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K19 mRNA和CEA mRNA用于预测腹膜微转移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晴 李达 +5 位作者 彭志海 杨兆瑞 丁红华 陈栋晖 朱莉菲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检测腹腔冲洗液上清液中CEA蛋白(P CEA)含量;采用H 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mRNA和CEA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和52.2%,明显高于P CEA(35.8%)、CK20mRNA(34.3%)和PLC(31.3%)(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巢式RT PCR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及CEA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K19MRNA CEAMRNA 腹膜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1抑制剂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人敏 张晓华 +3 位作者 李兆申 何小平 王震凯 金鑫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评价Caspase-1抑制剂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SAP模型。SD大鼠42只,随机分3组:健康对照组(HC组,n=6);SAP造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SAP S组,n=18);SAP造模+Caspase1抑制剂... 目的评价Caspase-1抑制剂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SAP模型。SD大鼠42只,随机分3组:健康对照组(HC组,n=6);SAP造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SAP S组,n=18);SAP造模+Caspase1抑制剂组(SAP-ICE-I组,n=18)。SAP-S组于造模后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2h后重复1次;SAP-ICE- I组于造模后2h腹腔注射ICE抑制剂。HC组模拟胰胆管穿刺操作,但不注射药物。SAP S组与SAP -ICE- I组于6、12、18h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淀粉酶、IL1β水平,留取标本测胰腺内Caspase-1、IL-1β、IL-18mRNA表达情况并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结果与HC组进行比较。另取大鼠24只,随机均分SAP -S组和SAP- ICE -I组,观察24h死亡率。结果与HC组比较,SAP- S组与SAP- ICE- I血清淀粉酶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SAP S组SAP- ICE -I组又显著高于(P<0.05或0.01)。HC组胰腺组织内可见Caspase1及IL18mRNA表达,但IL1βmRNA表达很弱;与HC组比较,SAP S组胰腺组织内Caspase-1、IL-1β及IL18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SAP ICE- I组与SAP S组比较,IL1β及IL18mRNA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而Caspase-1mRNA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应用Caspase-1抑制剂,可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并使24h动物死亡率由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CASPASE-1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隆起病灶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金震东 许国铭 +1 位作者 邹多武 邹晓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采用超声内镜、胃镜、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123例EUS诊断胃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①123例胃隆起病灶的发生率为:粘膜下肿瘤>脾脏压迫>静脉曲张>息肉>肝脏肿瘤压迫>胆囊积液压迫>迷走胰腺。②对胃隆起病... 本文采用超声内镜、胃镜、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123例EUS诊断胃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①123例胃隆起病灶的发生率为:粘膜下肿瘤>脾脏压迫>静脉曲张>息肉>肝脏肿瘤压迫>胆囊积液压迫>迷走胰腺。②对胃隆起病灶的总诊断符合率EUS为96.75%,明显高于胃镜(65.85%)和钡餐造影(50%)。③EUS对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低于胃镜,对迷走胰腺和静脉曲张的诊断则与胃镜相当。④EUS系目前确诊粘膜下肿瘤的最佳方法,发现的最小肿瘤仅0.5cm。结论:本资料显示EUS诊断胃隆起病灶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灶 胃隆起病灶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脂质体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 李兆申 +3 位作者 白杨 王继德 张亚历 周殿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8-985,共8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脂质体疫苗的免疫预防作用及可能的免疫机制.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组分包裹的重组蛋白和/无免疫佐剂的口服疫苗,并用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PBS、空白脂质体... 探讨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脂质体疫苗的免疫预防作用及可能的免疫机制.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组分包裹的重组蛋白和/无免疫佐剂的口服疫苗,并用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PBS、空白脂质体、UreB重组蛋白+CT、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和CT、脂质体包裹(UreB+Kat+CT),每周1次共4次,末次攻击2周再用活幽门螺杆菌(Hp)攻击3次,5周后处死小鼠,行胃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的定植半定量、炎症程度及其炎症活动度的评分.RT-PCR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脂质体疫苗电镜下负染,显示粒径为(0.7±0.2)μm.PBS组、空白脂质体组、UreB重组蛋白+CT组、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组、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和CT组、脂质体包裹(UreB+Kat+CT)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0/11)、0(0/11)、58.3%(7/12)、54.5%(6/11)、63.6%(7/11)、75.0%(9/12),UreB重组蛋白+CT组免疫保护率与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CT组免疫保护率与脂质体包裹(UreB+Kat+CT)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疫苗组Hp定植评分均明显低于PBS和脂质体对照组(P<0.01),且UreB+Kat双价疫苗组较三个单价疫苗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疫苗组不仅能降低Hp的定植,而且能减轻Hp造成的小鼠胃黏膜的局部慢性炎症反应(P<0.05),但各疫苗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Hp攻击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疫苗组脾淋巴细胞INF-γmRNA水平较低(P<0.05),而IL-4mRNA水平则较高(P<0.05),各疫苗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小鼠Hp感染模型中脂质体能部分代替霍乱毒素的免疫佐剂作用,在Hp攻击后,未经免疫小鼠体内诱导以Th1为主应答,免疫小鼠体内则诱导以Th2为主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B亚单位 过氧化氢酶 疫苗 脂质体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三叶因子在应激胃粘膜损伤早期修复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聂时南 钱晓明 +8 位作者 吴学豪 许宝华 阳世宇 林欣 唐文杰 黄方 孙海晨 孙东燕 李兆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491-495,F002,共6页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TF)在水浸束缚应激 (WRS)大鼠胃粘膜基因表达变化 ,探讨其在应激胃粘膜损伤早期修复作用。 方法 :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制作模型 ,动态监测胃粘膜血流量 (GMBF) ,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粘膜损伤程度 (UI)及组织学变化 ;...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TF)在水浸束缚应激 (WRS)大鼠胃粘膜基因表达变化 ,探讨其在应激胃粘膜损伤早期修复作用。 方法 :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制作模型 ,动态监测胃粘膜血流量 (GMBF) ,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粘膜损伤程度 (UI)及组织学变化 ;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TF基因表达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其表达。 结果 :应激造成胃粘膜广泛损伤 ,但损伤指数在 2、4、8h逐渐减小 ,至 8h降为 6 4 .9% ,GMBF逐渐恢复 ,至 8h上升为正常 (89.8% ) ,ITF基因表达逐渐增强 (0 .0 2 2± 0 .0 0 1 )vs(0 .1 77± 0 .0 1 0 ) ,P <0 .0 1 ,免疫组化染色计分为 (0 .1 34± 0 .0 0 1 )vs(0 .2 5 3± 0 .0 1 ) ,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粘膜 上皮修复 肠三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鼠胰星状细胞3种细胞标志物desmin、GFAP、α-SMA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贾一韬 龚燕芳 +1 位作者 高峻 李兆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和大鼠胰星状细胞(PSCs)在培养过程中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人和大鼠胰腺组织经胶原酶、链霉蛋白酶E和DNaseI联合消化后,采用Nycodenz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PSCs,获得的细胞采用离心淘洗技术进行纯化。用激光... 目的研究人和大鼠胰星状细胞(PSCs)在培养过程中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人和大鼠胰腺组织经胶原酶、链霉蛋白酶E和DNaseI联合消化后,采用Nycodenz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PSCs,获得的细胞采用离心淘洗技术进行纯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新鲜分离细胞的维生素A(VitA)自发荧光现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标志物———结蛋白(desmin)、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细胞接种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采用Western和Northern分析分别检测细胞标志物和I型前胶原α1链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采用离心淘洗技术获得的人和大鼠PSCs纯度分别可达85%以上和95%以上。新分离的人和大鼠PSCs胞浆内有VitA自发性蓝绿色荧光。新分离大鼠PSCs表达desmin和GFAP,不表达α-SMA,而人PSCs均不表达desmin、GFAP或α-SMA。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大鼠PSCs表达desmin和GFAP逐渐减弱,但人和大鼠PSCs均开始大量表达α-SMA蛋白和Ⅰ型前胶原基因。结论利用离心淘洗技术可获得高纯度的人和大鼠PSCs。人和大鼠PSCs细胞标志物表达存在种属差异,但它们活化后均高表达α-SMA蛋白和I型前胶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星状细胞 结蛋白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Α-平滑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IL-8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灿 李兆申 +2 位作者 屠振兴 龚燕芳 张乐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74-876,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 IL - 8的状况。方法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IL - 8在 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IL - 8表达产物的量。结果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分泌 IL - 8的状况。方法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IL - 8在 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IL - 8表达产物的量。结果 :经 Hp标准菌株 CCU G17874刺激后 ,在胃上皮细胞株 MKN 4 5、MKN 2 8、SGC 790 1均检测到 IL - 8m RNA;共同培养 6 0 m in开始明显表达 (P<0 .0 5 ) ,12 0~ 180 min时表达最强 (P<0 .0 1)。刺激 2 4 h后 ,MKN 4 5分泌 IL - 8蛋白最高 ,为 (14 80± 36 0 ) pg/ ml,SGC790 1为 (112 0± 2 90 ) pg/ ml,MKN 2 8最低 ,为 (710± 2 2 0 ) pg/ ml,而未刺激对照组为 (6 3± 2 1)、(5 2± 16 )和 (30± 18)pg/ m l,刺激组与各自未刺激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 ,其相差倍数分别为 2 3.5、 2 1.5、2 3.7倍 ,不同细胞株间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p能体外诱导胃上皮细胞株表达分泌 IL - 8,该作用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胃肠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TPAP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浩杰 高军 +5 位作者 杜奕奇 龚燕芳 吕顺莉 王小玮 王丽华 李兆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TPAP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40例胰腺导管腺癌、相应的癌旁胰腺组织及5例尸检获得的正常胰腺组织中TPAP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PAP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TPAP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40例胰腺导管腺癌、相应的癌旁胰腺组织及5例尸检获得的正常胰腺组织中TPAP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PAP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PA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012(0.004,0.01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018(0.009,0.081)]及正常胰腺组织[0.740(0.457,0.891),P<0.01],后两者之间表达也有明显差异(P<0.001)。癌组织中TPAP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远处转移呈负相关(r=-0.342,P=0.031),与高分化呈正相关(r=0.371,P=0.018),但肿瘤部位和大小、血清CA19-9浓度、血清CEA浓度、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均对TPAP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随访发现TPAP阴性为生存期的危险因素,阳性表达为生存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TPAP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其高表达可作为胰腺癌生存期长的良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基因 TPAP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与CA19-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燕 金震东 +1 位作者 邹晓平 李兆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30例超声检查怀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行血清学CA19 9检测 ,并在体表B超引导下 ,用 18G或 19G切割活检针和 2 2G抽吸活检针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30例超声检查怀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行血清学CA19 9检测 ,并在体表B超引导下 ,用 18G或 19G切割活检针和 2 2G抽吸活检针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结果 :CA19 9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 ,特异性 5 0 % ,准确性 9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30例患者总穿刺成功率为 93.3% (2 8/ 30 ) ,2 6例胰腺癌患者穿刺成功率为 92 .3% (2 4 / 2 6 ) ,活检阳性者 2 3例 ,其诊断敏感性为 88.4 % ,特异性 10 0 % ,准确性 88.4 %。CA19 9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特异性 10 0 %、准确性 92 .3% ,与单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穿刺结束后除个别患者有轻微腹痛外 ,无一例出现出血、胰瘘及胃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体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单一检测高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穿刺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CAL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NA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业贵 李兆申 +1 位作者 王宇明 刘同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方法将14 000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 ix-sys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按一步法抽提4例胰腺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总RNA,将等量的RNA分别逆转...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方法将14 000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 ix-sys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按一步法抽提4例胰腺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总RNA,将等量的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每点上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别代表Cy5-dCTP和Cy3-dCTP的量,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14 000条基因中筛选出在胰腺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89条,其中已知基因101条,新基因88条。在筛选出的已知基因中,有50条表达上调,51条表达下调,包括原癌及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蛋白相关基因、细胞骨架和运动蛋白相关基因、细胞凋亡和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合成和修复相关基因、转录因子类基因、细胞受体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蛋白翻译和合成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等。结论基因芯片技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并高效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胰腺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有助于认识肿瘤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DNA芯片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克罗恩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梦楠 叶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2-762,共1页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津 邓静静 +4 位作者 满晓华 蒋慧 陈颖 徐晶晶 郑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UMA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65例PDA组织及配...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UMA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65例PDA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DA中PUM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8%(20/65),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49.2%(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PU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有无神经浸润患者PUM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PUMA蛋白表达与P53、Bcl-2蛋白表达均负相关(P=0.019,P=0.015),而与Bax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DA组织中PUMA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UMA可能参与了PDA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利于PDA预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PUMA P53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Von hippel-lindau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敏 邹晓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Von Hippel-Lindau病 胰腺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