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胚电视教材应用的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泽桂 郭玉军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电视教材 学员 实习课 七年制 示教 切片 教学效率 挂图 鉴别方法 教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酯酶及乙酰胆碱的组化显示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德山 蔡文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263-266,共4页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大致分成两类:一类为假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BuChE);另一类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二者存在部位不完全相同,BuChE在哺乳动物含量甚微,主要分布於非神经组织、血浆等处,AChE主要位...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大致分成两类:一类为假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BuChE);另一类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二者存在部位不完全相同,BuChE在哺乳动物含量甚微,主要分布於非神经组织、血浆等处,AChE主要位于胆碱能神经的胞体、轴突、神经末梢、骨骼肌、红细胞等处,通常可用AChE染色显示胆碱能神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E 铁氰化钾 光镜 胆碱能 孵育时间 底物 赤血盐 铁氰化物 孵育液 离子 胆碱酷酶 终产物 组化 显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度与管壁组成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文琴 李巍 +1 位作者 孙榆 周德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9-13,82,共6页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方法对家兔、豚鼠和大鼠血管周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度与管壁组成成分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证明,血管周神经分布于外膜层,中膜内未见有神经分布,肌性动脉(以肠系膜动脉为代表)较弹性动脉(以颈总动脉为代...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方法对家兔、豚鼠和大鼠血管周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度与管壁组成成分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证明,血管周神经分布于外膜层,中膜内未见有神经分布,肌性动脉(以肠系膜动脉为代表)较弹性动脉(以颈总动脉为代表)的血管周神经密度和含膨体数都较高。神经肌肉间隔近(0.05—3微米),最近者神经与肌肉间除基板外无其它组织成分。弹性动脉神经肌肉间隔较远(1—12微米),神经肌肉间隔以外弹力膜、成纤维细胞和板层状的结缔组织。股动脉和肾动脉周的神经分布特点介于上二者之间。静脉较相应动脉神经分布稀疏。但也存在部位的特殊性和种属差异性。如脐动脉虽属肌性动脉,但动脉周并无神经分布,豚鼠肾动脉周的神经密度远较兔及大鼠稀疏。作者认为血管周的神经密度与血管壁中平滑肌的含量有关。本文并对肌性动脉周神经分布致密的原因,不同类型动脉的神经分布特点与生理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神经 神经密度膨体 神经肌肉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和TIMP-1基因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HGF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云剑 张远宁 +3 位作者 王沂芹 赵景宏 杨唐俊 蔡文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进展的关系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进展的关系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HGF治疗组,分别于模型3d、7d、14d、21d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和TIMP-1mRNA表达水平;底物酶谱法检测肾脏MMP2、9活性的变化,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判断纤维化程度。结果梗阻肾组织PAI-1和TIMP-1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伴有明显的梗阻肾MMP2,MMP9活性低于和羟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而21dHGF治疗组PAI-1和TIMP-1mRNA表达明显下调,MMP2,MMP9活性高于和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少于对照组。结论PAI-1、TIMP-1mRNA表达增高是小管间质ECM降解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TIF加重的重要因素,而HGF可拮抗这一进程,减轻小管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原1 金属蛋白酶Ⅰ组织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管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点计数法在图象分析系统中的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成岗 蔡文琴 +3 位作者 曹云新 黄威权 苏慧慈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本文推导了测量血管表面神经纤维密度的灰度法和交点计数法之间的公式关系 ,并用一个例子进行验证 ,证明了在图象分析仪上实现灰度法测量纤维密度的可行性。
关键词 灰度 交点计数法 图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神经及其递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德山 蔡文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1-6,共6页
胆碱能神经是指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的神经而言。它在完成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过程中,有赖于ACh、递质水解酶——胆碱酯酶(ChE)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三者紧密配合。本文谨就此三者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做一文献复习。
关键词 ACHE 神经末梢 周围神经系统 胆碱能 递质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仁鹏 孙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6-318,共3页
本实验对大鼠心房及心室的心肌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进行了电镜观察,G-6-Pase反应产物见于肌浆网(SR)和核被膜内。我们发现心肌细胞内G-6-Pase活性呈现异质性分布,周围连接肌浆网(PJ-SR)和内部连接肌浆网(IJ-SR)内的G-6-p... 本实验对大鼠心房及心室的心肌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进行了电镜观察,G-6-Pase反应产物见于肌浆网(SR)和核被膜内。我们发现心肌细胞内G-6-Pase活性呈现异质性分布,周围连接肌浆网(PJ-SR)和内部连接肌浆网(IJ-SR)内的G-6-pase反应产物较多,核被膜内含量较少,而网状肌浆网(N-SR)则含量稀少,或者缺乏。本文对心肌细胞内G-6-Pase的可能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葡萄糖磷酸酶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与闰盘间偶联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仁鹏 孙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60-363,共4页
本实验对大鼠心房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与閏盘间的关系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肌浆网与閏盘的非特化肌膜存在偶联,为区别于一般的周围偶联,而将它们之间的偶联称为閏盘偶联。它具有周围偶联及内部偶联的形态结构特征,即(1)在偶联区... 本实验对大鼠心房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与閏盘间的关系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肌浆网与閏盘的非特化肌膜存在偶联,为区别于一般的周围偶联,而将它们之间的偶联称为閏盘偶联。它具有周围偶联及内部偶联的形态结构特征,即(1)在偶联区域内存在胞浆间隙,宽约11~18nm;(2)在胞浆间隙内有连接突或连足;(3)肌浆网腔内含有电子致密物质。在偶联区域,肌浆网膜不仅与閏盘的非特化肌膜形成偶联,而且与线粒体外膜紧密并置。此外,心肌缝隙连接与肌浆网可形成缝隙连接-肌浆网偶联,其超微结构特点与心肌偶联相同。本文对肌浆网与閏盘的偶联的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肌浆网 闰盘 偶联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豚鼠肺Clara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武继祥 王启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本文观察了正常成年豚鼠Clara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模拟海拔高度5000m 24h、48h和72h后的改变,并对SER和某些细胞器作了定量分析。正常豚鼠Clara细胞顶部充满大量SER和分泌颗粒,GA较发达,表明该细胞为活跃的分泌细胞。低氧24h后Clara细胞呈... 本文观察了正常成年豚鼠Clara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模拟海拔高度5000m 24h、48h和72h后的改变,并对SER和某些细胞器作了定量分析。正常豚鼠Clara细胞顶部充满大量SER和分泌颗粒,GA较发达,表明该细胞为活跃的分泌细胞。低氧24h后Clara细胞呈现早期应激状态。低氧48h和72h后SER和GA高度囊性扩张,体积密度增加,分泌颗粒数目密度增加,但平均体积在72h组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低氧导致Clara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功能亢进,分泌增强,提示该细胞可能参与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A细胞 超微结构 豚鼠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失血性休克和输血后心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初步观察
10
作者 王仁鹏 孙榆 +1 位作者 陈希伟 殷均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本文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和输血后心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了观察。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及输血组。结果表明,失血性体克对心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房特殊颗粒显著增多,而输血后则可使心房心肌细胞的超... 本文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和输血后心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了观察。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及输血组。结果表明,失血性体克对心房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房特殊颗粒显著增多,而输血后则可使心房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较明显的改变,除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减少、灶性空化,基质内出现髓鞘样结构、肌浆网扩张,Gagli复合体、核周隙扩张以及心肌闰盘分离外,其特殊的变化是心房特殊颗粒显著减少。本文研究提示,心房心肌细胞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和输血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超微结构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血液表观粘度的变化及iloprost对其的影响
11
作者 刘海鹏 张可成 +1 位作者 蔡文琴 徐世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了解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 ,观察iloprost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以PBI_Ⅱ型损伤装置制成兔中度颅脑创伤 ,以iloprost治疗脑损伤(30μg·kg-1,i.v)。采集伤后1、6、24h的血样 ,用LowShear30测量表观粘度 ,同时测红细胞压积... 目的了解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 ,观察iloprost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以PBI_Ⅱ型损伤装置制成兔中度颅脑创伤 ,以iloprost治疗脑损伤(30μg·kg-1,i.v)。采集伤后1、6、24h的血样 ,用LowShear30测量表观粘度 ,同时测红细胞压积。比较各组的乘幂函数系数及红细胞压积为0.40时的表观粘度。结果颅脑创伤后1h其血液粘度即明显增加 ,伤后6h持续增加 ,伤后24h较伤后6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增加在低切下更为明显。iloprost可明显降低损伤组和对照组的血液粘度。结论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可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iloprost可能成为治疗颅脑创伤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创伤性脑损伤 治疗 表观粘度 ILOPROST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与神经免疫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陶诗奇 崔翔 +2 位作者 郭文琼 徐海伟 范晓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包括LXRα和LXRβ两种亚型,是一种氧化型固醇激活的核受体,因最早发现在肝脏中富集而命名。近年研究发现LXR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有重要功能,包括参与皮质板层神经元发育、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调节脂...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包括LXRα和LXRβ两种亚型,是一种氧化型固醇激活的核受体,因最早发现在肝脏中富集而命名。近年研究发现LXR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有重要功能,包括参与皮质板层神经元发育、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调节脂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新近研究发现,内源性LXRs在神经免疫调节方面亦有重要功能,LXRs激动剂通过抑制病理条件下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而有效保护神经元,因而LXRs有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成为治疗CNS相关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LXR在调节神经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XR 巨噬细胞 小胶质细胞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1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发育
13
作者 肖茂磊 蔡文琴 李成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64-68,共5页
通过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计数等方法 ,观察生后 P0 ~ P3 0 0 大鼠海马中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数量与比例变化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在大鼠海马中的发育表达 .结果表明 :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阳性细胞高峰出现在 P14... 通过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仪计数等方法 ,观察生后 P0 ~ P3 0 0 大鼠海马中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阳性细胞的形态、数量与比例变化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在大鼠海马中的发育表达 .结果表明 :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阳性细胞高峰出现在 P14 ~ P2 1之间 ,包括海马 CA1,CA2 ,CA3 ,DG区 .P0 ,P7,P3 0 ,P90 ,P3 0 0 血红素氧化酶 -1蛋白逐渐减弱 .结果提示 :血红素氧化酶 -1在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1 发育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细胞化学研究
14
作者 王仁鹏 孙榆 李国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用酶细胞化学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技术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证实,骨骼肌细胞内含有G6Pase。G6Pase活性反应产物定位于肌浆网与核被膜内,在肌浆网内,该酶活性反应产物呈异质性分布。根据肌浆网与肌膜系统之... 本文用酶细胞化学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技术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证实,骨骼肌细胞内含有G6Pase。G6Pase活性反应产物定位于肌浆网与核被膜内,在肌浆网内,该酶活性反应产物呈异质性分布。根据肌浆网与肌膜系统之间的位置关系,骨骼肌偶联有以下3种类型:(1)终池与横小管之间的偶联,如三联体;(2)周围肌浆网与表面肌膜之间的偶联,即周围偶联;(3)肌膜下肌浆网与肌膜下横小管之间的偶联,即肌膜下偶联。对本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磷酸酶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GYγ射线照射对大鼠下丘脑和垂体内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王正品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6-78,共3页
在超致死剂量放射损伤时,我们观察到大鼠小肠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含量有明显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放射损伤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内SOM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了在相同致伤条件下大鼠下丘脑及垂体内SOM含量。
关键词 Γ射线 下丘脑 垂体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甲状腺C细胞在肠型放射病中的变化
16
作者 邓晓林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88-392,共5页
本文利用^(60)Coγ-射线20Gy对大鼠行全身性1次性照射,复制肠型放射病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电镜和显微分光光度计(MSP)测量等技术,对大鼠甲状腺C细胞在肠型放射病(AIRS)中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C细胞的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期... 本文利用^(60)Coγ-射线20Gy对大鼠行全身性1次性照射,复制肠型放射病模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电镜和显微分光光度计(MSP)测量等技术,对大鼠甲状腺C细胞在肠型放射病(AIRS)中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C细胞的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期,照射后24h以内为第1时期,此时C细胞病变不明显,而血清钙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提示此时C细胞合成和分泌CT的功能可能增强。照射后第24h到第72h为第2时期,以MSP在降钙索(Calcitonin,CT)免疫染色切片上测量,所得的总吸光度值(TA)较正常组降低,电镜下C细胞逐渐出现破坏性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细胞作为APUD系统的组成成份,无疑参与了AIRS的病理变化,本文亦对其可能的病变机制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细胞 甲状腺 降钙素 肠型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偶联的G6P酶细胞化学研究
17
作者 王仁鹏 孙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心肌肌膜系统与连接肌浆网之间接触的特殊结构称为心肌偶联,它广泛地存在于哺乳类动物心肌细胞内。韩氏等首先用内质网标志酶G6P酶观察了大鼠心肌细胞的偶联结构,证实了横小管与连接肌浆网形成内部倡联以及肌膜与肌膜下池构成周围偶联... 心肌肌膜系统与连接肌浆网之间接触的特殊结构称为心肌偶联,它广泛地存在于哺乳类动物心肌细胞内。韩氏等首先用内质网标志酶G6P酶观察了大鼠心肌细胞的偶联结构,证实了横小管与连接肌浆网形成内部倡联以及肌膜与肌膜下池构成周围偶联。本文应用细胞化学G6P酶技术对大鼠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偶联作进一步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偶联 G6P酶 细胞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硅胶染色板改进超薄切片铅染色法的操作
18
作者 孙榆 王仁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53-454,共2页
在制备常规电镜生物标本时,常用铅染色液对超薄切片进行染色,以增加超微结构的反差。铅染色液为目前电镜技术中最常用的全能染色剂,它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细胞的各种结构对它都有极大的亲和力。但是铅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产生碳... 在制备常规电镜生物标本时,常用铅染色液对超薄切片进行染色,以增加超微结构的反差。铅染色液为目前电镜技术中最常用的全能染色剂,它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细胞的各种结构对它都有极大的亲和力。但是铅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产生碳酸铅沉淀而污染切片,造成切片制作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染色板 超薄切片 染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质内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
19
作者 王正品 蔡文琴 +1 位作者 彭英 刘兴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本实验用阻断大鼠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血流的方法,造成大鼠大脑完全性缺血。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分析缺血后10min至60min各时相组动物大脑皮质内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各时相组动物皮质内血管活性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 本实验用阻断大鼠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血流的方法,造成大鼠大脑完全性缺血。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分析缺血后10min至60min各时相组动物大脑皮质内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各时相组动物皮质内血管活性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作者对血管活性肠肽在脑内的分布、代谢和在缺血时含量降低的可能机制及其意义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皮质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肽的定位研究
20
作者 蔡文琴 Burns.,G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332-332,共1页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肽的定位研究蔡文琴,BurnstockG.(第三军医大学组胚教研室,重庆630037)(英国伦敦国大学神经科学中心)自Furchgott及其同事(1980)发现乙酰胆碱致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有... 人脐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肽的定位研究蔡文琴,BurnstockG.(第三军医大学组胚教研室,重庆630037)(英国伦敦国大学神经科学中心)自Furchgott及其同事(1980)发现乙酰胆碱致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有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