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 被引量:9
1
作者 陆伟 金岩 +6 位作者 张勇杰 陈小红 刘鹏 方军 孟浩 张锐红 唐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SD大鼠脂肪组织,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DSC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SD大鼠脂肪组织,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DSC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SD大鼠背部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ADSC复合胶原实验组、单纯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3±1.7),(16.9±2.5)和(21.2±4.2)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ADSC复合胶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胶原纤维均较单纯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ADSC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提示以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 皮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物活性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穿透性移植后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浩 惠延年 +2 位作者 林旭初 阎锋 金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tissue-engineered corneal equivalent,TECE)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脱细胞猪角膜基质(corneal acellu-lar matrix,CACM)接种7dSD大鼠原代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气液面培养4~6...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tissue-engineered corneal equivalent,TECE)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脱细胞猪角膜基质(corneal acellu-lar matrix,CACM)接种7dSD大鼠原代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气液面培养4~6d至材料透明后作为TECE组植片,单纯CACM作为对照组植片,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植片混浊度、角膜细胞修复情况,2周、4周、8周、16周取材进行HE检查、20周取材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TECE组术后10d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对照组术后14d角膜荧光素钠染色(-);TECE组新生血管出现时间(5.00±1.22)d晚于对照组(3.80±0.8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周时TECE组新生血管面积(15.47±7.01)mm2少于对照组(62.75±29.22)mm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拆线后2组角膜新生血管均大部分消退,植片逐渐透明;20周透射电镜检查提示2组均有新胶原形成,TECE组有神经纤维长入。结论以CACM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透明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组织工程 去细胞基质 生物支架材料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角膜片移植治疗无菌性角膜溃疡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超 胡丹 +2 位作者 刘源 雷娟 金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片治疗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角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作单纯羊膜移植和以羊膜为载体的组织工程角膜片移植。术后进行大体观察、裂隙灯观察、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片治疗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角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作单纯羊膜移植和以羊膜为载体的组织工程角膜片移植。术后进行大体观察、裂隙灯观察、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羊膜为载体组织工程角膜片移植治疗角膜溃疡,平均7.5周溃疡完全愈合,角膜恢复透明性和屈光性,较单纯羊膜移植组(平均9周)角膜溃疡修复快,效果好结论羊膜为载体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片可以有效治疗角膜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角膜溃疡 移植 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明 金岩 +3 位作者 刘源 赵宇 刘鹏 董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以简单有效的方法获取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为构建含有血管的组织工程产品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用出生 1d的SD仔鼠的肺组织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中心设计的方法对其进行纯化 ,... 目的 :探讨以简单有效的方法获取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 ,为构建含有血管的组织工程产品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用出生 1d的SD仔鼠的肺组织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中心设计的方法对其进行纯化 ,用经优化处理的内皮细胞培养液扩大培养。通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其来源。结果 :用此法进行的原代培养 ,血细胞在换液和传代过程中被去除 ,成纤维细胞污染可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中心设计的方案纯化去除。经鉴定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较高 ,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由此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 ,生长状态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肺微血管 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和纤维蛋白胶快速构建人工皮肤修复创面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世宇 陆伟 +3 位作者 张晓军 麻丹丹 郭维华 金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GFP小鼠脂肪组织,获得GFP小鼠脂肪干细胞(ADSCs),并证明其具有成骨和成脂...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GFP小鼠脂肪组织,获得GFP小鼠脂肪干细胞(ADSCs),并证明其具有成骨和成脂的多向分化能力,经体外扩增后复合纤维蛋白胶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5只C57鼠随机分成3组: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纤维蛋白胶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C57BL小鼠背部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不断的增殖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荧光检测创面有大量GFP小鼠脂肪干细胞存活。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组织学观察显示,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实验组上皮形成较厚,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有序,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单纯纤维蛋白胶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GFP-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提示以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快速成型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 皮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与陶瓷化骨及β-磷酸三钙复合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大为 金岩 +3 位作者 李石保 王容 郑昌琼 宋志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 :观察水凝胶 (hydrogel ,HG)分别与陶瓷化骨 (ceramicbovinebone ,CBB)、β 磷酸三钙 (β tricalciumphosphate ,β TCP)复合成的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 (MSCs)的生长、分化的影响 ,寻找更适合骨组织工程的复合物支架材料。方法 ... 目的 :观察水凝胶 (hydrogel ,HG)分别与陶瓷化骨 (ceramicbovinebone ,CBB)、β 磷酸三钙 (β tricalciumphosphate ,β TCP)复合成的复合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 (MSCs)的生长、分化的影响 ,寻找更适合骨组织工程的复合物支架材料。方法 :将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CBB HG、β TCP HG上 ,另外MSCs分别接种于单纯的CBB、β TCP上作为对照 ,进行体外培养。 5、10d取材 ,细胞计数观察贴附及增殖情况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 ,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与各组材料均能形成良好贴附 ,两种复合材料上贴附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CBB HG、β TCP HG两组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Ⅰ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差别 ,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BB HG、β TCP HG均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及基质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陶瓷化骨 Β-磷酸三钙 骨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细胞 复合物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早衰性骨质疏松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杲丽 胡成虎 金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712,共6页
目的:研究在小鼠早衰性骨质疏松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功能的变化,为揭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衰小鼠(SAMP6)为动物模型(对照小鼠:SAMR1),分离培养3个月与6个月小鼠的BM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表型鉴... 目的:研究在小鼠早衰性骨质疏松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功能的变化,为揭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衰小鼠(SAMP6)为动物模型(对照小鼠:SAMR1),分离培养3个月与6个月小鼠的BM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表型鉴定后用于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该结果进行了Pathway分析。分离培养鉴定2组的BMMSCs并对其成骨与成脂的分化能力进行比较,在诱导分化后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揭示骨髓间充干细胞功能在早衰性骨质疏松中的改变。结果:本研究证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降低而成脂能力增高;芯片结果的Pathway分析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有4个关键基因发生改变,提示TGF-β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早衰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TGF-β通路发生了改变,为通过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有效逆转治疗、改善骨质疏松状态提供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衰老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asL表达降低对CD4^+ 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邵秉一 于洋 +3 位作者 付欣 廖立 杨德琴 金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520,共6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Fas配体(FasL)表达降低对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Fas配体(FasL)表达降低对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小鼠行双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建立假手术组(sham),Micro-CT确定模型成功建立。流式细胞术对BMMSCs行表型鉴定,将OVX组、sham组和sham+雌激素刺激组BMMSCs与激活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Annexin V/7-AAD/CD4流式细胞仪计数3组共培养体系中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VX组、sham组及不同浓度雌激素刺激BMMSCs后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检测显示sham+雌激素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大于sham组(P<0.05),sham组CD4+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大于OVX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OVX组Fas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都较sham组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雌激素刺激下的sham组BMMSCs中FasL mRNA及蛋白表达与雌激素浓度呈梯度上升。结论:雌激素能够调控BMMSCs中FasL的表达,雌激素调控BMMSCs表达FasL能够影响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改变,这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期根端复合体是牙根牙周发育的生长调控中心 被引量:7
9
作者 金岩 徐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9-472,478,共5页
首次强调了哺乳动物牙根发育过程中根端组织的完整性,并首次提出了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AC)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牙根与牙周组织发育的同步性、二者之间结构及功能上的整体性以及发育期牙根根端组织各种细胞成分间密切的相关性。... 首次强调了哺乳动物牙根发育过程中根端组织的完整性,并首次提出了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AC)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牙根与牙周组织发育的同步性、二者之间结构及功能上的整体性以及发育期牙根根端组织各种细胞成分间密切的相关性。文中详细论述了DAC的组织学、细胞学特性及其形成牙根和牙周组织的能力,证明了DAC是成体环境中具有"胚胎性"特征的组织,作为牙根和牙周组织共同发育的生长和调控中心持续存在于牙根发育的整个过程中。DAC包含形成牙根和牙周组织所必需的所有的前体细胞和成牙的微环境,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极强的发育能力以及再生牙根和牙周组织的能力,有望成为牙根和牙周组织工程优秀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发育 牙周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髓干细胞与牙乳头间充质细胞成牙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明 金岩 +3 位作者 郝伟 唐亮 张勇杰 李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牙髓干细胞替代牙乳头间充质细胞进行牙齿再生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分离培养6周龄SD大鼠切牙牙髓干细胞(DPSCs)和出生1d的SD仔鼠切牙牙乳头间充质细胞(DPMCs),对上述2种细胞的表面标记、增殖能力、体外矿化能力以及向... 目的:探讨采用牙髓干细胞替代牙乳头间充质细胞进行牙齿再生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分离培养6周龄SD大鼠切牙牙髓干细胞(DPSCs)和出生1d的SD仔鼠切牙牙乳头间充质细胞(DPMCs),对上述2种细胞的表面标记、增殖能力、体外矿化能力以及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PSCs与DPMCs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矿化能力,体外诱导均有成牙本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DSPP基因表达,体内移植后均能够形成牙本质样结构。结论:DPSC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牙胚间充质细胞的替代细胞,在适宜的诱导环境中能够替代DPMCs进行牙齿的再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牙乳头间充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期TGF-β超家族成员与腭裂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轩东英 张建波 金岩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从细胞生物学水平研究腭裂形成中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助于阐述腭裂形成机理,并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TGF-β超家族在腭裂形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胚胎发育期 TGF-Β超家族 腭裂 维甲酸 细胞因子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乳头细胞多向分化的观察
12
作者 庄姮 金岩 +2 位作者 邹晓英 岳林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牙乳头细胞中存在的前体细胞类型及其分化特性。方法:分离培养出生后4 d的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乳头细胞,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 in,OCN)、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 in,DSP)的表达。观察出生后1 d的SD仔鼠下颌第一磨... 目的:探讨牙乳头细胞中存在的前体细胞类型及其分化特性。方法:分离培养出生后4 d的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乳头细胞,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 in,OCN)、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 in,DSP)的表达。观察出生后1 d的SD仔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胚胎11 d的下颌突在肾被膜下生长2周后的情况。确定肾被膜下可作为移植区后,将牙乳头细胞团及与成釉器的复合体移植到肾被膜下,24 d后观察所形成的组织结构。结果:体外培养的牙乳头细胞可表达OCN和DSP。出生后1 d的SD仔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胚胎11 d的下颌突在肾被膜下可继续发育生长。经肾被膜下移植培养后,牙乳头细胞团可生成牙本质样结构和骨样结构,而与成釉器复合后只观察到紧邻支架的牙本质样结构。结论:牙乳头细胞中包含不同类型的前体细胞,其分化方向与所处微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乳头 细胞分化 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神经嵴细胞及内胚层在鳃弓发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娜 金岩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47-349,共3页
颅神经嵴细胞在脊椎动物颌面部发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衍生物包括牙齿及牙周组织、骨及衍生物、鳃弓神经节等。近来大量研究发现,颅神经嵴细胞在鳃弓模式形成中并非起决定性作用,而鳃弓的发育是颅神经嵴和内胚层交互作用的结果,内胚层... 颅神经嵴细胞在脊椎动物颌面部发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衍生物包括牙齿及牙周组织、骨及衍生物、鳃弓神经节等。近来大量研究发现,颅神经嵴细胞在鳃弓模式形成中并非起决定性作用,而鳃弓的发育是颅神经嵴和内胚层交互作用的结果,内胚层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可以认为对颅神经嵴在鳃弓发育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嵴细胞 颌面发育 鳃弓 内胚层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促进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蔓菁 金岩 +2 位作者 史俊南 刘源 李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TGF_β)对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6 0pmol LTGF_β作用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分别于 1d、2d后进行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_SM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检测 ,2d后定量RT...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TGF_β)对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6 0pmol LTGF_β作用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分别于 1d、2d后进行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_SM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检测 ,2d后定量RT_PCR检测α_SMA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 ,TGF_β诱导组表达α_SMA的细胞数约为 95 % ,而未加分化抑制剂的自然分化组表达α_SMA的细胞数约为 6 5 %。图象分析显示 ,1d、2dTGF_β诱导组抗α_SMA着色平均灰度值小于未加分化抑制剂的自然分化组。定量RT_PCR显示TGF_β诱导组α_SMAmRNA量大于自然分化组。有分化抑制剂的对照组细胞不表达α_SMA。结论 TGF_β诱导组细胞表达α_SMA强于自然分化组。TGF_β可以促进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平滑肌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种毛囊细胞构建细胞团以再生毛囊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韦蔚 刘世宇 金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制备毛乳头细胞和隆突部细胞复合而成的细胞团在体内构建毛囊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分离培养毛囊毛乳头细胞、隆突部细胞,利用毛乳头细胞混合I型胶原制作细胞团包裹隆突部细胞团,移植于大鼠肾被膜下。结果:移植后的混合细胞... 目的:探索体外制备毛乳头细胞和隆突部细胞复合而成的细胞团在体内构建毛囊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分离培养毛囊毛乳头细胞、隆突部细胞,利用毛乳头细胞混合I型胶原制作细胞团包裹隆突部细胞团,移植于大鼠肾被膜下。结果:移植后的混合细胞团内有毛囊样结构产生。结论:毛乳头细胞和隆突部细胞复合形成的细胞团有生成毛囊的潜力,为组织工程皮肤中构建毛囊做了进一步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隆突部细胞 毛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