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列尺度岩石结构面相似表面模型制作的逆向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曼 罗战友 +1 位作者 杜时贵 张晓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制作与原岩结构面相似表面形态的模型试样是开展结构面力学模型试验的关键。基于不同尺度岩石结构面模型试样的制作特点,研制上、下盘完全吻合的系列尺度试样模具,并设计上、下盘吻合结构面试样的制作工艺,使得原岩结构面可以多次重复利... 制作与原岩结构面相似表面形态的模型试样是开展结构面力学模型试验的关键。基于不同尺度岩石结构面模型试样的制作特点,研制上、下盘完全吻合的系列尺度试样模具,并设计上、下盘吻合结构面试样的制作工艺,使得原岩结构面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提高原岩结构面的使用效率,降低取样成本和试验周期,实现在同一块结构面上不同尺度结构面模型的制作。利用表面形态相似性评价技术,验证制作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按照该逆向控制技术设计制作的模型试样,能复制出和原岩结构面表面形态一样、上、下盘结构面吻合度高的模型试样,符合制作不同尺度模型结构面的要求,可克服原岩结构面上下盘吻合度差、不能多种尺度取样的缺点,为开展具有真实表面形态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结构面 逆向控制 模型试样 系列尺度 表面形态 相似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黏滞系数与损耗因子的频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超锋 刘铁军 +1 位作者 邹笃建 杨秋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3-937,共5页
针对黏弹性材料KV阻尼模型的黏滞系数与复阻尼模型的损耗因子间的关系,由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动力学分析,并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一致性,推导建立了黏滞系数与损耗因子在结构线性稳态简谐振动和自由振动时的一般关系式;并利用该关系式,试... 针对黏弹性材料KV阻尼模型的黏滞系数与复阻尼模型的损耗因子间的关系,由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动力学分析,并基于结构振动响应的一致性,推导建立了黏滞系数与损耗因子在结构线性稳态简谐振动和自由振动时的一般关系式;并利用该关系式,试验研究了纤维混凝土材料黏滞系数和损耗因子的频率相关性.结果表明,黏滞系数与损耗因子间的关系在稳态简谐振动和自由振动时的表达形式相同,只是频率取值不同;纤维混凝土的损耗因子和黏滞系数都随频率增加而降低,且在0.5~1.0Hz频段降幅显著,而后渐趋平缓;相比于素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的黏滞系数和损耗因子与激振频率的相关性更强.试验所得纤维混凝土频率相关的黏滞系数、损耗因子及推导所建立的两参数关系式为构建物理意义明确且又便于结构振动反应分析的阻尼系数或阻尼矩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材料 黏滞系数 损耗因子 频率相关 纤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秋伟 刘济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7-153,共7页
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提出许多种损伤识别方法。其中,柔度方法因计算简单实用性强而倍受人们关注。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基于柔度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按照计算方法和采用数据的不同将柔度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 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提出许多种损伤识别方法。其中,柔度方法因计算简单实用性强而倍受人们关注。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基于柔度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按照计算方法和采用数据的不同将柔度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阐述了各类柔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类柔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讨论了柔度方法尚存的未解决难题并对后继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柔度 振动模态 静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材料黏滞系数的测试技术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超锋 刘铁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针对固体材料弹性阶段内阻尼,采用黏弹性材料本构关系,通过振型分解法推导建立了简谐荷载激励下材料黏滞系数的测试理论,包括存在钢筋的情况;利用三点弯曲梁式材料阻尼测试装置,对6种不同配合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黏滞系数进行了... 针对固体材料弹性阶段内阻尼,采用黏弹性材料本构关系,通过振型分解法推导建立了简谐荷载激励下材料黏滞系数的测试理论,包括存在钢筋的情况;利用三点弯曲梁式材料阻尼测试装置,对6种不同配合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黏滞系数进行了试验测试,表明测试理论的可行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材料本构关系 固体材料黏滞系数 复合纤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工程中岩石力学参数随机模糊选取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27-1329,共3页
岩石样本值既存在随机性,又存在模糊性。传统的统计方法不适应处理模糊性。采用随机-模糊处理方法对边坡工程中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并对计算中的隶属函数取值及迭代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认为,随机-模糊处理方法更符合实... 岩石样本值既存在随机性,又存在模糊性。传统的统计方法不适应处理模糊性。采用随机-模糊处理方法对边坡工程中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并对计算中的隶属函数取值及迭代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认为,随机-模糊处理方法更符合实际,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参数 边坡工程 随机-模糊法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在建设工程投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英宝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VaR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用来评估和计量金融市场风险的统计学模型和方法,用于测量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在下一阶段的最多可能损失。运用VaR基本原理,尝试将VaR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投标风险评审。假设工程量清单计... VaR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用来评估和计量金融市场风险的统计学模型和方法,用于测量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在下一阶段的最多可能损失。运用VaR基本原理,尝试将VaR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投标风险评审。假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反映的分项工程单价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构造出工程投标报价的投资组合,采用方差-协方差方法来度量工程项目投标报价VaR,为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评价提供一种可行的风险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 工程项目投标报价 项目投资组合 方差-协方差方法 风险评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一种方法
7
作者 李翠红 杨秋伟 赵卫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6,共4页
研究一种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从损伤结构的残余力方程出发,引入结构刚度矩阵的分解表达式,得出一种判断结构损伤位置和求解结构损伤程度的计算方法。分析所提方法优于最小范数方法和最小秩方法的几个特点。最后用一个10层的剪... 研究一种用于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从损伤结构的残余力方程出发,引入结构刚度矩阵的分解表达式,得出一种判断结构损伤位置和求解结构损伤程度的计算方法。分析所提方法优于最小范数方法和最小秩方法的几个特点。最后用一个10层的剪切结构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将计算结果与最小范数解及最小秩解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态参数 矩阵分解 残余力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反向剪切单剪试验 被引量:47
8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1 位作者 宰金珉 孙斌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3-1306,共4页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触面反向剪切破坏仍遵循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当正向剪切比为0.50、0.75、1.00时,对应反向剪切强度分别为各自正向初始强度的90%、75%、55%,对应的反向剪切黏聚力约为初始正向剪切黏聚力的95%、80%、54%,反向剪切摩擦角约为初始正向剪切摩擦角的90%、76%、57%。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数值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 剪切试验 反向剪切 含水率 摩擦角 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材料阻尼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超锋 刘铁军 +2 位作者 邹笃建 杨秋伟 冯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164,共5页
针对再生混凝土阻尼性能,通过三点弯曲梁大尺寸材料阻尼测试装置,试验研究再生粗骨料(RecycledCoarse Aggregate,RCA)的取代率、RCA粒径、改性掺合料、激振力频率及幅值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弹性阶段损耗因子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损... 针对再生混凝土阻尼性能,通过三点弯曲梁大尺寸材料阻尼测试装置,试验研究再生粗骨料(RecycledCoarse Aggregate,RCA)的取代率、RCA粒径、改性掺合料、激振力频率及幅值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弹性阶段损耗因子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损耗因子分别随RCA取代率的增加及RCA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随激振频率的增加及激振力幅值的减小而减小;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损耗因子增加3%~10%;复掺钢纤维+橡胶粉、粉煤灰+矿粉改性后的再生混凝土损耗因子较改性前分别增加45.8%及30.3%,阻尼增强效果显著。RCA与新硬化水泥砂浆间薄弱界面层的粘滞滑移变形、界面层应力集中所致微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及内部裂隙间的摩擦作用增加了再生混凝土的阻尼耗能。因此,当再生混凝土用于大宗结构性材料时,综合考虑其强度及阻尼性能,RCA取代率不宜超过50%,并可复掺粉煤灰+矿粉进行综合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损耗因子 RCA取代率 RCA粒径 综合改性 阻尼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应力-应变特性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新江 徐海波 +1 位作者 周文渊 王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89-2495,共7页
采用研制的真三轴仪对水泥土进行等小主应力3σ、等中主应力参数b真三轴试验,研究中主应力参数、小主应力对水泥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σ3条件下,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切线模量、破坏强度均随b的增大而增加,破... 采用研制的真三轴仪对水泥土进行等小主应力3σ、等中主应力参数b真三轴试验,研究中主应力参数、小主应力对水泥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σ3条件下,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切线模量、破坏强度均随b的增大而增加,破坏时的大主应变则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水泥土破坏强度与中主应力参数b近似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随σ3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相同b值,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初始切线模量、破坏强度、破坏时的大主应变均随σ3的增加而增大;水泥土破坏强度与σ3近似呈线性关系,且随b值的增大,线性关系更加明显。随着中主应力和σ3的增大,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逐渐由软化型向硬化型过渡。破坏应力比则随σ3的增加和b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获得了水泥土的广义Tresca准则和广义Mises准则模型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广义Tresca准则更适用于水泥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真三轴试验 中主应力 破坏准则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相软土应力–应变曲线复合指数–双曲线模型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伟 宋新江 +2 位作者 凌华 卢廷浩 周干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55-1459,共5页
滨海相软土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是岩土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软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数学模型应具有的基本性质。对传统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进行了数学分析,根据泰勒级数展开证明了两模型的数学关系。引入应... 滨海相软土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是岩土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软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数学模型应具有的基本性质。对传统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进行了数学分析,根据泰勒级数展开证明了两模型的数学关系。引入应力因子的概念,揭示了传统应力–应变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个应力–应变曲线的3参数复合双曲线–指数模型,推导了改进切线模量的表达式。数学分析表明,新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足,传统模型及其应力因子均是新模型对应的特例。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新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应变 应力 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琦 孙斌祥 +2 位作者 徐学祖 汪双杰 章金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3-1158,共6页
介绍了研究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方法,对100cm×60cm×100cm尺寸的不同通风管路堤试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壁通风管能明显增强路堤的降温效果,而只在负温期间通风的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更为显着,路... 介绍了研究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方法,对100cm×60cm×100cm尺寸的不同通风管路堤试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壁通风管能明显增强路堤的降温效果,而只在负温期间通风的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更为显着,路堤在通风管进风口附近的温度变化幅度以及负温区域的范围都明显大于通风管出风口处,形成了路基温度场沿着风向的不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通风管路堤 降温效果 自然采风口 透壁通风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直剪试验的岩石模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曼 杜时贵 +1 位作者 罗战友 倪骁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80-3186,共7页
开展岩石模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特征的多尺度(尤其大尺寸)直剪试验研究对于理解岩石结构面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基于多尺度直剪试验仪(MSJ-DST),对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 开展岩石模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特征的多尺度(尤其大尺寸)直剪试验研究对于理解岩石结构面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基于多尺度直剪试验仪(MSJ-DST),对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80cm和100cm~100cm的岩石模型结构面试样采用法向应力分别为200~1000kPa进行直接剪切试验;然后,研究不同尺寸岩石模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法向荷载作用下模型的受力变形特点相近,峰值剪切位移总体上随着某一数值附近上下浮动;在同一法向应力作用下,不同尺寸结构面试样的峰值抗剪强度表现出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浮动的特征,残余抗剪强度则表现出随尺寸的增加有小幅度增加;5级法向应力作用下,不同尺寸的峰值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随着法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均近似相同,抗剪强度残余值与峰值的比值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尺寸 岩石模型结构面 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在治理软土路基沉降问题中的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刘春 赵洪波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0-1073,共4页
对土工格栅在治理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加固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和治理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偏差较小,证明本研究采用的计算理论和结构模型以及编写... 对土工格栅在治理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加固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和治理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偏差较小,证明本研究采用的计算理论和结构模型以及编写的程序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沉降计算 有限元方法 软土路基 路基沉降 治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花岗岩细观损伤量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倪骁慧 朱珍德 +2 位作者 李晓娟 李志敬 朱明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91-1995,共5页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宏观尺度疲劳破坏是由于细观尺度微裂纹的萌生、发育和贯通引起的,因此对处于细观尺度的微裂隙进行量化分析,对于理解花岗岩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意义。利用扫描电镜(SEM)拍摄得到昌江花岗岩的大量细观结构图片,...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宏观尺度疲劳破坏是由于细观尺度微裂纹的萌生、发育和贯通引起的,因此对处于细观尺度的微裂隙进行量化分析,对于理解花岗岩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意义。利用扫描电镜(SEM)拍摄得到昌江花岗岩的大量细观结构图片,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图片进行处理,提取微裂纹的细观几何信息。从矿物晶体和微损伤形式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的细观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循环荷载作用过程中穿晶裂纹大部分出现在长石晶体内,而云母晶体则以沿晶裂纹为主;②在3类微裂纹中以沿晶裂纹发育速度最快,是疲劳损伤中主要的损伤形式;③沿晶裂纹和穿晶裂纹发展中所消耗能量占微裂纹开裂能量的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量化 矿物晶体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数学模型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伟 周爱兆 +2 位作者 冯丽 潘高洁 李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7,共5页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试验,研究了其抗压强度-龄期发展机理;综合最终抗压强度和初始强度发展速率,采用半值强度指数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模型的特征方程,揭示了传统双曲线模型的缺陷,指出了理想的抗压强...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试验,研究了其抗压强度-龄期发展机理;综合最终抗压强度和初始强度发展速率,采用半值强度指数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模型的特征方程,揭示了传统双曲线模型的缺陷,指出了理想的抗压强度-龄期模型应具备的数学性质.最后建立了新的抗压强度-龄期模型,通过试验数据拟合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CAC) 龄期 抗压强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桩码头对河道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光炽 周晶晏 张贵寿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在讨论高桩码头对河道流场影响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为确保流场模拟精度,采用正交边界拟合坐标变换法模拟弯曲变化的河道计算域,应用二维全隐式耦合联解模型离散控制方程、矩阵追赶法求解代数方程.同时引进过水率和修正糙率的概念并提... 在讨论高桩码头对河道流场影响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为确保流场模拟精度,采用正交边界拟合坐标变换法模拟弯曲变化的河道计算域,应用二维全隐式耦合联解模型离散控制方程、矩阵追赶法求解代数方程.同时引进过水率和修正糙率的概念并提出了间接等效模拟高桩码头对流场影响的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河道流场 数值模拟 二维水流模拟 矩阵追赶法 离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路基线性加载沉降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王晓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794,共4页
分析了线性加载路基沉降的机理,直接从一维固结度出发,证明了沉降曲线呈S形状。对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3种呈S形状的成长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前两种模型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反映加载速率和施工方法的影响,反弯点处... 分析了线性加载路基沉降的机理,直接从一维固结度出发,证明了沉降曲线呈S形状。对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3种呈S形状的成长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前两种模型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反映加载速率和施工方法的影响,反弯点处沉降值与最终沉降相对不变,用它们进行基础全程沉降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Weibull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最后对路基沉降模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沉降 孔压滞后 固结度 S形曲线 最终沉降 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铺设位置及粒径对路基降温效果影响的室内试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学祖 孙斌祥 +2 位作者 刘琦 汪双杰 章金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为了考察粒径及铺设位置对多年冻土区碎石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采用碎石、卵砾石和砂砾石三种材料在单一结构、复合结构和混合结构三种情况下,在尺寸为50 cm×50 cm×65 cm的绝热箱体内进行了顶面气温周期性波动的一维传热试验.... 为了考察粒径及铺设位置对多年冻土区碎石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采用碎石、卵砾石和砂砾石三种材料在单一结构、复合结构和混合结构三种情况下,在尺寸为50 cm×50 cm×65 cm的绝热箱体内进行了顶面气温周期性波动的一维传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碎石粒径为2~4 cm、4~6 cm、6~8 cm和10~15 cm的单一结构碎石体中均可产生自然对流机制,其中以碎石粒径为4~ 6 cm的碎石体降温效果最佳.采用不同粒径的混合结构或有上覆砂砾石和卵砾石层的复合结构都将削弱降温效果.碎石体的平均温度随碎石厚度增加而降低.为充分利用自然对流机制,多年冻土区应采用单一粒径为4~6 cm的碎石铺设路基,不应采用不同粒径的混合结构.碎石层应铺设在路基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铺设位置 路基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壁通风管路堤土体蒸发降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章金钊 孙斌祥 +2 位作者 刘琦 杨丽君 汪双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3-1818,共6页
以多年冻土区透壁通风管路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路堤蒸发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分析了土体水分蒸发对路堤降温效果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路堤通风期间的水分主要通过裸露在管壁小孔的土体表面直接蒸发,其有利于降低路堤温度。暖季空气... 以多年冻土区透壁通风管路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路堤蒸发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分析了土体水分蒸发对路堤降温效果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路堤通风期间的水分主要通过裸露在管壁小孔的土体表面直接蒸发,其有利于降低路堤温度。暖季空气与管壁的对流换热效应可使路堤土体增温,同时,通过管壁小孔的水分蒸发散热将对路堤产生降温效应,由于融土的未冻水含量较大,使得通过管壁小孔的水分蒸发散热降温作用也较大,这使透壁通风管路堤总体显现出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路堤 透壁通风管 蒸发散热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