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蜗炎症反应在噪声性耳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国平 邹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1-705,共5页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噪声暴露导致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噪声暴露后,耳蜗内巨噬细胞浸润、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多。噪声引起耳蜗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是:噪声损伤引起耳蜗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后者与耳蜗内的模式识别受...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噪声暴露导致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噪声暴露后,耳蜗内巨噬细胞浸润、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多。噪声引起耳蜗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是:噪声损伤引起耳蜗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后者与耳蜗内的模式识别受体结合,进而通过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耳蜗天然免疫系统,同时噪声暴露破坏血迷路屏障,使得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易于向耳蜗内浸润,进而引发耳蜗炎症反应。而抗炎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噪声性耳聋的程度,为治疗噪声性耳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炎症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X6转染鼻咽癌细胞对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波 彭渝 +1 位作者 张速勤 李兆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已经发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鼻咽部组织中NPC相关基因NGX6(nasopharyngeal carcinom a associatedgene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有相关性。文中通过实验研究NP... 目的已经发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鼻咽部组织中NPC相关基因NGX6(nasopharyngeal carcinom a associatedgene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有相关性。文中通过实验研究NPC发展过程中NGX6与VEGF-C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VEGF-C在转染NGX6的NPC细胞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与空白载体转染的NPC细胞中表达的VEGF-C相比,转染NGX6的NPC细胞中VEGF-C表达下调。结论 NGX6可能对VEGF-C的表达存在着抑制作用,从而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NGX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外耳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平 郑宏良 +4 位作者 陈世彩 周义德 温武 郑贵亮 陈东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外耳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外耳癌的诊疗资料,其中耳廓癌13例,外耳道癌23例。11例耳廓癌行肿瘤局部切除,2例耳廓癌行部分或全耳廓切除+外耳道切除+腮腺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Tis及4例T1... 目的探讨外耳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外耳癌的诊疗资料,其中耳廓癌13例,外耳道癌23例。11例耳廓癌行肿瘤局部切除,2例耳廓癌行部分或全耳廓切除+外耳道切除+腮腺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Tis及4例T1外耳道癌患者行肿瘤局部切除,5例T1患者行外耳道软组织袖状切除;6例T2患者行外耳道软组织及骨壁整块切除+乳突切除术,如肿瘤侵犯外耳道周围软组织则加行腮腺浅叶切除;3例T3患者行颡骨外侧切除术+腮腺切除+腮腺区、颈I~V区淋巴结清扫;4例T4患者行颞骨次全切除+腮腺切除+下颌关节切除术+腮腺区、颈I~V区淋巴结清扫,创面以耳前带蒂皮瓣、耳后带蒂皮瓣、颞肌瓣、游离组织瓣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延期愈合或皮瓣坏死情况。术后88.89%(32/36)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患侧听功能,但晚期患者行放射治疗后,听力损失加重。随访5年,13例耳廓癌失访3例,无复发病例,仅1例因肺转移死亡;23例外耳道癌失访5例,8例复发,3年生存率77.78%(14/18)。结论耳廓癌早期易发现并彻底切除,预后较好;外耳道癌起病隐匿,早期易误诊,手术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术后听功能保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外耳道 癌症 手术 听功能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性发声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世彩 郑宏良 +3 位作者 周水淼 朱敏辉 周颖 魏开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并非一罕见病,1871年Traube首先描述了其临床表现,1875年Schnitzler提出了痉挛性发声障碍这一病名。SD又称为局灶性喉肌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中枢运动信息处理程序障碍所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并非一罕见病,1871年Traube首先描述了其临床表现,1875年Schnitzler提出了痉挛性发声障碍这一病名。SD又称为局灶性喉肌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中枢运动信息处理程序障碍所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声时喉部肌肉非随意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发声障碍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肌张力障碍 临床表现 信息处理 罕见病 局灶性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治疗术式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世彩 郑宏良 +7 位作者 周水淼 李兆基 黄益灯 陈刚 张速勤 沈小华 刘锋 崔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对28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减压术(8例)、膈神经移植术(11例11侧)、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及嗓音声学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对28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减压术(8例)、膈神经移植术(11例11侧)、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及嗓音声学分析、喉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随访1年以上。结果①神经减压术8例13侧有6例10侧声带恢复生理性内收及外展运动,外展幅度2—8mm,声门裂隙6—12mm,顺利拔管;2例双侧声带仍固定无法拔管。②膈神经移植11例11侧中8侧术后恢复声带外展功能,幅度达2.8mm,声门裂隙6.12mm,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此8例均顺利拔管;2侧声带仍固定、1侧吸气时声带反而内收,此3例均未能拔管。③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9侧仅1侧吸气时声带轻度外展,声门开大为4mm,发声时声带内移,拔管后不能行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④除6例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恢复正常外,其余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⑤术后12个月膈神经移植、神经减压术侧自发电位波形、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神经肌蒂移植术侧,而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返神经减压术、膈神经移植术较神经肌蒂移植术能更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神经减压术还能恢复正常发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膈神经 外科 手术 神经再生 声带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周莹 李孟 +4 位作者 郑宏良 陈世彩 曹婧 陈东辉 朱敏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及术后转归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对138例声带白斑患者分别行声带黏膜剥脱术(剥脱组,69例)和声带浅固有层切除加或不加缝合术(切除组,69例),术前、术后2周、4周、6周、8周、3月... 目的探讨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及术后转归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对138例声带白斑患者分别行声带黏膜剥脱术(剥脱组,69例)和声带浅固有层切除加或不加缝合术(切除组,69例),术前、术后2周、4周、6周、8周、3月、6月、12月行动态喉镜检查和嗓音主客观声学分析,观察两组疗效及术后转归特点。结果术后2周两组的声带黏膜波、声带振动对称性、规律性、总嘶哑度(G)、jitter、shimmer、NHR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剥脱组术后4周动态喉镜、嗓音主客观声学分析均较术后2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6周及之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除组患者术后6周动态喉镜、嗓音主客观声学分析G、jitter、shimmer、NHR与术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8周及以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剥脱组患者嗓音恢复更快,切除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剥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治疗声带白斑复发率低,嗓音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白斑 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术 声带黏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喉镜记波扫描评估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振动功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玎 王伟 +2 位作者 陈世彩 陈东辉 郑宏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喉镜记波扫描(videostrobokymography,VSK)评价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振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晚期症状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55例,其中记录不到基频的患者17例,可以记录到基频的患者38例,选取与这38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喉镜记波扫描(videostrobokymography,VSK)评价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振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晚期症状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55例,其中记录不到基频的患者17例,可以记录到基频的患者38例,选取与这38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8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动态喉镜检查并录像,并行VSK检查获得声带前、中、后1/3特定位点的开放商(open quotient,OQ)数值,结合记波扫描图形分析VSK图像特征。结果 VSK图像中,正常对照组38例中8例(21.05%)声带后1/3相位轻微不对称,黏膜波稍减弱,其中2例(5.26%)后声门有裂隙,声带后1/3闭合相未见声门闭合;其余声带各位点相位均基本对称,黏膜波基本正常。声带麻痹组记录不到基频的17例(30.91%)无法得到可靠的OQ值。38例(69.09%)可以记录到基频的患者声带相位均极不对称,其中患侧声带可观察到黏膜波的18例(32.73%)中6例(10.91%)声带前1/3位点闭合相可观察到声门闭合,而声带中、后1/3位点闭合相未见声门闭合,双声带黏膜波减弱;患侧声带可观察到黏膜波的余12例(21.82%)及患侧声带观察不到黏膜波的20例(36.36%)患者VSK图像声带前、中、后1/3闭合相均未见声门闭合。记录到基频的38例声带麻痹患者声带前、中、后1/3位点OQ值分别为0.94±0.14、1.00±0.00、1.00±0.00,而正常对照组OQ值分别为0.55±0.10、0.64±0.13、0.60±0.17,声带麻痹组各位点的OQ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K能够直观观察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某一位点振动的开放和闭合情况、相位对称性及黏膜波,是一种评价声带振动功能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动态喉镜 动态喉镜记波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被引量:7
8
作者 施剑斌 郑宏良 +4 位作者 陈世彩 刘菲 王佳 张明星 王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7年12月22例行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误吸指数、主观听感知评估参数(GRBAS)、声学检测参数[基频(F0)... 目的评估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7年12月22例行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误吸指数、主观听感知评估参数(GRBAS)、声学检测参数[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最大声时(MPT)、平均气流率(MF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后误吸指数分值较术前明显下降,GRBAS评估各参数比术前明显下降,声学检测各参数(F0、jitter、shimmer、NNE)较术前明显降低,最大声时明显延长,平均气流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是一种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有效的声带内移术,既可恢复良好的发声功能,又可缓解误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杓状软骨内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神经修复治疗外伤性声带麻痹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世彩 郑宏良 +10 位作者 周水淼 李兆基 黄益灯 陈刚 沈小华 周义德 王素敏 刘菲 张贤 陈东辉 荆建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9-423,共5页
目的 探讨各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 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153例,单侧138例、双侧15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减压术3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102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 目的 探讨各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 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153例,单侧138例、双侧15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减压术3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102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例、膈神经移植及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神经肌蒂植入术11例。手术前后以喉镜、嗓音评估及声学分析、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①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3个月内19例、3月以上1例经喉返神经减压术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3个月以内3例、3个月以上4例患者经喉返神经减压及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后均未恢复声带运动;颈袢喉返神经吻合组78例发声时声带突有明显内收运动。24例无明显内收运动;但上述3种术式除喉返神经端端吻合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3例外,其余患者发声时声带均处于正中位,声门闭合良好,后联合裂隙不明显,97%(134/138)嗓音恢复正常。②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行神经减压4例7侧,有4例5侧恢复运动,均拔除气管套管;行膈神经移植术的11例中,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6例6侧,幅度达2—8mm;轻度外展2例2侧,幅度1~2mm,但声门裂隙达6—12mm,此8例均顺利拔管,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2例2侧膈神经移植术后声带仍固定,1例1侧吸气性声带内收,未能拔管。一侧膈神经移植而另一侧肌蒂埋植的4例中,肌蒂埋植侧仅1例声带轻微外展。总拔管率80%(12/15)。膈神经移植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明显好转。③各种神经修复术的神经再支配得到神经肌电图检查的证实,随访一年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退步。结论 ①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膈神经移植术能很好地恢复喉的生理功能;②喉神经修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及侧别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喉肌 声带麻痹 神经再生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NGX6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波 张速勤 李兆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34-336,共3页
NGX6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最初认为是鼻咽癌相关的抑癌基因,近年来研究显示,NGX6也具有抑制结肠癌、肝癌等肿瘤的作用。NGX6抑制肿瘤的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清楚。文中综述鼻咽癌、大肠癌等肿瘤的NGX6基因研... NGX6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最初认为是鼻咽癌相关的抑癌基因,近年来研究显示,NGX6也具有抑制结肠癌、肝癌等肿瘤的作用。NGX6抑制肿瘤的具体功能及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不清楚。文中综述鼻咽癌、大肠癌等肿瘤的NGX6基因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结肠癌 肿瘤抑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与剪切应激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静 Ilmari Pyykkto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梅尼埃病是以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闷涨感为特征的症状符合体,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应激反应 手术治疗 内淋巴囊 剪切 听力减退 工作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期神经再支配对大鼠失神经面肌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东辉 刘菲 +3 位作者 王伟 荆建军 陈世彩 郑宏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延期神经再支配对大鼠失神经面肌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面神经损伤8周组(n=10)、面神经损伤16周组(n=10)、延期8周神经修复组(n=60)和延期16周神经修复组(n=60)。以缝线...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延期神经再支配对大鼠失神经面肌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面神经损伤8周组(n=10)、面神经损伤16周组(n=10)、延期8周神经修复组(n=60)和延期16周神经修复组(n=60)。以缝线结扎左侧面神经制造面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结扎后8周和16周行神经减压即延期神经再支配。采用诱发肌电图检测面肌动作电位最大振幅和潜伏期;采用肌肉Masson染色和神经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单位面积内肌纤维数目和平均直径、面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结果面神经损伤组动物可见左侧面肌瘫痪,未见自发性恢复。延期8周神经修复组术后16周面肌功能恢复良好,面肌动作电位最大振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的75.55%,单位面积内有髓纤维数目、肌纤维数目和平均直径分别为正常值的72.26%(P<0.05)、95.2%(P>0.05)和93.79%(P>0.05)。而延期16周神经修复组术后16周面肌功能恢复差,单位面积内有髓纤维数目、肌纤维数目和平均直径分别为正常值的36.65%(P<0.05)、69.33%(P<0.05)和72.77%(P<0.05)。结论适时延期神经修复可较好恢复面肌功能,虽然晚期神经修复效果差,但仍可恢复部分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失神经 神经再支配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at软件及DSI对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红敏 王伟 +2 位作者 郑宏良 李玎 李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Praat软件及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dysphonin severity index,DSI)对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 65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均于患侧行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全部病例于手术前及术后3月、12月分别行DSI... 目的探讨Praat软件及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dysphonin severity index,DSI)对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 65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均于患侧行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全部病例于手术前及术后3月、12月分别行DSI分析及以Praat软件分析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声音强度(intensity)、噪谐比(NHR)、基频微扰[包括:局部基频微扰(jitter local)、局部绝对基频微扰(jitter local absolute)、基频微扰间期系数5(jitter ppq5)]、振幅微扰[包括:局部振幅微扰(shi mmer local)、局部振幅微扰dB(shi mmer localdB)、振幅微扰间期系数5(shi mmer apq5)]。结果术后3月、12月患者F0、NHR、jitter local、jitter local absolute、jitter ppq5、shi mmer local、shi mmer local dB、shi mmer apq5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月、12月声音强度(intensity)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月、12月DSI值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均为P<0.05)。术后12月上述所有指标与术后3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aat软件及DSI可客观、有效地评估改良杓状软骨内收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该术式治疗单侧声带麻痹远期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声带麻痹 Praat软件 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 杓状软骨内收术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肌管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月 夏思文 +2 位作者 陈世彩 陈东辉 郑宏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肌管转分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肌管表型重塑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2C12细胞系诱导分化形成肌管,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无生长因子干预,诱导组培养液中加入TGF-β1(5 ng/mL),抑...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肌管转分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肌管表型重塑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2C12细胞系诱导分化形成肌管,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无生长因子干预,诱导组培养液中加入TGF-β1(5 ng/mL),抑制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TGF-β1(5 ng/mL)和HGF(30 ng/mL)。培养12 h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GF mRNA表达。结果 :诱导组CTGF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加,抑制组CTGF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较诱导组降低(P<0.05)。结论:HGF可以抑制TGF-β1对肌管表达CTGF的作用,为研究骨骼肌细胞转分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肌管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