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学生择偶过程中的竞争与配对——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奇
陈皆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由个人偏好理论引出的竞争和配对两种不同的归类机制,对中国婚姻市场中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竞争机制认为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偏好导致了教育同质婚;而配对机制认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是出于教育水平所反映的文化相似...
由个人偏好理论引出的竞争和配对两种不同的归类机制,对中国婚姻市场中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竞争机制认为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偏好导致了教育同质婚;而配对机制认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是出于教育水平所反映的文化相似性。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采用"多层次分层模型"对上述两种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了何者更适合解释当前中国婚姻市场中的教育同质婚现象。研究发现,竞争和配对这两种机制在中国婚姻市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过程中均发生作用,但也存在性别差异,即在女性的择偶过程中,竞争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男性婚姻形成过程中,配对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果表明,女性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更看重经济资源,男性则更看重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择偶
教育同质婚
教育水平
家庭背景
个人偏好
竞争机制
配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体偏好还是机会结构?——中国西部地区族际交往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贾洛雅
赵文龙
陈皆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90-100,共11页
在多族群共处的社会环境中,族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侧重探讨了族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族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但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族际交往的,是通过个体...
在多族群共处的社会环境中,族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侧重探讨了族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族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但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族际交往的,是通过个体偏好机制还是机会结构机制?利用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调查"(CSSC)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HLRM)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偏好机制(比如族际交往意愿、族际通婚态度)和机会结构机制(比如外族群规模、族群多样性)双重作用于族际交往,相对而言,机会结构机制的作用大于个体偏好;对于教育水平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个体偏好机制;对于性别、年龄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机会结构机制;在所有因素当中,教育水平的影响力最强。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促进不同族群间的交往,不仅应在个体层面上增强族际交往偏好,尤其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建构合理、有效促进族际交往的机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交往
个体偏好
机会结构
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择偶过程中的竞争与配对——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奇
陈皆明
机构
西安交通
大学
人文
社会
科学学院
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系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文摘
由个人偏好理论引出的竞争和配对两种不同的归类机制,对中国婚姻市场中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竞争机制认为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偏好导致了教育同质婚;而配对机制认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是出于教育水平所反映的文化相似性。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采用"多层次分层模型"对上述两种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了何者更适合解释当前中国婚姻市场中的教育同质婚现象。研究发现,竞争和配对这两种机制在中国婚姻市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过程中均发生作用,但也存在性别差异,即在女性的择偶过程中,竞争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男性婚姻形成过程中,配对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果表明,女性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更看重经济资源,男性则更看重文化资源。
关键词
婚姻
择偶
教育同质婚
教育水平
家庭背景
个人偏好
竞争机制
配对机制
Keywords
marriage
spouse selection
educational homogam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family backgrounds
individual preference
competition mechanism
matching mechanism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体偏好还是机会结构?——中国西部地区族际交往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贾洛雅
赵文龙
陈皆明
机构
西安交通
大学
实证
社会
科学研究所
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系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90-10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扩大利益交汇点与凝聚社会共识研究——新时期的社会信任构建”(项目编号:14ASH001).
文摘
在多族群共处的社会环境中,族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侧重探讨了族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族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但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族际交往的,是通过个体偏好机制还是机会结构机制?利用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调查"(CSSC)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HLRM)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偏好机制(比如族际交往意愿、族际通婚态度)和机会结构机制(比如外族群规模、族群多样性)双重作用于族际交往,相对而言,机会结构机制的作用大于个体偏好;对于教育水平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个体偏好机制;对于性别、年龄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机会结构机制;在所有因素当中,教育水平的影响力最强。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促进不同族群间的交往,不仅应在个体层面上增强族际交往偏好,尤其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建构合理、有效促进族际交往的机会结构。
关键词
族际交往
个体偏好
机会结构
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学生择偶过程中的竞争与配对——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探析
陈奇
陈皆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个体偏好还是机会结构?——中国西部地区族际交往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贾洛雅
赵文龙
陈皆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