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包扎铸铁轧辊的焊接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巧良 金巧芳 +3 位作者 韩承江 谢水英 范里洪 金关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0-262,共3页
针对不锈钢包扎铸铁轧辊拼接焊缝开裂的焊接修复问题,提出了弱氧化性MAG活性气体保护焊的纵缝拼焊工艺,利用不锈钢的反置卷边接头解决焊缝根部增碳问题;筒体两端环缝采用熔合比较小的焊条电弧焊(SMAW),小规范封焊,降低焊缝稀释作用;... 针对不锈钢包扎铸铁轧辊拼接焊缝开裂的焊接修复问题,提出了弱氧化性MAG活性气体保护焊的纵缝拼焊工艺,利用不锈钢的反置卷边接头解决焊缝根部增碳问题;筒体两端环缝采用熔合比较小的焊条电弧焊(SMAW),小规范封焊,降低焊缝稀释作用;正确选择填充焊材,控制层间温度,利用对称布置纵焊缝和分中对称焊法减小焊接应力与变形等,取得了理想的不锈钢轧辊焊接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活性气体保护焊 SMAW焊 组合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化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贝贝 任一理 +1 位作者 王江峰 张沂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36-440,44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线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2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81例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一线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线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2月在浙江医院就诊的81例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一线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进行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化疗方案在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方面有无差异,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结果:39例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PF,氟尿嘧啶1 000 mg/m^2d 1-5、顺铂75 mg/m^2d 1-3)方案、21例紫杉醇联合顺铂(PC,紫杉醇150 mg/m^2d 1、顺铂75 mg/m^2d 1-3)、21例多西他赛、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DCF,多西他赛60 mg/m^2d 1、顺铂70 mg/m^2d1-3、氟尿嘧啶500 mg/m^2d1-5)与接受放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5.6%、23.8%、38.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64.3%、61.9%、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分别为7.34、7.10、9.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分别为18.03、16.10、18.83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PF、PC、DCF方案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7.9%、14.2%、19.04%。结论:三种方案均可作为一线治疗食管癌化疗方案,且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晚期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3
作者 杨建峰 赵振华 +1 位作者 王伯胤 魏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5-686,689,共3页
1病例简介 例1:男,48岁。主诉: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肿块3d。体格检查:右下腹扪及大小约15.0cm×12.0cm肿块,质地硬,边界清楚,活动度一般。实验室检查:血液铁蛋白453.22ng/ml,其他指标无异常。
关键词 腹部肿瘤 纤维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检测技术诊断老年肺结核效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法祥 许文芳 +4 位作者 王晓萌 柳正卫 王华钧 陈雪芳 孙小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GeneXpert MTB/RIF)技术,发光二极管(1ight emitting diode,LED)荧光染色法和BACTEC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简称“MGIT液体培养”)诊断老年肺结核的价值。方法搜集201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GeneXpert MTB/RIF)技术,发光二极管(1ight emitting diode,LED)荧光染色法和BACTEC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简称“MGIT液体培养”)诊断老年肺结核的价值。方法搜集2013-2015年绍兴市立医院肺科和呼吸感染科收住入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250例,均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影像学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而得到临床确诊。其中,男159例,女91例;年龄65-89岁,平均(70.3±6.2)岁。分别采用LED荧光染色法、MGIT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技术对上述患者的250份痰标本进行检测。各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ED荧光染色法、MGIT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00%(90/250),48.40%(121/250)和50.40%(126/250)。Gene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50.40%)高于LED荧光染色法(36.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P〈0.01);高于MGIT液体培养(48.40%),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MGIT液体培养阳性率(48.40%)高于LED荧光染色法(36.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1)。以MGIT液体培养检测结果为标准,GeneXpert MTB/RIF技术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3%(118/123)、93.70%(119/127)、93.65%(118/126)、95.97%(119/124);两者检测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0)。结论本研究3种检测技术中GeneXpert MTB/RIF技术的检测效能较高,并且与MGIT液体培养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角膜炎951例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卫萍 徐永根 +3 位作者 倪利洋 应黄芳 张子龙 晋秀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拟诊感染性角膜炎的培养标本951份,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点及其变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拟诊感染性角膜炎的培养标本951份,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送检角膜培养标本951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05份,占11.0%,其中来自男性患者70份,女性患者35份,男女比例为2:1,年龄13~82 (54.3±17.2)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59株,占56.2%,革兰阴性杆菌32株,占30.5%。肺炎链球菌(29.5%)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19.0%)次之。细菌对10种抗菌药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头孢曲松敏感率低于其他药物。多重耐药菌占总细菌的13.3%,其中葡萄球菌属(43.5%)中多重耐药菌显著高于假单胞菌属(5.0%)(χ~2=8.320,P=0.004)及链球菌属(2.8%)(χ~2=15.327,P=0.000)。结论近年来,引起角膜感染的细菌种类在发生变化,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细菌。角膜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多重耐药菌主要发现于葡萄球菌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药物敏感性试验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晶芳 朱伟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在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三项、HBV-DNA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志炜 孟春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78-2680,共3页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和HBV-DNA定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各有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和HBV-DNA定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各有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疏肝健脾活血方,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及HBV-DNA定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与对照组71.05%比较有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分别为(28.55±4.33)IU/L、(26.83±4.38)IU/L、(14.34±3.20)μmol/L、(39.03±3.92)g/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肝纤三项HA、PCⅢ、CⅣ分别为(136.40±7.44)ng/m L、(90.52±8.33)ng/m L、(100.72±8.42)ng/m L,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HBV-DNA定量值为(1.93±0.34)log10copies/m L,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对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活血方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肝功能 肝纤三项 HBV-DNA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伴肝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盛佳敏 夏瑞明 +2 位作者 余忠强 王亮 钟百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病例男,59岁,因"腹痛5天,发现腹腔占位3天"入院。查体未见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补体C3 153.0 mg/d L,Ig G4 2.890 g/L。肿瘤标志物:铁蛋白535.3 ng/m L,其它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AFP等及生化检查均为阴性。超... 病例男,59岁,因"腹痛5天,发现腹腔占位3天"入院。查体未见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补体C3 153.0 mg/d L,Ig G4 2.890 g/L。肿瘤标志物:铁蛋白535.3 ng/m L,其它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AFP等及生化检查均为阴性。超声检查:腹腔内探及一低回声团,范围约10.3 cm×9.8 cm;肝脏多发低回声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树突细胞 滤泡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对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俞建洪 查渭 +4 位作者 叶关胜 方央 沈红枫 傅苏娜 孙奇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和炎症反应,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消栓肠溶胶囊治...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保护作用和炎症反应,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检测血清TNF-ɑ和IL-6和IL-8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9.271,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疗效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5.7%,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73,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3%),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285,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TNF-ɑ、IL-6、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6.454、5.761、7.570,P<0.01)。两组均末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症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TNF-ɑ、IL-6、IL-8的分泌与释放,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症 消栓肠溶胶囊 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痔疮栓结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0
作者 尹剑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4-735,共2页
目的:研究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采取麝香痔疮栓结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混合痔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以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麝香痔疮栓结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 目的:研究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采取麝香痔疮栓结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混合痔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以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麝香痔疮栓结合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对照组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程度评分。结果根据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坠胀(3.46±1.98)、肛门疼痛(4.26±1.54)、创面出血(1.72±1.79)、创缘水肿(2.91±1.7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87±2.01)、(6.21±1.67)、(4.24±1.65)、(4.57±1.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麝香痔疮栓与金玄痔科熏洗散联合治疗方式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相关肛肠疾病的治疗中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痔疮栓 金玄痔科熏洗散 混合痔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被引量:12
11
作者 毛华芳 车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并进行传统的健康教...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并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制定针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与对照组(81.6%)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金云 许文芳 金法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血液分离的高黏液性和非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抗菌药物耐药性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液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44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黏液丝试验检测... 目的比较分析血液分离的高黏液性和非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抗菌药物耐药性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液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44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PCR检测分离株主要荚膜型和毒力基因;KB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14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高黏液性菌株共31株(21.53%),以K1、K2型多见,rmpA、icuA、iroN、ybtS和allS基因在高黏液性菌株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黏液性菌株(P<0.01);高黏液性菌株对测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除氨苄西林外均低于非黏液性菌株,尤其是对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黏液性菌株相比,高黏液性菌株血流感染更容易引起肝脓肿(P<0.05),而两类细菌在致死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流感染分离的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较非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含有更多的毒力基因,但药物敏感性较高,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易发肝脓肿,临床应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性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六类抗菌药物耐药元件基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建忠 钟建平 +4 位作者 金法祥 王华钧 许文芳 费迎明 陈雪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2-919,943,共9页
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离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内科住院病人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PCR法,对10株嗜水气单胞菌检测3种毒力基因与54种耐药基因,并对... 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离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内科住院病人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PCR法,对10株嗜水气单胞菌检测3种毒力基因与54种耐药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3种重要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hlyA基因检出率为100.00%,aerA基因检出率为20.00%,rtxA基因无检出。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AQU与blaMOX基因表达AmpC型β-内酰胺酶,10株中有5株同时检出blaAQU与blaMOX基因,1株仅检出blaMOX基因,6株AmpC酶三维试验均呈阳性。对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敏感嗜水气单胞菌3种毒力基因与6类抗菌药物54种耐药元件基因检测结果作UPGMA法样本聚类分析,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敏感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A与B二个群。结论 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共检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5类抗菌药物17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有5株检出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3种毒力基因与54种耐药元件基因同步检测显示,每株至少检出1种毒力基因和2种耐药基因,嗜水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必须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建英 陶学芳 冯春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66-3168,共3页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总结医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院以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从中随机抽选出64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总结医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院以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从中随机抽选出64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总例数为32例。采用西药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采取中医外治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状况、中医证候积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状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善状况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状况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组患者,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免疫功能,且总有效率高,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免疫功能 影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B130基因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文芳 费迎明 +3 位作者 周建康 陈将南 周亚娣 吕秋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背景与目的:XB130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研究却极少,其作用至今仍不清楚。该研究拟探讨XB130基因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下游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 背景与目的:XB130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研究却极少,其作用至今仍不清楚。该研究拟探讨XB130基因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下游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C细胞系Huh7、HepG2、SNU449及正常肝脏细胞系HL7702内XB130蛋白的表达。将XB130-siRNA转染Huh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Huh7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uh7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AKT、p-GSK3β、cyclin D1及p-Rb的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E2F/DP-1的靶基因cyclin E1、c-Myc及PCN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XB130蛋白在Huh7、Hep G2、SNU449和HL770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10、0.78±0.11、0.83±0.08和0.32±0.06,各HCC细胞与HL7702细胞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XB130-siRNA转染可成功抑制Huh7细胞中XB130蛋白的表达。沉默XB130后,Huh7细胞活性在72 h后明显减弱(P<0.001),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均<0.01),p-AKT、p-GSK3β、cyclin D1及p-Rb的蛋白表达下降(P均<0.01),cyclin E1、c-Myc及PCNA的mRNA表达下降(P?均<0.001)。结论:XB130通过对细胞周期蛋白及下游转录因子的调控,影响HC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XB130 SIRNA转染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