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561,共5页
咬合接触问题是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多个口腔临床学科,其中口腔修复学是最早研究咬合接触问题的学科之一。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包括静态咬合接触(主要是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和动态咬合接触(主要是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 咬合接触问题是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多个口腔临床学科,其中口腔修复学是最早研究咬合接触问题的学科之一。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包括静态咬合接触(主要是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和动态咬合接触(主要是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触)等内容,不仅修复体需要满足有关要求,基牙也同样需要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修复治疗从基牙预备时开始,就应当特别关注咬合接触问题,以确保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咬合 修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与人体姿势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泽彬 刘鑫 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2-784,共13页
咬合作为咀嚼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可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而且会影响人体姿势,包括解剖形态和姿势平衡。随着[牙合]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咬合与人体姿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口颌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和肌筋膜链的解剖联... 咬合作为咀嚼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可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而且会影响人体姿势,包括解剖形态和姿势平衡。随着[牙合]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咬合与人体姿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口颌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和肌筋膜链的解剖联系与人体姿势产生关联,错[牙合]畸形、牙齿缺失、咬合接触强度的变化以及咬合干扰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姿势;同时,利用护齿器或咬合板等工具获得稳定的咬合及口颌状态,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提升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本文就咬合与人体姿势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错[牙合] 体态 姿势平衡 三叉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部分后牙反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美青 胡敏 +3 位作者 陈金武 姚秀芳 颜朝云 柴田考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4名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 I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用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1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4名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 I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用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1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反牙合组出现同出同入型、对出对入型等异常咀嚼环及“8”字型、出入轨重合型、桃型、平顶型、紊乱型等异常牙合期轨迹 ;2反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 ,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 ,咀嚼终末平均速度明显增大。结论 :单侧部分后牙反牙合 ,可以对咀嚼运动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HE 咀嚼运动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美青 元方 +2 位作者 颜朝云 姚秀芳 段小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突面接触关系 ,8个月后取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常规制备 ,喷金镀膜后扫描电镜观察。另 1只动物作空白对照。结果 :对照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 ,有明显的波纹 ,髁状突断面可见界限明显、有一定厚度的三层结构。实验组髁状突和关节盘 ,主要是髁顶附近内前向外后走行的一个区域 ,表面凝胶样物质卷曲、甚至丧失 ,髁状突表面出现纤维暴露区。断面显示 ,软骨变薄 ,蜂窝状软骨陷窝层局部不连续 ,关节盘中后带部分区域表面沟纹紊乱 ,在下表面后带观察到类似弹坑样变。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牙HE 渐进性咬合紊乱 恒河猴 扫描电镜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部分后牙锁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颜朝云 王美青 +1 位作者 陈金武 姚秀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6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 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6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 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 ( 5 9.3 8% )或咀嚼侧出入型 (同出同入型 ,2 1.88% )咀嚼环 ;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 ,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He 咀嚼运动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美青 曹鸿涛 +1 位作者 刘晓东 张俊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牙合。 7具尸体没有上述表现者设为对照组。TMJ石蜡切片 ,HE染色观察。动物实验 :18只新西兰大白兔 ,9只以固定矫治技术将第一前磨牙拉向其近中的自然间隙 ,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 ,另 9只作对照 ,3个月后TMJ切片观察。结果 :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 ,咬合紊乱组关节盘明显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关节盘可随咬合紊乱而作厚度方面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解剖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动物实验 咬合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护骨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蕾 熊利峰 +2 位作者 孙磊 贺建军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2,127,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护骨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8周龄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护骨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8周龄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建立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每组、每性别各处死3只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OPG、RANKL的表达特点。结果OPG和RANKL均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组OPG总体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多(P<0.05);实验2、6、8周组RANKL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多(P<0.05),实验4周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雄性变化趋势相同。结论OPG和RANKL均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咬合 护骨素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咀嚼效率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建勋 马楚凡 +1 位作者 王美青 刘子军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94-96,共3页
咀嚼效率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目前有许多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为研究各方法的可比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用花生米过筛称重法、花生米悬浊液比色法、硬化明胶吸附比色法对36名受试者的咀嚼效率进行了测定,发... 咀嚼效率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目前有许多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为研究各方法的可比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用花生米过筛称重法、花生米悬浊液比色法、硬化明胶吸附比色法对36名受试者的咀嚼效率进行了测定,发现用花生米是浊液比色法测定咀嚼效率结果与花生米过筛称重法结果相关,而硬化明胶吸附比色法与另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相关不显著;咀嚼次数在咀嚼末期与咀嚼效率呈正相关;排除试验材料性质的影响,力与咀嚼效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效应 HE力 咀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诱导下升颌肌不同水平主动收缩的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丽娟 李宝勇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3-1095,1099,共4页
目的:探索持续紧咬、咬合力水平和视觉反馈三因素对正中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肌电活动水平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T-Scan III咬合分析仪和BioEMG III肌电图仪同步记录25例健康正常成年人以轻度、中等、最大咬合力做正中紧咬时双... 目的:探索持续紧咬、咬合力水平和视觉反馈三因素对正中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肌电活动水平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T-Scan III咬合分析仪和BioEMG III肌电图仪同步记录25例健康正常成年人以轻度、中等、最大咬合力做正中紧咬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和咬肌(MM)的肌电活动,并以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咬合力水平、力值视觉反馈和维持因素对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TA和MM的肌电活动水平均随咬合力增高以及力量维持而增强(P<0.001),而且咬合力水平与维持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力值视觉反馈下仅一侧肌电(右侧TA和左侧MM)维持在目标水平(P>0.05)。结论:维持一定的咬合力水平将增加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维持努力与咬合力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咬合力水平视觉反馈对降低肌电活动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力 升颌肌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决定质量:谈功能性咬合接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美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1-743,共3页
咬合是指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它是一个三维关系,其中垂直向咬合接触关系包括了上、下颌牙面凸凹结构之间在牙尖交错的静态接触以及各种咬合运动中的协调、吻合的动态接触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咬合功能。然而目前尚缺乏垂直向咬合接触... 咬合是指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它是一个三维关系,其中垂直向咬合接触关系包括了上、下颌牙面凸凹结构之间在牙尖交错的静态接触以及各种咬合运动中的协调、吻合的动态接触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咬合功能。然而目前尚缺乏垂直向咬合接触的正常形态标准,临床上仍然主要以近远中向(一牙对二牙)以及唇(颊)舌向关系正常的咬合形态标准作为咬合治疗的正常标准。建立满足功能需求的、个体化的垂直向咬合接触正常标准,是目前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 咀嚼功能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鹿蕾 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68-671,676,共5页
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是牙周膜内的一种低阈值慢适应力感受器,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在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的发育、再生和改建中,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起关键性作用,牙周组织中的终末神经膜细胞也可能参与其中。咬合关系变化和正畸移动力... 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是牙周膜内的一种低阈值慢适应力感受器,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在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的发育、再生和改建中,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起关键性作用,牙周组织中的终末神经膜细胞也可能参与其中。咬合关系变化和正畸移动力等牙周力环境的改变,可引起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本文就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神经营养因子、终末神经膜细胞、力环境改变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 神经营养因子 终末神经膜细胞 牙周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能受体对骨改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正 赵长铭 +1 位作者 焦凯 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骨组织终生处于改建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对骨组织和骨细胞的神经支配是其调控骨代谢的组织学基础。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其对应的配体结合后,激活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完成其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控,调节骨代谢。对于成骨细胞,SNS既可以... 骨组织终生处于改建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对骨组织和骨细胞的神经支配是其调控骨代谢的组织学基础。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其对应的配体结合后,激活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完成其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控,调节骨代谢。对于成骨细胞,SNS既可以通过激活α1受体促进骨形成,也可以通过激活β2受体抑制骨形成;对于破骨细胞,SNS既可直接作用于破骨前体细胞,促进其分化成熟,还可以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分泌促破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间接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在骨生理病理改建方面,SNS通过调控破骨活动参与牙槽骨在力学刺激下的骨改建。SNS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阻断SNS信号对预防骨质疏松等以病理性骨量丢失为特征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能受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生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前牙反大鼠髁突异常分化的软骨细胞中CaMKⅡ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向洪 张勉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单侧前牙反(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对大鼠髁突软骨的致病意义及对促软骨细胞分化的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6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UAC组和对照组,其中UAC组左侧上下切牙各戴一套筒冠并形成反... 目的:研究实验性单侧前牙反(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对大鼠髁突软骨的致病意义及对促软骨细胞分化的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6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UAC组和对照组,其中UAC组左侧上下切牙各戴一套筒冠并形成反关系,对照组不作处理。于实验开始后4周和8周取材,HE和番红O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的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MKⅡ的表达,Real-time PCR测量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UAC组髁突软骨细胞分化异常,软骨变薄,基质减少,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P<0.05),CaMKⅡ阳性细胞百分数以及CaMKⅡ和Mmp-13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但促增殖的Pcna以及软骨基质Col2a1、Aggrecan的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UAC可导致髁突软骨异常分化并伴有CaMKⅡ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软骨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局部雌激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李蓓 于世宾 +3 位作者 李齐宏 文军 董智伟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则在实验6周时拔除第一磨牙,2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个数来探讨雌激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雌激素主要表达于大鼠髁突软骨的成熟层和肥大层;2)正常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的雌激素表达水平自6周龄到16周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无论幼年组还是青春期组,咬合紊乱2周时雌激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4、6、8周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咬合紊乱组雌激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及咬合紊乱8周组(P<0.01)。结论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实验性咬合紊乱可以一过性升高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血管发生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间的关系
15
作者 王庆昱 戴娟 +1 位作者 段银钟 王美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72-475,共4页
有关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发生于软骨组织的血管发生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髁突软骨血管发生与骨关节病、软骨血管发生的分子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关节病 软骨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