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层控制的全柱状学术思想与实践
1
作者 许家林 朱卫兵 +11 位作者 轩大洋 王晓振 秦伟 金洪伟 鞠金峰 胡国忠 谢建林 屈庆栋 吴仁伦 汪锋 何昌春 李竹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9,共14页
岩层控制是通过控制采动岩层破断运动来减轻或消除采动损害的一门科学,目的是为了保障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传统岩层控制研究思想与方法存在2方面局限:对覆岩进行均化而不能抓住主要矛盾,仅关注局部岩层运动而缺乏对全地层覆岩运... 岩层控制是通过控制采动岩层破断运动来减轻或消除采动损害的一门科学,目的是为了保障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传统岩层控制研究思想与方法存在2方面局限:对覆岩进行均化而不能抓住主要矛盾,仅关注局部岩层运动而缺乏对全地层覆岩运动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在关键层理论应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岩层控制的“全柱状”学术思想,其内涵包括2方面:一是“抓主要矛盾”,找到对岩层运动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关键层(即主要矛盾),避免对覆岩均化处理。二是“关注全局”,将采动覆岩作为整体研究,充分考虑关键层所处的复杂地层场景条件可能对关键层破断的影响,从整个岩层移动角度研究矿压显现、水与瓦斯运移、开采沉陷等。按照全柱状学术思想研究岩层控制时,首先需要获取研究区域内不同开采尺度(矿井、采区、工作面及块段)地层的钻孔“全柱状”,即包含从开采煤层直到地表所有岩层信息的全取心完整柱状,根据研究区域内多个钻孔柱状的关键层判别,形成研究区域内岩层赋存特征的整体画像,避免仅采用局部柱状或综合柱状,也不能对全柱状进行均化处理。充分考虑原岩应力、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体载荷、开采部署等多种具体场景因素可能导致的关键层受载差异与破断异常,以及不同区域柱状关键层位置的变化可能对岩层运动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关键层运动与各种采动损害的联系,据此分析问题发生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岩层控制方法。全柱状学术思想推进了岩层控制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解决了压架、突水、沉陷等灾害防控的系列工程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用全柱状学术思想取得的岩层控制理论创新主要包括: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建立了采动覆岩“关键层-松散层拱”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建立了基于关键层结构的地表沉陷预计方法,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全柱状学术思想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典型实例包括:找出了浅埋煤层沟谷上坡段、松散承压含水层下等特定条件下开采压架的根本原因,彻底解决了压架防治工程难题;量化关键层位置对“导高”的影响,解决了顶板异常突水防治难题;提出了煤层群卸压瓦斯的“三带”分布,指导了卸压瓦斯抽采实践;研发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技术,创建了地面钻孔一注式高效充填绿色开采新模式,解决了地表沉陷控制等难题,已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柱状 关键层 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岩层控制 绿色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Fuzzer:基于执行上下文导向及保护突破的程序缺陷模糊检测
2
作者 唐成华 蔡维嘉 +1 位作者 杨萌萌 强保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0-807,共18页
大量的应用实践证明了模糊测试用于检测程序脆弱性的有效性.现有的模糊测试方法缺少针对具体测试任务表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适当地调整测试策略,更多的是采取统一流程导致测试结果差强人意.有必要根据测试过程中的具体信息对策略进行... 大量的应用实践证明了模糊测试用于检测程序脆弱性的有效性.现有的模糊测试方法缺少针对具体测试任务表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适当地调整测试策略,更多的是采取统一流程导致测试结果差强人意.有必要根据测试过程中的具体信息对策略进行修正以达到更好的测试表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执行上下文导向的程序缺陷模糊测试方法,并能突破保护机制,通过捕获并分析受检程序对输入测试用例实际处理过程中的具体上下文信息,快速探索程序结构特征,对样本突变策略进行优化.同时,在相关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执行上下文导向的程序缺陷模糊检测原型工具CBFuzzer.实验结果表明,CBFuzzer能有效地实现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快速探索(包括对保护机制的突破)、非常规程序状态转换的模拟以及更高效的脆弱点暴露.与对照方法相比,CBFuzzer在脆弱点暴露能力方面有6.8%~36.76%不同程度的提升,实际脆弱点的检出数量提升率最高达到66.67%.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少量额外测试资源的投入下,CBFuzzer不仅在常规漏洞类型的检出效果上得到提高,并且对于隐匿性强的漏洞类型有更高的检测能力.截至2023年8月10日,通过CBFuzzer在13个测试任务中共发现了126个新的漏洞(已报告给软件开发者,并提交给CVE?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缺陷 执行上下文 保护机制 模糊测试 漏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智能决策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在文 许多 +10 位作者 田芳 张红雨 李万理 彭辉 刘善梅 刘汉尊 金慧东 黄远 吴颖丹 龙浩 韩怡然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0-61,共12页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提升设施农业的智能决策技术,进而提高生产力,是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该研究聚焦于温室环境控制、作物生长过程的建模与预测、病虫害识别与预警、作物表型监测,以及系统与数据集成等设施...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劳动密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提升设施农业的智能决策技术,进而提高生产力,是当前发展的核心问题。该研究聚焦于温室环境控制、作物生长过程的建模与预测、病虫害识别与预警、作物表型监测,以及系统与数据集成等设施农业智能决策关键应用场景,介绍了当前设施农业领域的相关智能化技术。系统且详细地剖析了视觉大模型、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大模型,以及大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等大模型关键技术,并综合分析了现有大模型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潜力,论证了将大模型深度融入传统设施农业,将其应用于信息感知、生长模型搭建与精准决策等环节,能够有力推动设施农业决策体系向智能化迈进。分析了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传感器及优化集成的智能感知与实时监测技术研发、精准生长模型搭建,以及完善感知装备控制等设施农业智能决策大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综述表明,在设施农业中引入大模型将成为极具前景的研究新范式。通过将大模型深度应用于农业智能感知、智能装备建设等领域,可以切实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具身智能 多模态大模型 大模型智能体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包裹体成分及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施伟军 蒋宏 +3 位作者 席斌斌 刘可禹 李志明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3-648,共6页
油气包裹体由于其在油气生成、运移、储集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研究者的关注。对油气包裹体特征的研究是一个综合过程,包裹体荧光分析、拉曼光谱成分分析、颗粒荧光定量分析以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 油气包裹体由于其在油气生成、运移、储集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研究者的关注。对油气包裹体特征的研究是一个综合过程,包裹体荧光分析、拉曼光谱成分分析、颗粒荧光定量分析以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包裹体中流体的地化特征,是研究油气包裹体成分的有效手段,为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资源评价以及判断包裹体成藏期次和油气运移通道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颜色 荧光强度 成熟度 油气包裹体 拉曼光谱 颗粒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岩机掘面压风空气幕封闭除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聂文 程卫民 +3 位作者 于岩斌 谢军 刘伟 曹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65-1170,共6页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压风空气幕的形成机制,并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建立了单相风流流动的数学模型,基于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全岩机掘面压风口距掘进头不同长度时形成空气幕的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压风口距掘...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压风空气幕的形成机制,并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建立了单相风流流动的数学模型,基于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全岩机掘面压风口距掘进头不同长度时形成空气幕的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压风口距掘进头长度的增大,压风形成覆盖巷道整个断面空气幕的能力不断增强,压风口距掘进头30 m时,在距掘进头约8.7 m的位置即可形成1.62 Pa的空气幕,是形成压风空气幕的最佳距离。设计了压风空气幕封闭除尘系统,在唐口煤矿南部回风大巷全岩机掘面试验了该系统压风口距掘进头分别为10,20,30和35 m时的除尘效果,数据表明,应用4种方式后,现场的粉尘浓度均有了明显降低,尤其压风口距掘进头30 m时,效果最为明显,全尘和呼尘的降尘率分别高达95.1%和96.1%,这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岩机掘面 压风空气幕 封闭 除尘 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坡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5
6
作者 杨勤科 贾大韦 +2 位作者 李锐 梁伟 师维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坡度是最基本的地貌形态指标,它对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转换具有重要影响。阐述了坡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坡度分级与坡度制图方法,DEM建立方法和DEM类型对坡度的影响,DEM分辨率对坡度的影响,坡度衰减和坡度变换研究等。指出传统坡度研... 坡度是最基本的地貌形态指标,它对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转换具有重要影响。阐述了坡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坡度分级与坡度制图方法,DEM建立方法和DEM类型对坡度的影响,DEM分辨率对坡度的影响,坡度衰减和坡度变换研究等。指出传统坡度研究方法已与GIS的发展,DEM的广泛应用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水文和土壤侵蚀定量模拟研究的需要。指出应从改善DEM质量和DEM对地形描述能力入手,将DEM及其基础上提取的坡度视为空间上连续变化的表面,引入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方法,以区域尺度径流与土壤侵蚀模拟及其相关的数字地形分析为服务对象,对坡度问题展开系统研究。研究重点应包括:DEM类型对于坡度的影响,坡度衰减原理,坡度变换方法与变换结果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坡度图 DEM 坡度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刚 程卫民 +1 位作者 谢军 陈金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采用煤体中瓦斯总量守恒的原理研究瓦斯含量与瓦斯积聚内能的基本方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力学条件和机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矩阵图。结果表明:瓦斯含量是煤体瓦斯... 为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采用煤体中瓦斯总量守恒的原理研究瓦斯含量与瓦斯积聚内能的基本方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力学条件和机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矩阵图。结果表明:瓦斯含量是煤体瓦斯内能最直接的反应,其值大小决定瓦斯内能的大小;瓦斯压力梯度、煤体的断裂韧性及煤体内的裂隙发育程度决定着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低渗透性构造煤对瓦斯运移阻力较大,容易形成较大的瓦斯压力梯度,从而更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地应力越大,煤体的强度、渗透率越小,越容易发生突出。煤层瓦斯情况、力学性能、地质构造和煤层的应力状态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渗透率 瓦斯内能 瓦斯含量 瓦斯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乙酰丙酮-罗丹明B衍生物的合成及对Fe^(3+)离子的识别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玲菲 赵江林 +4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卫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6-1803,共8页
通过罗丹明内酰胺与苯基乙酰丙酮一步缩合反应得到结构简单的席夫碱型罗丹明B衍生物,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NMR、MS以及元素分析表征。在目标化合物的乙醇-水缓冲溶液中,加入Fe3+后能诱导罗丹明基团螺环结构开环,形成1:1的金属配合物,... 通过罗丹明内酰胺与苯基乙酰丙酮一步缩合反应得到结构简单的席夫碱型罗丹明B衍生物,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NMR、MS以及元素分析表征。在目标化合物的乙醇-水缓冲溶液中,加入Fe3+后能诱导罗丹明基团螺环结构开环,形成1:1的金属配合物,同时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敏和吸收增强并具有较高的选择识别性能。电化学,色谱及光谱分析证实了配合物的形成。竞争实验显示识别响应为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乙酰丙酮 罗丹明B衍生物 X-ray单晶衍射 荧光-比色探针 Fe3+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尚松浩 蒋磊 杨雨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92,共12页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尺度蒸散发计算、作物分布识别及估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基于遥感信息的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回顾总结了遥感蒸散发模型、瞬时蒸散发升尺度方法、日蒸散发插值方法、作物...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尺度蒸散发计算、作物分布识别及估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基于遥感信息的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回顾总结了遥感蒸散发模型、瞬时蒸散发升尺度方法、日蒸散发插值方法、作物分布识别方法及作物估产模型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遥感蒸散发及作物估产结果在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关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适合非均匀下垫面特点且具有较强物理基础的灌区遥感蒸散发模型、日蒸散发插值中灌溉或降雨引起土壤含水量突变情况的处理、农田蒸散发中灌溉水有效消耗量的准确估算、能适应复杂种植结构并且适用于多年的作物分布遥感识别模型以及精度较高且可操作性强的遥感估产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利用效率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遥感 蒸散发 作物分布 作物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氮气对褐煤孔隙结构与氧化特性的影响规律
10
作者 解树亮 王刚 +2 位作者 屈庆栋 刘浩 孙路路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目的】在矿井防灭火工作中,采空区注常温氮气仅能起到惰化作用,而液氮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新疆乌东煤矿采用氮气冷却装置,制备了−40℃、气态的低温氮气注入采空区预防遗煤自燃,但低温氮气对于采空区遗煤的孔隙结构与氧化特性... 【目的】在矿井防灭火工作中,采空区注常温氮气仅能起到惰化作用,而液氮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新疆乌东煤矿采用氮气冷却装置,制备了−40℃、气态的低温氮气注入采空区预防遗煤自燃,但低温氮气对于采空区遗煤的孔隙结构与氧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易影响低温氮气停注后采空区遗煤二次氧化的预测预报。【方法】采用3D超景深与激光光谱共聚焦实验、氮气吸附实验和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低温氮气处理后煤的表面形貌、孔隙结构和氧化特性参数变化。【结果和结论】经低温氮气处理后,煤样的表面结构被破坏,并随着低温氮气处理时间的增加,网状孔隙结构的发育更为显著;煤样表面出现明显的起伏现象,各点高度算术平均高度由9.5621μm逐渐增加至21.9045μm,增长1.29倍,所有高低起伏之间差值的平均值由81.3210μm增长至193.1465μm,增长1.36倍;低温氮气主要影响了煤样微孔与介孔的分布,尤其是2~4 nm的介孔,随处理时间增长,微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介孔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总孔容增大了0.0043 cm^(3)/g,其中2~10 nm介孔贡献最大,煤样BET比表面积升高了0.0493 m^(2)/g;在低温氮气处理条件下,煤样氧化过程中CO产生量、放热强度、耗氧速率均显著增加,并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增长量增大,CO产生量最高增长了5.02×万μL/L,耗氧速率增加了2.33×10^(−8)mol/(cm^(3)·s),最大放热强度增加了2.25×10^(−2)J/(cm^(3)·s),煤样的氧化反应特征温度降低。研究表明,低温氮气会破坏煤的孔隙结构,增强氧化性能,即使采空区注入−40℃低温氮气时,其惰化和降温的宏观主导作用能有效抑制煤自燃,若停注后氧气恢复,低温氮气的微观副作用导致处理过的煤自燃倾向比处理前更高,加剧二次氧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低温氮气 表面形貌 孔隙结构 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LP进行“甘蔗属复合体”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蔡青 范源洪 +3 位作者 Aitken K Piperidis G McIntyre C L Jackson P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1-559,共9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蔗属复合体”中4个属16个种的6 9份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甘蔗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分析。2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173个标记,其中172个为多态标记,多态率达99 4 % ;通过计算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蔗属复合体”中4个属16个种的6 9份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甘蔗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分析。2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173个标记,其中172个为多态标记,多态率达99 4 % ;通过计算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PGMA和PCA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和效应图。结果表明:(1)属间亲缘关系中,甘蔗属与芒属较近,与河八王属和蔗茅属较远,而河八王属与蔗茅属较近;(2 )甘蔗属内,细茎野生种与其他种关系较远,其中,栽培品种与热带种关系较近,中国种和印度种关系较近,而大茎野生种自聚为一族,与上述4种分离;(3)蔗茅属内,除蔗茅种和滇蔗茅种外,无论是中国斑茅(云南、海南)还是印度尼西亚斑茅,都与蔗茅属其他种聚在一起,其中与E procerus的关系最近,与E bengalense和E sarpet种次之;由斑茅与这3个种构成的群体与由E elephantinus和E ravennae构成的群体相对分离,形成了明显的2个组群。再次表明斑茅应列入蔗茅属,建议我国甘蔗学者采纳国外分类命名(E arundinaceus) ,以能更好地开展斑茅的研究和杂交育种利用并与国际接轨;(4)蔗茅和滇蔗茅均没有聚类到蔗茅属类群中,而分别独立位于系统树2大枝系上。蔗茅与甘蔗属亲缘关系较近,与芒属亲缘关系次之,与蔗茅属和河八王属关系较远;滇蔗茅与河八王属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属复合体 系统演化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的喇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凯 刘英俊 Ronald W.T.Willeins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4-71,共8页
本文用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研究了选自广西、湖南和New Caldeonin(澳大利亚)的11个有代表性沉积变质岩样品中的沉积有机质。有机质有两个主要喇曼频率振动区域:1600cm^(-1)峰和1350cm^(-1)峰。文中对这两个特征喇曼谱峰的归属进行了说... 本文用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研究了选自广西、湖南和New Caldeonin(澳大利亚)的11个有代表性沉积变质岩样品中的沉积有机质。有机质有两个主要喇曼频率振动区域:1600cm^(-1)峰和1350cm^(-1)峰。文中对这两个特征喇曼谱峰的归属进行了说明,讨论了不同类型沉积有机质特征喇曼谱峰的差异和不同变质演化阶段有机质产生的喇曼光谱系统性变化规律,指出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技术是一种研究沉积有机质特征十分便利、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质 散射谱 沉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钧 Inman-Bamber N G +4 位作者 陆鑫 Jackson P A 王靖 刘家勇 范源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06-2513,共8页
【目的】本研究对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从研究地区2个代表站点甘蔗大田试验获取调参验证数据集,基于标准品种Q117模型参数,采用试错法对8个关键品种参数进行优化和模拟精度评价。【结果】... 【目的】本研究对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从研究地区2个代表站点甘蔗大田试验获取调参验证数据集,基于标准品种Q117模型参数,采用试错法对8个关键品种参数进行优化和模拟精度评价。【结果】确定了Q208和ROC22两个甘蔗新品种的模型参数优化值,评估了模型在云南蔗区的产量糖分模拟误差范围。结果显示蔗糖产量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显著相关,绝对误差小于2 t/hm^2,斜率在0. 8~1. 26,R^2大于0. 8。【结论】经过校验的APSIM-Sugar模型能较好模拟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甘蔗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环境变化造成的产量和糖分差异,但是在多年宿根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模拟精度仍有待提高。模型品种参数和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APSIM-Sugar 调参 验证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喻连香 邱冠周 +3 位作者 王海东 邱显扬 陈淼 周吉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主要有用元素铜、硫、铁品位分别为0.51%、27.68%、34.07%。铜赋存状态复杂,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54.91%,水溶性铜占总铜的26.39%,采用常规浮选方法选别铜回收率低。为探索该矿石中铜、硫、铁的高... 广东某含硫铁低品位铜矿石主要有用元素铜、硫、铁品位分别为0.51%、27.68%、34.07%。铜赋存状态复杂,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的铜占总铜的54.91%,水溶性铜占总铜的26.39%,采用常规浮选方法选别铜回收率低。为探索该矿石中铜、硫、铁的高效分选工艺,对其进行了选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72%时,采用p H=3的硫酸溶液为浸出剂,在液固比为4 m L/g、搅拌转速为1 400 r/min、浸出时间为24 h条件下浸铜,可以获得铜浸出率为93.33%的指标;铜浸渣经自来水搅拌洗涤至p H=6以后,以丁黄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1粗1扫硫浮选,可获得硫品位为48.44%、对铜浸渣回收率为95.57%的高品质硫精矿;浮硫尾矿在磁介质为2mm棒介质、脉动冲程为16 mm、冲次为280次/min、背景磁感应强度为0.6 T条件下,经1次高梯度强磁选选铁,可获得铁品位为51.42%、对铜浸渣回收率为17.02%的铁精矿。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采用铜浸出—硫浮选—铁磁选的工艺流程可以实现矿石中铜硫铁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铜硫矿石 水溶性铜 酸浸 选冶联合流程 浮选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方法的DEM尺度变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勤科 David Jupp +1 位作者 郭伟玲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2,共5页
针对水土流失评价中地形因子的尺度效应问题,引入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滤波分析方法,对5 m分辨率DEM进行了滤波处理,并通过地形综合特征分析,坡度、曲率制图统计分析,派生等高线与河流提取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滤波处理的综合效果进行了分析论... 针对水土流失评价中地形因子的尺度效应问题,引入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滤波分析方法,对5 m分辨率DEM进行了滤波处理,并通过地形综合特征分析,坡度、曲率制图统计分析,派生等高线与河流提取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滤波处理的综合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利用滤波方法可以实现对高分辨率DEM的综合,利用比例尺因子为5或者10的处理,其结果与10 m分辨率DEM或1∶5万地形图在反映地形起伏方面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尺度变换 滤波 制图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的红外反射光谱与红外光声光谱特征及其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赵扬 杜昌文 +2 位作者 周健民 周桂勤 Viscarra Rossel RA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2-867,共6页
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分析,由其检测区域和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光谱类型。本研究以第四纪黄土为例,系统地比较了近红外区和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比近... 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分析,由其检测区域和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光谱类型。本研究以第四纪黄土为例,系统地比较了近红外区和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比近红外光谱的信息更为丰富,且中红外光谱与样品中物质的特征吸收关系更加密切,从而更有利于=L壤定性与定量分析。土壤的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特征,在近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吸收明显不同,而在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具有相对应的吸收,但相对吸收强度明显不同,且吸收峰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尤其在1000—2000cm。谱区,反射光谱相互干扰很强,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更为明显。在黄土的分类鉴别上,反射光谱优于光声光谱。红外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在不同波段下具有不同的吸收灵敏度,在土壤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各自都将具有其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红外光谱 光声光谱 反射光谱 土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台酱香型酒糟和酒曲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兴东 牟明月 +3 位作者 康文艺 张前军 周清娣 卫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4-47,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茅台酱香型酒糟与酒曲石油醚萃取部分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K-B纸片法评价茅台酱香型酒糟与酒曲脂溶性成分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茅台酱香型酒糟与酒曲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茅台酱香型酒糟与酒曲石油醚萃取部分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K-B纸片法评价茅台酱香型酒糟与酒曲脂溶性成分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茅台酱香型酒糟与酒曲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100%。其中烷烃类(50.19%)、酯类(49.58%)为茅台镇酒糟主要脂溶性成分类型,茅台镇酒曲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95.79%)。抑菌实验表明,茅台酱香型酒曲石油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MRSA抑制作用最好,抑菌圈直径为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酒糟 酱香型酒曲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高光谱和HSI影像的区域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相 丁建丽 +4 位作者 黄帅 陈文倩 王娇 袁泽 陈芸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2-1041,共10页
基于典型研究区植被冠层实测高光谱数据和HSI高光谱影像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选择与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响应敏感波段,建立两者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并用实测高光谱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校正HSI影像土壤含水量反演的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 基于典型研究区植被冠层实测高光谱数据和HSI高光谱影像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选择与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响应敏感波段,建立两者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并用实测高光谱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校正HSI影像土壤含水量反演的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响应敏感波段区域为450~650 nm和850~920 nm;两种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对土壤深度为0~10 cm的土壤含水量估算效果最好,其中实测冠层高光谱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精度高于HSI影像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判定系数(R^2)分别为0.659和0.557;经过校正的HSI影像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判定系数(R^2)从0.557提升到0.719,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3 5,较好地提高了区域尺度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监测精度,因此运用该方法进行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是可行的,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尺度下土壤含水量定量遥感监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含水量 HSI影像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模块化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钧 N.G.Inman-Bamber +4 位作者 杨昆 陆鑫 刘家勇 P.A.Jackson 范源洪 《中国糖料》 2017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APSIM甘蔗模型(APSIM-Sugar)为例,简要介绍了由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系统研究协作组(APSRU)开发的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 Mulator,APSIM)中作物、土壤等核心模块的基本过程原理、参数确定、模型验证等... 以APSIM甘蔗模型(APSIM-Sugar)为例,简要介绍了由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系统研究协作组(APSRU)开发的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 Mulator,APSIM)中作物、土壤等核心模块的基本过程原理、参数确定、模型验证等模块化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为学习了解和使用APSIM模型开展农田土壤-作物系统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 生理过程 模块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荆树和野生相思树制硫酸盐浆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房桂干 王静霞 +1 位作者 Balodis V Clark N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黑荆树和野生相思树用13%活性碱进行硫酸盐法制浆,在卡伯值20左右时,它们的细浆得率约为53%;使用CEHD漂白程序对纸浆进行漂白,白度达81%ISO,漂后浆得率为50%(以绝干木片计).这两种试材的未漂和漂白硫酸盐浆的强度性能和抄造性能十... 黑荆树和野生相思树用13%活性碱进行硫酸盐法制浆,在卡伯值20左右时,它们的细浆得率约为53%;使用CEHD漂白程序对纸浆进行漂白,白度达81%ISO,漂后浆得率为50%(以绝干木片计).这两种试材的未漂和漂白硫酸盐浆的强度性能和抄造性能十分相似,且都适宜于多种纸张和纸板产品.研究表明.这两个树种制浆废液化学品回收较桉树制浆黑液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 野生相思树 硫酸盐 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