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与感染基础》模块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张燕 陈丽华 +3 位作者 温伟红 杨琨 刘侃 杨安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4-1376,1380,共4页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和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医学免疫学在所有医学类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间起着桥梁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免疫学学科本身的迅猛发展,加之我国...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和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医学免疫学在所有医学类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间起着桥梁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免疫学学科本身的迅猛发展,加之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正在积极推进改革,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支柱学科,如何使之顺应医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如何使医学生摆脱免疫学单一学科的晦涩难懂及学科本身抽象枯燥的难题,使学生在掌握医学免疫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调控规律,同时提高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是目前免疫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模块教学 基础医学教育 基础医学课程 医学教育模式 医学教学改革 支柱学科 临床医学教学 晦涩难懂 医学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M、S基因部分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雯 徐志凯 +6 位作者 阎岩 吴兴安 张芳琳 刘勇 赵茜 白文涛 王海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含主要抗原位点的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NP片段。方法将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编码G1的片段与S基因编码区5′端约0.7kb的片段连接,克隆入pGEX4T2,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并在大肠杆菌...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含主要抗原位点的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NP片段。方法将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编码G1的片段与S基因编码区5′端约0.7kb的片段连接,克隆入pGEX4T2,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并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诱导GSTG1S0.7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嵌合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经IPTG诱导后,ELIS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可与抗汉滩病毒NP及糖蛋白的mAb特异性结合。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诱导出相对分子质量Mr大于1×105的G1S0.7与GST的融合蛋白。结论获得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GSTG1S0.7,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促进猪腹部爆炸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师俊莉 席文锦 +3 位作者 易成刚 王志军 郭树钟 韩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在猪腹部爆炸伤合并内脏外露时,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控制腹腔、创面感染的作用以及对腹部爆炸创面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的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盐水纱布组),实验组在6 h清创后置... 目的探讨在猪腹部爆炸伤合并内脏外露时,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控制腹腔、创面感染的作用以及对腹部爆炸创面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的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盐水纱布组),实验组在6 h清创后置入压力为-125 mmHg VSD装置;对照组在6 h清创后使用盐水纱布覆盖爆炸创面,常规换药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6 h和治疗后1、3、5、7 d的创面肌肉组织进行细菌检测,分析2组的细菌量;ELISA检测伤后1、3、5、7 d的腹部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表达水平;采集2组治疗后第7天的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 VSD组在治疗后1、3、5、7 d创面的细菌数(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猪腹部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在伤后治疗第1天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3、5、7天VSD组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三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SD组在第7天皮肤软组织中VEGF、EGF、bF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MMP-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SD可以有效控制创面的细菌量,减少腹腔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细胞因子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向三叉神经中脑核的回返投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敬东 高海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既往的研究证明,由支配咬肌的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到丘脑腹后内侧核存在着一条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传递本体觉信号的中枢通路.此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测亚核背内侧部和邻接的小细胞网状核的一部分,第三级神经元存... 既往的研究证明,由支配咬肌的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到丘脑腹后内侧核存在着一条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传递本体觉信号的中枢通路.此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测亚核背内侧部和邻接的小细胞网状核的一部分,第三级神经元存在于沿三又神经感觉主核内缘伸延的“带状区”。本研究将PHA-L注入第二级神经元所在区域,不仅在“带状区”发现有很多标记终末,而且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区域内也发现较密集的PHA-L阳性终末,许多终末与中脑核神经无形成密切接触.对这种材料又向咬肌神经内注入HRP,观察到有一些HRP标记的中脑核神经元与PHA-L标记终末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通路中,由第二级神经元的核区向初级传入神经元发出有回返投射,并对其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返投射 三叉神经 脊束核 吻侧亚核 中脑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瓶螺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江红 李清漪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大瓶螺蛋白腺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和Sepharose4B凝胶过滤,可获得在不连续PAGE(pH4.3和pH8.9)上显示单一蛋白质染色带的大瓶螺凝集素(AGL).该凝集素对人... 大瓶螺蛋白腺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和Sepharose4B凝胶过滤,可获得在不连续PAGE(pH4.3和pH8.9)上显示单一蛋白质染色带的大瓶螺凝集素(AGL).该凝集素对人血红细胞无血型专一性,但对A型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AGL的血凝活力可被乳糖或半乳糖所抑制.AGL分子中的中性糖含量为0.24mg/mg蛋白质.用SDS-PAGE法测得其亚基分子量为15000,且只有一种亚基.AGL中Cys和Phe的含量较高,并较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大瓶螺 凝集素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结构在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FOS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经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与FOS免疫组化(ABC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证明...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与FOS免疫组化(ABC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证明,浓密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阳性成分呈蓝黑色的带状分布,而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内很稀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此核簇内的分布节段非常相似,都主要存在于与伤害性传入传递和调控有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并且二者都主要分布于与痛觉调控有关的浅层.约有10~15%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Ⅲ~Ⅴ层仅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除在吻侧亚核的背内缘与孤束核交界处有少量一氧化氮合酶同性神经元外,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两者均几无表达.本文及文献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对面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三叉神经 感觉核簇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部分缺失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甄荣芬 喻启桂 +2 位作者 陈伟 樊荣 薛采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构建HSV1 型胸苷激酶基因部分缺失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以p UC18/ TK 重组质粒DNA 为模板,用PCR 方法扩增TK5′端503bp 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 UC18 中(p UC1... 目的:构建HSV1 型胸苷激酶基因部分缺失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以p UC18/ TK 重组质粒DNA 为模板,用PCR 方法扩增TK5′端503bp 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 UC18 中(p UC18/TK1) ;用Pst I 和Hind Ⅲ双酶切pUC18/ TK, 获得TK3′端383bp 片段, 将此酶切片段克隆入pUC18/ TK1 中, 并进行测序。结果: 构建成重组质粒pUC18/ TK- 。经酶切鉴定获得1 条约900 bp 的基因片段; 序列测定证实, HSV117syn + TK 基因缺失了第493 ~744 位251 对碱基。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部分缺失的HSV1/TK- 基因重组质粒,为研制其突变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基因缺失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口舌部粘膜伤害性刺激信息的感受及传导通路
8
作者 张文斌 李惠民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本文采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区的逆行追踪技术结合用盐酸溶液刺激大鼠口、舌粘膜的方法,观察了FOS、HRP单标记和双标记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证明脑干内除臂旁核、孤束核、延髓腹... 本文采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区的逆行追踪技术结合用盐酸溶液刺激大鼠口、舌粘膜的方法,观察了FOS、HRP单标记和双标记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分布.证明脑干内除臂旁核、孤束核、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脑区外,大量FOS样阳性神经元聚集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Ⅰ、Ⅱ层,三叉旁核(间质核)有中等量分布而Ⅳ、Ⅴ层内仅见散在标记细胞.HRP逆行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注射对侧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束核.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逆行标记细胞局限于背外侧部Ⅰ层,多为沿外缘呈切线方向走行的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细胞.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背外侧部浅层内,可见到一些胞浆内含HRP反应产物、核为FOS样阳性的双标记神经元.本文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内存在大量对口、舌粘膜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痛感受神经元,其中部分神经元将伤害性感觉传入信息传递至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伤害性刺激 传导通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 第五部分 膜电容测定法
9
作者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第五部分膜电容测定法陈军译李继硕校阅(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梁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丸山芳夫:日本生理学杂志1994;56:363~368)前言膜电容测定法(membran...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第五部分膜电容测定法陈军译李继硕校阅(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梁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丸山芳夫:日本生理学杂志1994;56:363~368)前言膜电容测定法(membranecapacitancemea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技术 膜片钳 实验技术 细胞 灌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 第十三部分 应用于离子通道研究中的脂质平面膜法(一)
10
作者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0-202,共13页
关键词 膜片钳 实验技术 电生理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第十二部分单一离子通道记录数据的分析法
11
作者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7-428,共12页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第十二部分单一离子通道记录数据的分析法陈军译李继硕校阅(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梁球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曾我部正博:日本生理学杂志1995;57:247~260)前言什... 膜片钳实验技术系列讲座──第十二部分单一离子通道记录数据的分析法陈军译李继硕校阅(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梁球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曾我部正博:日本生理学杂志1995;57:247~260)前言什么是单一离子通道电流?对处于功能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实验技术 生理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共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12
作者 孟凡成 王聪颖 +4 位作者 赵欢 杨涛 卢昌波 李晓宇 徐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共情(empathy)是一种通过感觉器官观察他人的处境,经自身整合分析而产生的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无私的利他行为,目的在于帮助他人。疼痛共情则是指个体对疼痛患者产生的共情行为,一方面,疼痛共情能够促... 共情(empathy)是一种通过感觉器官观察他人的处境,经自身整合分析而产生的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无私的利他行为,目的在于帮助他人。疼痛共情则是指个体对疼痛患者产生的共情行为,一方面,疼痛共情能够促使个体感知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心理;另一方面,及时感知他人的疼痛能够使个体对危险情景保持警惕并做出防御反应,以实现机体的自我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共情 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抑癌候选基因——NDR2在人类正常组织及相应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剑 刘新平 +6 位作者 林树新 邓艳春 孟庆军 张文红 李树钧 聂晓燕 药立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为观察NDR2基因在人类正常组织及相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收集人脑与胶质瘤、肺与肺癌、胃与胃癌、结肠与结肠癌组织标本 ,分别进行组织石蜡切片和总RNA提取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技术检测NDR2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 ,并通过... 为观察NDR2基因在人类正常组织及相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收集人脑与胶质瘤、肺与肺癌、胃与胃癌、结肠与结肠癌组织标本 ,分别进行组织石蜡切片和总RNA提取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技术检测NDR2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 ,并通过DNA测序验证PCR产物的正确性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在上述各组织均有NDR2蛋白不同程度的表达 .RT PCR结果显示 ,在人脑和胶质瘤组织、肺与肺癌组织、胃与胃癌组织、结肠与结肠癌组织中均有NDR2mRNA表达 ,其表达水平以脑组织为最高 .NDR2mRNA在正常脑和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胶质瘤与肺癌组织 ,而结肠与结肠癌组织 ,胃与胃癌组织NDR2mRNA表达水平则无显著差别 .以上结果表明 ,NDR2基因可能广泛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内 ,而在胶质瘤与肺癌中的表达较相应正常组织减低 ,提示该基因可能与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功能提供了线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候选基因 正常组织 NDR2 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PBL方法在八年制《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赟 杨琨 +7 位作者 陈丽华 宋朝君 方亮 李琦 庄然 金伯泉 温伟红 杨安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7-948,共2页
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临床医学博士。医学免疫学是与临床联系较为紧密的基础课之一,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处理临床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探讨临床表象之下深层次科学问题的科研思维水平,一直是免疫学教学的主要关注之一。PBL... 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临床医学博士。医学免疫学是与临床联系较为紧密的基础课之一,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处理临床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探讨临床表象之下深层次科学问题的科研思维水平,一直是免疫学教学的主要关注之一。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免疫学教学 PBL 临床问题 应用 逻辑思维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互动式教学进行《医学免疫学》课堂授课的体会 被引量:13
15
作者 温伟红 王涛 +5 位作者 庄然 宋朝君 马樱 金伯泉 杨琨 杨安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25-1227,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向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渗透,已逐步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尽管...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向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渗透,已逐步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尽管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但医学免疫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等特点,大部分学生认为它是一门让人头疼的学科,大量的免疫学概念,免疫分子、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们感到非常难以理解和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互动式教学 课堂授课 学科地位 医学院校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生命科学 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当归多糖对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郭振军 刘莉 +6 位作者 张维璐 王东琳 李永明 孙阳 李倩 李晨 梅其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大黄多糖(RTP)与腹腔巨噬细胞(Mφ)甘露糖受体(MR)的结合特性及其对腹腔M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甘露糖化牛血清白蛋白(Man-FITC-BSA)可特异性的与甘露糖受体相结合为模型,以甘露糖为...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大黄多糖(RTP)与腹腔巨噬细胞(Mφ)甘露糖受体(MR)的结合特性及其对腹腔M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甘露糖化牛血清白蛋白(Man-FITC-BSA)可特异性的与甘露糖受体相结合为模型,以甘露糖为阳性对照、半乳糖为阴性对照,通过竞争性抑制实验,将APS、RTP分别与腹腔Mφ共同孵育60min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腹腔Mφ摄取Man-FITC-BSA的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APS、RTP刺激Mφ分泌TNF-α及IL-4的情况。结果:D-甘露糖、APS、RTP均可抑制腹腔Mφ吞噬Man-FITC-BSA,而D-半乳糖则没有此作用;APS、RTP均可诱导腹腔Mφ分泌TNF-α,且呈剂量依赖性,甘露糖可完全阻滞RTP诱导Mφ分泌TNF-α,对APS诱导Mφ分泌TNF-α只有部分对抗作用;两种多糖对IL-4的分泌没有统计学意义;甘露糖不能诱导Mφ分泌TNF-α与IL-4。结论:RTP引起的Mφ分泌TNF-α作用是通过甘露糖受体介导,而APS的作用不仅仅与甘露糖受体有关。两种多糖与甘露糖受体的作用差异可能与其单糖组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甘露糖受体 大黄多糖 当归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AP-0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商澎 杨铁虹 +4 位作者 贾敏 梅其炳 朱德生 赵文明 赵德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 观察当归总多糖AP 0对于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肉瘤S180模型建立 :二级昆明种小鼠 ,每只鼠鼷部接种 5× 10 6瘤细胞。接种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 目的 观察当归总多糖AP 0对于 3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肉瘤S180模型建立 :二级昆明种小鼠 ,每只鼠鼷部接种 5× 10 6瘤细胞。接种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1,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 (Cy) 30mg·kg-1,共 10d ,第 11天活杀小鼠 ,称瘤质量、体质量、胸腺和脾质量 ,统计结果。小鼠Ehrlich腹水癌 (EAC)模型建立 :二级昆明种小鼠 ,每鼠ip接种 2 .5× 10 6瘤细胞。接种后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1,阳性对照组ip氟尿嘧啶 ( 5 FU) 2 0mg·kg-1,共 10d ,观察各组 6 0d平均存活天数 ,计算生命延长率。小鼠白血病L12 10模型建立 :二级DBA/2小鼠 ,每鼠ip接种 1× 10 5瘤细胞。接种后次日起 ,每日 1次定时ipAP 0 30mg·kg-1,10 0mg·kg-1和 30 0mg·kg-1,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 (Cy) 30mg·kg-1,共 10d ;第 30天处死 ,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小鼠肉瘤 180实验结果 :瘤质量指标 :NS组和各治疗组瘤质量均大于Cy组 (P <0 .0 1) ;胸腺质量指标 :10 0mg·kg-1组胸腺质量小于NS组 (P <0 .0 5 ) ,30mg·kg-1和 30 0mg·kg-1组胸腺质量明显小于NS组 (P <0 .0 1) ,但 30mg·kg-1组胸腺质量大于Cy组 (P <0 .0 5 ) ,10 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移植性肿瘤 肿瘤抑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g融合蛋白Fc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户义 刘雪松 +4 位作者 朱勇 刘莹 许晓光 薛江楠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Ig融合蛋白Fc段的单克隆抗体 (mAb) ,建立用于检测Ig融合蛋白的夹心ELISA法和纯化Fc融合蛋白的亲和层析法。方法 :以hBCMA Ig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通过细胞融合制备抗Fc段mAb ,用ELISA等方法鉴定mAb的Ig亚...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Ig融合蛋白Fc段的单克隆抗体 (mAb) ,建立用于检测Ig融合蛋白的夹心ELISA法和纯化Fc融合蛋白的亲和层析法。方法 :以hBCMA Ig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通过细胞融合制备抗Fc段mAb ,用ELISA等方法鉴定mAb的Ig亚类、表位以及种属特异性 ,建立用于检测Ig融合蛋白的夹心ELISA法 ;Westernblot检测mAb对变性Ig融合蛋白的反应性。将mAb与Sepharose4B交联 ,制备亲和层析柱 ,对LAIR1 Ig融合蛋白进行纯化。 结果 :获得 7株稳定分泌抗Fc段mAb的杂交瘤 (FMUFc1~FMUFc7)。利用FMUFc4作为包被mAb ,FMUFc5作为酶标记mAb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Ig融合蛋白的ELISA法 ,敏感度达到 2 μg/L ;在 7株mAb中 ,FMUFc6可用于Ig融合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用FMUFc6mAb制备的亲和层析柱 ,可有效地纯化LAIR1 Ig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抗Ig融合蛋白Fc段的mAb ,建立了可用于Ig融合蛋白检测和纯化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融合蛋白 FC段 单克隆抗体 夹心ELISA法 亲和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相关因子HAb18G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志南 杨志 +2 位作者 米力 蒋建利 郭晓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相关因子 HAB18G 结构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IT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琦 朱勇 +3 位作者 贾卫 刘雪松 欧阳为明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黄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应用 夹心ELISA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