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创伤后血清β-内啡肽与PMNs上CD18、CD54分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元章 简华刚 +4 位作者 李磊 程晓斌 黄显凯 吕菊芬 汪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96-898,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病人血清 β 内啡呔 ( β end)及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s)CD18、CD5 4含量变化。方法  65例严重创伤病人按ISS分为两组 :ISS≥ 2 0分组 (n =3 6) ;ISS <2 0分组 (n =2 9)。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病人血清 β 内啡呔 ( β end)及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s)CD18、CD5 4含量变化。方法  65例严重创伤病人按ISS分为两组 :ISS≥ 2 0分组 (n =3 6) ;ISS <2 0分组 (n =2 9)。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 65例严重创伤病人入院时、伤后 1、3、7d血清皮质醇、β end浓度和PMNs上CD18、CD5 4的平均荧光通道变化 ,1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创伤病人血清皮质醇浓度在伤后2 4h内较对照组高 (P <0 .0 1) ,但创伤组间无差异。β end浓度在入院时达高峰 ,随后迅速下降 ,伤后第 72h恢复正常 ;伤后 2 4h内ISS≥ 2 0分组较ISS <2 0分组更高 (P <0 .0 5 )。PMNs上CD18、CD5 4含量在伤后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伤后最初 3d内 ,ISS≥ 2 0分组较ISS <2 0分组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β end、细胞粘附分子可能间接参与了创伤后PMNs的活化过程 ,其浓度和含量变化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平行 ;监测其动态变化有益于伤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CD18 CD54 ISS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舒彬 郝林林 +4 位作者 吴宗耀 黄显凯 沈岳 袁纯 唐其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 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 ,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 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6 4个 ,分别在术后 1 4、2 1、35、70和 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术后 2 1... 目的 建立动物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 ,并探讨其胶原代谢特点与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用圆形钻刀在兔耳腹面产生直径 6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6 4个 ,分别在术后 1 4、2 1、35、70和 98d进行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术后 2 1d ,76 %的创面 ( 4 5 /5 9)有突出瘢痕形成 ,术后 35d ,瘢痕增生达高峰 ,厚度平均为 2 .0 5mm ,术后 70d ,瘢痕变薄 ,术后 98d ,46 %的突出瘢痕 ( 1 1 /2 4)消失 ;组织学观察示术后 2 1、35d有大量增殖成纤维细胞和旋涡状排列胶原纤维 ,术后 70、98d突出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减少 ,但不规则排列纤维仍存在 ;术后 2 1d ,瘢痕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增加 ,显著高于正常兔耳皮肤 (P <0 .0 5 ) ,35d时羟脯氨酸含量约为正常皮肤的 3倍 ,术后 98d的羟脯氨酸含量亦显著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结论 胶原大量沉积是动物增生性瘢痕的胶原代谢特征 ;动物正常愈合瘢痕转化为增生性瘢痕发生在术后 1 4~ 2 1d ;动物增生性瘢痕形成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增生性瘢痕 胶原 形态学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正国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根据灾区调研和文献分析,总结"5.12"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基本概况,提出了以下几条经验:震区内医疗力量起到支撑作用;分3个阶段区别处置重点;多学科协作救治;多种机制整合救援力量;军队救援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从救援过程... 根据灾区调研和文献分析,总结"5.12"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基本概况,提出了以下几条经验:震区内医疗力量起到支撑作用;分3个阶段区别处置重点;多学科协作救治;多种机制整合救援力量;军队救援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从救援过程暴露的问题中,应该认识到我国自然灾害医学救援水平的重点应该包括:健全国家灾害医学三级救援体系;完善灾害医学区域救援预案;在二级学科"外科学"下设置"创伤外科学与野战外科学";建立全国性的伤员转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国家创伤救治技术培训基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和损伤 救援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脊髓损伤后早期心血管病理生理改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育杰 沈岳 王爱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1-394,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常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特别是高位SCI(T6以上),发生率更高、出现更早、程度更重,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血液动力学失稳还会使脊髓血流量和脊髓动脉灌注压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 高位脊髓损伤 心血管功能紊乱 病理生理改变 早期 INJURY 动脉灌注压 脊髓血流量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时T_3、T_4、TSH、TNF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5
作者 田玉静 蓝进军 +3 位作者 曹克荣 徐有奇 吕继芬 刘嘉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T3 T4 TSH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