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能源体系是以保障能源供应为前提,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目标,统筹发展与减排、安全与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增”与化石能源“减”协同优化,产供储销用高效互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氢冷热气融合互济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转型清洁化、电气化、互联化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大方向。建设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多能协同、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能源互联网,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根本途径,需要重点构建多能互补、跨区协同的送端系统,坚强可靠、智能开放的受端系统,全国互联、配置高效的特高压通道,以及多元协同、调节灵活的储能体系。
出处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作者简介
陆超,清华大学教授、电机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控制、新型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或课题,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论文约200篇、授权专利7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一等奖等科技奖励,以及中国电力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曾担任多份国内外学术期刊执行主编/编委,以及中国能源研究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何正友,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获得者,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铁路供电电能质量与节能技术,电气化交通与能源电力系统融合,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及微电网技术、输(配)电网故障诊断与故障定位。主持省部级一等奖3项、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排名4、9)、省部级奖励8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排名3、5)。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急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或课题。曾担任2019 IEEE Innovative Smart Grid Technologies亚洲会议论坛会议-出版主席、IFAC技术委员会-IFAC TC6.3 Member、CIGRE SC6中国专委会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