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德刚 许俊华 赵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46-174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血糖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晨静 赵忠新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6期363-365,共3页
自从50年前发现REM睡眠期后使我们对睡眠觉醒调节基础机制的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下将在描述正常睡眠过程的基础上,回顾核医学(神经影像)方法及其在睡眠与脑功能的关系、正常人与抑郁症、原发性失眠和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神经影像 影像学研究 不宁腿综合征 原发性失眠 睡眠觉醒 睡眠过程 睡眠期 REM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及恢复睡眠对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红莲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对大鼠海马及皮质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REM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C组和环境对照组:T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 目的研究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对大鼠海马及皮质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REM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C组和环境对照组:T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获取海马及皮质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REM睡眠剥夺13、、5及7天、恢复睡眠6、12、24及48 h大鼠皮质、海马nNOS mRNA的表达。结果CC组和TC组海马及皮质nNOS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REM睡眠剥夺1天和3天组nNOS mRNA表达增多,睡眠剥夺5天组nN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睡眠剥夺7天组nNOS mRNA达到峰值(0.691±0.008,P<0.01),睡眠恢复后6 h、12 h和24 h组nNOS mRNA表达仍高于TC组。结论大鼠REM睡眠剥夺增加皮质、海马nNOS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海马 聚合酶链反应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病历书写 提高神经病学实习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庄建华 王贵平 赵忠新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1期174-175,共2页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通过加强实习医师对病历的书写,可以提高实习医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分析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实习效果。
关键词 病历书写 实习医师 临床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学教学理念转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月嫦 黄流清 +1 位作者 贺斌 赵忠新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6期1302-1305,共4页
在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医学发展史、神经病学进展及神经病学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可测性原则,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的意识",促进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使神经病学教学理念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教学理念 神经病学 临床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平台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正卿 李雁鹏 赵忠新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3期622-623,共2页
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学员普遍反映神经系统疾病抽象难懂。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水平,作者利用神经电生理平台,让实习学员对神经科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了直观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实习学员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 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学员普遍反映神经系统疾病抽象难懂。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水平,作者利用神经电生理平台,让实习学员对神经科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了直观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实习学员对神经病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电生理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模式下神经病学研究生培养策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雁鹏 赵正卿 +1 位作者 庄建华 赵忠新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5期878-878,895,共2页
转化医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连续、双向、开放转化的研究体系,是国际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将转化医学的理念融入神经病学研究生的培养环节,需要指导研究生从转化医学的角度选择研究方向,教学中融合典型病例训练转化思维,培养机构和... 转化医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连续、双向、开放转化的研究体系,是国际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将转化医学的理念融入神经病学研究生的培养环节,需要指导研究生从转化医学的角度选择研究方向,教学中融合典型病例训练转化思维,培养机构和导师积极搭建转化研究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神经病学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正卿 庄建华 +3 位作者 陈瑛 靳哲 李艳成 赵忠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2例患者在坐位及平躺位见方向向患侧的水平自发持续性眼... 目的探讨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持续性眩晕为表现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2例患者在坐位及平躺位见方向向患侧的水平自发持续性眼震,甩头试验健侧阳性,平卧侧头试验双侧均诱发出水平离地性眼震,平躺后头部向患侧连续转360°时分别出现2个眼震消失点和2个眼震最强点,给予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结论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偶可表现为持续性眩晕发作,其病因为壶腹嵴帽耳石症,临床表现与耳石重力因素和水平半规管空间位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膜 半规管 临床方案 变位性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芳 郭会映 +3 位作者 严斌 王颖婷 周国庆 赵忠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脑小血管病被认为是导致高龄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80岁以上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307例,通... 目的脑小血管病被认为是导致高龄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80岁以上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307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评定量表对脑白质损害分级,在随访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分析起始点重度脑白质损害和随访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的发生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严重脑白质损害在研究对象中达26.4%;年龄、微出血、腔隙性梗死与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有关(P<0.01);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痴呆或认知功能严重下降的患者有46名;多因素分析显示经过平均3.2年随访,起始点存在严重脑白质损害的患者发生痴呆或严重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高于无脑白质损害(RR=8.2,P<0.01)或轻中度脑白质损害的患者(RR=1.7,P<0.01)。结论重度脑白质损害是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严重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脑小血管病 重度脑白质损害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雁 杨月嫦 +1 位作者 吴惠涓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D患者133例(PD组),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多导睡眠图监测2组的睡眠情况。PD组又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D患者133例(PD组),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多导睡眠图监测2组的睡眠情况。PD组又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75例,无睡眠障碍组58例。PD组给予Hoehn-Yahr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8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8)、慢性疼痛评估,以观察PD相关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PSQI、ESS、觉醒次数、N1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明显增加,慢波睡眠明显减少[(8.87±8.68)%vs(15.10±8.57)%,P=0.003]。睡眠障碍组Hoehn-Yahr分期、PDSS-2、ESS、HAMD-17、HAMA-14、慢性疼痛、PDQ-8评分较无睡眠障碍组明显增高(P<0.05,P<0.01)。Hoehn-Yahr分期、HAMD-17评分和疼痛是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昼间思睡更严重,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更多的伴发疼痛且生活质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筱华 赵忠新 +2 位作者 张琳 江波 黄流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的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环境对照组(5只)和睡眠剥夺组(50只)。其中睡眠剥夺组又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的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环境对照组(5只)和睡眠剥夺组(50只)。其中睡眠剥夺组又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3个亚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额叶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依达拉奉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环境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激活了磷酸化的PERK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显示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依达拉奉干预后两指标明显下降(P<0.01)。结论睡眠剥夺启动了内质网应激反应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应答通路之一,依达拉奉可能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大脑皮质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唑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淼 潘霄 +1 位作者 尹又 拓西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评价曲唑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睡眠障碍(S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在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期痴呆SD患者63例,年龄60~80(79.1±7.4)岁,随机分配到曲唑酮组、氯硝西泮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21例,分... 目的:评价曲唑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睡眠障碍(S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在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期痴呆SD患者63例,年龄60~80(79.1±7.4)岁,随机分配到曲唑酮组、氯硝西泮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各自药物进行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估睡眠改善情况,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副作用量表即治疗急诊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曲唑酮组总有效率85.7%,高于阿米替林组(76.2%)和氯硝西泮组(66.7%,c2=6.860,P<0.05);曲唑酮组与氯硝西泮组比较,HAMA、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t=4.21,5.13;P<0.05),曲唑酮组与阿米替林组比较,HAMA、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t=6.47,7.24;P<0.05);曲唑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曲唑酮能有效缓解老年期痴呆SD及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痴呆 曲唑酮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与步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芳 郭会映 +3 位作者 何月 彭巧玲 周国庆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8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32例,通过测量定量步态参数及临床步态量表、脑微出血病灶影像学检查和统计学分析,比较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 目的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8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32例,通过测量定量步态参数及临床步态量表、脑微出血病灶影像学检查和统计学分析,比较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步宽等步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脑微出血数目与步长(回归系数=-0.02,P=0.03)、步宽(回归系数=0.21,P=0.04)、Tinetti试验(回归系数=-0.19,P=0.00)及起立行走试验(回归系数=0.02,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叶和深部微出血灶与步长、步宽呈负相关,与Tinetti试验及站立行走试验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微出血作为独立因素和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步态障碍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想 许炜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5,共2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临床以反复的上气道阻塞导致低通气和窒息为特点,典型者在一个晚上的睡眠期间可以出现100~600次低通气事件,同时伴有睡眠中频繁觉醒,导致睡眠片段化。病情严重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临床以反复的上气道阻塞导致低通气和窒息为特点,典型者在一个晚上的睡眠期间可以出现100~600次低通气事件,同时伴有睡眠中频繁觉醒,导致睡眠片段化。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肥胖症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忠新 张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1-942,共2页
睡眠作为一种重要的恢复机制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反映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个体进入老年阶段岳,由于代偿能力的下降,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元因素更容易通过改变睡眠的质或量来影响机体健康。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抑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艳成 黄流清 +2 位作者 赵忠新 庄建华 彭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非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8例经头颅CT证实的非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起病后72 h内的血压情况,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第21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分组,mRS≥4分组(64例)和mRS&l... 目的探讨非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8例经头颅CT证实的非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起病后72 h内的血压情况,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第21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分组,mRS≥4分组(64例)和mRS<4分组(104例),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mRS<4分组比较,mRS≥4分组患者急性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AP≤120 mm Hg(1 mm Hg=0.1 33 kPa)患者比较,MAP>120 mm Hg患者预后明显差(OR=2.593,95% CI:1.324~5.078,P=0.005)。MAP是近期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5,95% CI:1.007~1.044,P=0.008)。结论非重症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MAP升高是近期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压 危险因素 血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德刚 许俊华 赵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69-871,共3页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结核 脑膜 诊断 鉴别 脑脊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诱导大鼠皮质和海马及延髓caspase-12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红菊 张杰文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RS6、12h亚组;对照组又分为实验环境对照组(TC组)和正常睡眠对照组(C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SD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12表达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分布。结果RT-PCR检测大鼠快速眼动SD1天caspase-12有表达并呈逐渐上升趋势,7天达高峰,RS6、12h及TC组和CC组无caspase-1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D1、3天激活的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5、7天及RS组、TC组和CC组无激活的caspase-12表达。上述变化海马区最明显,皮质区次之,延髓区无改变。TUNEL检测SD1、3天凋亡细胞海马区最多(P<0.05),皮质和延髓区次之。结论SD启动了内质网凋亡通路,并随SD的终止而终止。SD可能是造成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之一,海马区对SD导致的脑损害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大脑皮质 海马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脑缺血后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文昭 缪明永 +3 位作者 邵福源 赵忠新 赵瑛 王学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脑缺血后脑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前腹腔内注射褪黑素 ,制备药物治疗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褪黑素。分离前脑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三磷...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脑缺血后脑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前腹腔内注射褪黑素 ,制备药物治疗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褪黑素。分离前脑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三磷酸腺苷酶 (ATP酶 )活力、线粒体内游离钙水平、线粒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等指标。结果  (1)缺血组脑线粒体GSH水平明显降低 ,与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 )缺血后 1d和 3d组脑线粒体内钙超载 ,与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 ,而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缺血组脑线粒体Na+,K+ ATP酶和Ca2 +,Mg2 + ATP酶活力与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 ,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递降。结论 褪黑素可以提高脑线粒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维持脑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保护缺血后的脑细胞。褪黑素对缺血后再灌注的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可能是通过保护线粒体这一环节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线粒体 褪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知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华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知觉障碍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