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源 王新文 周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2-593,共2页
介绍了数字切片技术的特点和对于传统实验教学的优势,数字化切片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师生互动更加灵活。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字切片 形态学教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微波免疫组化技术在口腔病理的应用
2
作者 孙庆妹 常青 +1 位作者 金岩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5,共3页
快速微波免疫组化技术在口腔病理的应用孙庆妹,常青,金岩,杨连甲(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微波(microwave,MW)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磁波,由电磁管发出的高频微波使处在磁波内的带电粒子产生高速震荡效应,从而... 快速微波免疫组化技术在口腔病理的应用孙庆妹,常青,金岩,杨连甲(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微波(microwave,MW)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磁波,由电磁管发出的高频微波使处在磁波内的带电粒子产生高速震荡效应,从而增加了抗原、抗体相互结合的机会,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病理学 微波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hTRT mRNA的表达及其与PCNA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琰 董绍忠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口腔鳞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口腔鳞癌标本。结果 :正常癌旁上皮、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鳞癌hT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口腔鳞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口腔鳞癌标本。结果 :正常癌旁上皮、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鳞癌hT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2 0 %、41.7%、82 .7%。PC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hTRT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TRT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hTRT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表明hTRT激活细胞多处于高增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口腔鳞状细胞癌 端粒酶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良性、癌前病变及癌变状态下口腔颊部粘膜上皮中的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金岩 杨连甲 +1 位作者 GeorgeL.Tipoe FrankH.White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2期77-79,共3页
本文通过评估和分析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颊部粘膜上皮中的表达方式以确定上皮细胞由正常到恶变过程中的细胞增殖程度。标本包括正常(N)、炎症(IF)、癌旁上皮(EAC)及鳞癌(SCC)。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标本的基底层、棘层细胞进行... 本文通过评估和分析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颊部粘膜上皮中的表达方式以确定上皮细胞由正常到恶变过程中的细胞增殖程度。标本包括正常(N)、炎症(IF)、癌旁上皮(EAC)及鳞癌(SCC)。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标本的基底层、棘层细胞进行PCNA分布的评估,结果通过PCNA指数(PI)显示。结果显示,无论是基底层还是棘层,PI值均以N、IF、EAC、SCC的次序上升,其中以基底层的规律性最为明显。SCC的PI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组,EAC组与SCC组最为接近;此外,所有病变组的P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颊部 癌前病变 粘膜 增殖性 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相关性的研究
5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金岩 赵宇 陆斌 姚堃 牛忠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6抗原。结果 :16例口腔鳞癌患者和 16例其他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和 75 .0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118和 1∶6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上述 2组患者HHV 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5 %和 12 .5 % (P <0 .0 5 )。其中 12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9例 ( 75 % )HHV 6抗原阳性 ,而 8例对应癌旁组织中 ,阳性者仅 2例( 2 5 %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HV 6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诱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型 口腔 鳞状细胞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低分化恶性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6
作者 董绍忠 高玉好 杨连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未完全确诊的低分化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疑为恶性淋巴瘤的3例,疑为间叶性恶性肿瘤的2例及癌的6例,均为Desmin,Vimentin及Myosin阳性表达,被确诊为横纹肌肉瘤,另5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未完全确诊的低分化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疑为恶性淋巴瘤的3例,疑为间叶性恶性肿瘤的2例及癌的6例,均为Desmin,Vimentin及Myosin阳性表达,被确诊为横纹肌肉瘤,另5例原疑为癌的病例显示LCA及Vimentin阳性表达,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果提示,选用适当的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提高低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免疫组化 低分化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的银染核仁组成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乔并生 陆先韫 +1 位作者 董绍忠 李伟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6-28,T003,共4页
对43例标本采用嗜银染色,油镜下观察,进行了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BS)计数,并运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测定其核仁面积及细胞核 DNA 含量。结果表明:正常口腔粘膜 AgNORs 颗粒计数低,分布集中,核仁面积小,多为圆形,鳞癌组 AgNORs 计数明显高... 对43例标本采用嗜银染色,油镜下观察,进行了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BS)计数,并运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测定其核仁面积及细胞核 DNA 含量。结果表明:正常口腔粘膜 AgNORs 颗粒计数低,分布集中,核仁面积小,多为圆形,鳞癌组 AgNORs 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核仁面积显著增大,形状多为不规则形,白斑组介于二者之间,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有显著差异。白斑及鳞癌组 DNA 含量较正常组增高,鳞癌组尤其明显,而且 AgNORs 计数高的病例,DNA 含量也较高,并倾向于形成非整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 口腔粘膜 核仁组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浆细胞骨髓瘤的病理诊断1例
8
作者 赵亮 刘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79,共2页
颌骨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较为少见,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基础。本文针对颌骨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1例,介绍患者基本临床情况和病理诊断,为临床和病理科医生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颌骨 浆细胞骨髓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癌的形态学定量分析
9
作者 乔并生 陆先韫 +1 位作者 常青 李耀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西德Leitz TAS plus图象分析仪,对43例口腔粘膜组织进行了形态学定量研究,其中包括正常口腔粘膜18例、白斑10例,不典型增生7例、鳞状细胞癌8例。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白斑、不典型增生及癌,上皮基底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依次递... 采用西德Leitz TAS plus图象分析仪,对43例口腔粘膜组织进行了形态学定量研究,其中包括正常口腔粘膜18例、白斑10例,不典型增生7例、鳞状细胞癌8例。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白斑、不典型增生及癌,上皮基底细胞核面积、周长、直径依次递增。各组间有显著差异,而核形状因子及核/浆比值虽也有递增趋势,但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这些定量参数为口腔粘膜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形态学方面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口腔 口腔粘膜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骨质瘤的临床病理学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阿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牙骨质瘤为一组牙骨质样组织持续性增生的病变。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将本瘤分为四类,即良胜牙骨质母细胞瘤、牙骨质化纤维瘤、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及巨型牙骨质瘤。依据这种分类,作者对本院近十年来,收集活检和手术切除的牙骨质瘤的标本... 牙骨质瘤为一组牙骨质样组织持续性增生的病变。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将本瘤分为四类,即良胜牙骨质母细胞瘤、牙骨质化纤维瘤、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及巨型牙骨质瘤。依据这种分类,作者对本院近十年来,收集活检和手术切除的牙骨质瘤的标本,共22例,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上述分类未能全部反映本组肿瘤的情况,特提出报告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骨质瘤 临床病理学 颌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剂对舌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峻 金岩 +1 位作者 何勇 董绍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研究舌癌细胞经端粒酶抑制剂 (3′ 叠氮 3′ 脱氧胸腺核苷 ,AZT)处理后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舌癌细胞系Tca8113经AZT作... 目的 :研究舌癌细胞经端粒酶抑制剂 (3′ 叠氮 3′ 脱氧胸腺核苷 ,AZT)处理后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舌癌细胞系Tca8113经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AZT可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 ,而且这种抑制效应有浓度依赖性 (经 0 .3、0 .6、1.0、1.5mol L的AZT处理 12小时的Tca8113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0 .6 9± 0 .0 3、0 .6 1± 0 .0 8、0 .5 3± 0 .11、0 .5 0± 0 .0 2 ,未经AZT处理的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为 0 .76±0 .0 6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经AZT处理的细胞G2 M期含量显著增高 (6 2 .8% ) ,未处理组为 19 7% (P <0 .0 5 )。结论 :AZT可以明显抑制舌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并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 M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抑制剂 舌癌细胞株 端粒酶 活性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胎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红兵 金岩 +1 位作者 李媛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结果:成...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结果:成功地培养出面突中未分化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结论:原代培养的外胚间充质细胞生长稳定,来源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干细胞 胚胎 外胚间充质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2噬菌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司晓辉 杨连甲 +1 位作者 金岩 陈梅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1-141,共1页
人骨形成蛋白2噬菌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司晓辉杨连甲金岩陈梅红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1生化教研室,西安710032)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 人骨形成蛋白2噬菌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司晓辉杨连甲金岩陈梅红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1生化教研室,西安710032)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在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两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噬菌粒表达载体 载体 构建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的提取、纯化及其促进骨生长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司晓辉 杨连君 +1 位作者 金岩 杨连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8,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在血小板中的含量相对较高。本实验从新鲜牛血小板中利用酸/醇抽提,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纯化获得分子量为25kD的TGF-β,并观察了其诱导肉芽组织形成和促进骨生长的...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在血小板中的含量相对较高。本实验从新鲜牛血小板中利用酸/醇抽提,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纯化获得分子量为25kD的TGF-β,并观察了其诱导肉芽组织形成和促进骨生长的作用。结果发现,皮下注射TGF-β可以诱导局限性肉芽组织形成。另外,TGF-β还可刺激骨膜内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分化,软骨形成和软骨化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提取 纯化 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切除大鼠椎体松质骨中IL-1β、IL-6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利华 王全平 +1 位作者 刘建 朱潇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1-33,共3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IL-1、IL-6等细胞因子参与骨代谢调节。细胞因子主要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的方式参与调控骨的吸收与形成,而对骨质疏时局部骨组织中IL-1、IL-6的表达的研究不多。
关键词 椎体 IL—1β IL-1 IL—6 卵巢切除 松质骨 IL-6 细胞因子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义人cyclin A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峻 杨连甲 +1 位作者 陈萍 韩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8-209,共2页
恶性肿瘤无限制增殖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增殖周期的失控,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在细胞周期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yclinA存在于细胞核内,出现在DNA开始合成之前,具有有丝分裂的作用,在G1→M期转换中与c... 恶性肿瘤无限制增殖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增殖周期的失控,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在细胞周期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yclinA存在于细胞核内,出现在DNA开始合成之前,具有有丝分裂的作用,在G1→M期转换中与cyclinB起协同作用[1]。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yclinA基因 真核细胞 表达载体 构建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材料大鼠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磨片三色染色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晓辉 陈希平 +3 位作者 陈希哲 田卫东 杨连甲 蒋维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用自体细胞复合含孔磷酸钙陶瓷修复颅骨极量骨缺损的SD大鼠骨组织工程模型标本,制作不脱钙磨片并通过改良Masson氏三色染色以观察新骨形成及其与支架材料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 1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7只。全麻... 目的:用自体细胞复合含孔磷酸钙陶瓷修复颅骨极量骨缺损的SD大鼠骨组织工程模型标本,制作不脱钙磨片并通过改良Masson氏三色染色以观察新骨形成及其与支架材料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 1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7只。全麻及无菌条件下取其左侧胫、股骨骨髓,体外诱导培养大鼠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将已分化的自体成骨细胞与含孔磷酸钙陶瓷复合用于修复同体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对照组颅骨缺损处仅置入无细胞的单纯陶瓷。分别于术后 4、8、12、16、20、24及 28周每组各处死1只动物并取材,制成不脱钙磨片并进行改良Masson氏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颅骨修复情况及其矿化程度。结果:实验组 4周时不脱钙磨片,即可见骨缺损修复中央区陶瓷孔隙内蓝色的新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新骨逐渐矿化成为红色的成熟骨组织, 28周时骨缺损修复区可见大片新骨呈岛状或条索状排列,其间的陶瓷支架部分已降解,同时加以墨汁灌注的磨片显示骨组织中已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网。结论:以含孔磷酸钙陶瓷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缺损修复明显优于单纯生物陶瓷修复法,磨片三色染色方法既可了解新骨形成及其矿化程度,又可观察新骨形成与陶瓷支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极量颅骨缺损 磨片 三色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凝聚区的形成在C57BL/6N系小鼠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鑫 金岩 +1 位作者 董绍忠 朱萧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明确下颌骨在胚胎早期由细胞凝聚到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胚龄13~19d及出生1d的小鼠下颌骨中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明确下颌骨在胚胎早期由细胞凝聚到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胚龄13~19d及出生1d的小鼠下颌骨中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增殖、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及表型转化的生物学改变。结果:胚龄13~15d,间充质细胞开始凝聚形成下颌骨始基并迅速增殖。胚龄16~19d,凝聚区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并开始成骨。麦克尔软骨消失。结论:下颌骨的发育始于胚胎间充质细胞的局部凝聚,大部分细胞经历了快速增殖后逐渐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凝聚 细胞凋亡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MCF-7细胞凋亡差异表达基因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晏伟 朱峰 +6 位作者 赵忠良 柴玉波 岳文 邵晨 路凡 李青 王成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克隆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分析验证所用方法的特点。方法采用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技术,在已建立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模型中,克隆MCF-7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结果从13个克隆中... 目的克隆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分析验证所用方法的特点。方法采用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技术,在已建立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模型中,克隆MCF-7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结果从13个克隆中,共筛选出5个表达的基因。其中4个为已知基因,1个为新基因。新基因命名为apmcf-1,Genbank登录号为AF141882。4个已知基因中3个与凋亡关系密切。结论这种改良的基于PCR的消减杂交技术,为克隆差异表达基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希哲 杨连甲 +1 位作者 张庆诗 付崇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细胞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 :应用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 (密度1.0 4~ 1.0 6g/ml) ,将SD大鼠长骨骨髓经非连续梯度离心后收集位于中层的细胞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以透射电镜及Ⅷ...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细胞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 :应用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 (密度1.0 4~ 1.0 6g/ml) ,将SD大鼠长骨骨髓经非连续梯度离心后收集位于中层的细胞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以透射电镜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圆型单层融合贴壁生长 ,平均直径 15 μm ,单个核并位于中央 ,群体倍增时间约为 3 7h ;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具有特征性的W -P小体。结论 :采用非连续梯度离心沉降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骨髓内皮细胞 ,该细胞具有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梯密度离心法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