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形成抑制因子tumstatin_(45-132)的基因克隆、表达和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罗以勤 王梁华 +1 位作者 球谊 焦炳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克隆人tumstatin全长编码区基因及编码tum statin45-132的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从人胚肾细胞系 293细胞中克隆人的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 继以PCR扩增tumstatin45-132 (45 -132位氨基酸 )编码基因, PCR产...  目的: 克隆人tumstatin全长编码区基因及编码tum statin45-132的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从人胚肾细胞系 293细胞中克隆人的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 继以PCR扩增tumstatin45-132 (45 -132位氨基酸 )编码基因, PCR产物克隆到pBV220载体中, 测序证实后, 转化E.coliBL21, 于 42℃进行热诱导表达。用SDS -PAGE分析表达产物, 对重组蛋白纯化后用内皮细胞增殖试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RT- PCR扩增出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 以PCR扩增出tumstatin45-132的编码基因, 经序列分析证实与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以含有tumstatin45-132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后, 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 9 600的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蛋白量占菌体蛋白量的 10%, 纯化后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结论: 成功克隆全长tumstatincDNA,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tumstatin45-132蛋白, 证实其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statin45-132基因 表达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微生物中6种环二肽类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8
2
作者 艾峰 许强芝 +4 位作者 杨妤 刘小宇 施晓琼 宋志刚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稻瘟霉作为菌株筛选模型,对筛选出来的活性菌株F8712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讨论:鉴定了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它...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稻瘟霉作为菌株筛选模型,对筛选出来的活性菌株F8712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讨论:鉴定了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环[Ala-Leu](Ⅰ),环[Ala-Ile](Ⅱ),环[Val-Pro](Ⅲ),环[Leu-Pro](Ⅳ),环[Ile-Pro](Ⅴ)和环[Leu-Val](Ⅵ)。这些环二肽都没有抗稻瘟霉活性,化合物Ⅴ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m)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其MIC为0.0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二肽 海洋生物学 稻瘟霉 鳗弧苗 分离 鉴定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真菌分生孢子筛选抗真菌活性的海洋微生物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志刚 许强芝 +4 位作者 鲁心安 刘小宇 杨妤 艾峰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0-1301,共2页
目的:建立筛选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96孔板方法,筛选海洋活性菌株。方法:利用96孔板培养真菌孢子,将样品加入到真菌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通过显微镜来检测菌丝的生长情况,判断样品是否有抗真菌活性,筛选活性菌株。结果:通过对我国... 目的:建立筛选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96孔板方法,筛选海洋活性菌株。方法:利用96孔板培养真菌孢子,将样品加入到真菌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通过显微镜来检测菌丝的生长情况,判断样品是否有抗真菌活性,筛选活性菌株。结果:通过对我国东海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从541株微生物中找到了25株具有抗黄瓜黑星病菌的活性菌株。结论:本生物检测模型方便、快速、费用低,并且可以进行高通量筛选、相关性好,是一种抗真菌天然产物的理想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黄瓜黑星病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药用微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妤 许强芝 +3 位作者 艾峰 刘小宇 施晓琼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对中国东海药用微生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研究。方法:从中国东海采集海水和底泥样品,选用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采用无限稀释及平板划线的方法分离出单菌落,利用纸片法和稻瘟霉模型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样品中分离得到1 04... 目的:对中国东海药用微生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研究。方法:从中国东海采集海水和底泥样品,选用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采用无限稀释及平板划线的方法分离出单菌落,利用纸片法和稻瘟霉模型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活性筛选。结果:从样品中分离得到1 041株单菌落,包括506株放线菌,421株细菌和114株真菌,其中具有抗菌活性菌株303株,活性菌株分离率为29.1%。抗稻瘟霉分生孢子活性菌株219株,活性菌株分离率为21.0%。结论:分离得到的抗菌活性菌株,抗稻瘟霉分生孢子活性菌株的比例均达到20.0%以上,说明东海具有丰富的药用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药 东海 活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3a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永华 焦炳华 +3 位作者 周丙荣 王梁华 余伟民 朱玉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寻找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和 (或 )较低毒副作用的 TNFα突变蛋白。 方法 :应用巨引物二轮 PCR技术对rh- TNFα的第 80、90和 92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 ,经过 DNA序列测定证实 DNA突变准确后 ,将突变基因的c DNA插入 p B... 目的 :寻找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和 (或 )较低毒副作用的 TNFα突变蛋白。 方法 :应用巨引物二轮 PCR技术对rh- TNFα的第 80、90和 92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 ,经过 DNA序列测定证实 DNA突变准确后 ,将突变基因的c DNA插入 p BL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获得表达 rh- TNFα- D3a的工程菌。 结果 :经巨引物二轮 PCR获得表达 TNFα突变蛋白的基因突变 ,经序列测定结果与设计一致 ,重组蛋白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 18.0 % ,大部分为可溶性 ,占 rh- TNFα- D3a总量的 6 0 %以上。重组蛋白经纯化 ,纯度 >98%。 rh- TNFα- D3a对 L 92 9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 ,比活性大于 5× 10 8IU / mg。与野生型的 rh- TNFα相比 ,rh- TNFα- D3a的毒性降低为野生型的 1/ 10 ,同时其保留了 TNFα的抗肿瘤活性。 结论 :rh- TNF-αD3a是一个毒性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 克隆 rh-TNF α-D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3a研究的综合报告
6
作者 焦炳华 娄永华 +2 位作者 王梁华 朱玉平 周丙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将采用点突变技术获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3a(rh- TNFα- D3a)研究开发为临床新药。方法 :与野生型 TNFα比较 ,采用动物体内抑瘤试验测定其 ED50 ;急性毒性试验测定 L D50 ;长期毒性试验测定安全剂量并观察毒性反应发... 目的 :将采用点突变技术获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3a(rh- TNFα- D3a)研究开发为临床新药。方法 :与野生型 TNFα比较 ,采用动物体内抑瘤试验测定其 ED50 ;急性毒性试验测定 L D50 ;长期毒性试验测定安全剂量并观察毒性反应发生的程度 ; 期临床试验观察人体可耐受的安全剂量 ; - 期临床试验观察其对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rh- TNFα-D3a体内抑瘤的 ED50 为其野生型的 2 / 3;L D50 为野生型的 11倍 ;恒河猴长期毒性的安全剂量为日本同类产品 PT0 5 0的 6 4倍 ; 期临床试验表明 ,≤ 2× 10 6 IU/ (m2· d)× 7d为人体可耐受的安全剂量 ,本品与野生型药物比较 ,其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反应程度远远降低 ; - 期临床试验表明 ,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水 ,静脉途径对多种实体瘤包括恶性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素瘤和肾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 :研制新一代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临床试验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 rh-TNFα-D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部分线粒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洁 王学敏 +3 位作者 龙建纲 于军 汪振诚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部分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mtDNA)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生物软件设计了4对PCR引物,分别是扩增D-loop区、ND6、ATPase8-ATPase6、16sRNA基因,采用RT-PCR方法... 目的:观察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部分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mtDNA)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生物软件设计了4对PCR引物,分别是扩增D-loop区、ND6、ATPase8-ATPase6、16sRNA基因,采用RT-PCR方法对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上D-loop区及其他3个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在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线粒体中的表达作了比较。结果:我们发现,与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相比,在SMMC-7721细胞中,D-loop区、ND6、ATPase8-ATPase6基因表达总体是增高的,16sRNA基因表达基本不变,同时在同一基因两条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结论:我们认为,由于线粒体DNA编码的多肽均是氧化磷酸化酶复合物的亚单位,这些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造成细胞对氧利用障碍,细胞能量产生减少,成为造成SMMC-7721细胞主要以糖酵解的方式提供能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基因表达 肝肿瘤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分离小分子蛋白质的电泳方法——Tricine-SDS-PAGE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在龙 陈世敏 +2 位作者 冯伟华 周雍 毛积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96-697,共2页
关键词 蛋白质 小分子蛋白 分离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照射后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部分非编码区断裂敏感位点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洁 王学敏 +2 位作者 龙建纲 汪振诚 高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非编码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断裂敏感点。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序列,再通过接头介导PCR(LMPCR)及基因扫描来检测其断裂程度和位点。结果:PC... 目的: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非编码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断裂敏感点。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序列,再通过接头介导PCR(LMPCR)及基因扫描来检测其断裂程度和位点。结果: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各剂量都有相同大小的片段。通过基因扫描的方法,发现不同照射剂量下的断裂位点位置是相同的。结果说明这些断裂敏感位点不是随机分布的。并且,位点的损伤频率也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随着剂量的增加还出现了新的断裂位点。结论: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确实存在对γ射线敏感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断裂敏感点 Γ射线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脏部分耐热蛋白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张振峰 高红亮 +2 位作者 蔡在龙 毛积芳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肝脏中具有耐热特性的蛋白质,尤其是与肝功能、肝脏再生有密切关系的耐热蛋白。方法:将小鼠肝脏蛋白在65℃处理30 min,去除热变性蛋白,剩余耐热蛋白进行二维电泳,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小鼠肝脏耐热蛋白二维电泳图谱,共... 目的:研究小鼠肝脏中具有耐热特性的蛋白质,尤其是与肝功能、肝脏再生有密切关系的耐热蛋白。方法:将小鼠肝脏蛋白在65℃处理30 min,去除热变性蛋白,剩余耐热蛋白进行二维电泳,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小鼠肝脏耐热蛋白二维电泳图谱,共约50个蛋白斑点。其中选取5个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50 000、分离效果较好的斑点进行MALDI-TOF-MS肽质量指纹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处理。结果:这5个蛋白分别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蛋白酶体亚单位(AF060087)、尼克酰胺乙酰乙酸水解酶(nicotinate-nucleotide pyrophosphorylase)、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和regucalcin。结论:初步证明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尼克酰胺乙酰乙酸水解酶、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和regucalcin具有较强的耐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蛋白 二维电泳 肽质量指纹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照射后SMMC-7721细胞线粒体DNA部分D-loop区辐照损伤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王洁 汪茂荣 王学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变化可能损害氧的利用,导致细胞的氧化和减少能量的产生,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文中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部分D-loop区碱基的损伤规律及特定的断裂... 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变化可能损害氧的利用,导致细胞的氧化和减少能量的产生,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文中观察SMMC-7721细胞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线粒体DNA部分D-loop区碱基的损伤规律及特定的断裂敏感点。方法根据人线粒体DNA非编码区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序列,再通过接头介导PCR(LM-PCR)及基因扫描来检测其断裂程度、位点及规律。结果在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通过ligation-media-ted PCR(LM-PCR)和基因扫描检测,发现各剂量都有相同大小的片段,即存在相同的断裂位点,且这些位点并非随机分布,位点的损伤频率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还出现了新的断裂位点,且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双链断裂。结论线粒体DNAD-loop区在60Co照射后,产生的一系列断裂敏感位点和双链断裂及本身特有的突变位点,可能对SMMC-7721细胞辐射后的细胞凋亡起到重要作用,推测mtDNA很有可能是电离辐射易感的靶点,mtDNA的变化能够作为肿瘤细胞辐照前后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D-loop区 断裂敏感点 双链断裂 Γ射线 辐照 SMMC-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螵蛸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组分CPS-1的纯化 被引量:34
12
作者 魏江洲 张建鹏 +3 位作者 刘军华 王顺春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从海洋中草药海螵蛸(乌贼骨)中提取分离得到多糖活性物质。对粗多糖中主要的活性组分CPS-1进行纯化,得到成分相对均一的天然活性多糖。方法:用热水抽提法提取海螵蛸多糖粗品,并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对粗品组分进... 目的:从海洋中草药海螵蛸(乌贼骨)中提取分离得到多糖活性物质。对粗多糖中主要的活性组分CPS-1进行纯化,得到成分相对均一的天然活性多糖。方法:用热水抽提法提取海螵蛸多糖粗品,并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提取方法。对粗品组分进行总糖量测定。用DEAE-Sepharose F.F柱及Sepharose CL-6B柱对海螵蛸多糖粗品进行分离。通过活性检测实验确定活性部分。最后使用Sephacryl S-300柱进一步纯化。用HPLC来检测精品多糖的纯度。标准曲线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结果:成功得到海螵蛸粗多糖。经过离子交换柱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柱及分子筛Sephacr-yl S-300柱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和活性跟踪,最后得到相对均一的活性精品多糖CPS-1,其含糖量达93.6%,相对分子质量为1×106。结论:不同的提取条件影响海螵蛸多糖的得率。不同性质的分离材料能够将相对分子质量及电荷有差异的多糖分离,达到分离的目的。精品多糖CPS-1是从海洋中草药海螵蛸中得到的均一多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螵蛸 多糖类 分离 提纯 CP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暴露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金属硫蛋白表达的时相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任绪义 周雍 +3 位作者 张建鹏 仲燕 冯伟华 焦炳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5-968,共4页
啮齿目动物的睾丸较肝脏对镉毒性更为敏感 .为阐明不同组织细胞的镉毒性分子机制 ,对镉暴露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与肝脏金属硫蛋白基因 (MT )的表达及镉蓄积进行了时相研究 .成年雄性SD大鼠低剂量镉(4 0 μmol/kg)皮下注射后 ,立即进行睾丸... 啮齿目动物的睾丸较肝脏对镉毒性更为敏感 .为阐明不同组织细胞的镉毒性分子机制 ,对镉暴露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与肝脏金属硫蛋白基因 (MT )的表达及镉蓄积进行了时相研究 .成年雄性SD大鼠低剂量镉(4 0 μmol/kg)皮下注射后 ,立即进行睾丸支持细胞和肝脏组织的分离 .采用RT PCR技术分析mRNA ,并用光密度扫描作半定量分析 ,蛋白质定量用ELISA方法 ,原子分光光度吸收法测定镉浓度 .结果显示 :镉暴露 1h后肝脏MTmRNA即有明显的诱导表达 ,3h达高峰 ;支持细胞也有明显的诱导表达 ,6h达高峰 .镉暴露后肝脏MT有明显的诱导表达 ,但睾丸支持细胞不但未见MT增加而且还稍有下降 .提示 :a 镉对MTmRNA的诱导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 .b 镉虽然能诱导睾丸MT的转录 ,但没有促进其MT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睾丸支持细胞 睾丸组织 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螵蛸多糖CPS-1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魏江洲 张建鹏 +3 位作者 刘军华 徐红丽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海螵蛸多糖相对均一组分———CPS-1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SS诱导法建立小鼠UC模型,以SMZ-TMP为对照,通过临床症状、体质量改变、局部肠黏膜(溃疡发生)改变情况等指标对高、低剂量CPS-1对UC小鼠... 目的:探讨海螵蛸多糖相对均一组分———CPS-1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SS诱导法建立小鼠UC模型,以SMZ-TMP为对照,通过临床症状、体质量改变、局部肠黏膜(溃疡发生)改变情况等指标对高、低剂量CPS-1对UC小鼠的保护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小鼠血清中某些内皮增殖及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海螵蛸多糖治疗组小鼠模型建立后的体质量没有明显降低,小鼠的一般生长情况都良好,血清中EGF和PDGF的含量较模型建立前明显增加,而TNF-α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海螵蛸多糖CPS-1能够明显的提高UC小鼠血液中EGF和PDGF的含量,加速溃疡组织的愈合;同时降低TNF-α的表达,从而缓解炎症。因此,海螵蛸多糖CPS-1能够加速溃疡组织的愈合和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螺蛸 多糖类 结肠炎 溃疡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醛对大鼠肝线粒体呼吸功能及相关脱氢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龙建纲 王学敏 +4 位作者 高宏翔 刘昌盛 刘志 缪明永 刘健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探索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在体外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DA体外干预大鼠肝线粒体,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测定呼吸链复合物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 目的:探索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在体外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DA体外干预大鼠肝线粒体,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测定呼吸链复合物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结果:线粒体经MDA作用后,以苹果酸/谷氨酸或琥珀酸作底物,线粒体两条呼吸途径对MDA呈现不同的耐受力,前者在MDA100μmol/L时RCR显著降低(P<0.05),400μmol/L时P/O降低(P<0.05);后者MDA浓度达到400和800μmol/L时,线粒体P/O及RCR值显著降低(P<0.05)。丙酮酸脱氢酶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分别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下降(P<0.05),而MDA浓度达到1mmol/L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5)。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分别在MDA400和800μmol/L时最大反应速度(Vm)降低(P<0.05),但MDA(0~3.2mmol/L)对呼吸链复合物Ⅲ、Ⅳ的Vm及米氏常数(Km)没有影响。结论:MDA对线粒体呼吸链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不同酶对MDA损伤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本研究中相关酶受MDA损伤的次序可能是:丙酮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呼吸链复合物Ⅰ、呼吸链复合物Ⅱ、苹果酸脱氢酶、呼吸链复合物Ⅲ、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线粒体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诱导大鼠睾丸三种类型细胞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建鹏 仲燕 +3 位作者 任绪义 周雍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 :啮齿类动物睾丸较肝脏对镉毒性更敏感。通过对镉诱导早期大鼠睾丸三种类型细胞 (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和生精细胞 )与肝脏金属硫蛋白 (MT)及其亚型 MT1、MT2表达的研究 ,阐明大鼠睾丸对镉毒性较肝脏更敏感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半... 目的 :啮齿类动物睾丸较肝脏对镉毒性更敏感。通过对镉诱导早期大鼠睾丸三种类型细胞 (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和生精细胞 )与肝脏金属硫蛋白 (MT)及其亚型 MT1、MT2表达的研究 ,阐明大鼠睾丸对镉毒性较肝脏更敏感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半定量 RT- PCR、EL ISA、原子分光光度吸收法 ,观察镉处理后不同时相大鼠睾丸三种类型细胞与肝脏 MT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睾丸组织中存在 MT。同时还发现 0 h对照组大鼠镉处理后肝脏 MT m RNA增加并保持较高的基础水平 ,3h达峰值后下降 ;而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则在 6 h达高峰。镉中毒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和肝脏 MT1m RNA的变化幅度要低于MT2 m RNA,而在间质细胞中则相反。此外 ,生精细胞 MT1m RNA在镉处理后 0~ 3h减少 ,然后增加 ,而 MT2 m RNA的变化则相反 ,而且它们的诱导变化幅度较其他细胞低。镉暴露后肝脏 MT m RNA和 MT均升高 ,但在睾丸三种类型细胞中 MT的表达并没有增加。 结论 :镉诱导后 MT m RNA的表达具有细胞和时间依赖性 ;镉虽然能诱导睾丸 MT m RNA的转录但没有促进其 MT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睾丸支持细胞 睾丸间质细胞 生精细胞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壳贻贝多糖的提取和免疫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姚滢 魏江洲 +4 位作者 王俊 张建鹏 刘军华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96-899,共4页
目的: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对厚壳贻贝多糖进行提取分离和免疫学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热碱法提取厚壳贻贝多糖粗品,用双蒸水配成三种浓度的厚壳贻贝多糖溶液,然后对其进行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NK... 目的: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对厚壳贻贝多糖进行提取分离和免疫学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热碱法提取厚壳贻贝多糖粗品,用双蒸水配成三种浓度的厚壳贻贝多糖溶液,然后对其进行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NK细胞活性测定、抗体生成细胞的检测、碳廓清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等实验,并用MTT法对荷瘤小鼠进行了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测定。结果:成功获得厚壳贻贝多糖粗品,呈白色粉末状;各项免疫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厚壳贻贝多糖粗品溶液能有效地增加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NK细胞活性、抗体形成细胞活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P<0.01),且随多糖溶液浓度增高而增强(各浓度组间相比P<0.01);厚壳贻贝粗品溶液还能非常显著地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结论:厚壳贻贝多糖能从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方面促进正常小鼠的免疫活性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多糖 分离和提纯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多糖MPs的制备、组分鉴定和免疫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俊 徐红丽 +3 位作者 张建鹏 刘军华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多糖MPs,并测定其纯度和单糖组分。方法:用组织匀浆后热水抽提,Sevage法除蛋白,乙醇沉淀,再经DEAE-cellulose 52、Sephacryl S-20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贻贝多糖MPs。分离... 目的:分离纯化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多糖MPs,并测定其纯度和单糖组分。方法:用组织匀浆后热水抽提,Sevage法除蛋白,乙醇沉淀,再经DEAE-cellulose 52、Sephacryl S-20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贻贝多糖MPs。分离到多糖粗品行全波段的最大吸收波长光谱扫描、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糖含量;经紫外光谱扫描分析、红外光谱扫描分析、染料结合比色法、HPLC鉴定其纯度,再经气相色谱(GC)进行单糖组分分析。纯化得到纯品进行免疫学活性测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贻贝多糖纯品多个组分MPs-A1/A2/B1/B2/B3/C1/C2/C3,其中MPs-B1纯度较高,相对分子质量为3 510 000,主要含有葡萄糖、半乳糖2种单糖组分,二者比例接近1∶1,1HNMR表明为α-吡喃己糖。MPs-B1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抗体形成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活性。结论:经工艺改进后获得的MPs-B1与同类和前期研究所报道的贻贝多糖在理化性质、含糖量、单糖组分上均有显著区别。MPs-B1具有正向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多糖类 分离 提纯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缪明永 朱克军 +4 位作者 汪振诚 刘军华 蒋雷 王学敏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PT)的变化规律。 方法 :SD大鼠肝 70 %部分切除 (PH)制作肝再生模型 ,断头取肝分离线粒体后 ,通过检测静息态和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下线粒体悬液在 5 4 0 nm处光密度值 (D540 )变... 目的 :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PT)的变化规律。 方法 :SD大鼠肝 70 %部分切除 (PH)制作肝再生模型 ,断头取肝分离线粒体后 ,通过检测静息态和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下线粒体悬液在 5 4 0 nm处光密度值 (D540 )变化来观察线粒体 PT的时相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肝再生早期 (PH后 0~ 2 4 h)和后期 (PH后 1 2 0~ 1 6 8h)都表现为肝线粒体先收缩后肿胀 ,也即通透性先下降后增高 ;同时大鼠肝再生早期肝线粒体可明显抵抗钙离子的诱导作用 ,而 PH后2 4 h和 1 6 8h组的大鼠肝线粒体对钙离子的诱导非常敏感。环孢素 A(Cs A)可阻断钙的诱导作用。结论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 PT出现明显规律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再生 线粒体 通透性转换 钙离子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水溶性多糖MP-Ⅰ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红丽 郭婷婷 +3 位作者 郭一峰 张建鹏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贻贝多糖MP-Ⅰ,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提取,Sevage法除蛋白分离得粗多糖,DEAE-Sepharose、Sepharose CL-6B柱层析纯化的方法从东海厚壳贻贝中得到贻贝多糖纯品MP-Ⅰ。用GC及TLC法进行单糖组分的分析,... 目的:分离纯化贻贝多糖MP-Ⅰ,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提取,Sevage法除蛋白分离得粗多糖,DEAE-Sepharose、Sepharose CL-6B柱层析纯化的方法从东海厚壳贻贝中得到贻贝多糖纯品MP-Ⅰ。用GC及TLC法进行单糖组分的分析,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结果:得到贻贝多糖纯品MP-Ⅰ,多糖的得率为2.14%。单糖组分分析显示MP-Ⅰ主要由葡萄糖组成,MP-Ⅰ(0.5,0.1,0.02 mg/ml)对体外HO-8910、MCF-7、K562、SMMC-7721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P<0.01),其中高浓度组对HO-8910、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0.55%和36.38%。结论:贻贝多糖MP-Ⅰ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对HO-8910、MCF-7、K562、SMMC-7721肿瘤细胞有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多糖类 分离和提纯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