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菝葜根天然染料对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海娟 杨斌 +2 位作者 傅红平 余志成 王磊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1,192,共7页
为丰富色谱并开发具有良好染色牢度的天然染料,选用菝葜根色素对棉织物染色并研究其染色性能。首先选用长链烷基季铵盐改性剂FE对棉织物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FE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染色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红外光... 为丰富色谱并开发具有良好染色牢度的天然染料,选用菝葜根色素对棉织物染色并研究其染色性能。首先选用长链烷基季铵盐改性剂FE对棉织物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FE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染色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然后对菝葜根染料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染料与织物的质量分数对染色K/S值的影响;最后对染色后织物进行后媒染处理,测试各项染色牢度。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FE 6 g/L,60℃,30 min;染色工艺为染料5%(o.w.f),染液pH值为7,90℃,80 min。天然染料菝葜根染色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K/S值,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均能达到3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根 天然染料 阳离子改性 棉织物 染色 耐日晒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棉针织物荔枝核天然染料小浴比染色工艺及其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许亮 沈林祺 +2 位作者 余志成 王磊 谢光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39,共8页
为了有效利用荔枝核废弃资源,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应用于纯棉针织物染色。首先选用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剂D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优化了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前后纯棉针织物的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然后优化了该纯棉针织物... 为了有效利用荔枝核废弃资源,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应用于纯棉针织物染色。首先选用季铵盐阳离子改性剂D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优化了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前后纯棉针织物的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测试;然后优化了该纯棉针织物用荔枝核天然染料小浴比染色工艺,最后通过后媒染和抗氧化剂处理,提高了荔枝核天然染料的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荔枝核天然染料染色纯棉针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K/S值,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在3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4级。最佳改性工艺:改性剂D 30 g/L,氢氧化钠10 g/L,80℃,30 min;染色工艺:染色pH值为7,元明粉用量0 g/L,90℃,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 天然染料 阳离子改性 染色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织物洗涤中染料转移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伍鹏 梁帅童 +2 位作者 张真真 张红娟 王际平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5,共7页
家庭洗涤过程中羊毛织物易发生染料转移现象,严重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本文以直接红2、直接紫39和直接蓝86这3种直接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考察洗涤过程中温度、水硬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对羊毛织物染料转移行... 家庭洗涤过程中羊毛织物易发生染料转移现象,严重影响纺织品使用性能。本文以直接红2、直接紫39和直接蓝86这3种直接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考察洗涤过程中温度、水硬度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对羊毛织物染料转移行为的影响机制。响应曲面(RSM)模型表明:温度升高显著加剧3种直接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沾染;水硬度增加会加剧直接红2和直接蓝86的转移,却抑制直接紫39的吸附,这与不同染料分子结构特性差异有关;PVP质量浓度在0~0.6 g/L范围内,可以抑制直接红2和直接紫39的转移,对含磺酸基团的直接蓝86无明显抑制作用。温度与水硬度交互作用会协同加剧染料转移,而水硬度与PVP质量浓度的交互效应则显著削弱抑制剂性能,表明钙镁离子可能与PVP分子发生竞争性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表明,PVP抑制剂和染料分子的偶极相互作用,使染料以嵌入型的形式分布PVP形成的胶束中,降低其向纤维的迁移能力。因此在羊毛织物的洗涤中,降低温度与水硬度,增加PVP质量浓度可以减小染料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本文为羊毛织物专用洗涤程序的开发、优化和染料转移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织物 染料转移 温度 水硬度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料结构、提取方法及表征手段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双双 卢凯亮 张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92,共6页
染整加工是赋予纺织品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正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天然植物染料因具有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可将染色织物功能化等特点,备受行业关注。文章从纺织品染色用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及化学结构分析出发,以研究... 染整加工是赋予纺织品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正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天然植物染料因具有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可将染色织物功能化等特点,备受行业关注。文章从纺织品染色用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及化学结构分析出发,以研究成果案例为中心,重点叙述植物染料的提取方法、优势和特点,并围绕实际染色过程需要,对天然植物染料的表征手段进行综合阐述,为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染料 纺织品染色 提取方法 表征手段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纳米色素粒子的制备及在纺织品印花中的应用
5
作者 凌嘉祺 徐青青 +2 位作者 沈孟茹 车映红 瞿建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3,共5页
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将活性染料反应到二氧化硅(SiO_(2))微球表面,制备了纳米色素粒子。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用量、染料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染料吸附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对纳米色素粒子进行表征,并将纳米色... 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将活性染料反应到二氧化硅(SiO_(2))微球表面,制备了纳米色素粒子。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用量、染料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染料吸附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对纳米色素粒子进行表征,并将纳米色素粒子应用于纺织品印花。结果表明,硅基纳米色素粒子较优的制备工艺为:KH550与SiO_(2)质量比为10%,活性黄145与SiO_(2)质量比为12.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40 min。吸附染料后的纳米色素粒子粒径由113.4 nm增加到135.1 nm,染料吸附率可达95.71%。印花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均为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4级,耐皂洗变色牢度为4~5级,耐日晒色牢度为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纳米色素粒子 活性染料 二氧化硅 涂料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艾绒色素金棕榈色染色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珂 刘凯乐 +1 位作者 白云龙 秋猛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得到艾绒色素染色的金棕榈色棉织物,首先使用阳离子改性剂ZF-2对棉织物改性以提高天然染料的上染率,然后用氯化锌对改性棉织物进行后媒法染色。探究了染液pH、媒染剂浓度、染色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浴比1... 为得到艾绒色素染色的金棕榈色棉织物,首先使用阳离子改性剂ZF-2对棉织物改性以提高天然染料的上染率,然后用氯化锌对改性棉织物进行后媒法染色。探究了染液pH、媒染剂浓度、染色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浴比1∶20,pH=5,NaCl 15 g/L,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60 min,氯化锌5%(omf),媒染温度50℃,媒染时间60 min。优化工艺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水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艾绒色素 后媒染色 金棕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接枝整理变色吸湿织物用于氨气可视化监视
7
作者 赵彦峥 徐之光 +1 位作者 张涛 赵燕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共6页
pH值变色织物一般难以对气体进行检测。研究通过光引发接枝整理,将反应性甲酚红、吸湿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等接枝整理到棉织物上,获得了变色吸湿织物。结果表明,该织物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吸湿率最高可达21.2%,由于高吸湿性,该织... pH值变色织物一般难以对气体进行检测。研究通过光引发接枝整理,将反应性甲酚红、吸湿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等接枝整理到棉织物上,获得了变色吸湿织物。结果表明,该织物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吸湿率最高可达21.2%,由于高吸湿性,该织物对碱性溶液和气态碱性物质(如氨气等)快速变色,60 s内由黄色完全变为紫色,并且该变色行为具有可逆性和可重复性;该变色织物被证明了可用于汗液pH值、食物腐败等的实时可视化监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纺织品 变色织物 pH值指示剂 吸湿性 氨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络合染料的制备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齐迪 丁洪 王祥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8,共8页
为开发植物染料对纺织品染色的新方法,提高染色产品的色牢度,通过儿茶素与Fe^(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铁离子络合染料C-Fe。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络合染料进行表征... 为开发植物染料对纺织品染色的新方法,提高染色产品的色牢度,通过儿茶素与Fe^(2+)的相互作用,制备了铁离子络合染料C-Fe。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络合染料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络合染料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成功与儿茶素络合,获得络合染料结构;络合染料C-Fe上染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90℃,pH值为4,保温续染60 min;络合染料染色的蚕丝织物耐日晒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耐汗渍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染色后蚕丝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为72,显示出优异的防紫外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铁离子 络合植物染料 天然染料 蚕丝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茜草素络合染料对羊毛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齐迪 丁洪 王祥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铁离子络合羟基茜草素制备的络合染料(P-Fe)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解和分散研磨两种方法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染色羊毛的K/S值和色牢度,研究P-Fe络合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碱溶解和分散研磨染色法的最佳工艺均为... 以铁离子络合羟基茜草素制备的络合染料(P-Fe)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解和分散研磨两种方法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染色羊毛的K/S值和色牢度,研究P-Fe络合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碱溶解和分散研磨染色法的最佳工艺均为染浴pH为4,染色温度100℃,时间60 min。两种方法染得羊毛纤维的耐日晒色牢度达到3级,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分散研磨染色法所得纱线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和75%,体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络合染料 羟基茜草素 铁离子 羊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用活性染料对壳聚糖纤维的染色性能
10
作者 刘嘉权 金川淑 王祥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1,共5页
研究了毛用活性染料在壳聚糖纤维中的染色动力学参数和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对壳聚糖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元明粉的加入不会影响其吸附模型;优化的染色工艺为pH=5.0、温度80℃、时... 研究了毛用活性染料在壳聚糖纤维中的染色动力学参数和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对壳聚糖纤维的染色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元明粉的加入不会影响其吸附模型;优化的染色工艺为pH=5.0、温度80℃、时间50 min、匀染剂质量浓度1.0 g/L,并且具有较好的提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毛用活性染料 动力学 提升性 壳聚糖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色素对生物基聚酰胺56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连香 王祥荣 +1 位作者 侯学妮 钱琴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3,共10页
为探讨天然染料用于生物基聚酰胺56(PA56)的染色可行性,实现PA56的环保染色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染色后织物K/S值为指标,优化了茜草上染PA56织物的染色工艺条件。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茜草上染PA56的染色动力学特性,... 为探讨天然染料用于生物基聚酰胺56(PA56)的染色可行性,实现PA56的环保染色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染色后织物K/S值为指标,优化了茜草上染PA56织物的染色工艺条件。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茜草上染PA56的染色动力学特性,分析了染液pH值及添加剂对染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液的pH值为4.2,染色温度为80℃时,染色保温40 min后可获得一定染色深度的茜草上染PA56织物;经不同金属离子媒染后,染色织物的色牢度和K/S值均有提高;茜草色素在PA56纤维上的染色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染料平衡吸附量增加,半染时间缩短,扩散系数增大;在染色中加入元明粉或平平加O,或采用预媒染色,都不会改变茜草上染PA56的准二级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茜草色素 生物基聚酰胺56 染色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氧化酶催化马齿苋提取物对真丝织物的染色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策 张琪 张维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开发天然染料生态染色体系,选用漆酶、酪氨酸酶催化的马齿苋提取物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生物酶种类、酶催化温度及染色参数对织物K/S值及色牢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染色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在40℃下催化提取物... 为开发天然染料生态染色体系,选用漆酶、酪氨酸酶催化的马齿苋提取物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生物酶种类、酶催化温度及染色参数对织物K/S值及色牢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染色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在40℃下催化提取物1 h即可提高织物的染色深度。在染色温度80℃、pH为7的条件下染色3 h,所得丝织物的K/S值为2.639,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及以上。漆酶催化提取物对丝织物的上染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电子鼻传感器响应雷达图显示提取物经漆酶催化后染得的织物散发出非常浓郁的芳香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漆酶催化 染色 天然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梗儿茶素的制备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娇娇 赵培宏 +3 位作者 赵宜涛 邓书义 陈新 曹红梅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提高茶梗废弃物的利用率,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采用LC-MS、FTIR以及UV对茶梗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及表征;探究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等工艺参数对染色蚕丝颜色性能的影响,比较铁观音茶梗、铁观音茶叶... 为提高茶梗废弃物的利用率,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采用LC-MS、FTIR以及UV对茶梗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及表征;探究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等工艺参数对染色蚕丝颜色性能的影响,比较铁观音茶梗、铁观音茶叶、高山绿茶的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以及抗紫外、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该茶梗提取物主要成份为儿茶素,对蚕丝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时间70 min、染色温度80℃、染色pH值为7.5;3种不同来源儿茶素染色性能相比,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表面得色量稍高,色牢度三者相当;3种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氧化和抗紫外性能较未处理蚕丝有大幅度提高,直接染色蚕丝的紫外防护系数UPF值均大于15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60%;采用铝离子前媒染后染色蚕丝的UPF值均大于23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70%,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紫外性能优于另外两种茶叶,抗氧化性能比绿茶低、与铁观音绿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儿茶素 蚕丝织物 抗氧化性 抗紫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与木犀草素对蚕丝的拼色及功能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培宏 方娇娇 +3 位作者 赵宜涛 王亚楠 陈新 曹红梅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8,54,共6页
从姜黄中提取天然多酚类姜黄素化合物作为色素,对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并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染,探讨了拼染的协同效应与机理。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类化合物;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混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可呈现出与直接... 从姜黄中提取天然多酚类姜黄素化合物作为色素,对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并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染,探讨了拼染的协同效应与机理。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类化合物;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混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可呈现出与直接染色不同的黄色色泽;拼染蚕丝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可达3级以上;抗氧化、抗紫外和抑菌性能均有明显提升。1%(omf)姜黄素类化合物和2%(omf)木犀草素拼色染色的蚕丝织物抗氧化性达90%以上,UPF值为191.44,抑菌带宽度为0.45 c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木犀草素 天然染料 染色 功能改性 蚕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针织物的苏木色素混合媒染剂多色染色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璐 郭嘉怡 +2 位作者 杜红静 苗清琛 曹机良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采用混合媒染剂和苏木色素对改性棉针织物进行同浴媒染染色。研究了单一媒染剂[FeSO_(4)、Al_(2)(SO_(4))_(3)和CeCl_(3)]用量和苏木色素用量对改性棉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探究了FeSO_(4)、Al_(2)(SO_(4))_(3)和CeCl_(3)三种媒染剂两... 采用混合媒染剂和苏木色素对改性棉针织物进行同浴媒染染色。研究了单一媒染剂[FeSO_(4)、Al_(2)(SO_(4))_(3)和CeCl_(3)]用量和苏木色素用量对改性棉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探究了FeSO_(4)、Al_(2)(SO_(4))_(3)和CeCl_(3)三种媒染剂两两拼混使用时与织物染色性能的关系,并测试了织物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试验研究的三种媒染剂均可提高苏木色素染色改性棉针织物的颜色深度,随着苏木色素用量的增加,染色织物的颜色深度逐渐增加;FeSO_(4)、Al_(2)(SO_(4))_(3)和CeCl_(3)三种媒染剂两两拼混,改变媒染剂用量染得的织物颜色多样性增加,且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耐洗和耐日晒色牢度均在3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媒染 天然染料 多色 苏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染对茜草色素染色羊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新祥 丁洪 +2 位作者 张燕娜 陈太明 王祥荣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为了全面研究金属离子媒染对天然染料染色羊毛性能的影响,选择茜草色素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在优化染色工艺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属离子媒染对茜草色素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染可以有效提高羊毛织物的色牢度,媒染后... 为了全面研究金属离子媒染对天然染料染色羊毛性能的影响,选择茜草色素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在优化染色工艺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属离子媒染对茜草色素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染可以有效提高羊毛织物的色牢度,媒染后的织物耐光照色牢度达到4级,其他色牢度大于等于3~4级;不同金属离子媒染后染色织物的得色量显著提升,颜色特征值具有较大的变化;织物表面元素分析表明色牢度提升和颜色变化的程度与金属离子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色素 羊毛 媒染 颜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靛蓝的葡萄糖还原及其对羊毛针织物的染色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枫 周新祥 王祥荣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1,共6页
为了拓展植物靛蓝在羊毛织物染色中的应用,采用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对植物靛蓝进行还原,优化了还原工艺和对羊毛染色的工艺条件,测试了染色后羊毛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葡萄糖6 g/L,氢氧化钠2 g/L,还原温度60℃,还原时间10 min,25℃时对羊... 为了拓展植物靛蓝在羊毛织物染色中的应用,采用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对植物靛蓝进行还原,优化了还原工艺和对羊毛染色的工艺条件,测试了染色后羊毛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葡萄糖6 g/L,氢氧化钠2 g/L,还原温度60℃,还原时间10 min,25℃时对羊毛织物染色10 min,氧化10 min,重复3次,染色羊毛织物K/S值达到28.56,耐光色牢度和耐臭氧色牢度为4级,耐干摩擦色牢度为2~3级,强力损失率为9.86%,染色前后羊毛纤维的结晶结构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靛蓝 葡萄糖 还原 羊毛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木与红花或栀子色素对棉的拼色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军 娄欢乐 +1 位作者 涂欣欣 曹机良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8,共6页
采用天然色素对改性棉织物进行媒染拼色染色,探讨苏木与红花或栀子色素的拼色染色性能,研究媒染剂对拼色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拼色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苏木与红花或栀子色素拼色可使棉织物获得丰富的色泽,媒染剂对拼色染色织物... 采用天然色素对改性棉织物进行媒染拼色染色,探讨苏木与红花或栀子色素的拼色染色性能,研究媒染剂对拼色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拼色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苏木与红花或栀子色素拼色可使棉织物获得丰富的色泽,媒染剂对拼色染色织物的色相有较大影响,随染料浓度变化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呈规律变化;媒染拼色染色织物的耐水洗、摩擦和日晒色牢度均在3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 红花 栀子 拼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导电织物的制备及其水伏发电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宾宾 李伟 +1 位作者 薛阳彪 郑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2,共8页
为了制备具有水伏发电性能的纺织品材料,采用高温碳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1T-WS_(2)/CS)导电织物;并将两个铝电极连接在该织物两端,制备了一种水伏发电机(HEG)。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 为了制备具有水伏发电性能的纺织品材料,采用高温碳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1T-WS_(2)/CS)导电织物;并将两个铝电极连接在该织物两端,制备了一种水伏发电机(HEG)。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对1T-WS_(2)、CS和1T-WS_(2)/CS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使用接触角仪、吉利时Keithley 2400和温湿度柜等对HEG的亲水性能、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T-WS_(2)纳米片均匀地生长在CS表面;所制备的1T-WS_(2)/CS具有优异的亲水性,水接触角从19°减小到0°仅需2 s;在20μL去离子水作用下,尺寸为4 cm×1 cm的HEG可以产生高达0.45 V的输出电压和3.40μA的输出电流。此外,HEG可以集成到医用口罩上用于人体健康呼吸监测,为未来可穿戴自供电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材料 1T相二硫化钨/碳化蚕丝导电织物 水伏发电机 亲水性 人体健康呼吸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与工艺要素对PET有光丝织物对比光泽度的影响
20
作者 谭玉婷 夏灵锋 +1 位作者 李杰 眭建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为研究织物结构设计要素和上机织造工艺要素对涤纶(PET)有光丝织物光泽度的影响,选用83.3 dtex/36f PET圆形截面大有光全拉伸丝(FDY)作为基材,经线作为双股复捻线,采用变化组织表征值、纬线密度、纬线捻向搭配、穿综数量与位置,以及每... 为研究织物结构设计要素和上机织造工艺要素对涤纶(PET)有光丝织物光泽度的影响,选用83.3 dtex/36f PET圆形截面大有光全拉伸丝(FDY)作为基材,经线作为双股复捻线,采用变化组织表征值、纬线密度、纬线捻向搭配、穿综数量与位置,以及每筘穿入数制得试样,测取织物的对比光泽度(G_(C))。结果表明:组织浮长线长、组织点分布规则时,织物的G_(C)值较大;在一定上限范围内织物的G_(C)值随纬线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捻向复捻股线在经、纬方向上的搭配对织物的G_(C)值影响不明显;采用不同综框数或不同穿综位置制备的织物,其G_(C)值差异不明显;采用小筘号多穿入与大筘号少穿入方式制备相同的织物,其G_(C)值差异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光泽度 织物组织 纬线密度 复捻股线 穿综 穿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