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田茂兴 汤黎 玉香章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探明当前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最新分布情况,于2023年对纳板河保护区采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的方法对其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从外来物种的生长型、原产地、入侵等级、入侵途径、重要值和危害系数... 为探明当前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最新分布情况,于2023年对纳板河保护区采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的方法对其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从外来物种的生长型、原产地、入侵等级、入侵途径、重要值和危害系数等几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4科50属63种,其中Ⅱ级和Ⅴ级入侵植物最多,有46种来自美洲,尤其是以热带中南美洲地区的入侵植物最多,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藿香蓟和棕叶狗尾草是入侵频率最高的5种植物。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入侵物种分布的影响,提出应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 种类组成 入侵途径 危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调查
2
作者 玉香章 王东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75-82,共8页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走访村民,初步调查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情况。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共有56科146属20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00种。对这些野生油...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走访村民,初步调查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情况。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共有56科146属20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00种。对这些野生油料植物的优势科及属、地理分布、含油部位、含油率、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油料植物 资源 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纤维植物资源调查
3
作者 玉香章 王东升 《热带林业》 2025年第2期106-110,105,共6页
通过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走访村民、专家鉴定以及查阅纳板河保护区30年的植物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纳板河保护区现有野生纤维植物(40科96属132种)。对这些野生纤维植物的多样性、利用部位、使用方法、利用现状、存在问... 通过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走访村民、专家鉴定以及查阅纳板河保护区30年的植物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纳板河保护区现有野生纤维植物(40科96属132种)。对这些野生纤维植物的多样性、利用部位、使用方法、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该保护区野生纤维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板河保护区 野生纤维植物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下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典 李云 +2 位作者 曹光宏 刘智杰 余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了更好地摸清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状况,2022年在纳板河保护区按照公里网格法布设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采用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旗舰物种印度野牛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1)纳板河保护区通... 为了更好地摸清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状况,2022年在纳板河保护区按照公里网格法布设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采用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旗舰物种印度野牛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1)纳板河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共记录到大中型兽类4目9科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印度野牛和豚尾猴)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6种兽类评为易危(VU),3种评为近危(NT)。(2)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赤麂的RAI最高,其次为水鹿和野猪。(3)40个监测网格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别监测到16和17种兽类,其中旗舰物种印度野牛多数活动在区内西北部且向北迁移。结果表明:纳板河保护区内濒危兽类物种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可观且分布面积大,证实保护区多年来针对珍稀濒危物种及旗舰物种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多样性 旗舰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新道路探索
5
作者 陈典 《云南林业》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自然教育的推动也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自然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自然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斩新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自然教育的推动也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自然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自然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斩新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以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保护区的自然教育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对自然教育提出新模式探索,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新道路 探索 纳板河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木陈会 玉香章 田茂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样线、样方和踏查等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有37科88属136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紫茎泽兰、藿香蓟分布... 采用样线、样方和踏查等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有37科88属136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紫茎泽兰、藿香蓟分布最广,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中均有分布,肿柄菊、阔叶丰花草分布范围扩散加剧,并以人为和无意引入两种方式传播,存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隐患。藉此,提出提高认识,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等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样线监测 样方监测 生物多样性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小萍 吴兆录 +2 位作者 李圆 刘锋 王建青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开发利用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仅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1.35%,却有野生蔬菜182种,隶属78科149属,占该地区野生蔬菜种数的63.2%.但野生蔬菜市... 开发利用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仅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1.35%,却有野生蔬菜182种,隶属78科149属,占该地区野生蔬菜种数的63.2%.但野生蔬菜市场化程度和开发利用率低.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规划是自然保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纳板河流域 自然保护区 野生蔬菜资源 资源调查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亚平 王平 +1 位作者 范雅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681-8684,共4页
依据纳板河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5 ~ 2011年的流速流量水文资料以及1∶50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水系特征、河道特征、降水以及径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平均比降大,从上游河段向下游河段逐渐递减,上游河段的比降为84.4‰,下游河段为1... 依据纳板河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5 ~ 2011年的流速流量水文资料以及1∶50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水系特征、河道特征、降水以及径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平均比降大,从上游河段向下游河段逐渐递减,上游河段的比降为84.4‰,下游河段为10.9‰;流域降雨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南部、西南部、西部的山顶和山脊附近地区降雨最多,年降水量为2400 mm左右;径流主要受降水影响,表现出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的特征,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2.13倍,最大月径流量为最小月径流量的6~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水文特征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峰 陶国达 王东升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112-114,117,共4页
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及样方调查法对纳版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28属32种,分布方式有零星、斑块状及成片3种,入侵方式为人为有意引种及无意带入2... 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及样方调查法对纳版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28属32种,分布方式有零星、斑块状及成片3种,入侵方式为人为有意引种及无意带入2种.分析外来入侵植物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监测体系、制定长期的综合治理计划、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防范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 防范对策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管理局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管护能力
10
作者 (无)文/图 《云南林业》 2023年第2期18-19,共2页
强化交流,共谋发展,有助于实现信息互享互通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直以来,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2022年,管理局持续深化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化交流,共谋发展,有助于实现信息互享互通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直以来,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2022年,管理局持续深化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交流合作 森林草原 亚洲象 纳板河 手段和途径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 共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实施路径
11
作者 张绍云 王卫斌 +11 位作者 洪焰泉 程希平 周俊良 李志敏 段文光 石伟 蒋桂莲 俞晓曙 黄晖 王盛弘 申进典 杨云渊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9期586-595,共10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然生态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系统梳理了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现状,发现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在管理体制、执法依据和标准、管理机构能力、执法力量和...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然生态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系统梳理了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现状,发现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在管理体制、执法依据和标准、管理机构能力、执法力量和能力、多部门合力程度、多元化资金补偿等方面仍较为薄弱,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应积极构建高效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形成各级政府部门间高效合力及其因地制宜推进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等建议。后基于国家顶层设计和总结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经验,从摸清家底、确定目标、谋划格局、布置行动、实施保障5个层面构建云南省国家公园科学建设总体框架,以实际问题、目标、改革导向为前提,提出深入开展国家公园专题任务研究、法治化建设、智慧化技术研发、多元组织形式等策略。所提出的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的思路与实现路径,将为找准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问题根源、实现靶向建设、促进国家公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体制建设 现状与问题 实现路径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变化对双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美仙 宋志勇 +3 位作者 周俊良 曹光宏 李巧 陈又清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本研究于2019年8月和10月在西双版纳采用样线法对双翅目Diptera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对不同海拔段(500~750 m(海拔段Ⅰ)、750~1000 m(海拔段Ⅱ)、1000~1250 m(海拔段Ⅲ)、1250~1500 m(海拔段Ⅳ))的双翅目昆虫进行了多样性和生态位宽度比较... 本研究于2019年8月和10月在西双版纳采用样线法对双翅目Diptera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对不同海拔段(500~750 m(海拔段Ⅰ)、750~1000 m(海拔段Ⅱ)、1000~1250 m(海拔段Ⅲ)、1250~1500 m(海拔段Ⅳ))的双翅目昆虫进行了多样性和生态位宽度比较,旨在通过探讨不同海拔段双翅目昆虫多样性和生态位宽度的差异,揭示海拔对双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1)物种组成:共采集标本1217头,隶属于36科307种,其中海拔段Ⅰ有19科57种141头、Ⅱ有20科113种262头、Ⅲ有26科131种459头、Ⅳ有30科119种355头。(2)多样性比较:不同海拔段双翅目昆虫群落的多度、物种丰富度和Chao-1估计值都有显著差异(P<0.05)。海拔段Ⅱ、Ⅲ、Ⅳ的多度、物种丰富度和Chao-1估计值显著大于海拔段Ⅰ。(3)群落结构:不同海拔段的双翅目昆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海拔段Ⅰ、Ⅱ与海拔段Ⅲ、Ⅳ的双翅目昆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双翅目昆虫多样性与每月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月均温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5)生态位宽度:随着海拔段升高,生态位宽度值普遍增大,海拔段Ⅳ上生态位宽度值达到最大的科最多;生态位宽度值小的科集中分布在海拔段Ⅲ、Ⅳ。在西双版纳地区海拔500~1500 m范围内,随海拔上升,双翅目昆虫多样性及生态位宽度值普遍增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生态位宽度可以解释物种的海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海拔 双翅目 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椆琼楠种内功能性状
13
作者 李晶晶 林露湘 +1 位作者 木陈会 李巧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探究椆琼楠个体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功能性状随胸径梯度的变化情况,为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310株椆琼楠为研究对象,测量树高、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木质密度... 探究椆琼楠个体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功能性状随胸径梯度的变化情况,为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310株椆琼楠为研究对象,测量树高、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木质密度等功能性状以及胸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厚度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椆琼楠树高、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随胸径梯度递增呈线性升高趋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木质密度随胸径梯度递增呈线性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椆琼楠 种内功能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志诚 陈典 +2 位作者 曹光洪 曾熙雯 段禾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6期102-107,113,共7页
随着观鸟活动在国内的盛行,非自然保护地的观测数据逐年增多,及时开展区域鸟类编目工作是掌握本底资源的基础工作。全方位地收集来自自然保护地的文献资料,统计整理2003—2021年西双版纳州观鸟数据,形成西双版纳州鸟类名录并分析其鸟类... 随着观鸟活动在国内的盛行,非自然保护地的观测数据逐年增多,及时开展区域鸟类编目工作是掌握本底资源的基础工作。全方位地收集来自自然保护地的文献资料,统计整理2003—2021年西双版纳州观鸟数据,形成西双版纳州鸟类名录并分析其鸟类多样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有鸟类21目83科301属605种,其中留鸟占比70.58%。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0种,其中110种仅分布于个别县市,有118种鸟类被评估为受威胁物种,需要重点关注。各县市鸟类种的相似度一般,但科的相似度较高,全州鸟类属-科多样性较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西双版纳州鸟类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鸟类多样性 区系组成 居留型 物种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珍稀用材树种栽培利用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凌 《热带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40-42,共3页
简述云南西双版纳种植的珍稀用材树种及其栽培现状,并对发展珍稀用材树种种植提出建议。
关键词 珍稀用材树种 栽培利用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黄瓜种质的改良
16
作者 孙宇红 谢翌帆 +3 位作者 秦培超 普文才 何欢乐 张慧婷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86-89,共4页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其遗传背景相对较窄,不利于品种改良。西双版纳黄瓜是我国特有的半野生种质资源,老熟瓜果肉呈橙色、富含β-胡萝卜素,但晚花和雌花率低等性状阻碍了西双版纳黄瓜的育种应用。现通过回交转育的方式,将欧...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其遗传背景相对较窄,不利于品种改良。西双版纳黄瓜是我国特有的半野生种质资源,老熟瓜果肉呈橙色、富含β-胡萝卜素,但晚花和雌花率低等性状阻碍了西双版纳黄瓜的育种应用。现通过回交转育的方式,将欧洲温室型自交系的抗白粉病、早花和全雌性状导入西双版纳黄瓜农家种BN5-1和BN38,同时利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5.1和PM5.2)与全雌基因F的连锁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最终获得了目标基因纯合的改良株系,具有抗白粉病、早花、全雌、成熟瓜果肉为橙黄色等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黄瓜 遗传改良 晚花 抗白粉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空心化对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光辉 赵文杰 丁凡琳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130-134,共5页
为了解复杂的世界粮食安全环境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必须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业生产主体呈现女性化、高龄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 为了解复杂的世界粮食安全环境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必须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业生产主体呈现女性化、高龄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西、辽宁、贵州、河北4省的9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空心化"的农村正面临着耕地被抛荒、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科技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粮食安全无疑是一种威胁。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 粮食安全 实地调查 人口增长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兰 和雪莲 +6 位作者 Supparat Tongkok 袁盛东 刘峰 Anuttara Nathalang Warren YBrockelman 闫兴富 林露湘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地栖鸟类 生物多样性 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