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SCT与HSCT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剑楠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估非造血干细胞移植(N-HSC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诊断为ALL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初始化疗方案,然... 目的:评估非造血干细胞移植(N-HSCT)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诊断为ALL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初始化疗方案,然后根据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两组(N-HSCT组和HSCT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HSCT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N-HSCT组(χ^(2)=3.968,P=0.046)。N-HSCT组和HSCT组在感染、贫血、出血、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T组生理功能、评分显著高于N-HSCT组(P<0.05)。两组社会功能、学校功能、情感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T在降低儿童ALL复发率和提高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出优势,未增加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N-H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鹏 刁诗光 +1 位作者 肖小兵 邓建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1期17-18,共2页
目的了解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为1.0g/(kg·d),共用2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300—500mg/(kg... 目的了解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为1.0g/(kg·d),共用2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300—500mg/(kg·d),共用5d,观察血小板(PLT)上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临床疗效,作用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干预不同月龄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贵珍 蒋英 申洁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4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干预对不同月龄的脑性瘫痪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月龄不同分为1~3个月组99例、4~6个月组98例、7~9个月组103例。所有患儿均采取脑多肽、吡拉西坦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三组不同...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干预对不同月龄的脑性瘫痪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月龄不同分为1~3个月组99例、4~6个月组98例、7~9个月组103例。所有患儿均采取脑多肽、吡拉西坦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综合康复干预。观察三组不同月龄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测定(Gesell检查量表)诊断情况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结果干预后三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发育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且1~3个月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27.79±3.28)分,发育商为(53.38±4.09)分,4~6个月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24.87±2.76)分,发育商为(51.27±3.71)分,7~9个月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22.98±3.56)分,发育商为(50.05±4.52)分,1~3月组改善效果最佳,4~6个月组次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病情,促进患儿正常化,月龄越小效果越好,对脑性瘫痪尽早诊断,及时实施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改善患儿病情,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干预 不同月龄 脑性瘫痪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中的监测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邓建荣 林小芹 《北方药学》 201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难治组,30例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一般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肺炎支原体肺...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难治组,30例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一般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包括难治组及一般组)与对照组,难治组与一般组间分别进行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包括难治组及一般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及血清补体C3、C4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其中难治组较一般组明显变化(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急性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降钙素原,血清补体C3、C4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早发现难治性病例,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乳酸脱氢酶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补体C3 C4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文英 刘伟红 +1 位作者 黄雪萍 罗金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4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对两组患...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对两组患儿的退热和惊厥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及护理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和惊厥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对照组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采用循证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小儿 高热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建荣 林小芹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74-76,1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纳入的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在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纳入的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在我院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活动期)的FT3、FT4、TT3以及TT4水平低于对照组,但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缓解期)的FT3、FT4、TT3、TT4、24h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且三组TSH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的活动期FT3、FT4水平与24h尿蛋白呈负相关性(r=-0.684,-0.508,P <0.05),与血浆白蛋白呈正相关性(r=0.109,0.582,P <0.05)。结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暂时性下降,而病情缓解后激素水平可逐渐恢复,同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其肾病综合征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定期监测肾病综合征的甲状腺功能,可体现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血清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维他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在手足口病口腔疾病中的护理疗效评价
7
作者 黄慧玲 邱建武 +2 位作者 陈三梅 叶晓丽 付会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0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五维他与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使用对手足口病口腔疾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手足口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口腔护理,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喷患儿患处,试验组则使用五... 目的探讨五维他与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使用对手足口病口腔疾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手足口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口腔护理,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喷患儿患处,试验组则使用五维他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喷患儿患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口腔疾病愈合时间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口腔疼痛缓解时间和口腔疾病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d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维他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疾病效果好,可减轻患儿疼痛,促使患儿口腔疾病快速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口腔疾病 五维他口服液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尼司特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血管新生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淋淋 唐兰芬 +2 位作者 谭建新 阮豫才 方玉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9,共6页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prematurity,ROP)大鼠模型血管新生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波动氧(体积分数80%氧和空气12 h反复交替14 d)诱导SD大鼠ROP模型,86只新生SD大鼠随机设立对照组(26只,体质量>6.5 g...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prematurity,ROP)大鼠模型血管新生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波动氧(体积分数80%氧和空气12 h反复交替14 d)诱导SD大鼠ROP模型,86只新生SD大鼠随机设立对照组(26只,体质量>6.5 g)、模型组(30只,体质量<5.5 g)、治疗组(30只,体质量<5.5 g,双眼滴50 g·L-1曲尼司特),分别于生后第18天、22天、30天,每组随机抽取8只新生鼠,取一侧眼球采取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另一侧眼球视网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分别检测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和纤维化程度;生后第22天每组随机取2只鼠4只眼球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波动氧可成功诱导SD大鼠ROP模型中的血管增生及纤维化;ADP酶组织化学铺片示模型组视网膜均较对照组血管密度及无灌注区增加明显,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生后第18天、第22天、第30天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治疗组较模型组生后第18天、第22天、第30天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于生后第18天、第22天略增高,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于第30天接近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法显示对照组中内界膜外未见明显纤维物质,模型组中突破内界膜的增生血管周围有较多纤维物质,治疗组较模型组纤维物质明显减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正常;模型组色素上皮细胞层发生增生变性,视神经纤维层核分裂增生,可见较多胶原纤维增生,并突破内界膜;治疗组较模型组各组织层细胞破坏及变性减轻。结论曲尼司特可有效抑制ROP大鼠模型中的血管新生及纤维化,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早期ROP及减少后期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大黄复方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2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玉华 马丽萍 李荣藻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1期670-671,共2页
关键词 生大黄复方灌肠液 小儿急性肾衰竭 中医疗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结合TEACCH的训练方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小芹 邓建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14-16,65,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合结构化教学(TEACCH)的训练方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于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ABA结合TE... 目的探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合结构化教学(TEACCH)的训练方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于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ABA结合TEACCH训练,对照组接受TEACCH训练,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6个月后时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评分。结果在训练3个月后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AB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PEP-3各方面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A结合TEACCH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预后,缩短康复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TEACCH 儿童 孤独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疗效分析及对肺功能、Fe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小兵 刁诗光 +2 位作者 聂煜晢 邓建荣 陈道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对参照组患儿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 目的分析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对参照组患儿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试验组患儿采取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咳嗽诊治积分、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及PEFpred、Fe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咳嗽诊治积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VC、FEV1、FEV1/FVC及PEFpred、FeNO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其肺功能得到良好恢复,FeNO水平趋于正常,疗效较为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酸莫米松 丙酸氟替卡松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功能 FENO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28例应用个性化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志添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66-68,共3页
目的对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中应用的康复效果展开讨论。方法将56例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到此次研究中,利用硬币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及康复组,常规组患者(28例)实施常规治疗,康复组患... 目的对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中应用的康复效果展开讨论。方法将56例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到此次研究中,利用硬币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及康复组,常规组患者(28例)实施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28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康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比常规组患者5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常规组患者仰卧位及站立位状态下膝过伸角度分别为(14.2±1.8)°及(15.2±2.0)°;康复组患者仰卧位及站立位状态下膝过伸角度分别为(9.9±1.3)°及(10.7±1.5)°,康复组患者仰卧位和站立位状态下膝过伸角度比常规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膝过伸患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改善了小儿脑瘫患者的膝过伸角度,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 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膝过伸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绪进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5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梁雁玲 许瑾 聂煜哲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某医院儿科住院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这148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21例。对这14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单因素... 目的:分析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某医院儿科住院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这148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有21例。对这14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总结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2岁、住院的时间>5 d、接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微量元素缺乏是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2岁、住院的时间>5 d、接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微量元素缺乏是导致住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儿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