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原合成酶激酶-3对τ蛋白磷酸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枝 吴琼莉 +2 位作者 I.GRUNDKEIQBAL A.SMITH K.IQBAL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糖原合成酶激酶3( G S K3)在 30℃与 τ蛋白保温 4 h 可催化 17±04 m ol磷酸参入 1 m olτ蛋白 将磷酸化的 τ蛋白经胰蛋白酶消化, Fe Cl3 亲和柱分离及 C18反相高压液相层析纯化后,... 糖原合成酶激酶3( G S K3)在 30℃与 τ蛋白保温 4 h 可催化 17±04 m ol磷酸参入 1 m olτ蛋白 将磷酸化的 τ蛋白经胰蛋白酶消化, Fe Cl3 亲和柱分离及 C18反相高压液相层析纯化后,再用高压电泳,手工 Edm an 降解及自动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检测技术,对其磷酸化位点进行鉴定 结果发现: G S K3 可使 τ蛋白 Thr181, Ser184, Ser262, Ser356 和 Ser400 发生磷酸化 其中 Ser262 和 Ser400 为 Alzheim er 病( A D)τ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位点根据上述磷酸化作用仅轻度抑制τ蛋白生物学活性,推测: A D τ蛋白 Ser262 和 Ser400 的磷酸化可能不是决定其生物功能的关键性位点,单纯 G S K3 不能复制 A D 样 τ蛋白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 Τ蛋白 异常磷酸化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次海默病tau蛋白异常修饰与其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枝 龚成新 +1 位作者 I.GRUNDKE-IQBAL K.IQBAL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阿尔次海默病易溶型胞浆tau和难溶型双螺旋丝中的tau均被异常磷酸化和异常糖基化修饰.异常修饰的tau丧失其促微管组装活性,用不同蛋白磷酸酯酶对难溶型双螺旋丝中的tau去磷酸化处理后可不同程度恢复其促微管组装生物学活... 阿尔次海默病易溶型胞浆tau和难溶型双螺旋丝中的tau均被异常磷酸化和异常糖基化修饰.异常修饰的tau丧失其促微管组装活性,用不同蛋白磷酸酯酶对难溶型双螺旋丝中的tau去磷酸化处理后可不同程度恢复其促微管组装生物学活性.单纯去糖基化处理只在很小限度恢复tau的功能,但去糖基化预处理可增强去磷酸化对tau上述活性的恢复.提示:atau的异常磷酸化是导致其功能活性丧失的直接因素,而糖基化修饰可能通过对其结构的影响而间接对tau功能活性发挥作用;b蛋白磷酸酯酶可部分抑制和逆转阿尔次海默病的脑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性痴呆 微管组装 去磷酸化 去糖基 tau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酯酶对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的松解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建枝 龚成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神经原纤维缠结是Alzheimer患者的特征性脑病理损伤,其形成机制至今不明.根据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基本组分是异常磷酸化tau蛋白的聚集形式双螺旋丝(pairedhelicalfilaments,PHF)的研究结果,推... 神经原纤维缠结是Alzheimer患者的特征性脑病理损伤,其形成机制至今不明.根据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基本组分是异常磷酸化tau蛋白的聚集形式双螺旋丝(pairedhelicalfilaments,PHF)的研究结果,推测蛋白磷酸酯酶与蛋白激酶的失衡可能与PHF的形成有关.将蛋白磷酸酯酶PP-2A和PP-2B与PHF一起在37℃保温30min可使PHF缠结结构松解,成为单个PHF原纤维,延长去磷酸化反应时间至3h可使PHF结构进一步松解,释放一些游离PHF原纤维片段.放免印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P-2A处理的PHF样品比对照者释放游离tau蛋白的量增加25%.此外,PP-2A和PP-2B去磷酸化的PHF对脑中钙激活的中性蛋白水解酶的抗性降低.这些研究资料从结构上显示了Alzheimer病脑病理损伤的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蛋白磷酸酯酶 神经原纤维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磷酸化对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建枝 龚成新 +1 位作者 IngeGrundke-Iqbal KhalidIqbal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5-15,共1页
探讨去磷酸化作用对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将蛋白磷酸酯酶—2A或—2B型与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在37℃保温45min可使缠结结构松解,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基本单位双螺旋丝的螺旋性趋于消失;延长去磷酸化反应... 探讨去磷酸化作用对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将蛋白磷酸酯酶—2A或—2B型与Alzheimer神经原纤维缠结在37℃保温45min可使缠结结构松解,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基本单位双螺旋丝的螺旋性趋于消失;延长去磷酸化反应时间至3h可使缠结结构进一步松解,产生大量单个螺旋丝原纤维,并释放大量游离双螺旋丝片段和比对照组高约25%的游离tau蛋白;去磷酸化作用可不同程度恢复神经原纤维缠结中tau蛋白促微管组装的生物学功能。这从结构和功能双重角度证明了Alzbeimer病脑病理损伤的可逆转性,为Alzheimer病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神经原纤维缠结 去磷酸化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