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附挥发油透皮特性及对对乙酰氨基酚的促透皮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楠楠 郭淑云 +1 位作者 王庆伟 畅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考察香附挥发油对对乙酰氨基酚体外经大鼠皮肤促渗透作用及香附挥发油经皮透过量,为其作为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促进剂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对乙酰氨基酚和香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α-香附酮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用改良的Fran... 目的考察香附挥发油对对乙酰氨基酚体外经大鼠皮肤促渗透作用及香附挥发油经皮透过量,为其作为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促进剂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对乙酰氨基酚和香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α-香附酮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α-香附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外经皮透过量。结果α-香附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皮肤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香附挥发油皮肤透过性呈浓度依赖性,1.0%,3.0%,5.0%香附挥发油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增渗倍数分别为2.460,3.430,3.078倍,相应浓度氮酮的增渗倍数分别为4.031,11.420,11.180倍。结论香附挥发油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可以作为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挥发油 对乙酰氨基酚 Α-香附酮 经皮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VEGF-C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洋 田琼 张绍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833-835,共3页
关键词 VEGF-C 肿瘤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管增生 新生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减轻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发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田菲 路芳 吴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能否减轻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发生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10μmol/L阿芬太尼处理组;(3)200μmol/L丙泊酚处理组;(4)丙泊酚-阿芬太尼联合处理组。在无血清...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能否减轻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发生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10μmol/L阿芬太尼处理组;(3)200μmol/L丙泊酚处理组;(4)丙泊酚-阿芬太尼联合处理组。在无血清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 d后,行Ki67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在含2%胎牛血清的分化培养基中培养4 d后,行Tuj-1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体内试验:小鼠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10μg/kg阿芬太尼处理组;(3)5 mg/kg丙泊酚处理组;(4)丙泊酚-阿芬太尼联合处理组处理组。药物处理7 d后,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Doublecortin(DCX)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发生情况。结果:体外实验:200μmol/L丙泊酚可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10μmol/L阿芬太尼单独处理对对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显著影响;但10μmol/L阿芬太尼+200μmol/L丙泊酚联合处理可显著减轻丙泊酚单独使用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5 mg/kg丙泊酚可显著抑制海马的神经元发生;10μg/kg阿芬太尼单独使用对海马神经元发生无显著影响;10μg/kg阿芬太尼+5 mg/kg丙泊酚联合处理可显著减轻丙泊酚单独使用对海马神经元发生的抑制作用。结论:阿芬太尼可减轻丙泊酚对海马神经元发生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阿芬太尼 海马 神经元发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酸蚀粘接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赵领洲 刘芳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7-319,共3页
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牙本质和釉质的粘接都适用,具有操作简单、修复体边缘封闭性良好、术后过敏低等优越性,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自酸蚀粘接系统的性能优点、粘接强度及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自酸蚀粘接系统 玷污层 边缘封闭性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化前珍 尼春萍 +1 位作者 刘芳娥 张美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整群、分层抽取西安市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515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团体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年制中专以一... 目的探讨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整群、分层抽取西安市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515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团体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年制中专以一、三年级SCL-90评分整体偏高,3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以二年级评分整体偏高,5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则以三年级评分整体偏高(P<0.05)。结论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是困扰她们的主要精神症状;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素质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护理学生 学习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杏仁核内CGRP能阳性突触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鲁亚成 田菲 +1 位作者 李云庆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样阳性终末在中央杏仁核(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A)内形成的突触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等方法,观察CGRP样阳性终末在CeA内...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样阳性终末在中央杏仁核(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A)内形成的突触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等方法,观察CGRP样阳性终末在CeA内所形成的突触分布形式及结构特点。结果:CGRP样阳性终末在中央杏仁核内可以与细胞体、树突干和树突棘等结构形成突触;轴-体突触几乎全为对称性突触,而轴-树突触和轴-棘突触则多为非对称性突触。在所有的非对称性突触里,轴-树突触占84.9%,而轴-棘突触占15.1%。CGRP样阳性轴-树的突触后致密带的平均长度为(790.77±313.55)nm,而轴-棘突触的突触后致密带的平均长度为(723.34±357.20)nm,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GPR样阳性的兴奋性突触尤其是轴-树突触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以及痛相关情绪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体突触 轴-树突触 轴-棘突触 中央杏仁核 突触后致密带 C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心脏电生理研究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商立军 李豫蓉 杨贵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2期85-86,共2页
简单介绍了用于心脏电生理研究的动物模型 ,包括整体模型和单细胞模型。整体模型已从传统的麻醉状态转为清醒状态模型、心肌单细胞模型与分子生物学和克隆技术相结合在心肌电生理及其他学科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心脏 电生理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炎性介质产生及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安群星 贾宏 +3 位作者 刘利兵 穆士杰 张献清 徐志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 (ETM )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重要炎性介质 (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和变化情况 ,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TM组 (由尾静脉按 3mg/kg注射LPS引发ETM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 (ETM )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重要炎性介质 (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和变化情况 ,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TM组 (由尾静脉按 3mg/kg注射LPS引发ETM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循环及心肌内TNF α和IL 1β含量。再通过病理形态学技术 ,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正常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含有一定量TNF α和IL 1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ETM发生后 ,血循环及心肌内TNF α和IL 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 ,ETM发生后 ,大鼠心肌组织表现出炎症改变 ,主要为充血、出血、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 ,以伤后 2 4h更为明显。结论 :内毒素可致血循环及心肌内TNF α和IL 1β过度分泌 ,并使心肌出现炎症反应。即内毒素诱导的TNF α和IL 1β介质对于ETM心肌发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IL-1Β TNF-α 血循环 大鼠 炎性介质 内毒素血症 结论 产生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FLAG-CMV2-FcDDR2的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赵薇 张昭 +3 位作者 黄同列 穆楠 田菲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构建人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与IgG Fc段嵌合受体的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检测其自主磷酸化水平。方法设计Fc DDR2克隆引物,以质粒pSec Tag2B-Fc DDR2为模板,PCR扩增IgG Fc段与DDR2跨膜区和胞内区的c DNA序列(Fc DDR2),将... 目的构建人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与IgG Fc段嵌合受体的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检测其自主磷酸化水平。方法设计Fc DDR2克隆引物,以质粒pSec Tag2B-Fc DDR2为模板,PCR扩增IgG Fc段与DDR2跨膜区和胞内区的c DNA序列(Fc DDR2),将其插入pFLAG-CMV2真核表达载体中。PCR扩增鉴定并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后,将其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验证HEK293T细胞中目标蛋白Fc DDR2的表达效率。将pcDNA3.1-DDR2转染HEK293T细胞,给予2型胶原蛋白刺激后作为阳性对照,用小鼠来源抗DDR2抗体免疫沉淀`pFLAG-CMV2-Fc DDR2阳性的HEK293T细胞及胶原刺激的pcDNA3.1-DDR2阳性的HEK293T细胞,4G10抗体分析DDR2的磷酸化水平,评价Fc DDR2的自主磷酸化能力。结果重组质粒pFLAG-CMV2-Fc DDR2的PCR扩增产物为大小约2800 bp左右的片段,与预期相符,测序验证正确。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FLAG-CMV2-Fc DDR2转染后的HEK293T细胞,FLAG-Fc DDR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免疫沉淀结合Western blot分析提示FcDDR2的磷酸化水平与胶原刺激后的DDR2水平相当。结论成功构建了pFLAG-CMV2-FcDDR2真核表达载体,Fc DDR2的自主磷酸化与胶原蛋白刺激后DDR2的活化水平相当,可以用作DDR2经胶原蛋白刺激后的活化替代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FcDDR2 HEK293T细胞 胶原刺激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CD326可抑制VCaP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并降低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10
作者 杨帆 周幸春 +4 位作者 李晓晴 赵永军 杜双宽 袁建林 徐永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干涉前列腺癌细胞系VCaP细胞的CD326的表达,观察其对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以及前列腺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明确CD326与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CD326短发夹RNA(CD326shRNA)稳定感染的V... 目的干涉前列腺癌细胞系VCaP细胞的CD326的表达,观察其对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以及前列腺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明确CD326与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构建CD326短发夹RNA(CD326shRNA)稳定感染的VCaP细胞株。Western blot法检测稳定感染细胞株中AR及PSA的水平变化,ELISA检测VCaP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SA分泌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Alexa Fluor488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锭(annexinⅤ-Alexa Fluor488/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下调VCaP前列腺癌细胞株中CD326表达后,VCaP细胞中AR及PS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上清中PSA的分泌水平也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细胞增殖、抗凋亡、侵袭以及迁移能力的显著降低。结论下调VCaP细胞CD326水平可降低AR的表达,使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26 VCaP细胞 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26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负相关
11
作者 杨帆 周幸春 +5 位作者 党珊 杜双宽 任伟 袁建林 王福利 徐永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在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检测CD326的表达差异及与前列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芯片(含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24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210例前列腺癌组织)的CD32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 目的在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检测CD326的表达差异及与前列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芯片(含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24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210例前列腺癌组织)的CD32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4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326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组织芯片中CD326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转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两性增生的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CD326的表达显著增强,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CD32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水平。CD32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转移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D326高表达的前列腺癌患者其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显著低于CD326低表达的患者。结论 CD32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及预后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26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的镇痛作用及对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若涵 陈蔚军 +1 位作者 吴宝磊 刘芳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D)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MT1组(40mg/kg)、MT2组(80mg/kg)、MT3组(160mg/kg)、PD组(40mg/kg)和联合注射组(MT80mg/kg、PD 40mg/kg)。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2m... 目的研究褪黑素(MT)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D)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MT1组(40mg/kg)、MT2组(80mg/kg)、MT3组(160mg/kg)、PD组(40mg/kg)和联合注射组(MT80mg/kg、PD 40mg/kg)。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2mL药物。30min后用Von Frey测痛法测定小鼠两后足的痛阈值。对上述对照组、MT2组、MT3组、PD组和联合注射组小鼠再连续5d给药并每天测痛,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的耐受性。继续给药1d后,立即注射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反应。同时,每天统计小鼠排便数量,观察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结果 MT1、MT2、MT3组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有明显镇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MT2组与PD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7),MT3组镇痛效果高于PD组(P<0.008 7)。褪黑素和PD的联合使用使镇痛效果有所提高。褪黑素组和PD组小鼠均产生了耐受性,但褪黑素组小鼠耐受性小于PD组(P<0.05)。PD组小鼠出现显著戒断反应,而褪黑素组、联合注射组及对照组小鼠未出现明显戒断反应(P>0.05)。PD组小鼠排便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褪黑素组和联合注射组小鼠排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褪黑素镇痛作用显著,与PD有协同作用,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产生依赖性,并可以逆转PD的依赖性和胃肠道副作用。这为褪黑素在镇痛方面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动物学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镇痛 耐受性 依赖性 哌替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俊 王彬 +3 位作者 马珂 闫昱博 董开源 刘芳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睡眠剥夺)和实验组(15 mg/kg褪黑素腹腔注射+睡眠剥夺)。采用小平台...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睡眠剥夺)和实验组(15 mg/kg褪黑素腹腔注射+睡眠剥夺)。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睡眠剥夺前大鼠适应环境7 d,从适应环境开始至睡眠剥夺期间继续给药。睡眠剥夺72 h后用相应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前列腺素E2(PEG2)含量。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并进行胃黏膜损伤指数测定。结果:3组大鼠血清MDA、GSH、PEG2及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41、9.667、9.747、486.804,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P<0.05),血清MDA和PEG2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5),血清MDA和PEG2含量降低、GSH含量升高(P均<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降低血清MDA和升高GSH减轻睡眠剥夺造成的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睡眠剥夺 胃黏膜溃疡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丙二醛 前列腺素E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延长应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伴随乳头体神经元活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俊丽 夏亮 +6 位作者 王莉颖 田菲 翟明珠 鲁亚成 李云庆 朱霞 王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改变以及乳头体神经元的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大鼠PTSD模型,采用自发活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评价大鼠的自发活动能力和焦虑或抑郁行为;同时利用Fos蛋白免疫荧...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抑郁行为改变以及乳头体神经元的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大鼠PTSD模型,采用自发活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评价大鼠的自发活动能力和焦虑或抑郁行为;同时利用Fos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乳头体神经元的活化情况。结果:SPS大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焦虑样行为明显增多,乳头体内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结论:SPS大鼠乳头体神经元显著激活,可能参与SPS所造成的PTSD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体 FOS 免疫组织化学 高架十字迷宫 自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性回避反应在抗精神病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俊丽 夏亮 +5 位作者 王莉颖 田菲 翟明珠 鲁亚成 李云庆 朱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3-426,共4页
本综述讨论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研究中最常用的大鼠条件性回避反应(conditionedavoidanceresponse,CAR)的历史和操作方式。并且回顾了多巴胺D2、D4,5-HT2A,5-HT1A。肾上腺素能受体等各种药物对CA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AR是用于... 本综述讨论了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研究中最常用的大鼠条件性回避反应(conditionedavoidanceresponse,CAR)的历史和操作方式。并且回顾了多巴胺D2、D4,5-HT2A,5-HT1A。肾上腺素能受体等各种药物对CA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AR是用于检测与多巴胺受体有高亲和力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敏感手段,也可用于筛选可能的抗精神病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是主要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以外的神经递质受体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回避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 神经递质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