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尿道腺分泌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爱宁 熊恩庆 +1 位作者 宋波 张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炎对大鼠尿道腺分泌的影响。方法2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炎组侧叶内给予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ml,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0.1ml,2周后取尿道腺组织做AB-PAS黏液染色和分泌型粘蛋白MUC5AC... 目的观察前列腺炎对大鼠尿道腺分泌的影响。方法2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炎组侧叶内给予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ml,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0.1ml,2周后取尿道腺组织做AB-PAS黏液染色和分泌型粘蛋白MUC5A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内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对照组阴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建立成功。②AB-PAS黏液特殊染色提示:前列腺炎组大鼠尿道腺细胞的黏液面积、直径、光密度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泌型粘蛋白MUC5A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前列腺炎组粘蛋白面积、平均光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可以导致尿道腺合成和分泌黏液功能增强,这可能是前列腺患者尿道分泌物增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尿道腺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P术后尿道狭窄临床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新 宋思吉 +5 位作者 蒋涛 卢根生 熊恩庆 金锡御 宋波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本科104例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发病时间、狭窄发生部位及疗效,结合...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本科104例TURP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发病时间、狭窄发生部位及疗效,结合临床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为(4.44%,104/2 341);TURP术后尿道狭窄多发生于术后1年内,术后4~6个月为本组尿道狭窄发生高发期(41.35%,43/104);TURP术后尿道狭窄最常见狭窄部位为膜部尿道(35.58%,37/104),其次为尿道外口(21.15%,22/104)、膀胱颈(18.27%,19/104)及悬垂部(15.38%,16/104)。结论加强手术操作技能训练、尿管护理及充分润滑有助于预防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治疗需要根据尿道狭窄部位及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 尿道狭窄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间质性膀胱炎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永权 宋波 +3 位作者 方强 李龙坤 李为兵 熊恩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和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IC患者和32例OAB患者(均为女性)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结果IC组最大尿流率(Qmax)、初始尿意容量... 目的对比研究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和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IC患者和32例OAB患者(均为女性)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结果IC组最大尿流率(Qmax)、初始尿意容量(VFD)、最大尿意容量(MV)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OAB组(P<0.05),OAB组发生逼尿肌过度活跃(detrusor overactivity,DO)25例(78.1%),IC组2例(9.5%),2组DO例数上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IC患者和OAB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有较大相似性,但两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在很多方面均存在差异。尿动力学检查是鉴别IC和OAB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过度活动 尿动力学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动力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蒙明森 方强 +2 位作者 樊汝会 胡权升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6-958,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ICCs细胞与逼尿肌兴奋性关系研究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龙坤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5-557,共3页
关键词 ICCS细胞 逼尿肌 膀胱 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对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建军 方强 +2 位作者 宋波 李龙坤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ATP对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的作用。方法建立雌性SD大鼠BOO DI模型,以正常雌性逼尿肌稳定(detrusor stability,DS)大鼠作对照,制作离体膀胱并Krebs液孵育,膀胱内分别给予0.9%NaCl、ATP、PPADS液后用0.9%NaCl液以0.1ml/min... 目的初步探讨ATP对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的作用。方法建立雌性SD大鼠BOO DI模型,以正常雌性逼尿肌稳定(detrusor stability,DS)大鼠作对照,制作离体膀胱并Krebs液孵育,膀胱内分别给予0.9%NaCl、ATP、PPADS液后用0.9%NaCl液以0.1ml/min的速度灌注膀胱,同法灌注膀胱时向浴液中加入ATP以及先浴液中加入PPADS孵育膀胱10min后再灌注膀胱,并向浴液中加入ATP,记录灌注膀胱和停止灌注后各4min内的膀胱压力曲线,测量20s、50s、4min、8min时的膀胱压力值。结果离体膀胱内给予NaCl、ATP、PPADS后,2组大鼠膀胱压力曲线形态和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膀胱压无显著性差别(P>0.05)。灌注时浴液中加入ATP,离体膀胱出现膀胱收缩,50s时DS组膀胱压高于BOODI组;先PPADS孵育膀胱后再加入ATP,膀胱收缩幅度显著降低,50s时组间膀胱压无差别。结论膀胱内给予或膀胱上皮细胞释放的ATP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尿频和参与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支配逼尿肌的嘌呤能神经释放的ATP可直接作用于逼尿肌引起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离体膀胱 逼尿肌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付坚 沈文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18-2422,共5页
目的通过与改良的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Abbrevo)对比,研究可调节单切口微小吊带(adjustable single-incision sling,TVTAjus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目的通过与改良的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Abbrevo)对比,研究可调节单切口微小吊带(adjustable single-incision sling,TVTAjus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明确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60例,年龄(50.5±7.6)岁,体质量指数(24.9±3.3),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VT-Abbrevo组和TVT-Ajust组(n=30)。术前评估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次数、最大尿流率、腹压漏尿点压等一般情况;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合并有并发症、术后疼痛、主客观治愈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TVT-Ajust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VT-Abbrevo组(P<0.05);术后排尿困难有4例,每组各有2例,其中TVT-Ajust组合并有1例阴道吊带腐蚀;TVT-Ajust组术后4周疼痛程度显著小于TVT-Abbrevo组(P<0.05);TVT-Abbrevo组与TVT-Ajust组术后主观治愈率和客观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前均有明显提升(P<0.05);2种手术方式均不能显著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结论 TVT-Ajus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安全、有效的,与TVT-Abbrevo相比,术中出血量小、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小、术后恢复快,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TVT—Abbrevo TVT-Ajust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受体在豚鼠输尿管ICC细胞上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康棋 邓建平 +1 位作者 方强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在豚鼠输尿管ICC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离体肌条实验,观察对照组(正常豚鼠肌条)和实验组(Glivec选择性阻断ICC细胞的肌条)在β肾上腺素激动剂作用下输尿管肌条的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 目的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在豚鼠输尿管ICC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离体肌条实验,观察对照组(正常豚鼠肌条)和实验组(Glivec选择性阻断ICC细胞的肌条)在β肾上腺素激动剂作用下输尿管肌条的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豚鼠输尿管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β1、β2和β3)在ICC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后,对照组的收缩幅度[(0.070±0.035)g]较实验组的幅度[(0.100±0.028)g]下降显著(P<0.05),频率[(2.480±1.210)/min]较实验组的频率[(7.200±3.580)/min]下降亦显著(P<0.01),实验组在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下的舒张效应不如对照组显著;免疫荧光双标显示,输尿管ICC细胞仅表达β3受体亚型;选择性β3肾上腺素激动剂(CGP12177)作用后,对照组的收缩幅度[(0.068±0.023)g]和频率[(3.870±0.474)/min]较实验组的幅度[(0.115±0.031)g]和频率[(6.410±1.895)/min]均下降显著(P<0.05),实验组在CGP12177作用下的舒张效应不如对照组显著。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可能通过激活ICC细胞上的肾上腺素β3受体来调节输尿管收缩与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输尿管 ICC 受体 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和拔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厚勇 邓建平 +2 位作者 张恒 王永权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改良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肾穿刺通道用改良方法拔管。3组患者于拔管后和出院后分别填写问卷调查,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利尿肾图。结果患者出院后肉眼血尿、腰胀、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双J管移位、尿液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长期留置组分别与短期留置改良组、短期留置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改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拔管后尿道疼痛、肉眼血尿、尿道损伤、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留置改良组分别与长期留置组、短期留置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长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利尿肾图,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8~12 d,有针对性采用改良方法拔管,可有效缩短双J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因带管出院及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费用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碎石取石 双J管 留置时间 拔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2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新 金锡御 +3 位作者 宋波 熊恩庆 方强 樊汝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的致病机制。方法对216例排尿功能障碍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病例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学及肾脏功能学资料进行回顾,观察膀胱残余尿、膀胱压力和膀胱容量与上尿路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引起上... 目的探讨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的致病机制。方法对216例排尿功能障碍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病例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学及肾脏功能学资料进行回顾,观察膀胱残余尿、膀胱压力和膀胱容量与上尿路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引起上尿路损害的216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是最主要的病变(89.4%,185/207);部分患者(21.2%,43/216)残余尿量不多(<50cmH2O),但已引起上尿路损害;70.1%(145/216)以上患者膀胱储尿期压力大于40cmH2O,初始尿意压力(47.4±3.2)cmH2O和最大尿意压力(51.7±9.3)cmH2O均在膀胱安全压力(40cmH2O)之上,初始尿意容量(438.4±81.7)ml明显大于安全容量(357.9±73.3)ml(P<0.01)。结论40cmH2O是上尿路损害的膀胱压安全临界值;达到或超过安全压仍继续储尿是上尿路损害的最重要原因;将膀胱压降至安全压以下以及在安全容量前排空膀胱是治疗和预防上尿路损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功能障碍 上尿路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尿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鄢俊安 付卫华 +3 位作者 李前伟 姚基伟 王永权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动态监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尿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讨PCT对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 目的动态监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尿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讨PCT对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17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手术取石的患者资料,包括男性517例,女性400例,年龄(50.6±15.4)岁。动态监测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清PCT水平和WBC计数变化。PCNL术后尿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应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估。比较术后不同严重程度感染的患者血清PCT和WBC计数的差异,评价血清PCT和WBC计数对PCNL术后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917例患者行一期PCNL手术取石,术后31例患者出现单纯发热,107例患者发生尿脓毒症,余779例患者无感染症状,设作对照组。尿脓毒症患者中,34例诊断为严重尿脓毒症,7例出现脓毒症性休克。根据SOFA评分将不同严重程度的尿脓毒症患者分为3组,其中得分0~8分83例、9~16分16例、17~24分8例。对照组、单纯发热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性休克组以及SOFA评分各组间P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发热组、脓毒症组间血清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性休克组间以及SOFA评分为9~16分和17~24分的2组间血清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比WBC计数对PCNL术后尿脓毒症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以及更低的阴性似然比。结论患者血清PCT水平与PCNL术后感染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变化对PCNL术后早期诊断尿脓毒症的发生以及准确判断尿脓毒症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脓毒症 降钙素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Cs细胞在正常大鼠膀胱中的分布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封建立 方强 +3 位作者 丁砺蠡 杨景 宋波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8-56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再于上述部位取2mm×7mm肌条进行张力测定实验,比较各部位肌条频率及幅度的变化,分析其与ICCs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中存在ICCs,三角区及顶部的ICCs密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三角区和顶部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ICCs密度均没有显著区别(P>0.05);各部位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不同,但顶部和三角区的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大,差异显著(P<0.05),顶部和三角区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肌条之间则没有显著区别(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与局部ICCs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膀胱中存在ICCs,膀胱各部位ICCs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与膀胱局部肌条收缩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细胞 c—kit受体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周远秀 李雪梅 王永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47-1649,共3页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ic hyperplasia,BPH)患者年龄〉70岁且合并一种或多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统称为高龄高危BPH[1]。如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龄高危BPH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改善排尿症状,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小军 周占松 +5 位作者 张恒 沈文浩 何鹏 李为兵 陈志文 卢根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探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门诊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18例,包括ⅢA型46例,ⅢB型72例。口... 目的探讨锯叶棕果实提取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门诊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18例,包括ⅢA型46例,ⅢB型72例。口服锯叶棕果实提取物,160 mg/次,2次/d,8周一疗程。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nternational conventional erectile function score questionnaire,IIEF-5)评分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115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包括ⅢA型CP45例,ⅢB型CP 70例。患者口服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治愈23例(20.0%),显效32例(27.8%),有效42例(36.5%),无效18例(15.7%),总有效率84.3%。IIEF-5评分有所升高(P>0.05)。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单独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尤CP/CPPS),对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和传统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霁 鄢俊安 +4 位作者 李为兵 李新 陈志文 周占松 潘进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和传统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和住院日。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8例因UPJO接受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和传统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和住院日。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8例因UPJO接受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住院日。78例患者中,32例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RA-LPP),46例接受传统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C-LPP)。结果 RA-LPP组患者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47.8 mL和5.7 d,显著低于C-LPP组患者的72.3 mL和6.9 d(P<0.05,P<0.01)。RA-LPP组和C-LPP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体质量指数(BMI)和UPJO左右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LPP将逐渐替代C-LPP,在有条件的医院成为治疗UPJO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腹腔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膀胱安全容量的排尿指导预防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上尿路损害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霁 卢根生 +6 位作者 陈志文 周占松 李为兵 熊恩庆 樊汝惠 金锡御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32-2234,共3页
目的探讨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患者排尿在原位回肠膀胱术后上尿路损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例规律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接受排尿指导(A组)和29例缺乏规律尿动力学检查未接受排尿指导(B组)的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尿动... 目的探讨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患者排尿在原位回肠膀胱术后上尿路损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例规律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接受排尿指导(A组)和29例缺乏规律尿动力学检查未接受排尿指导(B组)的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彩超、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肾功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年,A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与B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A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B组[(150.5±88.7)vs(220.3±102.5)ml,P<0.05],A组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指导患者科学排尿,有利于预防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安全容量 排尿指导 原位回肠膀胱术 尿动力学 上尿路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源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腾 董兴有 +7 位作者 刘骞 吴超 李佳 夏六兵 胡晓燕 宋波 邓建平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功能和组织学变化,探索尿源干细胞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修复治疗作用。方法 45只健康清洁的正常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干细胞组,每组15只。治疗组建模7 d后,尾静脉注射尿源性干细胞。2...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功能和组织学变化,探索尿源干细胞对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修复治疗作用。方法 45只健康清洁的正常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干细胞组,每组15只。治疗组建模7 d后,尾静脉注射尿源性干细胞。28 d后,尿动力学检测大鼠尿动力各项指标,肌条实验观察膀胱收缩情况,Western blot观察P2Y4在膀胱中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干细胞组大鼠膀胱湿质量(0.31±0.01)g和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值(1.19±0.41)、尿动力指标[收缩时间(112.75±16.52)s、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指标[收缩时间(16.47±2.29)s]、膀胱肌细胞凋亡率(28.22±11.08)%均优于损伤组[膀胱湿质量(0.66±0.07)g,膀胱湿质量/体质量值(2.30±0.26),尿动力指标:收缩时间(59.00±5.68)s,离体膀胱逼尿肌肌条指标:收缩时间(19.80±3.77)s,膀胱肌细胞凋亡率(59.80±14.1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细胞组的蛋白P2Y4的表达低于损伤组。结论尿源干细胞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尿源干细胞 P2Y4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占松 宋彩萍 +5 位作者 张家华 熊恩庆 温晋俭 宋波 季惠翔 吴小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治疗的138例80岁以上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患者手术时...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治疗的138例80岁以上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患者手术时间32—68min(平均42min)。电切前列腺组织42~155g(平均76g);术中失血9—185ml(平均38m1)。术中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大出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平均值由术前34.8降到7.5,平均Qmax由6.89ml/s增加至15.67ml/s。随访3~72个月,平均16.8个月。全部病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所有患者术后均未有心、脑、肝、肾等系统疾病加重。结论只要术前积极控制并发症,医师技术娴熟,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是当今治疗80岁以上高危BPH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细菌致Ⅲ型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明爱民 沈学成 +1 位作者 周占松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对大鼠前列腺的慢性致炎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四环素治疗组,分别为16、16、8只。模型组和四环素治疗组由尿道逆行注入NB建立大鼠动物模型。4周后,对照组、模型组各...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对大鼠前列腺的慢性致炎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四环素治疗组,分别为16、16、8只。模型组和四环素治疗组由尿道逆行注入NB建立大鼠动物模型。4周后,对照组、模型组各处死8只动物,观察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及病理变化。治疗组用四环素灌胃治疗,其余动物用蒸馏水灌胃,连续4周,处死剩余动物,进行同样的观察。并将所有动物前列腺组织进行NB再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同对照组比较,4周后所有模型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卵磷脂小体数明显下降(P<0.05)。8周后同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动物炎症明显减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卵磷脂小体数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16只动物NB培养均阳性,对照组均阴性。结论NB能引起大鼠前列腺慢性炎症,NB可能是Ⅲ型前列腺炎的病因。四环素抗NB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慢性前列腺炎 大鼠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逼尿肌中ICCs细胞与逼尿肌收缩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封建立 李龙坤 +3 位作者 杨景 方强 丁砺蠡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逼尿肌中ICCs细胞的数量、分布形式的变化及其功能改变对逼尿肌肌条收缩的影响,初步探讨ICCs细胞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方法近端尿道结扎法建立大鼠不稳定膀胱模型。分别于正常及不稳定膀胱的相同部位剪取3mm×4mm... 目的研究不稳定逼尿肌中ICCs细胞的数量、分布形式的变化及其功能改变对逼尿肌肌条收缩的影响,初步探讨ICCs细胞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方法近端尿道结扎法建立大鼠不稳定膀胱模型。分别于正常及不稳定膀胱的相同部位剪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再于相同部位剪取2mm×7mm肌条进行收缩特性测定实验,并检测c-kit受体阻断剂对收缩的影响。结果不稳定逼尿肌中c-kit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逼尿肌明显增多(P<0.05);正常逼尿肌中c-kit阳性细胞以散在分布为主,不稳定逼尿肌中以细胞网络形式存在;不稳定逼尿肌肌条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显著高于正常膀胱(P<0.05);加入Glevic后,不稳定逼尿肌肌条的收缩幅度显著减弱(P<0.05),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膀胱中ICCs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主要以细胞网络的形式存在;不稳定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高,但其收缩幅度可以被Glevic削弱,提示ICCs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膀胱 ICCS细胞 C-KIT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