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肽S:睡眠-觉醒相关新型神经肽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正卿 李雁鹏 +1 位作者 赵菲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神经肽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其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外侧臂旁核,并在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和杏仁核也有分散表达。神经肽S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神经肽S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调节睡眠觉醒系统、促觉醒、改善认知功能、抗焦虑... 神经肽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其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外侧臂旁核,并在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和杏仁核也有分散表达。神经肽S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神经肽S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调节睡眠觉醒系统、促觉醒、改善认知功能、抗焦虑等。进一步研究神经肽S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使其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可为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类 受体 神经肽 睡眠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性神经病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邵福源 王宇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4-206,共3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磺胺嘧啶 乙嘧啶 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翔翔 李雁鹏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83-386,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源于反复慢性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尤其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密切相关。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脑实质萎缩和脑卒中风险增加等。对阻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源于反复慢性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尤其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密切相关。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脑实质萎缩和脑卒中风险增加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可以完全逆转病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障碍 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及恢复睡眠对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红莲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对大鼠海马及皮质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REM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C组和环境对照组:T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 目的研究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和睡眠恢复对大鼠海马及皮质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REM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C组和环境对照组:T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获取海马及皮质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REM睡眠剥夺13、、5及7天、恢复睡眠6、12、24及48 h大鼠皮质、海马nNOS mRNA的表达。结果CC组和TC组海马及皮质nNOS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REM睡眠剥夺1天和3天组nNOS mRNA表达增多,睡眠剥夺5天组nN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睡眠剥夺7天组nNOS mRNA达到峰值(0.691±0.008,P<0.01),睡眠恢复后6 h、12 h和24 h组nNOS mRNA表达仍高于TC组。结论大鼠REM睡眠剥夺增加皮质、海马nNOS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海马 聚合酶链反应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想 李雁鹏 +4 位作者 吴惠涓 张琳 赵正卿 彭华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睡眠结构异常与认知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夜间多导睡眠图以及持续性操作、倒数n项和Stroop色词测验,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夜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睡眠结构异常与认知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夜间多导睡眠图以及持续性操作、倒数n项和Stroop色词测验,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夜间睡眠监测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OSAS组患者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基本正常(均P>0.05),但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和Ⅱ期睡眠时间延长、Ⅲ期睡眠时间缩短、微觉醒指数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S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现为注意力、反应力、记忆力、干扰分辨能力和执行能力损害,但其损害程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低氧程度不相关(均P>0.05),仅与微觉醒指数和深睡眠时间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接受夜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比例极低,仅为8%(4/50)。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睡眠片段化和深睡眠减少,可能为认知损害的主要原因。寻找针对睡眠结构紊乱所致激素及其受体水平失调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多道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失眠患者与健康人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鹏 李雁鹏 +4 位作者 赵忠新 黄流清 庄建华 吴惠涓 常大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研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感知的特点。方法通过睡眠日记晨间评估项目和多导睡眠图监测获取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及客观睡眠参数。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焦虑... 目的研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感知的特点。方法通过睡眠日记晨间评估项目和多导睡眠图监测获取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及客观睡眠参数。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描述失眠程度并进行初步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眠组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和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均显示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失眠组这种差异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尤其是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误差。失眠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误差呈现双向性。失眠组受试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呈正相关(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中的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其对睡眠状态的自我评估误差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且具有双向误差之特点,包括对睡眠状态的低估(夸大睡眠障碍)和对睡眠状态的高估(忽视夜间的睡眠缺失)。焦虑情绪可能与睡眠潜伏期感知误差具有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多道睡眠描记术 焦虑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受体角度研究睡眠-觉醒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照环 刘振宇 +1 位作者 张瀚文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生物日节律是地球生物受昼夜更替影响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的生理活动。这种全身协调的动态变化是多种机制的共同参与和信息整合。在所有参与睡眠觉醒动态循环调控的环节中,受体至关重要,为细胞... 生物日节律是地球生物受昼夜更替影响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的生理活动。这种全身协调的动态变化是多种机制的共同参与和信息整合。在所有参与睡眠觉醒动态循环调控的环节中,受体至关重要,为细胞内信号效应的启动点,同时亦是重要的干预靶点。对目前已知参与睡眠-觉醒循环调节受体的种类进行归纳,并对其功能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睡眠-觉醒的生理过程,亦为干预其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觉醒 昼夜节律 受体 褪黑激素 受体 神经肽 激素类 受体 神经递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雁 王文昭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缓慢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量表。本文拟就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之通用量表和专用量表,以及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缓慢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量表。本文拟就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之通用量表和专用量表,以及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如抑郁和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疲劳相关量表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 被引量:44
9
作者 费英俊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据报道约95%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表明睡眠障碍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继发症状。它不仅... 脑卒中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据报道约95%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表明睡眠障碍已成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继发症状。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而且会加重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程度,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睡眠障碍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 治疗 睡眠结构紊乱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复位手法治疗36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庄建华 李焰生 +3 位作者 赵忠新 黄坚 王文昭 田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目的 探讨颗粒复位手法 (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 0 0 3年 1~ 12月 ,对 36例后半规管BPPV进行PRM治疗。结果 经 1次PRM治疗后 ,2 8例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成功率为 77 8% ,其中病程在 1周内的 18例患者有 16例症状消失。 4例经 2次PRM治疗 ,2例经 3次PRM治疗后症状也消失 ,总治疗成功率为 94 4 %。 2例无效者行Semont锻炼 ,症状缓解 ,随访至今 ,3例复发 ,复发率 8 8% ,复发者再行PRM治疗仍有效。结论 PRM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 ,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耳石 颗粒复位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交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振宇 张照环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Aβ沉积,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睡眠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睡眠觉醒调节系统和昼夜节律系统受累有关;睡眠障碍亦可影响神经元活性、神经递质分泌,并作为一种应激原影响Aβ的生成和代谢,加速阿尔茨海默病之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拟就其交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芳 郭会映 +3 位作者 严斌 王颖婷 周国庆 赵忠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脑小血管病被认为是导致高龄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80岁以上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307例,通... 目的脑小血管病被认为是导致高龄人群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文中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重度脑白质损害和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80岁以上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307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评定量表对脑白质损害分级,在随访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分析起始点重度脑白质损害和随访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的发生间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严重脑白质损害在研究对象中达26.4%;年龄、微出血、腔隙性梗死与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有关(P<0.01);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痴呆或认知功能严重下降的患者有46名;多因素分析显示经过平均3.2年随访,起始点存在严重脑白质损害的患者发生痴呆或严重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高于无脑白质损害(RR=8.2,P<0.01)或轻中度脑白质损害的患者(RR=1.7,P<0.01)。结论重度脑白质损害是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严重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脑小血管病 重度脑白质损害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及胱冬酶12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红菊 赵忠新 夏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prote in 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胱冬酶(c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 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prote in 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胱冬酶(c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 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为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缺血6、12、24 h大鼠纹状体GRP78、GRP94及caspase-12 mRNA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均发现缺血组GRP78、GRP94 mRNA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血12 h达峰值,与6、24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组缺血6 h caspase-12表达升高,12 h达高峰,24 h明显下降;假手术组未见caspase-12表达。结论大鼠纹状体缺血后可能通过GRP78、GRP94表达升高启动内质网自稳调节系统;严重的脑损伤GRP78、GRP94表达下降。内质网caspase-12凋亡通路的启动可能是脑缺血损伤的又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内质网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胱冬酶1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雁 杨月嫦 +1 位作者 吴惠涓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D患者133例(PD组),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多导睡眠图监测2组的睡眠情况。PD组又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D患者133例(PD组),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多导睡眠图监测2组的睡眠情况。PD组又根据睡眠情况分为睡眠障碍组75例,无睡眠障碍组58例。PD组给予Hoehn-Yahr分期、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8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8)、慢性疼痛评估,以观察PD相关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PSQI、ESS、觉醒次数、N1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明显增加,慢波睡眠明显减少[(8.87±8.68)%vs(15.10±8.57)%,P=0.003]。睡眠障碍组Hoehn-Yahr分期、PDSS-2、ESS、HAMD-17、HAMA-14、慢性疼痛、PDQ-8评分较无睡眠障碍组明显增高(P<0.05,P<0.01)。Hoehn-Yahr分期、HAMD-17评分和疼痛是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昼间思睡更严重,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更多的伴发疼痛且生活质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忠新 吴惠涓 +1 位作者 张琳 黄流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生物之所以形成并维持24h周期性节律,主要是由于受到因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明暗变化的影响,当生物使这种节律变成自身固有节律后,生物本身就好像具有了感知时间的能力,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其专门负责从时间上调节机体的... 生物之所以形成并维持24h周期性节律,主要是由于受到因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明暗变化的影响,当生物使这种节律变成自身固有节律后,生物本身就好像具有了感知时间的能力,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其专门负责从时间上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是高等动物生物钟的所在部位,其功能受光照调节,与发生24h昼夜变化的环境保持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临床特点 睡眠障碍 失调性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周期性节律 生物钟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性经颅磁刺激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蓓 吴惠涓 +2 位作者 钱禛颖 王继军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性神经电生理学技术,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已广泛应用于运动皮质兴奋性与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传导功能的评价。近年随着对磁刺激原理的深入了解和刺激线圈、刺激模式的不断多样化,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病学临床诊...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性神经电生理学技术,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已广泛应用于运动皮质兴奋性与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传导功能的评价。近年随着对磁刺激原理的深入了解和刺激线圈、刺激模式的不断多样化,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病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不断拓展,逐渐形成更加科学和标准化的运动诱发电位操作流程。本文拟对诊断性经颅磁刺激常规刺激模式研究进展、特殊模式刺激方案,以及经颅磁刺激与脑电图、f MRI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诱发电位 运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被引量:17
17
作者 严金柱 贺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癌病 TBM MC 脑基底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筱华 赵忠新 +2 位作者 张琳 江波 黄流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的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环境对照组(5只)和睡眠剥夺组(50只)。其中睡眠剥夺组又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的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环境对照组(5只)和睡眠剥夺组(50只)。其中睡眠剥夺组又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3个亚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额叶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依达拉奉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环境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激活了磷酸化的PERK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显示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依达拉奉干预后两指标明显下降(P<0.01)。结论睡眠剥夺启动了内质网应激反应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应答通路之一,依达拉奉可能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大脑皮质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振 赵忠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乌灵胶囊 失眠 肠易激综合征 情感性精神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翔翔 李雁鹏 +1 位作者 张瀚文 赵忠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随着对卒中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睡眠障碍这一常见并发症与卒中的关系比预期的更加密切和复杂。例如,在卒中发作急性期,患者睡眠结构破坏,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入睡潜伏期延长,而进入慢性期后随着受损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随着对卒中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睡眠障碍这一常见并发症与卒中的关系比预期的更加密切和复杂。例如,在卒中发作急性期,患者睡眠结构破坏,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入睡潜伏期延长,而进入慢性期后随着受损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患者的睡眠质量依然可以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卒中病灶位于不同脑区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日间过度嗜睡、发作性睡病、睡眠期运动异常和异态睡眠等。随着多导睡眠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与科研人员对卒中后睡眠障碍展开更多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