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互联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陆超 何正友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新型能源体系是以保障能源供应为前提,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目标,统筹发展与减排、安全与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增”与化石能源“减”协同优化,产供储销用高效互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氢冷热气融合互济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转型清洁化... 新型能源体系是以保障能源供应为前提,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目标,统筹发展与减排、安全与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增”与化石能源“减”协同优化,产供储销用高效互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氢冷热气融合互济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转型清洁化、电气化、互联化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大方向。建设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多能协同、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能源互联网,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根本途径,需要重点构建多能互补、跨区协同的送端系统,坚强可靠、智能开放的受端系统,全国互联、配置高效的特高压通道,以及多元协同、调节灵活的储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体系 能源供应 协同优化 能源互联 能源转型 多元协同 清洁化 统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状态的电器自主智能体构建方法及应用
2
作者 刘伟峰 沈瑜 +3 位作者 王治华 孟宇航 吴清 何光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95-207,共13页
为使生活电器能像智能机器人一样主动适应用电需求和运行环境,提出了状态切换技术路线下的电器自主智能体构建方法,使得智能体可在智能用电场景和需求响应场景中提供恰当的电力服务。首先,从生活电器视角提出了相容性概念及评估方法,以... 为使生活电器能像智能机器人一样主动适应用电需求和运行环境,提出了状态切换技术路线下的电器自主智能体构建方法,使得智能体可在智能用电场景和需求响应场景中提供恰当的电力服务。首先,从生活电器视角提出了相容性概念及评估方法,以量化生活电器提供的电力服务与用电需求、运行环境间的匹配程度。其次,根据电力服务提供的价值,定义并划分了一系列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构成了电器自主智能体在不同用电场景中自主优化性能的基础。然后,设计了工作状态驱动的自趋优运行方法,通过工作状态自识别和自切换方法,确保电器自主智能体始终处于趋向最优状态的过程。最后,基于自律分散理论,设计了电器自主智能体的仿真框架,并对1万个灯和变频空调的自主智能体进行了仿真。通过分析这些电器自主智能体的性能表现和不同驱动方法的效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探讨了电器自主智能体在智能用电和需求响应场景中的应用效果,部分结果可作为工程实施和政策制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器 工作状态 自主智能体 相容性 需求响应 自趋优 变频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态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自适应控制方法
3
作者 刘伟峰 沈瑜 +3 位作者 王治华 孟宇航 吴清 何光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7-158,共12页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系统需在动态应用场景中自适应用电需求和运行环境,给系统的准确性、反应性和适应性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面向动态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用电情景(EUS)概念统一描述各类应用场景,并以标准EUS作... 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系统需在动态应用场景中自适应用电需求和运行环境,给系统的准确性、反应性和适应性带来了挑战。为此,提出面向动态应用场景的智能家居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用电情景(EUS)概念统一描述各类应用场景,并以标准EUS作为持续优化和控制电器的支撑。同时,提出基于用户反馈的自适应参数优化方法,以确保系统能适应时变的用电需求。其次,提出考虑时空特性的相容性评估方法,以反映电器运行状态与用电需求、运行环境之间的适配程度。然后,提出相容性驱动的一致性控制方法,使智能家居在时变环境中满足用电需求、实现控制目标。最后,利用SimPy开发了一个智能家居仿真系统,以测试所提方法在管控灯、变频空调和加湿器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使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系统准确、敏捷且持续地满足用电需求,且在误动率、用户友好性和误控率方面较传统相容性评估和自动控制方法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用电 智能家居 动态应用场景 自适应控制 变频空调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形的尖板间隙放电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古亮 尹泽龙 +1 位作者 王帅 闫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流注放电时,放电等离子体呈现细长、明亮而弯曲的较为复杂的放电通道,这类放电现象的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采用分形维数来表征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明确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 流注放电时,放电等离子体呈现细长、明亮而弯曲的较为复杂的放电通道,这类放电现象的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采用分形维数来表征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明确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复杂程度的变化规律,采集了5组不同电压作用下的尖-板间隙放电通道平面图,从空间的角度还原出电弧通道的三维图像,并用盒维数法计算出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的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板间隙 三维图像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电厂关键技术与市场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艾芊 刘敦楠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虚拟电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优化电力调度,实现了能源供需的灵活平衡,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虚拟电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优化电力调度,实现了能源供需的灵活平衡,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供需 电力系统管理 电力调度 技术与市场 可持续发展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供需互动与多能互补优化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敦楠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共1页
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渗透率的新能源被广泛接入电网发电侧,尽管为电网提供了充裕的电能,却也大幅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平衡调节压力,导致仅依靠电源侧的调节能力难以保障... 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渗透率的新能源被广泛接入电网发电侧,尽管为电网提供了充裕的电能,却也大幅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平衡调节压力,导致仅依靠电源侧的调节能力难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可靠供应和安全稳定。因此,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亟须挖掘电力需求侧柔性负荷所蕴含的巨大灵活调节潜力,将供需两侧的资源同步纳入电网规划与运行管理,从而充分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和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电力需求侧 电力系统 柔性负荷 平衡调节 新能源 供需互动 供电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的微电网“源-储-荷”两级协调运行优化模型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蕊 谭忠富 +2 位作者 德格吉日夫 刘林 菅泳仿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0-1636,共7页
微电网的协调运行不仅要考虑整体最优化,也应兼顾微电网内部主体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计及用户需求响应和相关组件约束,建立了微电网"源-储-荷"两级协调运行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负荷转移策略前后的相对效益最大... 微电网的协调运行不仅要考虑整体最优化,也应兼顾微电网内部主体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计及用户需求响应和相关组件约束,建立了微电网"源-储-荷"两级协调运行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负荷转移策略前后的相对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下层规划模型以发电侧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某微电网作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可控负荷和储能系统的参与,可增强微电网的灵活性,减小负荷峰谷差;通过两级协调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微电网的整体综合效益和发电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需求响应 “源-储-荷” 双层规划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电痕破坏碳化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峥峥 赵阿琴 +7 位作者 朱明正 王浩鸣 宋鹏先 李旭 陈新岗 尹泽龙 郝鸿凯 古亮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6,共5页
为了研究界面压力对电痕破坏的影响规律,以电缆专用交联聚乙烯-硅橡胶薄片叠压的复合界面为实验样品,建立了界面压力可调的电痕破坏实验平台,采集并分析了界面压力与复合界面电痕破坏碳化深度分布的数量关系,得到了界面压力对交联聚乙... 为了研究界面压力对电痕破坏的影响规律,以电缆专用交联聚乙烯-硅橡胶薄片叠压的复合界面为实验样品,建立了界面压力可调的电痕破坏实验平台,采集并分析了界面压力与复合界面电痕破坏碳化深度分布的数量关系,得到了界面压力对交联聚乙烯碳化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压力越小,复合界面上交联聚乙烯表面的碳分布面积越大,碳化深度越浅;界面压力越大,交联聚乙烯表面的破坏面积越小,碳化深度越深。这种结果可能是界面中存在微气隙,这些微气隙具有一定的绝缘自恢复性,且对压力敏感以及微气隙的绝缘强度比固体有机绝缘低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硅橡胶 复合界面 电痕破坏 碳化深度 界面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