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胃、肝血管TH胶栓塞后周围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晋援朝 杨振东 +1 位作者 丁华野 马福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了解TH胶栓塞血管后引起的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在对兔胃、肝静脉栓塞后,分别于24h、48h、72h、1周、2周处死。对动物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血管栓塞后局部血流停滞、淤血、缺氧,周围组织发生无菌... 目的:了解TH胶栓塞血管后引起的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在对兔胃、肝静脉栓塞后,分别于24h、48h、72h、1周、2周处死。对动物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血管栓塞后局部血流停滞、淤血、缺氧,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及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纤维组织及肝细胞的结节性增生。胃粘膜出血、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但这些损害较为局限,多可自行愈合。结论:提示在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应严格掌握TH胶用量,控制栓塞范围及防止异位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胶 血管栓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超声溶栓治疗外周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华 周红燕 +2 位作者 屈红英 蔡文 李嵘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腔内超声溶栓 治疗 血管栓塞性疾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治疗对犬缺血肢体自由基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祁光裕 马中 +1 位作者 宁莫凡 颜力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6-467,477,共3页
目的 观察负压治疗 (NP)对实验性缺血组织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切断犬股动脉分支 ,动脉腔内置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方法 ,在两周内复制出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动物模型 ;对动物模型进行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采集模型建成及... 目的 观察负压治疗 (NP)对实验性缺血组织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切断犬股动脉分支 ,动脉腔内置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方法 ,在两周内复制出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动物模型 ;对动物模型进行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采集模型建成及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样 ,分别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组织缺血后 ,LPO含量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显著下降 ,二者与缺血前正常时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35 .5 94± 10 .75 3)vs.(2 4 .80 0±9.0 11) μmol·L-1,P <0 .0 5 ;(10 3.90 0± 4 5 .82 1)vs.(15 7.2 5 2± 17.4 5 1)kU·L-1,P <0 .0 1];经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LPO含量明显下降而SOD活性显著升高 ,可恢复到模型建成前水平。对照组未经负压治疗 ,患肢静脉血中测得的LPO含量持续升高 ,SOD活性持续下降 ,与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4 0 .0 0 0± 12 .5 4 3)vs.(2 4 .6 6 0± 4 .396 ) μmol·L-1,P <0 .0 1;(114 .4 94± 2 8.70 2 )vs.(16 6 .0 4 0± 34.72 1)kU·L-1,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后 ,局部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 ,引起或加重组织损伤 ;肢体负压治疗可明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改善局部代谢状态 ,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治疗 脂质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岐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水对手术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其免疫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汉臣 范雪莉 +1 位作者 许利阶 刘先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本研究比较了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处理,对手术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盐水处理组小鼠腹壁切口裂开的张力(149.0±9.1mmHg)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处理组(124.1±9.2mmHg);高... 本研究比较了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处理,对手术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盐水处理组小鼠腹壁切口裂开的张力(149.0±9.1mmHg)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处理组(124.1±9.2mmHg);高渗盐水处理组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程度(0.073g±0.025g)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刺激指数18.0±9.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处理组(分别为0.045g±0.009g和8.5±7.6)。体外实验还发现,提高培养液中氯化钠的浓度,术后24h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伤口愈合 细胞免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IDE3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淑芳 李青 +5 位作者 姚丽 程虹 张静 叶菁 李繁烦 李南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82-684,688,787,共5页
目的:克隆人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3(CIDE3)全长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l(+)-CIDE3,并检测其促凋亡作用。方法:①提取人腹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总RNA,经RT-PCR获得CIDE3全长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l(+),构建重组... 目的:克隆人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3(CIDE3)全长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l(+)-CIDE3,并检测其促凋亡作用。方法:①提取人腹部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总RNA,经RT-PCR获得CIDE3全长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l(+),构建重组质粒pcDNA3.l(+)-CIDE3,并进行序列测定。②用脂质体法将pcDNA3.l(+)-CIDE3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经RT-PCR扩增得到特异性717 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l(+)-CIDE3经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②转染Hela细胞后,经Tunel染色法检测发现,转染pcDNA3.l(+)-CIDE3后有大约25%的细胞发生了凋亡,与转染空质粒pcDNA3.l(+)(<5%)及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相比,其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成功克隆了人CIDE3全长基因,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l(+)-CIDE3,并验证了CIDE3基因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IDE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3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中 王岭 +3 位作者 凌瑞 陈美芬 边杰芳 陈江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剥脱术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股浅静脉 疗效 患肢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ON负压引流瓶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贠军 王廷 +4 位作者 吕勇刚 边杰芳 王岭 凌瑞 姚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1期1772-1773,共2页
目的评价REDON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5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47例,按使用REDON负压引流瓶与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95例,对照组152例,实验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对照... 目的评价REDON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7年5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347例,按使用REDON负压引流瓶与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95例,对照组152例,实验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对照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术后5~7d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4例(占2.1%),对照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20例(占13.2%),两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皮肤坏死2例(占1.0%),对照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占7.2%),两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REDON负压引流瓶能明显降低并发症,操作简单、省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ON引流瓶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0(CDC20)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菲 李松朋 +3 位作者 徐娜 王挺 凌瑞 樊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47-1251,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0(CDC2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明确CDC20蛋白对乳腺肿瘤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DC20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肿瘤数据库分析CDC20在乳腺肿瘤... 目的观察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0(CDC2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明确CDC20蛋白对乳腺肿瘤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CDC20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肿瘤数据库分析CDC20在乳腺肿瘤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肿瘤预后评价数据库分析CDC2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 RNA)下调MCF7细胞和T47D乳腺癌细胞中CDC20的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CDC20下游分子细胞死亡Bcl2相互作用中介体(Bim)和P21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Oncomine肿瘤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DC20在多种类型的乳腺癌样品高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肿瘤预后评价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DC20的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敲低CDC20水平后,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c-caspase-3水平增加,上调Bim和P21的表达。结论敲低CDC20后,可上调P21和Bim蛋白水平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有丝分裂调控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9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中 王岭 +2 位作者 凌瑞 祁光裕 Joerg.Heckenkamp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腹主动脉瘤 (AA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 2 0 0 2年 2月至2 0 0 2年 8月德国科隆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 35例AA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逐一测定血...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腹主动脉瘤 (AA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 2 0 0 2年 2月至2 0 0 2年 8月德国科隆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 35例AA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逐一测定血浆MMP 9含量 ,并检测同期住院的 10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AODs)患者的血浆MMP 9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AAAs患者术前血浆MMP 9含量明显高于AODs患者 [(90 .2 5± 9.12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治疗后 1月血浆MMP 9含量明显下降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2 8.5 5± 8.35 ) μg·L-1vs.(90 .2 5± 9.12 ) μg·L-1,P <0 .0 5 ],而与AODs患者无显著差别 [(2 8.5 5± 8.35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AODs患者治疗前后的MMP 9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 [(2 3.5 8± 7.33) μg·L-1vs.(2 5 .2 8± 5 .78) μg·L-1,P >0 .0 5 ]。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 9水平的明显升高 ,提示MMP 9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动态监测MMP 9含量变化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疗效判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例女性T_1期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南林 张震 王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以及相关因子中存在的差异。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118例)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20例)的ER...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以及相关因子中存在的差异。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118例)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20例)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83.9%,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62.5%(P<0.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8.3%和25.8%(P<0.05);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比较(P<0.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显著性。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例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嵘 杨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39-740,共2页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护理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后T_1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12
作者 李南林 张震 王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87例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贪军 王廷 +4 位作者 边杰芳 王岭 凌瑞 姚青 易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89条患肢)诊断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条患肢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多普勒超声确诊,术前均未...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89条患肢)诊断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条患肢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多普勒超声确诊,术前均未行肢体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全组治愈78条(87.6%),患肢血供保持良好;好转4条(4.5%),未缺血坏死或截肢;截肢5条(5.6%);2例患者(2.3%)死亡。发病后48h内入院的66例(68条患肢)均治愈(治愈率100%);48h以后入院21例(21条患肢)中,10例(47.6%)治愈,4例(19.0%)好转,5例(23.8%)患肢坏死、截肢,2例(9.6%)患者死亡。结论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栓塞者应施行超声多普勒检查;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一经确诊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应尽早手术取栓,以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扩张术 血栓栓塞 栓子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