近1倍,然而该物种快速育肥过程是否引起糖脂代谢的紊乱以及类似于人类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 储脂类冬眠动物在入眠前的育肥阶段大量积累体脂作为越冬的重要能源物质。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在短短2~3个月的育肥期间体质量增加近1倍,然而该物种快速育肥过程是否引起糖脂代谢的紊乱以及类似于人类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育肥不同阶段黄鼠血糖含量、糖耐受情况、血清和非脂肪类器官中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血清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在育肥期间血糖保持稳定,心脏、肝脏及肾脏等非脂肪类器官中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血清中甘油三酯及胰岛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说明,达乌尔黄鼠在育肥期间并没有产生高血糖、高血脂、脂质异位堆积和胰岛素抵抗等症状。育肥期间胰高血糖素的降低或许是维持其血糖稳定的机制之一。此外,在冬眠之前,黄鼠胰岛面积以及胰岛细胞数目呈现增加趋势,提示育肥期间可能存在胰岛细胞新生,这可能与育肥期间胰岛功能维持有关。达乌尔黄鼠作为储脂类的冬眠动物,具有独特的体脂积累机制,或将为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储脂类冬眠动物 肥胖 胰腺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s of CRISPR Screening in Aging Research
7
作者 XU Jia-Xin JING Yao-Bin +1 位作者 QU Jing LIU Guang-Hui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6-1196,共11页
The advancement of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gene editing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comprehension of human genome,propelling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research into ... The advancement of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gene editing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comprehension of human genome,propelling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research into unexplored realms and accelerating progress in life sciences and medicine.CRISPR-based gene screening,recognized for its efficiency and practicality,is widely utilized across diverse biological fields.Aging is a multifaceted process governed by a myriad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factors.Unraveling the genes regulating aging holds promise for understanding this intricate phenomenon and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it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in CRISPR scree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aging research,while also offering insights into future directions.CRISPR-based genetic-manipulation tools are positioned as indispensable instruments for mitigating aging and managing age-related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genetic screening 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范雪新 杨磊 +1 位作者 项斌 王世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9-1138,共10页
钙离子是最广泛存在的细胞内信使,调控着几乎所有生命过程。最近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解析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钙离子通道在不同开放-关闭状态下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有关进展揭示了这些通道的分子组成、动态活动、生理功能、调控修饰的分子基... 钙离子是最广泛存在的细胞内信使,调控着几乎所有生命过程。最近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解析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钙离子通道在不同开放-关闭状态下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有关进展揭示了这些通道的分子组成、动态活动、生理功能、调控修饰的分子基础,为阐明钙信号转导和相关疾病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信号 TPR通道 电压门控钙通道 RYANODINE受体 库控钙内流 线粒体单向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作为骨骼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伟 张文娟 薛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8-253,共6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优良的动物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相关疾病机理及药物筛选的研究。由于斑马鱼骨骼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与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目前已成功构建斑马鱼骨骼疾病模型。本文首先介绍斑马鱼骨骼发育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并对斑马鱼... 斑马鱼作为一种优良的动物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相关疾病机理及药物筛选的研究。由于斑马鱼骨骼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与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目前已成功构建斑马鱼骨骼疾病模型。本文首先介绍斑马鱼骨骼发育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并对斑马鱼模型骨骼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在骨骼药物筛选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斑马鱼作为骨骼疾病模型进行药物筛选或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骨骼疾病模型 分子机制 染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春霞 刘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3-864,共2页
血液系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能够为机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为机体提供免疫防御和保护。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分为髓系和淋系两大类,其中髓系细胞包括红系细胞、巨核系... 血液系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能够为机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为机体提供免疫防御和保护。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分为髓系和淋系两大类,其中髓系细胞包括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粒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斑马鱼 造血干细胞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信号通路调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春霞 刘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5-306,共12页
血液系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为机体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为机体提供免疫防御与保护。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中成熟血细胞类型起源于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多能成... 血液系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为机体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物质交换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为机体提供免疫防御与保护。血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中成熟血细胞类型起源于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多能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造血干细胞及各类血细胞产生、发育及成熟的过程称为造血过程,该过程开始于胚胎发育早期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任一阶段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血液疾病的发生。因此,深入探究造血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认识并治疗血液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以小鼠(Mus musculus)和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动物模型来研究造血发育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其中,BMP、Notch和Wnt等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和产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些信号通路在小鼠和斑马鱼造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以期能够完善造血发育过程的调控网络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信号通路 BMP NOTCH W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株Nsp9基因的反向遗传学替换改造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孟孟 钱娟娟 +5 位作者 崔甜甜 冯松林 王文佳 邢星 冯嘉萍 张桂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52-2858,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9基因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在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索Nsp9基因与病毒的毒力、复制能力及细胞嗜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sp9基因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在病毒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索Nsp9基因与病毒的毒力、复制能力及细胞嗜性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将PRRSV弱毒疫苗毒CH-1R的Nsp9基因进行克隆,酶切后连接到强毒株XH-GD的感染性克隆上,进行病毒的拯救。结果表明,成功构建替换了CH-1RNsp9基因的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拯救病毒的生长速度和病毒滴度明显高于亲本毒株rXH-GD,但是低于疫苗毒CH-1R,重组毒株的噬斑大小与CH-1R相似,初步推测疫苗株CH-1R的聚合酶有助于提高病毒的滴度。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Nsp9基因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9基因 反向遗传学 病毒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张飞飞 陈辉 闾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626-1629,共4页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如何提高肝细胞癌治愈率和降低其复发及转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是一种重要的CD4+Th亚型,在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Th17及其相关细...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如何提高肝细胞癌治愈率和降低其复发及转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是一种重要的CD4+Th亚型,在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发现,归纳了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意义,为Th17在肝细胞癌治疗新靶点及判断预后方面提供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莲抑制斑马鱼黑色素形成的活性组分筛选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璟瑾 张文娟 +4 位作者 王静怡 姚丽云 潘裕添 欧一新 薛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8-1187,共10页
为探索金线莲中对黑色素形成具有抑制效果的活性组分,本研究对金线莲进行分离、提取,获得总提组、醇沉组与醇提组,利用斑马鱼筛选金线莲具有美白作用的活性组分。将受精后0.75 h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金线莲总提组、醇沉组... 为探索金线莲中对黑色素形成具有抑制效果的活性组分,本研究对金线莲进行分离、提取,获得总提组、醇沉组与醇提组,利用斑马鱼筛选金线莲具有美白作用的活性组分。将受精后0.75 h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金线莲总提组、醇沉组、醇提组,72 h时观察结果表明,金线莲醇提物能有效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和黄色素沉着,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且不影响胚胎生长发育。进一步采用半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定量和定性地检测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表明金线莲醇提物可以有效降低silv、tyr和tyrp1a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通过检测酪氨酸酶活性显示,加入醇提物的实验组其酪氨酸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此外,在黑色素已经大量形成的情况下,金线莲醇提物仍可通过下调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及酪氨酸酶活性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并且这种抑制效果可在金线莲醇提物撤除后得到恢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金线莲醇提物能显著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的形成,本文为金线莲在美白产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金线莲醇提物 黑色素 基因表达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莲醇提物在斑马鱼中降血糖效果的探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璟瑾 张文娟 +5 位作者 陈志永 李秀敏 潘裕添 王兵丽 欧一新 薛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8,共8页
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型筛选金线莲具有降血糖效果的活性组分,并进行初步的机理研究。方法对金线莲进行分离与提取,分成三个组分:金线莲醇提物、大分子多糖(≥5×10~3)和小分子多糖(<5×10~3)。将发育至24 h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2... 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型筛选金线莲具有降血糖效果的活性组分,并进行初步的机理研究。方法对金线莲进行分离与提取,分成三个组分:金线莲醇提物、大分子多糖(≥5×10~3)和小分子多糖(<5×10~3)。将发育至24 h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2%浓度的葡萄糖溶液(2%Glu)中,模拟急性高糖模型,待胚胎发育至48 h时再分别加入三种组分,同时继续用2%葡萄糖溶液处理,72 h时检测不同组分处理后幼鱼的组织液葡萄糖含量,筛选出具有降血糖效果的活性组分。利用半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糖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利用高糖胁迫构建斑马鱼糖尿病模型,在该模型下,糖代谢关键因子胰岛素基因(preproinsulin,insulin)、磷酸烯醇式羧基酶1基因(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pck-1)、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pdx-1)的表达都发生了明显改变,金线莲醇提物能够改善这些基因在高糖胁迫下引起的的异常表达,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金线莲醇提物对斑马鱼高糖模型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功效,该研究为斑马鱼作为糖尿病模型用于探索降血糖药物提供了实验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醇提物 斑马鱼 组织液葡萄糖 高糖模型 糖代谢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全集成核酸分析系统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楠 徐友春 程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2-613,共12页
核酸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分子育种、法医鉴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实验室核酸检测分为样品预处理、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等3个步骤,需要在实验室分区域分步进行,需要多步手工操作和配套的多台仪器设备,操作... 核酸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分子育种、法医鉴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实验室核酸检测分为样品预处理、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等3个步骤,需要在实验室分区域分步进行,需要多步手工操作和配套的多台仪器设备,操作繁琐,整个检测流程耗时长,且易产生交叉污染。因而发展全集成自动化的核酸检测及分析系统是必然趋势。目前便携式全集成核酸分析系统更是需求紧迫,借助微流控技术,有望实现相关系统的设计需求,为满足床旁检测和现场即时核酸检测提供可能。综述便携式全集成核酸检测系统所涉及的核酸生物检测技术和全集成核酸分析核心器件技术,对比一些代表性的全集成核酸分析系统,概括出具有多学科交叉化、技术路径多样化、高度集成化和功能拓展化的技术特点。最后,面对分子诊断需求复杂、快速检测要求高、全自动操纵和低成本的挑战,概述便携式全集成核酸检测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全集成 微流控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纳米管:神经系统中的新型细胞间交流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飞 张研 朱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3,共10页
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是基于细胞骨架尤其是纤维状肌动蛋白形成的细胞间管道样结构,其功能主要是介导广泛的细胞间物质交换,包括各种信号分子、RNA、蛋白质、细胞器甚至病原体,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各种... 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是基于细胞骨架尤其是纤维状肌动蛋白形成的细胞间管道样结构,其功能主要是介导广泛的细胞间物质交换,包括各种信号分子、RNA、蛋白质、细胞器甚至病原体,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细胞类型中均发现有TNTs的形成,尤其在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得到广泛关注.神经元细胞间或神经元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间形成的TNTs,能够介导电耦合,还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致病蛋白质的转移和/或传播,进而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本文简要总结了在神经系统细胞间形成TNTs的研究进展,包括调节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功能和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纳米管 神经系统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传璐 闫一芳 +1 位作者 曹羽 王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由于原肠期细胞的剧烈运动,在斑马鱼胚胎的背侧汇聚形成了称为胚盾(shield organizer)的结构,是胚胎发育的信号组织中心,在背腹轴建立和胚层诱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系统鉴定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胚盾形成的机制及... 目的由于原肠期细胞的剧烈运动,在斑马鱼胚胎的背侧汇聚形成了称为胚盾(shield organizer)的结构,是胚胎发育的信号组织中心,在背腹轴建立和胚层诱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系统鉴定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胚盾形成的机制及其指导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 Tg(gsc:GFP)转基因鱼在胚盾表达特异的绿色荧光。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富集GFP阳性细胞并提取总RNA进行RNA深度测序,检测可能在胚盾高水平表达的基因。然后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若干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结果从Tg(gsc:GFP)转基因鱼胚胎中分离富集到了纯度超过96%的GFP阳性细胞,RNA深度测序的结果显示有65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整胚细胞或GFP阴性细胞高2倍以上。最后,确认了KIAA1324、ripply1、twist2、isthmin1、nme4、zgc174153、rrbp1b等7个基因在胚盾特异表达。结论系统鉴定到了斑马鱼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盾 流式细胞分选 RNA深度测序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重建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博 王昆浩 陈良怡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1227,共17页
作为现代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早期组成部分,结构照明显微镜(SIM)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近期在活细胞中实现了高达60 nm和564 Hz的最佳时空分辨率组合,但也存在一些源于内在重建过程的缺点。本文综述了SIM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分辨率(SR)重... 作为现代超分辨成像技术的早期组成部分,结构照明显微镜(SIM)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近期在活细胞中实现了高达60 nm和564 Hz的最佳时空分辨率组合,但也存在一些源于内在重建过程的缺点。本文综述了SIM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分辨率(SR)重建算法、性能评估及SIM与其他成像技术的集成,以便为生物学家提供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 超分辨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与亨廷顿病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姝 唐铁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27-736,共10页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亨廷顿基因(Htt)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突变的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 Htt)会在胞内产生聚集引起细胞功能异常并引发神经退行.亨廷顿病的具体分...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亨廷顿基因(Htt)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突变的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 Htt)会在胞内产生聚集引起细胞功能异常并引发神经退行.亨廷顿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有多种假说,例如氧化压力、线粒体功能异常等.2017年《自然》(Nature)杂志发文认为DNA损伤修复异常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机制.大量证据显示,DNA损伤修复在H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tt突变会引发多种DNA损伤以及修复通路的过度激活,HD细胞对离子辐射敏感同时存在双链断裂修复缺陷,同时Htt突变会阻碍DNA修复关键因子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蛋白在DNA修复中正常功能的发挥.DNA修复通路还是HD发病年龄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将ATM做为治疗靶点能够减轻突变Htt引发的细胞毒性以及动物模型的疾病进程.ATM还在维持细胞稳态和线粒体信号中起着关键作用,鉴于线粒体异常与HD发病的相关性,ATM作为治疗靶点的分子机制也逐渐明朗.本文着重于介绍DNA损伤修复与亨廷顿病的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阐明HD的发病机理,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亨廷顿蛋白 DNA损伤修复 ATM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