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消融在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翀 王思元 +1 位作者 赫小乔 赵伟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8-652,669,共6页
细胞消融是近年来用于研究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谱系变化及其功能的技术。神经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细胞群,它们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仍不清楚。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实现细胞消融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神经系统中特异性消融不同类... 细胞消融是近年来用于研究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谱系变化及其功能的技术。神经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细胞群,它们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仍不清楚。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实现细胞消融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神经系统中特异性消融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用于研究生理条件下的细胞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了常见的细胞消融方法,并重点阐述了细胞消融在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消融 神经系统 白喉毒素 胱天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符刚 高强国 +2 位作者 杨恬 余瑾 向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研究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毛囊Bu lge细胞,分别置于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实验组)及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比较Bu lge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和K1... 目的研究无血清K-SFM培养条件下,大鼠毛囊Bu lg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大鼠毛囊Bu lge细胞,分别置于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实验组)及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比较Bu lge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和K19的表达状况。结果无血清培养的Bu lge细胞在克隆形成率及K19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培养和扩增大鼠毛囊Bu lge细胞,无血清的K-SFM培养基较有血清DMEM/F12培养基更有利于Bu lge细胞的扩增和表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纯化培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恩毅 杨恬 +1 位作者 陈伟 杨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法(vario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Vario MACS)分离纯化培养大鼠CD34+毛囊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显微分离获得毛囊bulge区,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CD34抗体标记和磁珠标记,使细胞悬液通过分选柱,分... 目的采用免疫磁珠法(vario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Vario MACS)分离纯化培养大鼠CD34+毛囊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显微分离获得毛囊bulge区,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CD34抗体标记和磁珠标记,使细胞悬液通过分选柱,分别收集CD34+细胞和CD34-细胞,检测细胞活性后进行细胞培养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毛囊干细胞表面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干细胞内部结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细胞中β1-整联蛋白、CD34和α6-整联蛋白的表达。结果用VarioMACS法有效分离并成功培养CD34+毛囊干细胞,分选后的细胞仍具有较好的活性,细胞生长曲线表明,CD34+毛囊干细胞增殖速度快,增殖期长,而CD34-细胞则较快进入平台期。培养的CD34+细胞中干细胞标记物β1-整联蛋白、CD34和α6-整联蛋白的表达均强于CD34-细胞。获得电镜观察毛囊干细胞表面形态学特征及内部结构特征资料。结论VarioMACS法能有效分离获得的CD34+毛囊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CD34 毛囊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许聪 张道来 杨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网络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网络教学平台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强化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介绍了医学细胞... 网络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网络教学平台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强化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介绍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情况,从设计思路、结构板块、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摸索经验,并不断改进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网络教学平台 建设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Bulge细胞培养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艺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99-1500,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毛囊Bulge细胞的生物学性质。方法 采用一步消化法 ,显微分割毛囊Bulge区进行原代培养 ,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状况以及表达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的第 2天便可见细胞生长 ,并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 ,其生长期可达...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毛囊Bulge细胞的生物学性质。方法 采用一步消化法 ,显微分割毛囊Bulge区进行原代培养 ,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状况以及表达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的第 2天便可见细胞生长 ,并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潜能 ,其生长期可达两周以上 ;光镜下表现出原始细胞形态特征 ,培养早期细胞能强表达K19和 β1 integrin ,并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原位染色亦可见 ,K19阳性细胞集中表达于毛囊Bulge区。结论 体外培养的毛囊Bulge细胞在形态、生长状况和标志物表达上都表现出幼稚细胞的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BULGE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研究中的化学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前沿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林 张冠宇 孙平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干预和解析生物系统,认识生物系统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学科,在包括干细胞研究在内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步,这些基础研究的进步也正在推动着干细胞技...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干预和解析生物系统,认识生物系统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学科,在包括干细胞研究在内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步,这些基础研究的进步也正在推动着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对细胞命运转换分子基础的认识以及精确操控是干细胞研究的核心问题。小分子化合物因其在使用的便捷性、可控性和功能多样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干预和研究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重编程等生物学行为。利用化学分子调控体内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促进其体内再生和修复将有望成为再生医学领域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化学生物学 细胞命运 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欣荣 李文林 +4 位作者 苏娟 王新民 李建秀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择有利于其生长的血清,低密度培养,传70%~80%生长汇合时传代保种.RT-PCR检测其Oct-4、SDF1、CD49a、CK19、c-met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4、CD44、CD29、CD90、HLA-1和HLADR;体外向骨、软骨、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建立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在体外实现了克隆化扩增,该细胞系在体外连续培养达60个细胞倍增时间仍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细胞不表达CD34、CD45、CD14、HLA-DR,但表达Oct-4、SDF-1、CD49a、CK19、c-met、CD44、CD29、CD90、HLA-1.体外能诱导出骨、软骨、脂肪细胞.结论:得到了一个可稳定传代的克隆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细胞,并表达Oct-4、CK19和c-m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系 克隆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Bulge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瑾 符刚 +1 位作者 杨恬 杨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毛囊Bulge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运用显微分离法及酶消化法分离大鼠毛囊Bulge细胞并进行培养,观察其增殖能力及细胞形态等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毛囊Bulge细胞K19、β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本方法培养...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毛囊Bulge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运用显微分离法及酶消化法分离大鼠毛囊Bulge细胞并进行培养,观察其增殖能力及细胞形态等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毛囊Bulge细胞K19、β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本方法培养的大鼠毛囊Bulge细胞纯度高、活力好,具有高增殖、低分化特性,同时表达K19、β1整合素。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了毛囊Bulge细胞,并在体外长期保持其低分化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毛囊发育分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Bulge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维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3-76,共4页
就如何提高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中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讨论,从如何合理组织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介绍了细胞生... 就如何提高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中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讨论,从如何合理组织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介绍了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
10
作者 胡以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7-649,共3页
施履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1917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仪征,6岁丧父,由母亲教养成人。1935年,他从上海惠平中学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园艺系,后因意识到“吃饭问题”对于当时中国的重要性,便由园艺专业改读了育种... 施履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1917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仪征,6岁丧父,由母亲教养成人。1935年,他从上海惠平中学毕业,考入浙江大学园艺系,后因意识到“吃饭问题”对于当时中国的重要性,便由园艺专业改读了育种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家 细胞 园艺专业 遗传学家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11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LoVo细胞源外泌体通过传递pEGFR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
12
作者 程雅洁 周雪彤 +1 位作者 王瑞 方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9-1240,共1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小鼠体内基质胶塞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探讨LoVo-Exos促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LoVo-Exos携带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进入受体细胞。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分析EGFR-ERK通路关键信号蛋白及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情况,并观察敲减EGF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ERK)抑制剂处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LoVo-Exos内化进入HUVEC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显著促进HUVEC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小鼠皮下基质胶塞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促进血管样结构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激活EGFR-ERK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分析LoVo-Exos对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LoVo-Exos能够促进HUVEC细胞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分泌,敲减EGFR后LoVo-Exos中pEGFR水平降低,其对IL-8分泌的促进作用降低,且该促进作用能够被MEK1/2抑制剂U0126抑制。结论LoVo-Exos能够在体内外促进血管生成,其可能机制为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通过EGFR-ERK途径上调IL-8分泌水平,从而促进HUVEC血管生成能力,为癌症的转移提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与分子基础实验课程“情景式”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美睿 缪金林 +2 位作者 黄婉 陈志南 蒋建利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细胞与分子基础整合课程开设配套实验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重难点的融会贯通和对实践能力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科研思维。文章分析该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包括教学方式模式化、教学内容冗余且连续性差、实验内... 细胞与分子基础整合课程开设配套实验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重难点的融会贯通和对实践能力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科研思维。文章分析该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包括教学方式模式化、教学内容冗余且连续性差、实验内容陈旧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维度单一等问题,并从课程设计,实验内容和考核目标3个方面探讨具体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按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临床病例为导向进行“情景式”实验课教学设计;基于科研思维培养教学模式重构实验内容;以科研思维为主、实验技能为辅建立多重维度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和创新性,促进细胞与分子基础课程建设,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为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与分子基础 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情景式”实验课教学设计 创新科研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氟化聚乙烯亚胺构建高效递送载体实现Cdh 23全长质粒在HEI-OC1细胞中的转染
14
作者 李冰倩 李木兰 +3 位作者 夏淼 刘真 王兰 马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9-1359,共11页
CDH 23基因是Usher综合征中USH1D亚型的致病突变基因,本研究构建2种不同启动子的野生型Cdh 23全长质粒(~16 kb),利用氟化聚乙烯亚胺(fluorinated-polyethyleneimine,FPEI)作为递送载体对小鼠听觉细胞系(house ear institute-organ of co... CDH 23基因是Usher综合征中USH1D亚型的致病突变基因,本研究构建2种不同启动子的野生型Cdh 23全长质粒(~16 kb),利用氟化聚乙烯亚胺(fluorinated-polyethyleneimine,FPEI)作为递送载体对小鼠听觉细胞系(house ear institute-organ of corti 1,HEI-OC1)进行转染,通过评价体外转染效果,获得最佳表达质粒。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FPEI的合成结果进行分析,证明FPEI的成功合成。之后,通过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Zeta电位实验、动态光散射实验分别对FPEI的质粒包裹能力、形成复合物的表面电位和水合直径进行表征,证明FPEI具有良好的质粒包裹能力,在高质量比时FPEI质粒复合物均带正电,粒径分布在100~300 nm之间。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流式细胞术验证了FPEI在HEI-OC1细胞中的低细胞毒性和高转染效率。同时将FPEI与Lipofectamine 3000及不同质量的PEI(25K、40K)转染试剂进行比较,发现FPEI的转染效率显著优于上述试剂。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CAG启动子效果优于CMV启动子,可作为最佳表达质粒进行后续体内研究。此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过表达的CDH23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以上结果证明,FPEI可作为以Cdh 23为代表的大基因体外过表达的高效递送载体,这为后续USH1D综合征体内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聚乙烯亚胺 Cdh 23基因 大基因过表达 HEI-OC1细胞 USH1D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调控EMT影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余小雪 孙孟宇 +4 位作者 刘超 郑建伟 梅玫 周旋 任玉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4例HNS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PD-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评估其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NSCC中PD-L2的表达水平。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和敲除PD-L2的稳转单克隆细胞系,Transwell实验探究PD-L2对HNSCC细胞系的侵袭迁移的影响。RNA测序技术确定受PD-L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等关键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阐明PD-L2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HNSCC中PD-L2高表达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PD-L2高表达预示HNSCC患者预后不良。结论:PD-L2调控EMT促进HNSCC转移,靶向PD-L2有望成为治疗转移性HNSCC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0)SMMU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訾晓渊 姚玉成 +10 位作者 熊俊 金艳花 叶煦亭 李建秀 刘红 朱海英 王新民 倪文君 胡以平 余宏宇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O)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5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O)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 目的:评价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O)SMMU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方法:以F5代乙肝转基因小鼠C57-TgN(HBV adr2.O)SMMU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DNA PCR、血清ELISA检测、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血清DNA PCR、透射电镜和H-E染色的方法分析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表达、复制和组织学变化。结果:F1代乙肝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稳定整合有HBV基因,肝组织中可检测到HBsAg、HBcAg和X蛋白3种病毒蛋白,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率分别为19.54%和3.39%,且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存在病毒DNA和病毒样颗粒;长期的病毒DNA整合、表达和复制可以引起转基因小鼠肝、肺等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结论:乙肝转基因小鼠品系C57-TgN(HBV adr2.O:)SMMU具有基因组中稳定整合病毒DNA、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病毒蛋白表达和病毒复制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学变化,作为生物医药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阳高亮 肖俐 +1 位作者 李祺福 洪水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水产养殖 转基因技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STAT3通路及其负调控因子PIAS3活化状态和生物学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朋 孙铮 +1 位作者 刘哲宇 李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9-722,727,共5页
目的探讨STAT3信号通路及其负调控因子PIAS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活化状态及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瘤中p-STAT3及PIAS3的活化状态;STAT3通路抑制剂60μmol/L AG490作用胶质瘤U118、U87细胞24、48 h,MTT法观察U118、... 目的探讨STAT3信号通路及其负调控因子PIAS3在胶质瘤细胞中的活化状态及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瘤中p-STAT3及PIAS3的活化状态;STAT3通路抑制剂60μmol/L AG490作用胶质瘤U118、U87细胞24、48 h,MTT法观察U118、U87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AG490作用前后细胞p-STAT3及PIAS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STAT3及PIAS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胞质和胞核内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细胞核内p-STAT3和PIAS3的表达呈负相关;AG490处理细胞后,U118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U87细胞则表现为生长抑制。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G490处理后,U118细胞pSTAT3和PIAS3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改变,U87细胞p-STAT3核内表达下调,PIAS3出现明显核易位。结论 PIAS3通过核易位调控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TAT3信号通路 PIAS3 AG4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煦亭 沙继宏 +2 位作者 汤莹 孙秀芳 吴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生物细胞 氧化应激模型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物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忠海 张凤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医学生物学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利弊分析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