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中常用癌旁组织(normal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tumour,NAT)作对照,而癌旁组织与无肿瘤的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是有差异的。癌旁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存在通常会干扰传统的转录图谱研究,然而目前关于癌旁与无肿瘤组织的基因...癌症研究中常用癌旁组织(normal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tumour,NAT)作对照,而癌旁组织与无肿瘤的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是有差异的。癌旁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存在通常会干扰传统的转录图谱研究,然而目前关于癌旁与无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14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样本进行高深度RNA测序和分析,发现癌旁组织相比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有102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富集和蛋白-蛋白互作分析揭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癌症相关的基因集中。通过比较癌旁组织与癌组织、癌旁组织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的转录图谱,发现23个癌旁组织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即癌旁特异性激活(tumour-adjacent speci c activation,TASA)基因。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TNF基因集中,其中15个是新发现的基因。结果表明,TASA基因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普遍存在,并且与免疫系统的TNF信号有关。癌旁中存在类肿瘤型表达模式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肿瘤形成有关,但是往往在肿瘤癌旁成对研究中被遗漏。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经淋巴途径转移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近几年里新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拟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与乳腺良性病变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明确淋巴管生成的意义及其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4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给予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并手术,免疫组化法标记肿瘤及26例纤维腺瘤标本中特异性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 lan in并计数LVD。结果:乳腺癌瘤周、瘤内的淋巴管阳性率分别为70.9%、19.8%。化疗前瘤周平均LVD为9.6,纤维腺瘤瘤周平均LVD为5.4,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化疗后瘤周平均LVD为3.3,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1),化疗前、后瘤内平均LVD分别为1.9、0.9(P=0.055)。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的平均瘤周LVD分别为11.8、7.0(P=0.048)。化疗后客观缓解组化疗前后平均瘤周LVD值分别为9.8、2.0(P<0.001)。结论:与良性病变相比,乳腺癌瘤周LVD显著增高;有瘤内淋巴管存在;瘤周LVD与HER-2、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化疗后瘤周LVD明显降低,而瘤内LVD无显著变化;化疗后瘤周LVD的降低程度与化疗疗效相关。
文摘癌症研究中常用癌旁组织(normal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tumour,NAT)作对照,而癌旁组织与无肿瘤的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是有差异的。癌旁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存在通常会干扰传统的转录图谱研究,然而目前关于癌旁与无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14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样本进行高深度RNA测序和分析,发现癌旁组织相比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有102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富集和蛋白-蛋白互作分析揭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癌症相关的基因集中。通过比较癌旁组织与癌组织、癌旁组织与对侧正常乳腺组织的转录图谱,发现23个癌旁组织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即癌旁特异性激活(tumour-adjacent speci c activation,TASA)基因。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TNF基因集中,其中15个是新发现的基因。结果表明,TASA基因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普遍存在,并且与免疫系统的TNF信号有关。癌旁中存在类肿瘤型表达模式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肿瘤形成有关,但是往往在肿瘤癌旁成对研究中被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