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崔丽华 王凤霞 +5 位作者 李丽 董凤仙 靳彩霞 白秀芝 董晶 李妹婷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即针对患者住院不同时间段(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制订标...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即针对患者住院不同时间段(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制订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并按健康教育流程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的达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器械固定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大伟 韩士章 +3 位作者 苑振峰 李忠 李海清 邢大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前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1例。颈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13例,腰椎结核17例(包括胸腰段)。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 目的:探讨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前路病灶清除和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1例。颈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13例,腰椎结核17例(包括胸腰段)。全部病例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6年,死亡2例,失访4例,其余病例内固定物没有失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良好,切口无感染,没有结核复发的病例。结论:在脊柱结核中应用前路器械固定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并为脊柱提供即刻稳定性,促进病灶愈合和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脊柱结核 手术方法 脊柱稳定性 前路器械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冬华 闫华 +2 位作者 任晓风 杨春玲 张宗旺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 目的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服务组织 疼痛专科护士 麻醉医生 镇痛 患者自控镇痛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lo-Vest固定下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急性复杂性下颈椎损伤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洪磊 王大伟 马金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0-270,287,共2页
关键词 Vest 复杂性 一期手术治疗 下颈椎损伤 急性 前后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后路手术治疗 颈椎稳定性 内固定器械 2000年 技术要求 手术创伤 伤患者 内同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手术C7棘突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忠 马金柱 +1 位作者 杨增敏 刘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总结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脊髓前后方均有压迫的CSM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9~70岁,平均54.5岁;术前JOA评... 目的:总结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脊髓前后方均有压迫的CSM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9~70岁,平均54.5岁;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7.6±2.5分。后路手术时切取C7棘突骨作为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材料。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5.0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270~600ml,平均380ml。未发生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50个月,平均24.2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9~15分,平均13.7±1.8分,平均改善率为72%,其中优7例,良18例,好转5例。椎间植骨全部获得融合,未见植骨块塌陷和移位,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结论:对脊髓前后方均有压迫的CSM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将后路手术时切取的自体C7棘突骨用于前路椎间植骨具有取骨简便、融合率高及相对节省治疗费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一期 前后路手术 减压 C7棘突 椎间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锋 林雪林 +3 位作者 张克 刘延青 刘岩 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200,214,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初次接受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使用髁间开放型假体,其中导航组40例,传统组40例,根据Ward和Gross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初次接受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均使用髁间开放型假体,其中导航组40例,传统组40例,根据Ward和Gross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记录输血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分别为(1025±184)ml和(1494±201)ml,有统计学差异(t=10.885,P=0.000);导航组显性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621±188)ml vs.(724±197)ml,t=2.392,P=0.019];导航组隐性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404±179)ml vs.(732±204)ml,t=7.644,P=0.000];导航组异体输血率12.5%(5/40),低于传统组30.0%(12/40),但无统计学差异(χ^2=3.660,P=0.056);导航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5.0%(10/40),低于传统组42.5%(17/40),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739,P=0.098)。结论导航联合微创技术减少术后失血量,相应降低术后异体输血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跟腱断裂24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方秋丽 马金柱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46,共2页
通过对24例跟腱断裂病人进行治疗(手术19例,保守治疗5例)及对运动性跟腱断裂相关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跟腱断裂,特别是运动员跟腱断裂,其原因主要与跟腱周围炎、准备活动不充分、年龄及体重的增加有关。其治疗虽应因人而异,但手术治疗... 通过对24例跟腱断裂病人进行治疗(手术19例,保守治疗5例)及对运动性跟腱断裂相关问题的分析,得出结论:跟腱断裂,特别是运动员跟腱断裂,其原因主要与跟腱周围炎、准备活动不充分、年龄及体重的增加有关。其治疗虽应因人而异,但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运动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方肌皮瓣在躯干和腋窝软组织肉瘤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义 陈勇 +2 位作者 张如明 王春萌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6-7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躯干及腋窝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较大缺损常需采用组织皮瓣修复重建。本研究主要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躯干和腋窝肉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下斜方肌皮瓣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收治的6例软组... 背景与目的:躯干及腋窝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较大缺损常需采用组织皮瓣修复重建。本研究主要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躯干和腋窝肉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下斜方肌皮瓣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收治的6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7~81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术后复发。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未分化软组织肉瘤1例,其中合并肺部转移2例。肿瘤完整切除后,采用岛状或直接转位的下斜方肌皮瓣行缺损创面修复(岛状4例,邻近转位2例),其中同侧肌皮瓣2例,对侧4例,皮瓣大小为8 cm×15 cm~10 cm×30 cm,3例行供区植皮。1例未分化肉瘤术后应用MAID方案化疗6个周期,1例平滑肌肉瘤行辅助放疗,其余患者拒绝其他辅助治疗。结果:4例斜方肌皮瓣全部存活,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2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死于肺转移和肺部感染,其他4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其中1例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肩部功能较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下斜方肌皮瓣具有稳定的血供,易于切取和存活,转位修复躯干和腋窝肿瘤切除后缺损,对患者肩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皮瓣 软组织肉瘤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采用胫骨结节及胫前肌腱定位的髓外截骨法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旻暐 田华 +3 位作者 曾琳 李邦国 张峰霖 李凌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及胫前肌腱定位、髓外系统进行截骨、术后胫骨假体在冠状位上的力线情况,并分析产生不良力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间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及胫前肌腱定位、髓外系统进行截骨、术后胫骨假体在冠状位上的力线情况,并分析产生不良力线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间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完成212个膝关节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工作组实施。胫骨侧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方法,参考标志近端为胫骨结节中内1/3,远端为胫前肌腱。术前、术后2周在下肢全长片上测量下肢器械轴夹角和胫骨假体冠状位力线。结果:定义良好冠状位力线为胫骨假体平台连线中垂线同下肢机械轴夹角在±3°范围内,结果显示191个(90.1%)胫骨假体的力线良好。术后外翻截骨5个,内翻截骨16个。术前存在内翻畸形的196个膝关节中,术后17个(8.7%)存在假体不良力线;术前16个外翻膝中,4个术后有不良力线(25.0%);卡方检验经校正后(χ2=2.778,P=0.096)无统计学相关性。术前内/外翻畸形大于20°的膝关节有22个,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21.95°(20.00°,26.90°)和1.85°(0.10°,7.10°),190个畸形小于20°膝关节术前下肢机械轴和术后胫骨假体力线绝对值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0.65°(0.50°,19.80°)和1.10°(0.00°,4.60°),结果经秩和检验显示术前重度畸形同术后胫骨假体不良力线存在相关性(Z=2.11,P=0.03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和胫长肌肌腱为近/远端解剖标志,依靠髓外定位系统进行截骨,临床可行性高,多可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方法可能产生内翻截骨,且在重度畸形的患者中更易出现力线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 截骨术 冠状位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分型及相应手术策略治疗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撕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庆阳 史尉利 +3 位作者 冯琳 虞连奎 高鑫 马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总结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损伤的临床分型及相应手术策略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损伤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撕裂类型和手术策略,根据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评分... 目的:总结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损伤的临床分型及相应手术策略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损伤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撕裂类型和手术策略,根据术前和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前角-前体部损伤占所有外侧半月板损伤的10.8%。依据撕裂类型将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损伤分为5型,其中Ⅰ型为复合撕裂,表现为水平撕裂合并某一层垂直撕裂,并根据垂直撕裂的部位分为Ⅰa、Ⅰb、Ⅰc三种亚型;Ⅱ型为水平撕裂;Ⅲ型为垂直撕裂,并根据移位情况和形态分为Ⅲa、Ⅲb、Ⅲc三种亚型;Ⅳ型为松散型,发生在前角;Ⅴ型为缺失型,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消磨殆尽。对于常规手术入路无法处理的Ⅰb型和Ⅱ型损伤,附加外下入路进行操作并视情况进行Outside-in缝合。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1±5.7月(19~31月)。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64.5±7.4 vs 84.3±6.9和73.3±5.1 vs 90.1±5.0,均P<0.05)。结论:基于不同分型采取相应手术策略是治疗外侧半月板前角-前体部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前角 半月板前体部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加灌注引流治疗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11
作者 刘士明 张闻生 +1 位作者 尚博 张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骨干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术后感染 外固定器 灌注引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邦国 李庆富 +2 位作者 田文明 周恩昌 黑静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526-15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对胫骨冠状位力线以及踝关节中点进行定位,对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纵轴进行皮肤标志,接着分别测量踝关节中...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X线对胫骨冠状位力线以及踝关节中点进行定位,对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纵轴进行皮肤标志,接着分别测量踝关节中点在内踝连线水平与外踝连线水平上与胫骨前肌肌腱内侧缘的距离,测量胫骨前肌肌腱与胫骨力线交点距离内、外踝连线的长度,最后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胫骨前肌肌腱与踝关节中点距离为(13.82±2.78)mm,95%置信区间上限13.15mm,下限为14.54mm,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胫骨前肌肌腱与胫骨冠状位力线交点离内、外踝连线距离为(71.25±6.43)mm,95%置信区间上限69.62mm,下限为72.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髓外定位系统中胫骨前肌肌腱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髓外定位系统 胫骨前肌肌腱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刘士明 王会芹 周恩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208-2208,共1页
关键词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 脱位 临床分析 创伤骨科 损伤机制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士明 丁艳玲 修志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928-1928,共1页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分析 特殊类型 手术证实 手术方法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护理
15
作者 李丽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2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患者行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切口引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目的探讨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患者行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切口引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给予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本组40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仅有1例并发脑脊液漏。结论层揭薄化法减压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手术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 脊髓病 层揭薄化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47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水平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迎 孟宪月 +4 位作者 邹雪飞 刘玉铎 尚新元 肖新兴 宋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ICH患者154例为HICH组,其中预后不...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ICH患者154例为HICH组,其中预后不良46例和预后良好108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4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P47、ANGPTL4水平。结果HICH组血清HSP47、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67.04±83.22)ng/L vs(286.35±62.71)ng/L,(23.75±4.86)μg/L vs(9.60±2.69)μg/L,P<0.01]。预后不良患者血清HSP47、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1)。出血量、破入脑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SP47、ANGPTL4是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0.01)。HSP47和ANGPTL4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HSP47、ANGPTL4的AUC(P<0.05)。结论HICH患者血清ANGPTL4、HSP47水平均升高,高水平ANGPTL4、HSP47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类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预后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2下调Runx2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矿化
17
作者 张久宾 徐月红 +1 位作者 闫军 刘玉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775-780,共6页
目的 探讨miR-372调控Runx2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Target Scan、miRanda的RNAhybrid软件预测调控Runx2的微RNA(miRNA),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72对Runx2的结合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372对Runx2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miR-372调控Runx2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Target Scan、miRanda的RNAhybrid软件预测调控Runx2的微RNA(miRNA),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72对Runx2的结合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372对Runx2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用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诱导成骨细胞矿化,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矿化结节形成情况,分析miR-372调控Runx2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372具有与Runx2结合的能力;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转染成骨细胞后,过表达miR-372可明显抑制Runx2蛋白表达,在沉默miR-372后Runx2蛋白表达量升高;诱导矿化后,ALP及矿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miR-372通过抑制Runx2表达降低ALP活性(P<0.05),并抑制矿化结节形成(P<0.05),尤其在沉默Runx2后更为明显。结论 miR-372可以通过下调Runx2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2 miR-372 成骨细胞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