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肝脏横断面解剖与MR影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恺 张绍祥 +5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张伟国 陈金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可视人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 ,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与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 ,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对照研究 ,并完成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 应用数字化可视人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 ,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与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 ,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对照研究 ,并完成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 在可视化肝脏横断面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上 ,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特点 ,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空间结构特征 ,并明确肝内管道主支在肝脏横断面的最佳显示平面。结论 通过对肝脏横断面解剖结构的探讨 ,可视化肝脏能够完整而精确地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 ,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定性诊断及影像辅助定位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肝脏 肝内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集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20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建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 (Chinesedigitizedvisiblehumanfemale)。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女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 目的 建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 (Chinesedigitizedvisiblehumanfemale)。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女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女性 ,2 2岁 ,身高 162 0mm ,体质量 5 4kg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 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头部为 1 5mm ,其余部位为 3 0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头部为 0 2 5mm ,其他部位为 0 5mm ,全身共计 3 64 0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13 1 0 4GB。结论 ①经文献检索和查新 ,仅见美国Colorado大学于 1995年 12月完成了 1例女性人体标本的数据采集。本研究结果增添了新的一例女性可视化人体的数据资料 ,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 可视化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和纤维腺瘤MR信号强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蓉 龚水根 +3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何双梧 刘宝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和纤维腺瘤的MR信号强度 ,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12 0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平扫和增强扫描 ,分析病灶的平扫MR信号强度特点以及MR常规和动态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度增强率。结果MR平扫 ,SE T... 目的 研究乳腺癌和纤维腺瘤的MR信号强度 ,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12 0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平扫和增强扫描 ,分析病灶的平扫MR信号强度特点以及MR常规和动态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度增强率。结果MR平扫 ,SE T1WI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均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 ,FS T1WI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均以等信号或高信号为主 ,TSE T2WI、FS T2WI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间信号强度分布相比 ,相差显著 (P <0 .0 5 )。MR常规增强扫描 ,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间信号强度增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R动态增强扫描 ,乳癌组病变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高于腺瘤组 ,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间峰值信号强度增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MR信号强度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乳癌 纤维腺瘤 信号强度 平扫 乳腺癌 病变 WI 相差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绍祥 王平安 +22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谢永明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3-565,共3页
目的 实现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在获得首套 (包括 1例男性和1例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集 (男性为 2 5 18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 90 64 8GB ;女性为 3 64 0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13 0 0 4... 目的 实现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在获得首套 (包括 1例男性和1例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集 (男性为 2 5 18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 90 64 8GB ;女性为 3 64 0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13 0 0 4GB)后 ,分别在SGI图像工作站和P4微机上 ,先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 ,然后经过在每幅图像上预留的定标点进行对位配准。重建时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体绘制 (Volumerendering)重建 ;二是面绘制 (Surfacerendering)重建。结果 在SGI工作站和微机上分别实现了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的整体和局部可视化。并且 ,通过革新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 ,实现了中国首套数字化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结论 ①经过可视化研究检验 ,本研究组采集的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符合三维可视化的要求。②本研究建立起来的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平台 ,形成了数字人体解剖学和虚拟外科手术的雏形。③经过数据分割、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人体 数字化 可视化 断向解剖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林 张绍祥 +11 位作者 谭立文 刘正津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陈现红 王欲甦 唐泽圣 许忠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 提供原位牙的断层解剖研究方法和形态学资料 ,并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 ,建立原位牙的立体形态。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提取全牙的断层图像 ,观察牙的形态结构 ,利用MedView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观察牙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目的 提供原位牙的断层解剖研究方法和形态学资料 ,并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 ,建立原位牙的立体形态。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提取全牙的断层图像 ,观察牙的形态结构 ,利用MedView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观察牙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牙齿完整 ,能清晰显示牙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重建结构清晰 ,能清楚显示牙在牙槽内位置和方向。结论 冰冻铣切技术能完整保留牙齿各断面 ,可作为牙断层解剖的研究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刮 可视化人体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DSA对支气管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香国 唐肇普 严景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 ,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 5例 ,周围型 7例 )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 ,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 :DSA显示 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未见肺动脉供血 ;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肺动脉亦参与供血 ,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 ,分布不均匀 ,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 :支气管肺癌 ,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 ,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 ,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 ;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A DSA 动脉造影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脑池段MRI与塑化薄层切片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伟国 张绍祥 +2 位作者 巫北海 陈金华 谭立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进行MR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三叉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6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对三叉... 目的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进行MR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三叉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6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的形态、走行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标本及活体MR扫描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行程、解剖结构能够准确显示 ,塑化切片与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 ,MPR)横断位上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 (12 .78± 2 .0 3 )mm ,向前上外侧走行 ,与脑干背侧连线成角 (10 3 .0 4± 5 .14 )°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脑干背侧连线的夹角逐渐变小 ,其中小于3 0岁年龄组与 5 0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左右侧三叉神经与脑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 (9.2 8± 4.80 )° ,(9.44± 4.2 0 )° ,(P >0 .0 5 )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薄层MRI能够准确显示神经脑池段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规律 ,是评价三叉神经及相关结构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脑池段 MRI 塑化薄层切片 三叉神经 断层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磁共振成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龚水根 陈蓉 +4 位作者 张伟国 陈金华 何双梧 刘宝华 李增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C erbB 2癌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乳腺癌和 4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C erbB 2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与相应病灶...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C erbB 2癌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乳腺癌和 4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C erbB 2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与相应病灶MRI表现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MRI多表现为边缘形态不规则或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瘤内有坏死。乳腺癌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 erbB 2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2 7,P <0 .0 5 ) ;而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C erbB 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 (r =0 .11,r=-0 .13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C erbB 2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的MRI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C-ERBB-2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中间腔区域的薄层横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谭立文 张绍祥 +13 位作者 刘正津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金华 丁仕义 陈伟 陆明 游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 提供中国可视化人体有关喉中间腔区域横断面的形态学资料 ,并为临床上对喉的影像识别与诊断和喉的外科治疗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提取喉的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断层图像 ,并观察该区域的解剖结构... 目的 提供中国可视化人体有关喉中间腔区域横断面的形态学资料 ,并为临床上对喉的影像识别与诊断和喉的外科治疗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提取喉的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断层图像 ,并观察该区域的解剖结构。结果与结论 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出软骨、肌、韧带、间隙等解剖结构形态及其相互的毗邻关系 ;软骨的不对称性骨化、环杓关节的不对称性运动等现象常在正常人群中出现 ,不一定是某种疾病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中间腔 断层解剖 可视化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燕丽 张绍祥 +10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崔高宇 李恺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伟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6-56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体心脏薄层影像断面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经肉眼观察和CT、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明胶包埋 ,冰冻 1周 ,然后在低温实验室中用数控铣床从头至足逐层洗切。逐层用高... 目的 探讨人体心脏薄层影像断面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经肉眼观察和CT、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明胶包埋 ,冰冻 1周 ,然后在低温实验室中用数控铣床从头至足逐层洗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数据集的获取。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部分共计 15 0层 ,每层厚度为 1 0mm ,每层断面所显示的心脏结构清晰 ,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 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心脏部分数据集量为 2 7GB。并对本例可视化人体心脏部分的数据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论 本研究报道的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 ,无节段性数据缺损 ,厚度均匀 ,为心脏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心脏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也为临床影像诊断学 (超声、CT、MRI)提供了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心脏 断面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旁间隙的薄层断面与MRI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13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金华 丁仕义 陈伟 陆明 游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92-594,共3页
目的 提供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有关咽旁间隙 (PPS)的形态学信息 ,为咽旁及其周围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咽旁间隙有关的横断面图像和相应的MRI轴位图像对照 ,观察咽旁间... 目的 提供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有关咽旁间隙 (PPS)的形态学信息 ,为咽旁及其周围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薄层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咽旁间隙有关的横断面图像和相应的MRI轴位图像对照 ,观察咽旁间隙。结果 在人体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 ,清楚显示出咽旁间隙的形态、内容和毗邻关系 ;并提出咽旁间隙在横断面上的最佳显示平面。结论 鉴于咽旁间隙在颈深部解剖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在颈深部疾病影像诊断中 ,可将咽旁间隙作为关键性结构 ,根据其位置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咽旁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七渝 张绍祥 +13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金华 丁仕义 陈伟 陆明 游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9-642,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主要结构在薄层横断面上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为此区域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大脑有关的横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MRI图像对照。结果 在人体大脑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清... 目的 探讨大脑主要结构在薄层横断面上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为此区域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从首例中国可视人数据集中选出大脑有关的横断面图像与相对应的MRI图像对照。结果 在人体大脑横断面标本与相应的MRI轴位图像上,清楚显示出大脑主要结构的形态与影像特征。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大脑断面标本图与MRI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照观察,可在MRI上精确识别脑沟、回及脑内结构,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详实准确的断层形态资料,对脑内微小结构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人体项目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端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 被引量:171
13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17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金华 丁仕义 陈伟 陆明 游箭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 建立中国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Digitizedvisiblehuman)。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盐水池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 目的 建立中国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Digitizedvisiblehuman)。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盐水池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男性 ,3 5岁 ,身高 170 0mm ,体重 65kg ,重庆人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为 1.5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头部和颈部为 0 .5mm ,其中颅底部为 0 .1mm ,其他部位为 1.0mm ,全身共计 2 5 18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90 .64 8GB。结论 ①本文报道的研究结果为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 (ChineseVisibleHuman)的正式报道 ,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本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国家。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站为 :http : www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数字化可视人体 可视化人体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完成 被引量:61
14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20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数据资料 人体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报告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16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 建立更为细致的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 目的 建立更为细致的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男性 ,2 1岁 ,身高 182 0mm ,体质量 66kg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头颈部为 1.5mm ,其他部位为 3 .0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全身均为 0 .1mm ,全身共计 183 98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10 9890 5 6( 4 0 64× 2 70 4)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62 .9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115 7.2 3GB。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址为 :http : www .chi nesevisiblehuman .com 。结论 ①经文献检索 ,目前全世界已经报道的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全身切片最薄为 0 .2mm (本研究组报道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颅底部局部切片达到 0 .1mm) ,切片数均为数千个断面 ,断面摄影分辨率均为数百万像素 ,数据量为数十个GB ,或一百多个G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心脏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燕丽 张绍祥 +13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崔高宇 李恺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伟 陆明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的心脏进行三维重建 ,为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心脏部分的薄层断面 (层厚 1.0mm )输入SGI工作站 ,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 目的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的心脏进行三维重建 ,为心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心脏部分的薄层断面 (层厚 1.0mm )输入SGI工作站 ,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 ,完成对心脏结构的三维重建。结果 本研究完整地重建出了心脏结构 ,重建的结构能够以多结构、多彩色实体模型方式显示 ,可显示心脏内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重建出的三维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心脏内部和整体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心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金华 王毅 +1 位作者 龚水根 张胜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 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 (Colontransittime ,CTT)与分段CTT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 ,DFG)检查。受试者分为 3组 :第 1组 19例 ,为慢传输性便秘 ... 目的 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 (Colontransittime ,CTT)与分段CTT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 ,DFG)检查。受试者分为 3组 :第 1组 19例 ,为慢传输性便秘 ,表现为排便频率减低 ,而DFG未见异常 ;第 2组 2 2例 ,DFG表现为直肠套叠 ;第 3组 19例 ,DFG表现为直肠外脱垂或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结果 第 1组 ,平均总CTT是 96.2h ,平均分段CTT是 :右半结肠 3 5 .3h( 3 6.7% )、左半结肠3 0 .8h( 3 2 .0 % )、直肠乙状结肠 3 0 .1h( 3 1.3 % )。第 2组 ,平均总CTT( 5 7.8h)正常 ,而直肠乙状结肠CTT[平均 13 .8h( 2 3 9% ) ]相对减少。第 3组 ,平均总CTT( 175 .1h)和直肠乙状结肠CTT[115 .8h( 66.1% ) ]均明显延长。平均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在 3组间均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腹主动脉瘤CT扫描方法及其评价
18
作者 唐肇普 钱新初 胡浙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目的:通过综合CT扫描方法来诊断老年人腹主动脉瘤。方法:复习了19例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使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的改进包括增强后扫描、多层面CT重建及轴扫图像放大技术。结果:腹主动脉瘤的CT表现包括腹主动脉侧弯扩张,瘤壁... 目的:通过综合CT扫描方法来诊断老年人腹主动脉瘤。方法:复习了19例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使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的改进包括增强后扫描、多层面CT重建及轴扫图像放大技术。结果:腹主动脉瘤的CT表现包括腹主动脉侧弯扩张,瘤壁变薄并瘤内大块附壁血栓形成。据其形态,可分为梭形、囊形及哑铃形。附壁血栓可为新月状、环状及夹心饼状。所有这些表现通过综合CT扫描能够得到更清楚的显示。结论:综合CT扫描方法对充分显示动脉瘤三维形态、瘤内血流腔道、附壁血栓和瘤壁结构的细节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老年人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横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三军 钱新初 +3 位作者 唐肇普 彭梦明 童文清 喻伟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横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表现特征和意义。方法:结合X线平片,对83例腰椎横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共计163个横突骨折中,常规X线平片漏诊112个(68.7%)。CT表现可分3种类型:横形骨折(Ⅰ型)33... 目的:探讨腰椎横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表现特征和意义。方法:结合X线平片,对83例腰椎横突骨折及其并发伤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共计163个横突骨折中,常规X线平片漏诊112个(68.7%)。CT表现可分3种类型:横形骨折(Ⅰ型)33例65个,斜形骨折(Ⅱ型)31例60个,撕脱性骨折(Ⅲ型)19例38个;并发胸腹部脏器伤61例(73.5%);L1、L2高位横突骨折与胸部胸膜肺并发伤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01),多发性腰椎横突骨折组的脏器并发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性骨折组(P<0.0001)。结论:在腰椎横突骨折的显示上,CT优于常规X线平片,其胸腹脏器并发伤的发生率与腰椎横突骨折类型无关,而与骨折所在腰段的部位和多发性有关。腰椎横突骨折可作为胸腹脏器并发伤的重要提示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