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波调控因子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露斯 黄春基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研究生物波调控因子对脑缺血后再灌流脑细胞线粒体有无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四血管闭塞(热灼两侧椎动脉、夹闭两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和再灌流的动物模型,提纯脑组织匀浆中线粒体并用丙酮酸钠及苹果酸钠作底物,测定脑细... 目的:研究生物波调控因子对脑缺血后再灌流脑细胞线粒体有无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四血管闭塞(热灼两侧椎动脉、夹闭两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和再灌流的动物模型,提纯脑组织匀浆中线粒体并用丙酮酸钠及苹果酸钠作底物,测定脑细胞线粒体的呼吸三态、四态和呼吸控制率。结果:脑缺血20min组和缺血20min后再灌流4d组大鼠脑线粒体呼吸功能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特别是呼吸控制率的降低非常明显;而用生物波调控因子治疗的缺血20min再灌流4d的大鼠无论呼吸三态、四态及呼吸控制率都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生物波调控因子对缺血后再灌流性脑损伤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研究可能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开辟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生物波调控因子 脑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波实验中微电极测定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俊康 王源 +1 位作者 袁泽涛 徐启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细菌 生物波实验 微电极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膀胱癌细胞波状层次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国宏 丛延广 +2 位作者 刘俊康 徐启旺 袁泽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 观察人膀胱癌细胞 (BIU)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有序行为。方法 将BIU细胞悬液进行局限区域接种 ,待其形成贴壁生长的群落后进行宏观和显微动态观察及参数测量 (扩展直径、扩展速率、细胞形态、细胞平均密度、细胞平均大小、脱... 目的 观察人膀胱癌细胞 (BIU)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有序行为。方法 将BIU细胞悬液进行局限区域接种 ,待其形成贴壁生长的群落后进行宏观和显微动态观察及参数测量 (扩展直径、扩展速率、细胞形态、细胞平均密度、细胞平均大小、脱氢酶活性、对pH的敏感性等 )。结果 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 ,局限区域生长的BIU细胞群落能出现明显的层次特性 ,不同区域细胞的形态、大小、密度、脱氢酶活性以及对pH的敏感性均存在差异。结论 空间封闭和生物耗散导致细胞自组织 ,其结果表现为生长有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癌细胞培养 生物波 肿瘤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波调控因子实验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辉 袁泽涛 +1 位作者 刘俊康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群体细菌波动生长的自组织特征,认识生物波调控因子在群体细胞的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为研究对象,观察波动过程中pH及生物波调控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①最外红环pH值升高,有代谢产物释放;②波... 目的:探讨群体细菌波动生长的自组织特征,认识生物波调控因子在群体细胞的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为研究对象,观察波动过程中pH及生物波调控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①最外红环pH值升高,有代谢产物释放;②波动过程中产生生物波调控因子。结论:群体细胞生命活动不仅被动地接受环境的作用发生变化,还能主动通过产生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生序 生物波调控因子 细菌 波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波动生长过程中代谢活性与环境变化的统一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春基 董解菊 +1 位作者 黄辉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阐明波动条件下细菌自身代谢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Lowry法检测蛋白质含量 ,邻甲苯胺法检测葡萄糖含量 ,聚邻苯二胺 pH修饰电极检测 pH值来观察环境条件的变化 ;以显色法检测波动环境内、外细菌的TTC 脱氢酶活性。结... 目的 :阐明波动条件下细菌自身代谢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Lowry法检测蛋白质含量 ,邻甲苯胺法检测葡萄糖含量 ,聚邻苯二胺 pH修饰电极检测 pH值来观察环境条件的变化 ;以显色法检测波动环境内、外细菌的TTC 脱氢酶活性。结果 :细菌群体在靠近中央位置形成封闭环境 ,在远离中央位置出现浓度梯度现象。伴随着封闭环境的形成 ,细菌代谢近乎停止 ;伴随着浓度梯度的出现 ,细菌代谢趋于旺盛。结论 :细菌的波状生长是生物耗散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生长 细菌代谢 环境变化 代谢活性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干涉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菌潜生体繁殖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俊康 丛延广 +2 位作者 王源 邓国宏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潜生体新的繁殖方式。方法:采用特制的干涉相差显微镜结合显微培养方法,动态观察绿脓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的繁殖过程。结果:这两种细菌的潜生体表现出多位断裂、自旋端位断裂、出芽生长、梳状繁殖等新的繁殖方式... 目的:探讨细菌潜生体新的繁殖方式。方法:采用特制的干涉相差显微镜结合显微培养方法,动态观察绿脓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的繁殖过程。结果:这两种细菌的潜生体表现出多位断裂、自旋端位断裂、出芽生长、梳状繁殖等新的繁殖方式。结论:细菌潜生体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可能有助于种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细菌繁殖 潜生体 干涉相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种群杆菌简单波动生长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开发 刘俊康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量化探讨单种群杆菌简单波动生长的过程 ,定量认识单种群杆菌产生简单波动的原因。方法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研究对象 ,以生物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演绎推理二者结合进行讨论。结果 :在经典Logistic模型基础上 ,得到描述单种群杆菌简... 目的 :量化探讨单种群杆菌简单波动生长的过程 ,定量认识单种群杆菌产生简单波动的原因。方法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研究对象 ,以生物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演绎推理二者结合进行讨论。结果 :在经典Logistic模型基础上 ,得到描述单种群杆菌简单波动生长的推广Logistic模型。结论 :该模型及解定量直观地反映了细菌增殖 -扩散 -增殖的自组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单种群杆菌 波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长自限、节律及宏大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康 丛延广 +1 位作者 邓国宏 徐启旺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28,共2页
采用波动培养及显微培养技术实验研究细菌生长自限、节律及宏大运动的关系。分析了奇异变形杆菌生长节律性及自限产生的环境条件,自限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群体细菌宏大运动现象。结果表明细菌生长自限是群体细菌生长节律性及宏大运动的基础。
关键词 细胞生长自限 细胞生长节律 群体细菌宏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ini-Tn5转座子诱导弗氏枸橼酸杆菌插入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丛延广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 研究以自杀性质粒pUT携带的Mini Tn5转座子对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转座诱变。方法 转座采用双亲本接合法 ,对获得的接合子进行无抗性选择条件下的连续传代测定其稳定性 ,并测其氨苄青霉素耐性及进行质粒提取以排除质粒传代原因造... 目的 研究以自杀性质粒pUT携带的Mini Tn5转座子对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转座诱变。方法 转座采用双亲本接合法 ,对获得的接合子进行无抗性选择条件下的连续传代测定其稳定性 ,并测其氨苄青霉素耐性及进行质粒提取以排除质粒传代原因造成假阳性的可能。对接合子进行营养缺陷株和运动突变株的筛选。结果 Mini Tn5Km转座率约为每受体菌 9 2× 10 - 6 ,接合子在无抗性选择的情况下培养 3代仍保持稳定 ,卡那霉素抗性不消失 ,说明插入到染色体上的转座序列是稳定传代的。接合子的抗性是染色体而非质粒编码的结果。对营养缺陷株的筛选和分析提示 ,转座子的插入是随机的 ,弗氏枸橼酸杆菌染色体中无明显的转座插入热区。使用该转座子能有效筛出运动突变株。结论 Mini Tn5系列转座子适于大规模筛选弗氏枸橼酸杆菌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弗氏枸橼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波动生长过程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国宏 徐启旺 +1 位作者 王琛 刘卯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奇异变形杆菌菌落边缘的细菌排列及菌间关系进行观察。方法 切取菌落边缘琼脂小块 ,将琼脂小块上的菌落轻轻印在云母片上 ,于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奇异变形杆菌波动菌落边缘细菌成单层紧密排列 ,菌体周... 目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奇异变形杆菌菌落边缘的细菌排列及菌间关系进行观察。方法 切取菌落边缘琼脂小块 ,将琼脂小块上的菌落轻轻印在云母片上 ,于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奇异变形杆菌波动菌落边缘细菌成单层紧密排列 ,菌体周围有大量鞭毛存在并在菌体之间耦合成束 ,菌体表面见到密集的蛋白颗粒。结论 原子力显微术可在生理条件下原位观察活体细菌膜表面结构及菌体间相互关系 ,此方法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多细胞协同迁移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学研究的哲学思辩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国宏 徐启旺 《医学与哲学》 1998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于医学研究的哲学思辩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波研究中心硕士生(重庆400038)邓国宏导师徐启旺在20世纪,医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外科医生在器官的异体移植方面已很成功,利用先进的激光、γ刀技术,手术的损害和痛苦程度已减至最... 关于医学研究的哲学思辩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波研究中心硕士生(重庆400038)邓国宏导师徐启旺在20世纪,医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外科医生在器官的异体移植方面已很成功,利用先进的激光、γ刀技术,手术的损害和痛苦程度已减至最低的程度。抗生素的使用,使感染性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 哲学思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对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不确定性的研究
12
作者 邓国宏 黄辉 +2 位作者 丛延广 袁泽涛 徐启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用绿脓杆菌波动潜生体,羧苄西林诱导潜生体和繁殖体进行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将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pHB101接种于含氨苄西林(AMP)的波动培养基上,动态测定培养基中AMP变化。观察绿脓杆菌波动生长和奇... 用绿脓杆菌波动潜生体,羧苄西林诱导潜生体和繁殖体进行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将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pHB101接种于含氨苄西林(AMP)的波动培养基上,动态测定培养基中AMP变化。观察绿脓杆菌波动生长和奇异变形杆菌寄宿波动中细菌对抗生素MIC的不确定性现象并探讨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绿脓杆菌波动潜生体、羧苄西林诱导潜生体的MIC值比繁殖体高8~16倍。在寄宿波动中,奇异变形杆菌能在高于自己MIC值的AMP波动培养基上向外扩散,波动出两环。因此,细菌由于经历不同,生理状态也不同,因而对抗生素的MIC值表现出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抗生素 敏感性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变形杆菌质粒转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黄春基 周来新 +1 位作者 解晓珍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目的 对非工程菌奇异变形杆菌的质粒转化方法及质粒载体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了 3种不同的转化方法 :氯化钙法、硫酸镁法和高压电穿孔法 ;两种不同的质粒 :pUC19和pMD10 1,对工程菌大肠杆菌HB10 1及非工程菌奇异变形杆菌进行质... 目的 对非工程菌奇异变形杆菌的质粒转化方法及质粒载体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了 3种不同的转化方法 :氯化钙法、硫酸镁法和高压电穿孔法 ;两种不同的质粒 :pUC19和pMD10 1,对工程菌大肠杆菌HB10 1及非工程菌奇异变形杆菌进行质粒转化试验。结果  3种转化方法的比较试验说明 ,高压电穿孔法受菌株间差异的影响最小 ,可作为不同菌株间通用的转化方法 ;细菌传代及质粒丢失试验显示 ,广宿主质粒pMD10 1在大肠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体内均可稳定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质粒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变形杆菌寄宿波动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卫东 黄辉 +2 位作者 袁泽涛 丛延广 徐启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57,共2页
近年来,作者在进行生物波理论的研究时,发现当把对氨苄西林(Ampcilin,AMP)敏感的奇异变形杆菌和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同时点种在含AMP的波动培养系统中心,观察到奇异变形杆菌能在大肠埃希菌的保护下,逃过AMP的作用... 近年来,作者在进行生物波理论的研究时,发现当把对氨苄西林(Ampcilin,AMP)敏感的奇异变形杆菌和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同时点种在含AMP的波动培养系统中心,观察到奇异变形杆菌能在大肠埃希菌的保护下,逃过AMP的作用,并且出现两个波动环。作者把这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苄西林 动物实验 寄宿波动 变异变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杆菌潜生体增殖方式的研究
15
作者 王瑞玲 梁后杰 +1 位作者 刘俊康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 研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杆菌潜生体的增殖方式 ,探讨大肠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侵袭性。方法 在生物波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大肠杆菌的波动生长模型 ,观察大肠杆菌潜生体在不同pH、温度、湿度、渗透压、抗生素状态下的... 目的 研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杆菌潜生体的增殖方式 ,探讨大肠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侵袭性。方法 在生物波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大肠杆菌的波动生长模型 ,观察大肠杆菌潜生体在不同pH、温度、湿度、渗透压、抗生素状态下的生长变化。制备肝硬化鼠动物模型观察大肠杆菌潜生体对肠道粘膜的损害。结果 经波动培养后 ,可见肠道潜生体呈现多种生长方式。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大肠杆菌潜生体形成率和群集率可显著增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中潜生体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运动能力和抗生素耐受能力 ,从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 ,而且具有一定的逃逸巨噬细胞吞噬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生体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春基 徐启旺 +1 位作者 解晓珍 丛延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一株自己构建的标准产酶菌株和一株临床分离菌株,经波动培养法诱导产生潜生体及繁殖体,检测二者的耐药性差异,并通过β-内酰胺酶活性分析、外膜通透... 目的:观察奇异变形杆菌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耐药性差异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一株自己构建的标准产酶菌株和一株临床分离菌株,经波动培养法诱导产生潜生体及繁殖体,检测二者的耐药性差异,并通过β-内酰胺酶活性分析、外膜通透率测定及外膜蛋白SDS-PAGE检测来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潜生体的耐药程度普遍高于繁殖体,二者的β-内酰胺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潜生体外膜通透率降低且有多种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潜生体 繁殖体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鞭毛马达——一种卓越的分子机器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国宏 徐启旺 +1 位作者 刘俊康 丛严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2-615,共4页
鞭毛马达 (flagellarmotor)是一种分子旋转马达 ,它在细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中起着中心作用 .鞭毛马达的结构已基本清楚 ,主要由MotA、MotB、FliG、FliM和FliN 5种蛋白组成定子 (stator)和转子 (rotor) ,其驱动力来自于跨膜的H+或Na+流 ... 鞭毛马达 (flagellarmotor)是一种分子旋转马达 ,它在细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中起着中心作用 .鞭毛马达的结构已基本清楚 ,主要由MotA、MotB、FliG、FliM和FliN 5种蛋白组成定子 (stator)和转子 (rotor) ,其驱动力来自于跨膜的H+或Na+流 .目前对鞭毛马达的旋转动力学及旋转力矩产生机制已有初步的了解 .鞭毛马达可作为研究分子旋转马达的理想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马达 质子运动力 分子旋转马达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形态绿脓杆菌胞外粘液多糖的含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延广 刘俊康 +2 位作者 袁泽涛 邓国宏 徐启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形态绿脓杆菌胞外粘多糖的含量及其对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一株形态对培养温度敏感的绿脓杆菌基础上 ,提取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胞外粘液多糖 ,以干重比评价二者粘液多糖的含量 ;并测定其对体外培... 目的 探讨不同形态绿脓杆菌胞外粘多糖的含量及其对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一株形态对培养温度敏感的绿脓杆菌基础上 ,提取潜生体与繁殖体的胞外粘液多糖 ,以干重比评价二者粘液多糖的含量 ;并测定其对体外培养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 潜生体胞外粘液多糖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1) ,同时其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粘附率也显著提高 (P <0 .0 1)。结论 绿脓杆菌繁殖体转变为潜生体后 ,其胞外粘液多糖含量及其粘附能力均有显著性提高。对绿脓杆菌潜生体的研究有助于对绿脓杆菌致病性的深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潜生体 繁殖体 胞外粘液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调节竞争菌群失调的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爱军 王开发 +1 位作者 邓国宏 刘俊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84-986,共3页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竞争菌群失调的修复条件。方法 以两竞争菌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分析两竞争菌群的数学模型。结果 得到 3种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及其修复条件。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必须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案 ,盲...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竞争菌群失调的修复条件。方法 以两竞争菌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分析两竞争菌群的数学模型。结果 得到 3种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及其修复条件。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必须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案 ,盲目地滥用抗生素达不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菌群失调 修复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