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卟啉单乙醚铜钠盐对^(60)Co辐射及正常小鼠造血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广明 吴秋业 +2 位作者 倪瑾 常志初 蒋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乙醚铜钠盐(HECu)对60Co辐射小鼠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以期寻找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药物。方法将昆明种正常小鼠,用60Coγ射线7.0Gy一次性全身照射为动物模型,通过对外周血血象的观察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检测,研究H...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乙醚铜钠盐(HECu)对60Co辐射小鼠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以期寻找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药物。方法将昆明种正常小鼠,用60Coγ射线7.0Gy一次性全身照射为动物模型,通过对外周血血象的观察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检测,研究HECu对60Co辐射小鼠及正常小鼠的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HECu能升高60Co辐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促进60Co辐射小鼠和正常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系转化。结论HECu对60Co辐射及正常小鼠的造血促进作用优于促粒细胞生长因子(G-CSF),以HECu为先导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 单乙醚铜钠盐 再生障碍性贫血 钴60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在含各向异性材料和磁光材料一维光子晶体中的传输 被引量:3
2
作者 方云团 杨利霞 韩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82-386,共5页
为研究在含各向异性材料和磁光材料一维光子晶体电磁波传输极化态的变化,把磁光材料作为缺陷层,设计一维光子晶体。利用4×4传输矩阵算法,计算该结构的传输谱。发现在特定的共振波长,输入线性极化电磁波同样输出线性极化电磁波,但... 为研究在含各向异性材料和磁光材料一维光子晶体电磁波传输极化态的变化,把磁光材料作为缺陷层,设计一维光子晶体。利用4×4传输矩阵算法,计算该结构的传输谱。发现在特定的共振波长,输入线性极化电磁波同样输出线性极化电磁波,但输出极化的方向与输入极化方向不同。输出极化的方向决定于输入极化方向,既可以随输入极化同方向变化,也可以反方向变化。研究结果为实现光控制光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光子晶体 各向异性材料 磁光材料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与辐射诱导恶性转化相关全长基因Lcrp369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高福 蔡建明 +6 位作者 崔建国 孙顶 李百龙 闵锐 姜昊 黄越承 倪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辐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基因,其中包括大量未知的新基因,克隆新的辐射诱导相关全长基因,从基因水平认识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生长、分化、再生和癌变的分子机理,对于研究辐射致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与目的:辐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基因,其中包括大量未知的新基因,克隆新的辐射诱导相关全长基因,从基因水平认识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生长、分化、再生和癌变的分子机理,对于研究辐射致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旨在克隆新的与辐射致癌相关的全长基因。方法:应用SMARTRACE方法扩增T54EST片段的全长序列,测序后进行拼接及RT-PCR验证。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新的mR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了一条新的全长基因Lcrp369。经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是位于染色体14p22号臂上的一条功能尚不清楚的基因。其编码区域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mRNA全长1 038 bp,编码一244个氨基酸的蛋白,合成的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具有DNA结合位点及N-糖基化位点、依赖于cAMP/cG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作用位点、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该蛋白二级结构推测为含有α螺旋结构为主的蛋白,其分子量为28 000,等电点为6.19。数字化组织表达谱系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表达广泛,可在多个组织中表达及在多种肿瘤中表达。该基因全长已经登录到GENBANK上,ID号DQ525179。结论:成功地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了一条新的全长基因Lcrp369,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其与辐射致癌有关,其具体作用及功能尚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RACE 基因 Lcrpp369克隆 辐射致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技术检测细胞中DNA加合物的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4
作者 游冬青 邹鲁峰 +6 位作者 陈杞 韩玲 杨平 蔡建明 孙红芳 王海芳 刘元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研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化学致癌物——苯并芘及杀灭菊酯的DNA加合物的C的标记示踪研究,建立了DNA加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化学致癌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与DNA加合物形成关系,建立的该细胞模型可为细胞水平... 本研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化学致癌物——苯并芘及杀灭菊酯的DNA加合物的C的标记示踪研究,建立了DNA加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化学致癌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与DNA加合物形成关系,建立的该细胞模型可为细胞水平的化学致癌的机理的探讨提供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技术 检测 DNA加合物 化学致癌物 体外培养细胞 苯并芘 杀灭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红光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集落形成及热损伤后细胞修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成鹏 杨红 +2 位作者 谢企良 刘楠 郑秀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8-80,共3页
临床应用红光治疗某些皮肤疾患,如慢性溃疡等效果比较满意,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在完成红光对离体吞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基础上,观察了稀土红光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集落形成以及热损伤后细胞形态学修复的影响。
关键词 红光 细胞集落形成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