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素骨断层扫描对颈椎融合器内植骨成活的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付索超 雷伟 +3 位作者 汪静 万世勇 吴子祥 李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索评价颈椎螺纹融合器内植骨成活情况的无创性方法。方法:选择因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钛合金螺纹融合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随访3~15个月,以99锝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为显像剂行颈椎核素... 目的:探索评价颈椎螺纹融合器内植骨成活情况的无创性方法。方法:选择因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钛合金螺纹融合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随访3~15个月,以99锝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为显像剂行颈椎核素骨断层扫描,根据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定量计算出植骨部位与自体胸骨上窝水平胸椎的放射性计数比;另选颈椎病术前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行核素骨断层扫描,计算病变间隙相邻椎体与自体胸骨上窝水平胸椎的放射性计数比作为对照。所有观察组患者同期行颈椎CT重建,分别在矢、冠、轴位观察融合器内植骨融合情况,然后将核素扫描与CT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放射性计数比为1.880±0.293,对照组为1.084±0.01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植骨成活率为100%。CT重建显示观察组中3例骨性融合较差,骨性融合率为92.7%。结论:应用核素骨断层扫描法可对颈椎融合器内移植骨成活情况做出分析,且骨融合一定说明骨成活,植骨成活却不一定完全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骨扫描 颈椎 融合器 移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2
作者 邓敬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62-63,共2页
泌尿系统的放射性核素显象,又称为泌尿系统的闪烁显象,是一种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影象检查法,它包括显示肾脏血流的灌注图象和显示肾实质(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图象。临床上主要用以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患,肾内各种良、恶性占位性病... 泌尿系统的放射性核素显象,又称为泌尿系统的闪烁显象,是一种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影象检查法,它包括显示肾脏血流的灌注图象和显示肾实质(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图象。临床上主要用以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患,肾内各种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还可对移植肾进行监护。本法与其它医学影象学检查手段比较,虽然在肾脏解剖结构变化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方面,不如X线和超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象 肾脏血流 上尿路梗阻 肾实质 医学影象学 功能图象 移植肾 肾血管造影 恶性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腺瘤和增生的^(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英萍 邓敬兰 +2 位作者 乔宏庆 汪静 林国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旁腺增生的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正常对照者和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19例)和甲状旁腺增生(3例)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99Tcm-MIBI双时相甲状...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旁腺增生的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正常对照者和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19例)和甲状旁腺增生(3例)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计算并比较摄取比值。结果: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定性检测腺瘤病灶的灵敏度初始相和延迟相分别为84.2%(16?19)和100%(19?19),定性检测增生病灶的灵敏度仅为33.3%(1?3)。腺瘤病灶部位99Tcm-MIBI高度浓聚呈异常聚集影灶,初始相和延迟相摄取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0.05)。增生病灶部位99Tcm-MIBI轻~中度浓聚呈弥漫性影像。结论:99Tcm-MIBI双时相法检测腺瘤病灶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增生病灶,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腺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甲状旁腺增生 ^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CT诊断法建立兔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齐宗利 董兆申 +4 位作者 邓敬兰 吴端宗 陈耀明 马兴荣 汪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35d分别处死 1~ 2只 ,并对ECT阳性结果部位的骨骼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损害部位骨组织形态学显示 ,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随训练天数的延长而加重 ;ECT变化结果与病理切片结果不尽同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 诊断 应力性骨折 实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基底节区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海东 邓敬兰 +3 位作者 宦怡 杨春敏 葛雅丽 赵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88-390,共3页
目的 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 H 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基底节区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 40例健康人进行1 H MRS检测 ,对比分析NAA/Cr和Cho/Cr比值。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 ,在≤ 5 0岁年龄段基底节区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 目的 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 (1 H 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基底节区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 40例健康人进行1 H MRS检测 ,对比分析NAA/Cr和Cho/Cr比值。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 ,在≤ 5 0岁年龄段基底节区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 ,但在 >5 0岁年龄段基底节区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Cho/Cr比值逐渐增高。结论 1 H MRS是一种无创技术 ,可以为正常人基底节区与年龄相关的代谢物浓度的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质子磁共振波谱 基底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代谢体积与病理体积对比确定宫颈癌最大标准摄取值的最佳百分阈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胜军 陆宏军 +5 位作者 杨卫东 石梅 魏丽春 马晓伟 赵小虎 汪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3-656,共4页
目的通过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 PET/CT)代谢体积与病理体积的比较,确定宫颈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最佳百分阈值。方法 12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PET/CT,经PET图像选取肿瘤SUVmax的10%、15%、20%、25... 目的通过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 PET/CT)代谢体积与病理体积的比较,确定宫颈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最佳百分阈值。方法 12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PET/CT,经PET图像选取肿瘤SUVmax的10%、15%、20%、25%、30%、35%、40%、45%、50%等不同阈值勾画肿瘤边界,生成相应的PET大体肿瘤体积(PET GTV)。术后进行病理切片,确定每层切片肿瘤边缘及面积,由面积乘以切片厚度计算每张切片的肿瘤体积,累积所有切片的肿瘤体积作为全部肿瘤的病理大体体积(病理GTV)。将与肿瘤病理GTV最接近的PET GTV确定为最佳PET GTV值,将其对应的SUVmax阈值称为最佳百分阈值。结果 12例患者的最佳SUVmax阈值为40.83%±6.34%(30%~50%)。以SUVmax的41%阈值勾画肿瘤边界所得PET GTV与病理G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并且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P=0.000)。结论通过病理体积确定的PET最佳SUVmax阈值能准确指导宫颈癌靶区的勾画,对提高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摄取值 宫颈肿瘤 大体体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转移性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及转移 被引量:15
7
作者 凌瑞 陈江浩 +4 位作者 姚青 杨华 魏光全 汪静 李国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移植性兔VX2乳腺癌模型,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进程。方法:采用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制作兔VX2乳腺癌模型 28只,测量并记录瘤体大小变化,触诊检查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像学方法检查有无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记录荷瘤生存时间,...    目的:建立移植性兔VX2乳腺癌模型,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进程。方法:采用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制作兔VX2乳腺癌模型 28只,测量并记录瘤体大小变化,触诊检查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像学方法检查有无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记录荷瘤生存时间,兔死亡后解剖并做病理检查。结果: 28只兔植瘤后 1周均在注射部位形成可触及的实体瘤。除去 5只中途意外死亡兔,共有 23只兔进入研究。全部模型肿瘤增长迅速,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21 /23(91. 3% ),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5 /23(21. 7% ),腹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2 /23 (8. 7% ),肺转移发生率 6 /23(26. 1% ),肝转移发生率 3 /23(13. 0% ),骨转移发生率 1 /23(4. 3% )。肿瘤局部浸润侵犯胸膜腔 2 /23(8. 7% ),胃2 /23(8. 7% )。荷瘤兔平均生存时间(51. 2±8. 6)天,瘤灶病理切片检查符合乳腺鳞状细胞癌。结论:兔VX2乳腺癌模型的生物学行为和病程进展与人类转移性乳腺癌相似,是进行人类晚期乳腺癌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VX2肿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液中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建洲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丽丽 朱赛林 朱忠桥 马吉献 林国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RRD)不同病期玻璃体液中的水平。方法  2 0例RRD患者采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玻璃体液分为视网膜下液 (PVRA/B级 ) ,玻璃体液 (PVRC/D级 )各 10例 ;10例尸眼取玻璃体液 ,10例正常人取血液 ...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RRD)不同病期玻璃体液中的水平。方法  2 0例RRD患者采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玻璃体液分为视网膜下液 (PVRA/B级 ) ,玻璃体液 (PVRC/D级 )各 10例 ;10例尸眼取玻璃体液 ,10例正常人取血液 ,10例玻璃体积血 (VH)患者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检测其质量浓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其意义。结果 玻璃体标本中除正常对照 10例、VH的 3例和PVR C/D级的 3例外均检测出ET 1质量浓度。血浆各组间除正常对照组与PVRC/D组、PVRA/B和PVR C/D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玻璃体各组间除正常对照组与VH组、VH与PVRC/D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T 1在视网膜脱离早期玻璃体内质量浓度较高 ,而在眼内增殖的晚期则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玻璃体液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MG-AgS含量的测定及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耕 张学庸 +4 位作者 樊代明 陈希陶 牟震先 胡家露 陈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共3页
应用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系列建立了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用以测定胃癌血清中MG系列的相关抗原(MG-AgS)。64名健康献血员血清中MG-AgS的平均含量为7.1±4.4U/ml,以20U/ml为正常值上限,健康献血员无一例超过此标准;慢性胃炎38例阳... 应用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系列建立了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用以测定胃癌血清中MG系列的相关抗原(MG-AgS)。64名健康献血员血清中MG-AgS的平均含量为7.1±4.4U/ml,以20U/ml为正常值上限,健康献血员无一例超过此标准;慢性胃炎38例阳性率为10.5%(4/38),胃癌63例阳性率高达63.8%(43/63)。提示本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有助于胃癌的常规诊断,并可用作胃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单克隆抗体 抗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及ADC值在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娓娓 全志永 +5 位作者 陈燕 王珂 任芳 赵青川 任静 宦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在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伴有可测淋巴结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行MRI-DWI检查,测...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在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伴有可测淋巴结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行MRI-DWI检查,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60d每个淋巴结的长径、垂直短径,以及化疗前和化疗后各时间点每个淋巴结的ADC值,化疗后60d行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分组切除淋巴结共1258枚送病理活检,标记淋巴结组别,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全阳性组(231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有转移)和全阴性组(495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无转移),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前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分析全阳性组中各疗效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化疗前全阳性组与全阴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阳性组中部分有效组(PR组)及稳定组(SD组)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ADC值均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有效组(CR组)可测时间点内随时间进展ADC值也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可测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初步判断胃癌患者可测淋巴结的性质,并可动态观察和早期定量监测胃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肝动脉灌注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润锁 乔宏庆 +2 位作者 邓敬兰 侯英萍 马兴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81-383,共3页
对11例肝血管瘤和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血流灌注阳性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对肝脏病变部位、腹主动脉和正常肝组织分别勾划感兴趣区(ROI),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TRC)及测定C24s/CP<20s比值对比方法,发现肝血... 对11例肝血管瘤和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血流灌注阳性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对肝脏病变部位、腹主动脉和正常肝组织分别勾划感兴趣区(ROI),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TRC)及测定C24s/CP<20s比值对比方法,发现肝血管瘤显像动脉期其TRC与正常肝组织TRC相似,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无明显灌注峰。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充盈区TRC与腹主动脉TRC相仿,有一明显灌注峰。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C24s/CP<20s比值分别为1.17±0.12和0.80±0.17,相差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RTS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月东 邓敬兰 +3 位作者 宦怡 高峰 潘碧峰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制备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与靶向性。方法:应用快速翻译系统(RTS)表达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制备E4B7ScFv肽段和纳米颗粒偶联物,应用免疫沉淀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细胞实验,... 目的:制备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与靶向性。方法:应用快速翻译系统(RTS)表达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制备E4B7ScFv肽段和纳米颗粒偶联物,应用免疫沉淀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细胞实验,研究该抗体进入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结果:成功地制备了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纳米颗粒偶联物。该抗体可与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可在15 min内将纳米磁珠带入前列腺癌细胞内,进入癌细胞的磁球数量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对照实验显示该偶联物不能进入其它组织肿瘤细胞。结论:制备的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生物活性与靶向性均较好,在前列腺癌的早期核磁共振显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精浆蛋白 单链抗体 纳米磁球 前列腺癌 靶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99)Tc^m-HL91乏氧显像与^(18)F-FDG符合显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武战 汪静 +3 位作者 池君 王莹 王喜青 王云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76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99Tcm-HL91显像和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乳腺癌患者行99Tcm-HL91和18F-FDG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T/NT值(病灶计数/对侧计数),定性和半定量法计算诊断灵敏度。结果病灶摄取18F-FDG和99Tc... 目的对比研究99Tcm-HL91显像和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乳腺癌患者行99Tcm-HL91和18F-FDG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T/NT值(病灶计数/对侧计数),定性和半定量法计算诊断灵敏度。结果病灶摄取18F-FDG和99Tcm-HL91的T/NT值为(3.16±0.57)、(2.14±0.36)(P<0.01);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摄取18F-FDG T/NT值为(3.14±0.43)、(3.19±0.27)(P>0.05),摄取99Tcm-HL91 T/NT值为(2.16±0.38)、(2.10±0.32)(P>0.05);病灶T/NT值分布18F-FDG为1.56~9.43(中位值3.15),99Tcm-HL91为1.36~6.28(中位值2.95),两者呈正相关(P<0.01);定性法18F-FDG诊断灵敏度为90%,而99Tcm-HL91为84%;半定量以T/NT值2.0为标准,18F-FDG灵敏度为97%,以T/NT值1.5为标准,99Tcm-HL91灵敏度为90%。结论乳腺癌组织对18F-FDG和99Tcm-HL91均有明显的摄取,呈显著正相关;99Tcm-HL91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灵敏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TC^M-HL91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位变化对SPECT/CT同机图像配准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云雅 王晓丽 +3 位作者 汪静 邓敬兰 李国权 马晓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检查床在有、无负重,不同负重状态下,硬件配准误差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制作放射线源模型,在检查床有、无负重,负重不同状态下分别进行SPECT/CT图像采集... 目的探讨检查床在有、无负重,不同负重状态下,硬件配准误差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制作放射线源模型,在检查床有、无负重,负重不同状态下分别进行SPECT/CT图像采集,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后用图像软件分析并测量SPECT与CT融合图像偏差程度。结果检查床上0负荷时同机图像融合配准较准确,两种图像中心偏移平均2mm。加载50kg与100kg重量后,床位移动过程中Y轴会出现偏差,最大偏差为4.3mm,平均偏差为2.3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负重状态下床位变化导致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配准有细微偏差,但不会影响图像融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PET显像的预后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静 全志永 +2 位作者 康晓刚 高琼 江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18F-FDG PET观察20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包括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植物状态12例、最低意识状态8例)大脑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葡萄糖代谢变化,计算各区...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18F-FDG PET观察20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包括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植物状态12例、最低意识状态8例)大脑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葡萄糖代谢变化,计算各区域标准化摄取值(SUV);并比较随访6个月时意识恢复[Glasgow预后分级-扩展版(GOS-E)>2级]与意识未恢复(GOS-E分级≤2级)患者各区域的葡萄糖摄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失访1例、死亡9例、意识未恢复2例、意识恢复8例。意识未恢复组(意识未恢复+死亡)患者年龄高于意识恢复组(P=0.001);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P=0.030),以及双侧前额叶(左侧P=0.000,右侧P=0.002)、顶叶(左侧P=0.003,右侧P=0.007)、楔前叶(左侧P=0.000,右侧P=0.003)、前扣带回(P=0.001)、后扣带回(P=0.006)SUV值均低于意识恢复组。结论18F-FDG PET显像所示外在和内在感知网络区域葡萄糖代谢变化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相关,SUV值越高、预后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HYNIC-Octreotide的标记及其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胜军 汪静 +4 位作者 邓敬兰 曾瑾 王喜青 王云雅 梁晓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1-554,共4页
目的:建立99Tcm标记HYNIC-Octreotide的最佳方法,评价该显像剂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以SnCl2为还原剂,按间接法标记99Tcm-HYNIC-Octreotide。观察标记物的体内、体外稳定性。对6只实验用大耳白兔、3名健康志愿者及3名后来经病理证实... 目的:建立99Tcm标记HYNIC-Octreotide的最佳方法,评价该显像剂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以SnCl2为还原剂,按间接法标记99Tcm-HYNIC-Octreotide。观察标记物的体内、体外稳定性。对6只实验用大耳白兔、3名健康志愿者及3名后来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初步进行了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结果:99Tcm-HYNIC-Octreotide的标记率为97.8%±0.55%。99Tcm-HYNIC-Octreotide的体内、体外稳定性:①静置稳定性:静置4h标记率仍达90%以上。②半胱氨酸置换试验:游离99Tcm随半胱氨酸的增加而缓慢上升,当半胱氨酸达200mmol/L时,99Tcm-HYNIC-Octreotide分子中约23%的99Tcm的被置换出。③血清结合试验:24h99Tcm-HYNIC-Octreotide与蛋白结合率为17.04%±0.01%。99Tcm-HYNIC-Octreotide显像结果:①正常兔及正常人99Tcm-HYNIC-Octreotide体内分布特点:膀胱和肾脏最浓,其次是肝脏,鼻黏膜轻度浓聚,颅脑、双肺、肠道内未见明显核素浓聚。②3名脑膜瘤患者放射性核素明显浓聚,注射显像剂4h后肿瘤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放射性计数的比值(T/NT)为5.36。结论:99Tcm标记HYNIC-Octreotide方法可行,标记率和放化纯高,稳定性好。初步临床显像证明99Tcm-HYNIC-Octreotide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诊断脑膜瘤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与^(99m)Tc─DTPA肾动态联合显像评价糖尿病肾脏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英萍 邓敬兰 +1 位作者 乔宏庆 范仙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52-254,共3页
^(99m)Tc─EC与^(99m)Tc─DTPA肾动态联合显像评价糖尿病肾脏功能侯英萍,邓敬兰,乔宏庆,范仙萍(99m)T2-乙撑双半胱氨酸((99m)T-EC)是一种新型的经肾小管分泌型肾功能显像剂;(99m)Tc... ^(99m)Tc─EC与^(99m)Tc─DTPA肾动态联合显像评价糖尿病肾脏功能侯英萍,邓敬兰,乔宏庆,范仙萍(99m)T2-乙撑双半胱氨酸((99m)T-EC)是一种新型的经肾小管分泌型肾功能显像剂;(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DTPA ^99MTC-EC 肾动态 肾脏功能 肾功能显像剂 早期诊断价值 双半胱氨酸 肾小球滤过 三胺五醋酸 糖尿病患者 肾功能状态 糖尿肾病 对比分析 分泌型 肾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氯胺T碘化法标记单克隆抗体及其F(ab′)_2的免疫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敬兰 唐晓燕 +1 位作者 陈敏 乔宏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1-52,共2页
用氯胺T碘化法标记单克隆抗体及其F(ab′)_2的免疫活性鉴定邓敬兰,唐晓燕,陈敏,乔宏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西安710032)作者采用氯胺T碘化法[1~2],对抗胃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G7)IgG及其... 用氯胺T碘化法标记单克隆抗体及其F(ab′)_2的免疫活性鉴定邓敬兰,唐晓燕,陈敏,乔宏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西安710032)作者采用氯胺T碘化法[1~2],对抗胃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G7)IgG及其F(ab′)2片段共进行了62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氯胺T碘化法 标记 单克隆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肝的形态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遆振宇 窦科峰 +3 位作者 侯英萍 宋茜 宋振顺 李海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后的自体肝及辅助肝 (两肝 )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 ,行 (血流动力学 )核素显像、电镜观察及光镜检测 ,评价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肝功能状况。 结果 :大鼠异位辅助性...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后的自体肝及辅助肝 (两肝 )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 ,行 (血流动力学 )核素显像、电镜观察及光镜检测 ,评价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肝功能状况。 结果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切实可行 ,手术成功率较高 (93.3% )。术后 1周存活率达 80 % ,并能长期存活(>3个月 )。术后行相关检查 ,表明供肝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萎缩 ,功能逐渐丧失 ,4 5天后已基本无功能。 结论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中 ,两肝共存时 ,自体肝的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随着移植时间延长 ,辅助肝逐渐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辅助性肝移植 自体肝 辅助肝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160对NCI-H446细胞生长抑素受体内化及调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静 李富军 +1 位作者 邓敬兰 李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 H4 4 6的生长抑素受体体外调变的规律。方法 采用体外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以12 5I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RC 16 0 )为配基 ,在与NCI H4 4 6细胞进行体外饱和及竞争结合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RC 16 0诱导... 目的 探讨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 H4 4 6的生长抑素受体体外调变的规律。方法 采用体外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以12 5I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RC 16 0 )为配基 ,在与NCI H4 4 6细胞进行体外饱和及竞争结合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RC 16 0诱导下NCI H4 4 6细胞株的生长抑素受体内化及上调实验。结果 温育 15min时 ,内化组与对照组的内化率分别为 (2 2 .30± 2 .4 8) %和 (8.2 0± 3.2 8) % (P <0 .0 1) ,膜结合率分别为 (43.83± 3.97) %和 (12 .37± 1.6 1) % (P <0 .0 1)。低浓度的非标记RC 16 0暴露前 13h ,上调率增加缓慢 ,仅为 (2 0 .0 0± 1.30 ) % ,其后上调率迅速增加 ,并于暴露后 19h达到顶峰 [(76 .5 0± 2 .6 0 ) % ]。结论 RC 16 0可使NCI H4 4 6细胞表面生长抑素受体内化并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受体 内化 上调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