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性低压性缺氧对大鼠下丘脑NOS和生长抑素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范晓棠 阮怀珍 +2 位作者 徐海伟 张金海 黄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48,T059,共5页
本研究采用 NADPH-d组化与生长抑素免疫组化技术探讨了间断性低氧 (每天 6h) 1d、7d、15 d、2 1d和 3 0 d对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生长抑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断性低压性低氧可使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 NOS和室周核生长抑... 本研究采用 NADPH-d组化与生长抑素免疫组化技术探讨了间断性低氧 (每天 6h) 1d、7d、15 d、2 1d和 3 0 d对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生长抑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断性低压性低氧可使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 NOS和室周核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 ,且低氧第 1d即达高峰 ,7和 15 d维持较高水平 ,2 1d开始下降 ,3 0 d则明显减少。NOS阻滞剂 L-NAME(3 0 mg/kg,ip)明显抑制低氧诱导下丘脑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数的增多。以上结果说明 ,下丘脑内源性的 NO与生长抑素参与了间断性低压性缺氧反应 ,并与慢性缺氧的适应反应有关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低氧 内源性NOS 生长抑素 下丘脑 大鼠 低压性缺氧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液生物标记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与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凡 张吉强 王延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神经元丢失、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淀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神经元丢失、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淀粉样血管病。现在全球约有两千六百多万AD患者,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一亿。早期诊断对AD防治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记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妍君 刘应兵 +4 位作者 阴正勤 王仕军 胡志安 高朋芬 秦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 ,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 3 d(P3 ) 3 0 d(P3 0 )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 ,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 3 d(P3 ) 3 0 d(P3 0 )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突总长度逐渐增长 ,树突分支逐渐增多 ;静息膜电位 (RMP)和输入阻抗 (IR)降低 ;动作电位的幅度升高 ,时程降低 ,突触后电流则无显著性变化。但在 P7以前 ,5 7.9%的神经元对刺激无反应 ,这类神经元主要见于幼稚动物 ,其静息膜电位与输入阻抗较高。提示 ,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成熟密切相关 ,幼稚与成熟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以及突触功能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幼稚和成熟神经元对信号的输入、输出整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发育 伏隔核 神经元 电生理学 形态学 膜片钳 生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雌激素的神经毒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罗芬兰 蔡文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76,共3页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神经毒性 chemicals 生物有机体 生物体内 环境荷尔蒙 活性反应 外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的神经基础——昼夜光感受器 被引量:2
5
作者 谌小维 胡志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4-697,共4页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 哺乳动物昼夜光感受器为一组具有直接感光功能的特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其基本感光色素为黑视素 .昼夜光感受器具有直接、广谱和稳定感受昼夜光变化的功能特点 .昼夜光感受器的功能是通过导引作用 ,使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昼夜节律活动与外界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昼夜节律 调节神经 昼夜光感受器 导引作用 黑视素 隐花色素 视网膜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成年后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范晓棠 蔡文琴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动物在成年后 ,中枢神经系统内仍有神经发生 (neurogenesis) ,目前认为海马在成年后的神经发生参与记忆的形成。另外 ,成年海马的神经发生受生理与病理因素的调控。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 生理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gin基因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晓棠 徐海伟 蔡文琴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Noggin作为一种重要的胚胎蛋白,在胚胎背腹轴模式形成、神经管发育及神经诱导方面有重要功能。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将持续至生后及成年,包括胚胎及成体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noggin通过拮抗骨形成蛋白(BMPs)参与胚... Noggin作为一种重要的胚胎蛋白,在胚胎背腹轴模式形成、神经管发育及神经诱导方面有重要功能。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将持续至生后及成年,包括胚胎及成体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noggin通过拮抗骨形成蛋白(BMPs)参与胚胎及成体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本文就noggin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功能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GIN 中枢神经系统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成年脊髓再生研究的新方向:提高成年神经元内在生长能力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不能再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抑制性损伤微环境的存在和损伤神经元内在的再生能力低下。阻断和/或中和髓鞘及瘢痕组织中的抑制成分以及它们共同的信号通路是目前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的主要策略之一,但仅阻断微环... 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不能再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抑制性损伤微环境的存在和损伤神经元内在的再生能力低下。阻断和/或中和髓鞘及瘢痕组织中的抑制成分以及它们共同的信号通路是目前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的主要策略之一,但仅阻断微环境中的抑制信号而不改变神经元内在生长状态,不足以诱导广泛的再生。因此,目前对如何提高成年神经元内在的再生能力,如提高成年神经元内cAMP/PKA水平、阻断神经元内Rho/ROCK信号通路、调节转录因子等,使其不再对抑制环境中抑制分子起反应,已成为研究成年脊髓再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再生 突起生长抑制因子 内在生长状态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AN诱发惊厥后c-fos在大鼠杏仁核簇─氧化氮神经元中的表达
9
作者 景德强 陈尔瑜 +1 位作者 余争平 程天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运用FOS免疫组化结合NADPH-d组化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惊厥大鼠杏仁核内c-fos高表达神经元与NADPH-d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oman诱发惊厥后的1.5h至48h,杏仁核簇内c-fos呈现持续过度表达、FOS免疫阳性神经... 运用FOS免疫组化结合NADPH-d组化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惊厥大鼠杏仁核内c-fos高表达神经元与NADPH-d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oman诱发惊厥后的1.5h至48h,杏仁核簇内c-fos呈现持续过度表达、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亚核定位特征。NADPH-d活性在惊厥后明显增强。有10%的FOS阳性神经元同时也呈现NADPH-d阳性。而几乎所有的NADPH-d阳性神经元均呈FOS染色阳性。鉴于FOS表达的诱导和NADPH-d的激活具有共同的上游事件,即NMDA介导的钙内流,可以认为FOS引发的目的基因表达及NO的神经毒作用可能存在于杏仁核的神经元损伤机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NO 杏仁核 SOMAN 惊厥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Ac促进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及其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杨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PKA催化亚单位PKAc转染促进成年大鼠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及其机制的研究。我们运用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合成慢病毒载体LV/PKAc-IRES-GFP和对照病毒LV/GFP,原代分离培养成年大鼠DRG神经元,... 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PKA催化亚单位PKAc转染促进成年大鼠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及其机制的研究。我们运用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合成慢病毒载体LV/PKAc-IRES-GFP和对照病毒LV/GFP,原代分离培养成年大鼠DRG神经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cAMP/PKA信号通路下游关键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连接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图像分析经组织化学染色后的神经元突起长度和有突起神经元的百分比。结果观察到,慢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原代培养的神经元中表达,转染LV/PKAc-IRES-GFP的PC12细胞和DRG神经元均能表达外源基因并激活CREB,克服CNS髓鞘蛋白的抑制,促进突起生长。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拯救成年大鼠神经元cAMP/PKA水平可有效改变神经元内在生长能力,从而改变它们对抑制环境的敏感性,进而促进突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A催化亚单位 突起生长 慢病毒载体 髓鞘 原代培养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对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景秀京 杨继飞 +2 位作者 张建 胡远兵 杨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探讨Wnt信号途径对NSCs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传代扩增NSCs,显微观察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氯化锂处理对NSCs形态、贴壁分化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Western...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探讨Wnt信号途径对NSCs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传代扩增NSCs,显微观察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氯化锂处理对NSCs形态、贴壁分化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Western印迹定量检测不同浓度氯化锂作用后NSCs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变化。结果氯化锂作用后NSCs更多地保持悬浮生长的状态,离散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神经球有减小分散趋势;氯化锂能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NSCs分化,表现为贴壁时间延长,细胞突起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缩短;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氯化锂作用组NSCs处于S期的比例明显增高,G1期细胞呈现减少的趋势。且上述效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印迹显示,氯化锂能逐步增强β-catenin的表达,高浓度组能明显抑制GSK3β表达。结论氯化锂能明显抑制NSCs分化,刺激其增殖,该效应可能与其对Wnt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神经干细胞(NSCs) 糖原合酶激酶3Β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在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的发育学表达与亚细胞水平定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承军 邓其跃 +2 位作者 张东梅 蔡文琴 张吉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了研究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对海马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以及酶标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GPR30表达的变化及其免疫阳性产物在神经元亚细胞水平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GPR3... 为了研究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对海马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以及酶标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GPR30表达的变化及其免疫阳性产物在神经元亚细胞水平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GPR30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海马CA区的锥体层神经元与齿状回颗粒层的神经元内,其表达水平随发育呈增加趋势.P0时在雌性大鼠海马未发现明显GPR30免疫阳性反应,P7后免疫阳性物质开始在CA2出现,P14时见于CA1、CA2和齿状回,P30和P60主要见于CA1、CA2、CA3和齿状回.在光镜下,GPR30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核外的胞浆中,细胞核未见免疫阳性反应.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其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可能主要是粗面内质网,也可见于线粒体和细胞膜.以上结果证实,GPR30是一种位于细胞核外的、非基因型作用的雌激素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海马锥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等功能的调节,还可能参与了对齿状回成年神经干细胞某些活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雌激素膜性受体 GPR30 免疫组化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阮怀珍 范晓棠 +2 位作者 张金海 袁碧波 吴喜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前生长抑素原 (PPS)mRNA和γ -氨基丁酸 (GABA)含量变化。方法 :应用大鼠高原低氧模型及原位杂交技术和氨基酸测定法 ,检测下丘脑前PPS -mRNA神经元数量和GA BA的含量。结果 :高原低氧组大鼠下丘脑GABA的...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前生长抑素原 (PPS)mRNA和γ -氨基丁酸 (GABA)含量变化。方法 :应用大鼠高原低氧模型及原位杂交技术和氨基酸测定法 ,检测下丘脑前PPS -mRNA神经元数量和GA BA的含量。结果 :高原低氧组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明显增多 ,室周核、室旁核、弓状核PPS -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 ;而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使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PPS -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更为显著 ,但对GABA含量的增加影响不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低氧 生长抑素 下丘脑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雌激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东梅 边晨 +3 位作者 邓其跃 冉倩 蔡文琴 张吉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0-313,共4页
脑内雌激素的来源包括透过血脑屏障的循环雌激素以及脑局部合成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以调节脑发育、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也能调节胆碱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和5-羟色胺能系统等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具有两类受体:一是... 脑内雌激素的来源包括透过血脑屏障的循环雌激素以及脑局部合成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以调节脑发育、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也能调节胆碱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和5-羟色胺能系统等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具有两类受体:一是经典的核受体ER-α和ER-β;二是近年新发现的膜性受体ER-X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以及Gαq-ER。核受体介导雌激素的基因型效应即调节特异性靶基因的转录,而膜性受体(包括核受体的膜性成分)介导快速的非基因型效应,但也可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的转录调控功能。由于脑源性雌激素具备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部分功能性特征,因此雌激素仅仅是一种激素还是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假说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基因型效应 非基因型效应 神经递质 神经调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和脑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荣 杨忠 +2 位作者 魏璐 吴喜贵 蔡文琴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在性腺、肾上腺及胎盘组织中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代谢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对脑功能的调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发现脑组织自身能从头合成几乎全部的类固醇激素,意味着脑源性的和外周源性... 在性腺、肾上腺及胎盘组织中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代谢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对脑功能的调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发现脑组织自身能从头合成几乎全部的类固醇激素,意味着脑源性的和外周源性的类固醇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共同调控着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在学习和记忆、突触的传递功能、神经保护、神经退行性病变(尤其A lzheimer's病)、情绪、应激以及月经相关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学习和记忆 突触传递 神经退行性病变 神经保护 月经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癫大鼠海马巢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玉新 阴金波 +7 位作者 徐海伟 范晓棠 李博 张伟 安宁 李志方 张永海 杨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和骨形成蛋白4(BMP4)基因在戊四氮(PTZ)点燃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81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27)。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大鼠,按点燃中的不同...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和骨形成蛋白4(BMP4)基因在戊四氮(PTZ)点燃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81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27)。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大鼠,按点燃中的不同时相点,又随机分为9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地高辛标记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nestin和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nestin阳性细胞在PTZ注射后3d开始出现在齿状回、CA3区和CA1区,到7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BMP4在PTZ注射后7d开始增多,在点燃后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主要分布在齿状回、CA3区和CA1区。结论PTZ点燃可引起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活化和神经发生,这可能是癫海马组织胶质化、神经元可塑性的病理基础;BMP4可能在PTZ癫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巢蛋白 骨形成蛋白4 海马 点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NOS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阮怀珍 范晓棠 +2 位作者 张金海 袁碧波 吴喜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方法 :应用氨基酸测定和NADPH -d组化法 ,检测高原低氧模型大鼠下丘脑Glu、Asp含量和NADPH -d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Glu...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方法 :应用氨基酸测定和NADPH -d组化法 ,检测高原低氧模型大鼠下丘脑Glu、Asp含量和NADPH -d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Glu、Asp含量明显增多 ,室旁核、视上核可见密集深染的NADPH -d阳性神经元 ;用NMDA受体拮抗剂氯氨酮 (Ketamine)和AP -V对高原低氧大鼠进行预处理后置于低压氧舱 ,观察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NADPH -d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相应时间的高原低氧组 (P <0 0 1)。结论 :NMDA受体可能参与了高原低氧引起的下丘脑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高原低氧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门)冬氨酸致兴奋性毒性脑损伤大鼠海马内BMP4、BrdU与GFAP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晓棠 蔡文琴 +2 位作者 徐海伟 余小强 张金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11-1412,1431,T006,共4页
目的 :观察N -甲基 -D -天 (门 )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 ,NMDA)致兴奋性毒性脑损伤大鼠海马内BMP4mRNA、BrdU与GFAP的表达。方法 :原位杂交检测BMP4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NMDA致兴奋性毒性脑损伤后齿回内BrdU与GFAP阳性细胞... 目的 :观察N -甲基 -D -天 (门 )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 ,NMDA)致兴奋性毒性脑损伤大鼠海马内BMP4mRNA、BrdU与GFAP的表达。方法 :原位杂交检测BMP4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NMDA致兴奋性毒性脑损伤后齿回内BrdU与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 ,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BrdU标记细胞与GFAP蛋白的共存。结果 :BMP4mRNA阳性细胞数在NMDA致兴奋性毒性损伤后 1d与 3d显著升高 ,7d与 15d组海马内BMP4mRNA阳性细胞数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NMDA致兴奋性毒性脑损伤使齿回内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降低 ,而GFAP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 ,并在 7d与 15d组表达最高。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BrdU标记细胞与GFAP蛋白的共存 ,证实 70 %的BrdU标记细胞为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表明NMDA致兴奋性毒性损伤有明显的促胶质发生作用。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NMDA致兴奋性毒性损伤有明显的促胶质发生作用 ,而该作用可能与海马内BMP4的过度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天冬氨酸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海马 兴奋性毒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FCM算法对海马组织基因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军 唐世星 +1 位作者 张吉强 易东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8-340,344,共4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建立符合生物学意义的基因归类,为一些未知的基因的功能提出解释提供参考。方法提出一种新的FCM聚类算法,设计了一个归类阀值,利用模糊聚类Xie-Beni指数得到了最优聚类数并实现了海马组织基因的软聚类,并把每一类对应的... 目的为了更好地建立符合生物学意义的基因归类,为一些未知的基因的功能提出解释提供参考。方法提出一种新的FCM聚类算法,设计了一个归类阀值,利用模糊聚类Xie-Beni指数得到了最优聚类数并实现了海马组织基因的软聚类,并把每一类对应的基因标号输出到txt文件,最后进行生物学解释。结果得到的海马组织基因最优聚类数为4类,通过分类结果对照发现,各类中的大多数基因生物学意义接近。结论此改进的FCM算法应用于基因聚类是有效的,结果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能对生物学基因聚类及基因功能解释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M算法 海马组织 基因表达 聚类 Xie-Ben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1a,Mel-1b褪黑素受体在大鼠海马分布的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海伟 黎海蒂 +1 位作者 范晓棠 龚发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T026,共5页
Mel-1a,Mel-1b为分别从人大脑和视网膜克隆的两种褪黑素膜受体。随着褪黑素的各种重要生理作用的不断发现 ,对其受体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 Mel-1a,Mel-1b两种褪黑素膜受体 m RNA在海马中的表达和分布 ,... Mel-1a,Mel-1b为分别从人大脑和视网膜克隆的两种褪黑素膜受体。随着褪黑素的各种重要生理作用的不断发现 ,对其受体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本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 Mel-1a,Mel-1b两种褪黑素膜受体 m RNA在海马中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表明此两种受体 m RNA在成年大鼠海马各区神经元中均有表达。由于褪黑素是通过细胞膜上与 G蛋白耦联的 Mel-1a,Mel-1b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而海马又是与老化密切相关的脑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受体 原位杂交 海马 大鼠 分布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