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树新化学成分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宇 仇晶 刘小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27-1331,1337,共6页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为桑科(Moraceae)构树属(Broussonetia)植物,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也见于越南、日本等国家。构树属于传统中药,植物的各部位均可入药,用于治疗疼痛,水肿,痢疾。对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为桑科(Moraceae)构树属(Broussonetia)植物,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也见于越南、日本等国家。构树属于传统中药,植物的各部位均可入药,用于治疗疼痛,水肿,痢疾。对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从构树的叶、根和果实中发现了黄酮类、木脂素类及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部分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细胞毒及抗炎等活性。现对2000年以来从构树中获得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新化合物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芽孢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韩文菊 卢小玲 +2 位作者 许强芝 刘小宇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开发药用海洋微生物资源,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获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抗菌模型筛选到的活性菌株F8161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进行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纸片法... 目的:开发药用海洋微生物资源,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获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抗菌模型筛选到的活性菌株F8161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进行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纸片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学活性评价。结果和结论: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macrolactinA(1),3-羟基乙酰基吲哚(2),3-吲哚乙醇(3),环(色-脯)二肽(4),环(异亮-色)二肽(5),环(亮-脯)二肽(6),环(亮-缬)二肽(7),环(异亮-脯)二肽(8),环(苯丙-缬)二肽(9),N-苯乙基乙酰胺(10),对羟基苯甲醛(11)。化合物1为主要活性成分,对稻瘟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3.6、0.45和6.3μg/ml,对肿瘤细胞株HeLa及HepG2的IC50值分别为2.0和1.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盐单胞菌属微生物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贵成 张韬 +5 位作者 高云 卢小玲 龙聪 刘军华 刘小宇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3-817,共5页
目的对36株海洋盐单胞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扩增36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将获得的全部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软件绘制进化树。利用MTT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 目的对36株海洋盐单胞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扩增36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将获得的全部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软件绘制进化树。利用MTT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DPPH和ABTS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HLE)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对HLE的抑制率。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36株菌均与盐单胞菌属有很高的相似性(96%~99%)。菌株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HLE抑制活性。11株菌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0±1.2)%~(24.90±3.5)%;20株菌对HL-60细胞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70±1.1)%~(50.90±4.2)%。7株菌对ABTS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4.49±2.1)%~(58.43±4.4)%;3株菌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5.68±3.7)%~(59.06±3.2)%;3株菌具有HLE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2.71±1.81)%~(71.19±5.62)%。结论 36株海洋盐单胞菌属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HLE抑制活性,部分高活性菌株具有潜在的药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单胞菌科 鉴定 细胞毒素类 抗氧化剂 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粘细菌095B06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初步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施晓琼 许强芝 +4 位作者 刘小宇 韩文菊 刘新利 焦炳华 李越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研究粘细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稻瘟霉模型筛选活性菌株,对活性菌株Myxococcus xanthus 095B06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 目的:研究粘细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稻瘟霉模型筛选活性菌株,对活性菌株Myxococcus xanthus 095B06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1HNMR1、^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纸片扩散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结果和结论:从粘细菌095B06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4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个甾醇类化合物及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Avermectin A1a(1)、Avermectin A2a(2)、Avermectin B1a(3)、Avermectin B2a(4)、麦角甾-7,22-双烯-3,5,6-三醇(赛勒维甾醇)(5)和4-喹啉羧酸(6)。化合物1-5为首次从粘细菌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2和4对肿瘤细胞SMMC-772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均为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球菌目 代谢产物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海亚硫酸杆菌属微生物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龙聪 卢小玲 +3 位作者 刘军华 高云 焦炳华 刘小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对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进行16S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对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在GenBank上进行相似性搜索。将全部亚硫酸杆菌的16SrDNA序列运用Clustal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 目的:对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进行16S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对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在GenBank上进行相似性搜索。将全部亚硫酸杆菌的16SrDNA序列运用Clustal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绘制进化树。利用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ae)P-2b、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以HL-60、HepG2细胞作为细胞毒活性指示细胞株检测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ABTS和DPPH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44株菌均与亚硫酸杆菌属有很高的相似性(97%~100%)。所有菌株发酵液对指示菌未显示出抗菌活性。菌株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9株菌的发酵液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8%~42.8%,18株菌的发酵液对HL-60细胞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6.9%~43.6%。12株菌的发酵液对ABTS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4.49%~23.08%,8株菌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1.23%~30.76%。结论: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杆菌 鉴定 细胞毒性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唑啉酮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方莎莎 刘小宇 焦炳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2-1978,1937,共8页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含有嘧啶杂环的一类重要化合物,最初是从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在抗菌、消炎、抗高血压、抗惊厥、抗肿瘤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喹唑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对其母体结构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含有嘧啶杂环的一类重要化合物,最初是从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在抗菌、消炎、抗高血压、抗惊厥、抗肿瘤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喹唑啉酮为先导化合物,对其母体结构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设计、合成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筛选已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些年来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 生物学活性 结构改造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mstatin_(183-230)-TRAIL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双功能鉴定
7
作者 任娜 王梁华 +4 位作者 高云 孙铭娟 焦豫良 郭爱云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融合蛋白Tumstatin_(183-230)-TRAIL,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umsta- tin_(183-230)-TRAIL(Tu-T)的融合编码序列.构建pMAL—Tu—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 目的:克隆表达融合蛋白Tumstatin_(183-230)-TRAIL,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umsta- tin_(183-230)-TRAIL(Tu-T)的融合编码序列.构建pMAL—Tu—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MBP—Tu—T融合蛋白.用SDS-PAGE鉴定纯化的表达产物。通过体外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肿瘤细胞杀伤实验、体外管腔形成抑制试验及电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对其生物学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融合蛋白MBP—Tu—T在BL21中表达率约20%.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IC_(50)12.5μg/ml),杀伤、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体外管腔形成。结论:融合蛋白MBP-Tu-T具有双功能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靶向性杀伤肿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statin183-230-TRAIL 融合蛋白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ski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丹丹 杨生生 +4 位作者 陈欢 陈松 郝强 陈励藻 蔡在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原癌基因ski的siRNA分子片段,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观察其对HepG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原癌基因ski的3个siRNA分子序列,阳离子脂质体法瞬间转染HepG2细胞,... 目的: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原癌基因ski的siRNA分子片段,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观察其对HepG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原癌基因ski的3个siRNA分子序列,阳离子脂质体法瞬间转染HepG2细胞,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ki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然后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ski-siRNA的HepG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方面指标的变化。结果:3对特异性ski-siRNA均有效地抑制了ski基因的表达,以siRNA-B抑制效果最好,可达到70%,而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ski的表达呈逐步下降趋势。转染ski-siRNA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靶向ski基因的siRNA分子片段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使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其作用与下调ski基因的表达有关,ski可能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ski基因 SIRNA干扰 瞬间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MP酶切位点为连接臂构建Vasostatin和TRAIL的融合蛋白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爱云 王梁华 +3 位作者 孙铭娟 焦豫良 任娜 焦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酶切位点(PLGLWA)为连接臂,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血管形成抑制素(vasostatin,V)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T)的融合蛋白质编码序列,将该融合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酶切位点(PLGLWA)为连接臂,采用重组PCR技术获得血管形成抑制素(vasostatin,V)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T)的融合蛋白质编码序列,将该融合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分别得到MBP-VT和MBP-TV融合蛋白,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MBP-VT在体外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实验中显示了明显的活性,而MBP-TV的作用不明显;体外酶切实验和培养肿瘤细胞上清酶切融合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证实融合蛋白MBP-VT皆能被正确酶切.上述结果表明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VT,该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抗肿瘤活性,并可在肿瘤高表达的MMP作用下裂解为V和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形成抑制素 TRAIL 融合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酶切位点 体外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SI-AT结构域及在组合生物合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豫良 王梁华 焦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Ⅰ型聚酮合酶(PKSI)的模块型分子结构组织方式非常适合于组合生物合成研究.结构域和模块通过二级组织方式构成了PKSI的催化单元,其它结构多肽则作为"支架".在"支架"上对结构域和模块两个水平进行突变、替换、插入... Ⅰ型聚酮合酶(PKSI)的模块型分子结构组织方式非常适合于组合生物合成研究.结构域和模块通过二级组织方式构成了PKSI的催化单元,其它结构多肽则作为"支架".在"支架"上对结构域和模块两个水平进行突变、替换、插入、缺失等基因操作形成重组PKS,可以理性设计并获得复杂多样的新活性或高活性的聚酮化合物.利用PKSI进行组合生物合成以期获得新聚酮化合物的研究迄今已有约25年,但是目前仍不能够对PKS进行完美的理性设计,快速合成目标活性的新聚酮化合物.PKS中的酰基转移酶结构域的研究在PKS的组合生物合成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对AT结构域的结构、功能及在组合生物合成研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以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聚酮合酶 酰基转移酶结构域 组合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凝星 方莎莎 +2 位作者 卢小玲 刘小宇 焦炳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44,共5页
目的对一株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将菌株D-10按照优化的发酵条件大批量分批发酵50L,发酵液用纱布过滤后,滤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发酵液浸膏。采用LH-20凝胶柱层析、ODS反相... 目的对一株北极小山珊瑚属真菌Tumularia sp.D-1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将菌株D-10按照优化的发酵条件大批量分批发酵50L,发酵液用纱布过滤后,滤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发酵液浸膏。采用LH-20凝胶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和硅胶色谱柱等多种色谱手段系统分离了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并运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解析方法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结果共得到菌株D-10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浸膏6.2g,从中分离纯化了10余个化合物,共鉴定了9个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3,5-二甲基-8-甲氧基-3,4-二氢-1H-异色烯-6-醇(2),脱氢枞酸(3),亚油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亮氨酸-异亮氨酸)(6),环(脯氨酸-酪氨酸)(7),环(色氨酸-缬氨酸)(8)和环(缬氨酸-丙氨酸)(9)。结论本研究是首次对小山珊瑚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报道,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小山珊瑚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微生物 小山珊瑚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SMMC-7721细胞受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部分编码区断裂损伤状况
12
作者 王璐 时多 +3 位作者 蒋恒义 王学敏 缪明永 高春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SMMC-7721细胞受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编码区的断裂损伤状况。方法:对SMMC-772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0、20、30、50 Gy)的X线,根据人线粒体DNA编码区的序列设计引物,用接头介导的PCR (LM—PCR)以及基因扫描技术来检... 目的:研究肝癌SMMC-7721细胞受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编码区的断裂损伤状况。方法:对SMMC-772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0、20、30、50 Gy)的X线,根据人线粒体DNA编码区的序列设计引物,用接头介导的PCR (LM—PCR)以及基因扫描技术来检测其断裂位点及程度。结果:通过基因扫描的方法,发现经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SMMC- 7721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区存在对X线敏感的位点,断裂损伤的程度和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并且这些位点的分布是非随机的;在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区中,重链的损伤程度较轻链高。结论:SMMC-7721细胞受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线粒体DNA编码区有明显的断裂损伤,线粒体DNA的变化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X线 辐射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螵蛸多糖对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郭一峰 周文丽 +3 位作者 张建鹏 刘军华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用海螵蛸中提取的多糖盐洗组分(CBP-s)预处理小鼠后,用无水乙醇灌胃处理,观察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探究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方法:用CBP-s分别预处理小鼠3d和5d,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其胃黏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胃内容物pH值,以及胃... 目的:用海螵蛸中提取的多糖盐洗组分(CBP-s)预处理小鼠后,用无水乙醇灌胃处理,观察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探究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方法:用CBP-s分别预处理小鼠3d和5d,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其胃黏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胃内容物pH值,以及胃黏膜的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100、200和400mg/kg CBP-s预处理3 d和5 d的小鼠溃疡指数下降;100、200和400mg/kg CBP-s预处理3d和5d,胃内容物pH值分别是3.09±0.20、3.43±0.23、3.32±0.15、3.34±0.25、3.38±0.15、3.68±0.24;400mg/kg CBP-s预处理3d和5d,胃黏膜的MDA含量较造模组都有显著下降[(125.41±28.79)vs(145.80± 26.13);(153.88±21.19)vs(127.14±5.68)nmol/g,P<0.05];除了100mg/kg预处理3d组,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GSH和NO的含量[GSH:(282.93±32.33),(293.57±20.76),(260.79±39.23),(253.71±21.11),(359.38±10.89)mg/g,P<0.05];NO:(23.40±4.41),(25.83±4.89),(21.60±3.05),(22.75±2.44)μmol/g,P<0.05];各组的SOD活性均有显著上升[(30.61±6.37),(45.35±1.90),(47.12±4.68),(36.48±5.64),(41.38±8.23),(39.42±8.76)U/mg,P<0.05]。结论:CBP-s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黏膜 海螵蛸 多糖 溃疡指数 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MMP-2、iNOS表达及自由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蒋平 陈鸣 +2 位作者 吕军 陈翀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自由基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定向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并使用TanⅡA干预,通过观察大...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自由基释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定向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并使用TanⅡA干预,通过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定量分析大鼠海马MMP-2和iNOS基因及蛋白表达差异及表达相关性、自由基释放量的影响以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注射法所建立AD模型大鼠海马内iNOS及MMP-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两者的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正相关(P<0.05)。AD大鼠海马内诱导释放的一氧化氮(NO)、ONOO-及活性氧(ROS)自由基含量显著增高(P<0.05),同时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而TanⅡA(50mg/kg)干预可显著降低AD大鼠海马内的NO、ONOO-及ROS含量,并降低iNOS(P<0.05)及MMP-2蛋白的表达(P<0.01),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TanⅡA可有效缓解AD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D诱导的iNOS及MMP-2蛋白的表达,减少氧化性毒害自由基的产生,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丹参酮Ⅱ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亚硫酸杆菌M44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龙聪 刘小宇 +1 位作者 卢小玲 焦炳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一株海洋细菌M44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ODS C18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发酵得到的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评价其... 目的研究一株海洋细菌M44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ODS C18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发酵得到的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海洋细菌Sulfitobacter sp.(M44)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o-(L-Leu-D-val)(1)、Cyclo-(L-Phe-D-val)(2)、Cyclo-(L-Phe-L-Leu)(3)、Cyclo-(L-Leu-L-Ile)(4)、Cyclo-(D-Phe-L-Ile)(5)、Cyclo-(L-Trp-L-Pro)(6)。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对HepG2细胞株均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88μg/mL和105μg/mL,其中化合物4还对Hep2细胞株表现出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为115μg/mL。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细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东海微生物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亚硫酸杆菌 次级代谢产物 环二肽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_α通路代偿性激活在乳腺癌细胞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喆 常涛 +3 位作者 石林祥 房林 杨生生 方国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22,共7页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通路代偿性激活在乳腺癌细胞BT474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BT474被拉帕替尼作用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通路和ER...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通路代偿性激活在乳腺癌细胞BT474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BT474被拉帕替尼作用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通路和ERα通路活性的改变;利用拉帕替尼浓度递增、持续培养的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BT474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rBT474)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对rBT474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以蛋白质印迹法分析BT474和rBT474在HER2通路和ER通路上的差别;应用MTT法检测rBT474在拉帕替尼和氟维司群作用下的生长情况;利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双靶点治疗对预防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性。结果 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拉帕替尼抑制BT474细胞HER2磷酸化,同时诱导叉头蛋白3A(FOXO3a)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升高;成功获得的耐药细胞株rBT474在含有5μmol/L拉帕替尼的培养液中仍可持续生长;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rBT474细胞与BT474细胞相比,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受抑制,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激活,ER通路的活化更加明显;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用拉帕替尼相比,联合使用拉帕替尼和氟维司群可抑制rBT474细胞活力(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与二甲亚砜组、拉帕替尼组和氟维司群组相比,拉帕替尼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组可抑制BT474细胞克隆形成(P<0.01),具有预防获得性耐药发生的可能。结论 ERα通路的代偿性激活可能是导致HER2(+)/ERα(+)的乳腺癌细胞对拉帕替尼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之一,而PI3K/AKT抑制和MAPK激活可能是ERα代偿激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帕替尼 乳腺肿瘤 肿瘤抗药性 雌激素受体Α erbB-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D40、MMP9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静华 丁素菊 +4 位作者 邓本强 吴涛 陈欢 张生生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观察CD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CD40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28例手术标本分为有临床卒中事件组(n=15)和无临床卒中事... 目的:观察CD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CD40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28例手术标本分为有临床卒中事件组(n=15)和无临床卒中事件组(n=13),另设尸检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正常颈动脉(n=8)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斑块中CD40和MMP9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CD40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对CD40与MMP9基因的表达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无临床卒中事件组和有临床卒中事件组的CD40、MMP9基因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有临床卒中事件组明显高于无临床卒中事件组(P<0.01),CD40与MMP9 mRNA表达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64,P<0.01)。正常颈动脉中MMP9和CD40蛋白基本不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9和CD40蛋白表达较正常颈动脉明显增高;有卒中事件组颈动脉斑块MMP9和CD40蛋白表达高于无卒中事件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D40、MMP9表达增高,可能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抗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几种防腐剂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健辉 胡家庆 +3 位作者 张欣荣 尹笋君 刘小宇 杨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重氮烷基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3种防腐剂,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4.6 mm i.d×250 mm,5μm),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回收率为97.30%~102.00%,相对...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重氮烷基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3种防腐剂,用Waters XTerra Ms C18柱(4.6 mm i.d×250 mm,5μm),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回收率为97.30%~102.00%,相对标准偏差为3.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IκB激酶-α(IKKα)基因RNA干扰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志峰 王龙 +6 位作者 杨生生 匡颖 陈欢 徐国江 蔡在龙 王铸钢 毛积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21,共7页
IκB激酶-α(IKKα)的功能与淋巴形成和乳腺发育相关,在乳腺肿瘤中观察到IKKα蛋白的过量表达.应用小鼠受精卵卵周隙注射慢病毒载体的方式,建立IKKα基因RNAi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在体内研究IKKα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创... IκB激酶-α(IKKα)的功能与淋巴形成和乳腺发育相关,在乳腺肿瘤中观察到IKKα蛋白的过量表达.应用小鼠受精卵卵周隙注射慢病毒载体的方式,建立IKKα基因RNAi转基因小鼠模型,为在体内研究IKKα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创造条件.实验构建了针对IKKα基因RNAi(剔降)的慢病毒载体,并将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卵周隙,获得携带该载体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经PCR鉴定首建鼠阳性率为15%.转基因小鼠外周血细胞IKKα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初步表型观察分析,IKKα基因RNAi小鼠发育正常,进一步的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Kα基因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洋芽孢杆菌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小宇 许强芝 +3 位作者 韩文菊 卢小玲 刘军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对一株编号为ZJ8112的分离自东海海域海泥样品的细菌进行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类学方法观察菌株ZJ8112的形态、耐盐度,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在GenBank上进行比对以确立其进化地位。利用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 目的:对一株编号为ZJ8112的分离自东海海域海泥样品的细菌进行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类学方法观察菌株ZJ8112的形态、耐盐度,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在GenBank上进行比对以确立其进化地位。利用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ae)P-2b、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啤酒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cu cumerinum)作为抗菌活性指示菌,检验ZJ8112的抗菌活性。结果:枯草芽孢杆菌ZJ8112革兰染色阳性,芽孢中生。其最佳生长盐度为10%,属于中等嗜盐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与Bacillus subtilis F121112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已经提交GenBank,接受号为EU100745。综合ZJ8112菌株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可认为ZJ8112是一株海洋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抗稻瘟霉菌和抗大肠埃希菌活性。结论:ZJ8112为中等嗜盐的海洋细菌,其最适盐度为10%。生物学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抗稻瘟霉活性和抗大肠埃希菌活性,具有潜在的抗生素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属 16S RDNA序列分析 嗜盐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