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SCs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谢伟 朱晓春 朱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3-715,共3页
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缺乏淋巴系标志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异质性细胞,它包括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其他早期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MDSCs的共同特... 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缺乏淋巴系标志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异质性细胞,它包括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其他早期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MDSCs的共同特性是它们的髓系来源、未成熟状态及对T细胞应答的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 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俊 郭燕 +1 位作者 陈正堂 朱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7-389,396,共4页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不仅参与了正常胚胎淋巴管发育、组织修复,而且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不仅参与了正常胚胎淋巴管发育、组织修复,而且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 肿瘤 转移 淋巴管生成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壳聚糖递送分子信标成像肺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海振 俞婕 +5 位作者 江飞龙 韩静 李雪涛 陈光朋 李杭 陈正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9-635,共7页
目的采用纳米技术和分子信标(MB)技术,研究纳米壳聚糖(CS)作为miR-155 MB载体用于肺癌细胞成像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合成锁核酸修饰的miR-155 MB,采用自组装方法合成纳米壳聚糖分子信标复合物(CS-MB)并对其抗DNaseⅠ特性、粒径大小、zeta... 目的采用纳米技术和分子信标(MB)技术,研究纳米壳聚糖(CS)作为miR-155 MB载体用于肺癌细胞成像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合成锁核酸修饰的miR-155 MB,采用自组装方法合成纳米壳聚糖分子信标复合物(CS-MB)并对其抗DNaseⅠ特性、粒径大小、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检测。以CS作为载体转染miR-155 MB,激光共聚焦检测miR-155 MB对肺癌细胞中的miR-155的识别能力并进行成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进行进一步验证,以随机序列分子信标(RS MB)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按照7:1的质量比合成的CS-MB,其包封率高,能抵抗DNaseⅠ的降解,粒径小,带正电荷,适合基因转染。CS转染miR-155 MB后可在肺癌细胞中看到较强的红色荧光,RS MB组未检测到荧光信号(P<0.05),且荧光信号强弱趋势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iR-155表达趋势较一致。结论 CS可作为miR-155 MB载体检测肺癌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并进行肺癌细胞成像,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纳米壳聚糖 分子信标 微RNA-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Bmi-1表达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中华 胡义德 朱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背景与目的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人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1,Bmi-1)基因决定着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增殖,因此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Bmi-1在非小... 背景与目的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人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1,Bmi-1)基因决定着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增殖,因此在细胞的恶性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可能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2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Bmi-1进行检测。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i-1在76%(19/25)的肺癌组织中癌细胞胞核部位呈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均不表达Bmi-1。RT-PCR结果显示:Bmi-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Bmi-1的表达升高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人BMI1蛋白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国成 朱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9-572,共4页
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分化将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方向和强度。深入研究和阐明T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为18~25核苷酸的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 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其分化将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方向和强度。深入研究和阐明T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为18~25核苷酸的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分子,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异性互补作用来降解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并在特定条件下上调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分化 微小RNA 调控 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效应细胞 自身免疫病 RNA分子 分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新进展 被引量:45
6
作者 郭燕 王俊 陈正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疾的活性成份,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疟疾。近些年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可以抗寄生虫,包括疟原虫、血吸虫,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炎、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在介绍青蒿素抗疟疾作用、...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疾的活性成份,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疟疾。近些年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可以抗寄生虫,包括疟原虫、血吸虫,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炎、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在介绍青蒿素抗疟疾作用、应用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其它主要生物学作用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疟疾 抗肿瘤 脓毒症 抗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忠全 余宗阳 谢启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0-692,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30例肺炎患者及60例NSCLC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C表达水平。结果:NS... 目的: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体检正常健康者、30例肺炎患者及60例NSCLC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C表达水平。结果:NSCLC、肺炎患者和正常健康者血清VEGF-C表达水平分别为124.8±95.4、78.1±55.2和63.8±46.2pg/ml,NSCLC患者表达水平与肺炎患者和正常健康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后二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NSCLC患者血清中VEGF-C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性;NSCLC患者血清VEGF-C与患者存活时间密切相关,生存时间大于6个月患者35例,其血清VEGF-C平均表达水平为97.5±85.3pg/ml,而生存时间小于6个月的25例患者平均表达水平为161.4±145.2pg/ml,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VEGF-C的表达较正常人群及肺炎患者明显升高,并与NSCLC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及有价值的预后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C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抑制Layilin表达对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侵袭和荷瘤鼠体内淋巴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卓文磊 王彦 +1 位作者 陈正堂 敖绪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背景与目的:透明质酸参与了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行为,Layilin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性透明质酸受体。本研究在发现Layilin表达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前期工作基础上,观察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Layilin表达后,对人肺腺癌... 背景与目的:透明质酸参与了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行为,Layilin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性透明质酸受体。本研究在发现Layilin表达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前期工作基础上,观察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Layilin表达后,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侵袭和体内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能表达针对Layilin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RNAi质粒(Layilin siRNA plasmid)和表达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siRNA的阴性对照RNAi质粒(control siRNA plasmid),分别转染A549细胞,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Layilin表达受抑制的A549-siLayilin细胞和Layilin表达未受影响的A549-siControl细胞。针对非转染(A549-nontransfec-tion)、A549-siLayilin、A549-siControl 3组细胞,分别采用RT-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ayilin表达,用Boyden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用爪垫皮下种植淋巴结转移模型检测淋巴转移能力。结果:与A549-non-transfection组和A549-siControl组相比,A549-siLayilin组细胞Layilin表达减少,体外侵袭能力降低,体内淋巴转移率下降。结论:通过RNAi抑制Layilin表达后,能有效抑制透明质酸所诱导的A549细胞体外侵袭和裸鼠移植瘤淋巴转移。本研究为通过RNAi手段抑制Layilin表达,进而抑制肺腺癌淋巴转移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Layilin 侵袭 A549细胞 淋巴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启超 王玲俐 +3 位作者 朱波 王亚丽 顾健滕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耐受(Tumor toleranc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课题拟通过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背景与目的免疫耐受(Tumor toleranc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课题拟通过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中的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肺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内的分布来探讨IDO在诱导肺癌免疫耐受中的机制。方法收集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和西南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肺癌组织和周围正常肺组织、以及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的新鲜标本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荧光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DO蛋白和cDNA在肺癌组织、周边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reg细胞在上述各种组织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肺癌组织、周边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IDO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7%(42/62)、0和13.3%(2/15),前者与后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转移淋巴结内肺癌细胞IDO表达阳性率为75.0%(15/20),荧光半定量RT- PCR结果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周边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Treg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3.9%(52/62)、90.0%(18/20)、0和13.3%(2/15),前二者与后二者相互比较有差异(P<0.01),前二者之间或后二者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O阳性表达率与Treg细胞阳性率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IDO在NSCLC细胞和转移淋巴结内主要为高表达,在周边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中主要为低表达,Treg细胞在NSCL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内主要为阳性,而在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中主要为阴性,提示肺癌组织和转移性淋巴结内的免疫耐受可能与NSCLC细胞通过增强IDO表达来促进Treg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吲哚胺-2.3-双加氧酶 免疫耐受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抗原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俊 郭燕 +4 位作者 章必成 陈正堂 高建飞 赵勇 向德兵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1-48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介导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分子,参与了肿瘤淋巴道转移的过程。人抗原R(HuR)是最早发现的RNA结合蛋白之一,可增加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mRNA的稳定性,从而上调蛋白质表达。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uR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介导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分子,参与了肿瘤淋巴道转移的过程。人抗原R(HuR)是最早发现的RNA结合蛋白之一,可增加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mRNA的稳定性,从而上调蛋白质表达。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Hu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C表达、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NSCLC组织和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uR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81例NSCLC的HuR胞浆阳性表达率、HuR胞核阳性表达率、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37/81)、82.7%(67/81)和70.4%(57/81),与肺良性病变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胞浆Hu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胞浆HuR高表达(P<0.05)而不是胞核HuR高表达(P>0.05)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胞浆HuR和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HuR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VEGF-C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原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乙型肝炎病毒衣壳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
11
作者 潘德键 王东林 +2 位作者 王卫兵 周锡建 陈正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PEG8000病毒浓缩法、β-丙内脂法从能持续产生HBV的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制备乙型肝炎病毒衣壳(hepatitisBvirusenvelope,HBVE),用它包裹绿色荧光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PEG8000病毒浓缩法、β-丙内脂法从能持续产生HBV的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制备乙型肝炎病毒衣壳(hepatitisBvirusenvelope,HBVE),用它包裹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IRS2-EGFP)后得到基因转移载体复合物HBVE-GFP,用脂质体包裹pIRS2-EGFP后得到基因转移载体复合物Liposome-GFP。用HBVE-GFP及作为对照的Liposome-GFP转染人成肝细胞瘤HepG2细胞来研究其转导效率;用HBVE-GFP分别转染HepG2细胞及作为对照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来研究其靶向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发光率。结果:(1)有效性检测:Liposome-GFP组及HBVE-GFP组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HBVE-GFP组的荧光强度较Liposome-GFP组更强(P<0.01);Liposome-GFP组的转染效率为(49.97±2.37)%,而HBVE-GFP组为(70.65±3.15)%,两者差异显著(P<0.01)。(2)靶向性检测:各种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HepG2细胞较其他细胞具有更强的荧光强度(P<0.01),HepG2细胞的转染效率为(71.35±0·0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转染有效性和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衣壳 基因转移载体 转染效率 靶向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衣壳作为肝癌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是否有靶向性
12
作者 潘德键 王东林 陈正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3-435,共3页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嗜肝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病毒衣壳(HBVE)上镶嵌的外衣壳蛋白PreS1,利用此生物特性有可能将HBVE改造成肝癌靶向性基因转移载体.本研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是否有靶向性.方法...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嗜肝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病毒衣壳(HBVE)上镶嵌的外衣壳蛋白PreS1,利用此生物特性有可能将HBVE改造成肝癌靶向性基因转移载体.本研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是否有靶向性.方法:采用PEG 8000病毒浓缩法、β-丙内脂法从Hep G 2.2.15细胞上清液中制备乙型肝炎病毒衣壳(HBVE),用它包裹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IRS2-EGFP)后得到基因转移载体复合物HBVE-GFP,用HBVE-GFP分别转染Hep G2、A549、HeLa、FB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发光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各组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Hep G2组较之其他3组具有更高的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ep G2组的转染效率为(71.35±0.0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且其荧光强度是其他3组的3~4倍(P<0.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载体对肝癌具有较好的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衣壳 靶向性 肝癌 基因转移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诱导的一氧化氮同步放大基因电路的构建及鉴定
13
作者 康保国 王卫东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8-9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正反馈基因电路(gene circuits)对基因表达有放大作用,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同步化表达可进一步增强基因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构建由放射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步放大基因电路,以探索提高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延长表... 背景与目的正反馈基因电路(gene circuits)对基因表达有放大作用,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同步化表达可进一步增强基因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构建由放射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步放大基因电路,以探索提高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延长表达时间的新途径,从而进一步完善肿瘤放射基因治疗模式。方法将具有放射诱导性的c-fos启动子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串联,构建c-fos启动子驱动的i NOS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fos-i NOS/GFP;用脂质体介导该载体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予以一定剂量照射,观察照射后不同时相点细胞荧光强度,检测i 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载体pfos-i NOS/GFP的细胞照射后细胞荧光强度、iNOS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以照射后16h增加最为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放射诱导的NO同步放大基因电路,大大提高了放射诱导的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基因治疗的疗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基因治疗 基因电路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