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可溶性APRIL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戴双双 何凤田 +4 位作者 杨朝辉 彭家和 李蓉芬 张艳 陈麟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探索人可溶性增殖诱导配体 (sAPRIL)在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以及促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用RT PCR从扁桃体总RNA中扩增出人sAPRIL基因 .经克隆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 ,证实所克隆的基因即为sAPRIL .将克隆载体经酶切并构建表达载体 ,... 为探索人可溶性增殖诱导配体 (sAPRIL)在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以及促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用RT PCR从扁桃体总RNA中扩增出人sAPRIL基因 .经克隆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 ,证实所克隆的基因即为sAPRIL .将克隆载体经酶切并构建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表达量达4 3 6 % .纯化蛋白后进行3 H TdR参入实验 ,表明sAPRIL有明显促进肿瘤的形成及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诱导配体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表达 肿瘤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熊浩君 赵凯 +2 位作者 陈姗 何凤田 陈丙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4-68,共5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最初是由高血糖引起的肾脏适应性高滤过率,进而导致肾脏细胞的代偿性增生、炎症以及纤维化。法尼酯X受体(FXR)被证明对糖尿病肾病有负性调节的作用,FXR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血糖、血脂、...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最初是由高血糖引起的肾脏适应性高滤过率,进而导致肾脏细胞的代偿性增生、炎症以及纤维化。法尼酯X受体(FXR)被证明对糖尿病肾病有负性调节的作用,FXR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血糖、血脂、炎症以及纤维化)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对FXR以及FXR调控糖尿病肾病的不同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FXR 血糖 肾纤维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可与多种核受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健 陈敏 +3 位作者 陈彬 李渝萍 李强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6-701,共6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nctions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4) 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yeast two hybrid assay and transient co-transform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BP4 and nuclear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nctions of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4) 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yeast two hybrid assay and transient co-transform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BP4 and nuclear receptors and the effects of over-expressed RBP4 on trans-activation functions of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related receptor 1 (hERR1) and human estrogen (hER). The requirement of activation function domain-2 (AF-2) for hER to interact with RBP4 was also detected by the yeast two hybrid ass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RBP4 could interact with many nuclear receptors including mouse estrogen receptor related receptor 3 (mERR3), retinoid X receptor (RX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 progestin receptor (PR), and androgen receptor (AR) in yeast cells. Over-expressed RBP4 could strongly enhance the trans-activation functions of hERR1 and hER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respectively. RBP4 could also interact with hER in an AF-2-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P ERR 视黄醇结合蛋白 GR PR 2-DE AR 核受体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1在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增殖凋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忠燕 甘立霞 +2 位作者 缪洪明 王喆 邹全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6,共7页
胰岛功能受损的分子机制研究是揭示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核心问题.FOXO1是胰岛素信号下游的重要靶转录因子,参与胰岛的发育,但在分化成熟的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尚未阐明.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FOXO1在胰岛... 胰岛功能受损的分子机制研究是揭示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核心问题.FOXO1是胰岛素信号下游的重要靶转录因子,参与胰岛的发育,但在分化成熟的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尚未阐明.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FOXO1在胰岛的表达及细胞定位;通过基因介导的转移技术和siRNA干预技术,在培养的大鼠胰腺癌β细胞系(INS-1E)中特异高表达组成性活性的FOXO1(FOXO1-AAA)或抑制其表达水平,观察FOXO1表达水平的改变对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O1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仅特异地表达在胰岛内.采用胰岛素与FOXO1的免疫荧光双标结合共聚焦观察进一步揭示,FOXO1主要表达在胰岛的β细胞中.Western印迹显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在体外培养的INS-1E细胞中过表达FOXO1-AAA或其特异的siRNA均能有效地上调或抑制其表达水平.3H-TdR掺入实验结果显示,降低FOXO1的表达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反之,高表达FOXO1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与之相应,MTT检测结果显示,降低FOXO1的表达对细胞存活有显著促进作用,高表达FOXO1对细胞存活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降低FOXO1的表达使β细胞凋亡率降低,反之高表达FOXO1使β细胞凋亡率增加.研究结果证实,胰岛β细胞中的FOXO1参与β细胞的存活、增殖、凋亡的调节.病理性高表达FOXO1可能通过阻止β细胞增殖、促进β细胞凋亡从而减少β细胞的数量,在T2DM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胰岛Β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SF1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显示 ,PNRC中氨基酸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该区域富含脯氨酸 ,其中有 1个SH3结合模体 (motif) ,单独的SH3模体不足以与SF1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瞬时转染分析表明 ,PNRC 2 70 32 7对野生型PNRC的辅激活功能具有负显性抑制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 2 7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辅活化子 PNRC 类固醇生成因子1 相互作用位点 孤儿核受体S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朝辉 雷建军 +5 位作者 曹必好 钟小林 李蓉芬 江渝 彭家和 何凤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1,共6页
以叶用和茎用芥菜的子叶、叶片及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筛选 12种含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 ,综合分析与确定影响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各因素的最佳值 ,以及对再生抗性苗的PCR、Southern、Northern及抗虫鉴定 ,筛选到了能稳定表达外源... 以叶用和茎用芥菜的子叶、叶片及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筛选 12种含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 ,综合分析与确定影响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各因素的最佳值 ,以及对再生抗性苗的PCR、Southern、Northern及抗虫鉴定 ,筛选到了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转基因再生体系 外植体 培养基 抗虫育种 CPTI基因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及其分析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元茵 王元忠 +2 位作者 曹念 周度金 李渝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3-689,共7页
真核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是细胞核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可自由通过NPC或采取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核,而分子量为50kD以上的蛋白质则只能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核.以这种方式进... 真核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是细胞核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可自由通过NPC或采取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核,而分子量为50kD以上的蛋白质则只能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核.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必须在其氨基酸序列上拥有特殊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以被相应的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s)识别.核定位信号具有多样性,包括经典核定位信号(classical NLS,cNLS),内输蛋白β2识别的核定位信号(又称PY模体-NLS)和其它类型的NLS.每一类NLS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并不具有完全保守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的NLS,往往对应着各不相同的核输入机制.而对同一蛋白质来说,也可能同时拥有几个功能性的NLS.研究核定位信号一方面可以帮助揭示新的大分子物质核转运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现一些蛋白质的新功能.本文对常见NLS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NLS预测软件及鉴定NLS的一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运机制 核定位信号 内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F1α对人FXR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娄桂予 陈敏 +3 位作者 陈彬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6-972,共7页
为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对人胆汁酸受体(FXR)转录激活的作用及机制,将含HNF1α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F1α)和含有FXR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检测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并用半定量RT-... 为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对人胆汁酸受体(FXR)转录激活的作用及机制,将含HNF1α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F1α)和含有FXR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检测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并用半定量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FXR的表达.QuikChange法对FXR启动子HNF1α可能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将包含突变点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单独或与pcDNA3.1(+)共同转染HepG2细胞,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根据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HNF1α与FXR启动子区域的结合.结果发现,转染pcDNA3.1(+)HNF1α可以上调FXR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并增强FXR启动子活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65^-48区域的点突变,导致FXR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共转染pcDNA3.1(+)HNF1α也不具有增强作用.结果提示,转录因子HNF1α能调控FXR基因表达,其机制为:HNF1α与FXR启动子区域-65^-48区域的反向半位点结合,发挥其反式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肝细胞核因子1α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的相互作用有赖于SF1的AF-2功能结构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9-383,共5页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regulatoryprotein ,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 )可通过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2 78 30 0区域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 genicfactor 1,SF1)相互作用 .激活功能 2 (act...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regulatoryprotein ,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 )可通过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2 78 30 0区域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 genicfactor 1,SF1)相互作用 .激活功能 2 (activationfunction 2 ,AF 2 )结构域在核受体配体依赖性转录激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探讨AF 2结构域在SF1转录激活中的作用机制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考察了AF 2结构域对SF1反式激活功能及SF1与PNRC相互作用的影响 .SF1的反式激活功能有赖于AF 2结构域 ,其机制是SF1AF 2结构域的突变严重影响了SF1与PNRC的有效相互作用 ,并消除了PNRC对SF1反式激活功能的辅激活作用 .结果表明 ,SF1与PNRC的相互作用有赖于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 孤儿核受体SF1 相互作用 AF-2功能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胃癌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朝军 李晨蔚 +1 位作者 杨桦 何凤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9-895,共7页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导,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从人胃癌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胃癌干细胞.20~30×103个CD44+细胞入NOD/SCID鼠腹部皮下和胃浆膜下能形成胃癌移植瘤,100×103个CD44-的细胞入NOD/SCID鼠体内不形成肿瘤.采用无血清、...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导,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从人胃癌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胃癌干细胞.20~30×103个CD44+细胞入NOD/SCID鼠腹部皮下和胃浆膜下能形成胃癌移植瘤,100×103个CD44-的细胞入NOD/SCID鼠体内不形成肿瘤.采用无血清、无粘附间质的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发现CD44+的细胞能形成肿瘤微球体,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而CD44-的细胞则不形成球形克隆.上述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人胃癌细胞株中存在胃癌肿瘤干细胞.据此可以相信,胃癌干细胞是胃癌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一小群细胞,不能被目前的化疗、放疗等抗癌治疗措施所杀灭,是胃癌术后复发、肿瘤进展扩散转移的根源.胃癌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随着对胃癌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必将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肿瘤干细胞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RC多肽通过影响Ras信号途径抑制BT-474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彬 王越 +6 位作者 胡晨 阳玉鹏 李渝萍 娄桂予 张艳 何凤田 周度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根据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regulatory protein,PNRC)与Grb2相互作用位点资料和其他基于干扰Grb2/SH3与SOS的相互作用的富含脯氨酸短肽的设计原则,我们设计、合成了基于PNRC的抗Ras... 背景与目的:根据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regulatory protein,PNRC)与Grb2相互作用位点资料和其他基于干扰Grb2/SH3与SOS的相互作用的富含脯氨酸短肽的设计原则,我们设计、合成了基于PNRC的抗Ras、PTD融合多肽(PTD-PARP),研究该多肽在BT474乳腺癌细胞中对Ras信号途径的影响及其抗肿瘤增殖活性。方法:用多肽合成仪合成PNRC的抗Ras PTD融合多肽PTD-PARP和其单独的PTD多肽。以PTD多肽为对照,将增加浓度的PTD-PARP与分离的、EGF刺激的BT474细胞裂解物共温育,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 blot检测Grb2免疫共沉淀复合物中SOS和PNRC的含量情况。用PTD-PARP-琼脂糖凝胶4B活化偶联磁珠免疫共沉淀BT474细胞裂解物,采用PI3K,Nck和Grb2的抗体检测沉淀复合物中这些含SH3结构域的蛋白与PTD-PARP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TD-PARP对EGF刺激的BT474细胞内Ras和MAPK活化的影响。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考察PTD-PARP对BT474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PTD-PARP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SOS、PNRC与Grb2的结合,它与Grb2的结合具有特异性,PTD-PARP能降低BT474细胞中EGF刺激的Ras和MAKP活化,并能显著抑制BT474细胞的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结论:PNRC抗Ras PTD融合多肽可通过影响Ras信号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RC 多肽 PTD RAS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7 位作者 汪仕良 陈范昶 于永洲 李光伟 许霖水 陈自力 钱锁开 刘庆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治疗创伤后MO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创伤后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 IK组)和... 目的:探讨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对创伤后高血糖病人促/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为极化液辅助治疗创伤后MOD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创伤后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 IK组)和基础治疗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组治疗3 d后创伤病人空腹血糖、乳酸、促炎细胞因子(CRP、TNF-α和IL-1β)和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变化以及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GIK组治疗3 d后,空腹血糖、乳酸、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血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C组。GIK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MODS病死率虽略有下降,但与C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后病人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和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控制创伤后病人的高血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个体化治疗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I2辅助活化多种核受体的反式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渝萍 陈彬 +3 位作者 陈敏 陈健 李强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9,共7页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表明,TNNI2与多种核受体存在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依赖于功能性的核受体AF2结构域.在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中,TNNI2显示了对多种核受体反式激活功能的辅助活化作用.研究证明,TNNI2与许多辅激活蛋白类似,以配体依赖(对类固醇激素受体而言)或非依赖(对孤儿受体而言)的方式与核受体功能性AF2结构域相互作用,并增强多种核受体介导的反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辅激活蛋白 ERRα1 核受体 反式作用 活化多种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FXR基因5′调控区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娄桂予 陈敏 +5 位作者 李渝萍 李强 陈彬 陈健 廖荣霞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2-327,共6页
为研究人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基因5′调控区的功能,在对人FX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用5′RACE法确定该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碱基是A.采用PCR技术,扩增人基因组DNA中FXR基因5′上游序列,构建了5种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荧光... 为研究人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基因5′调控区的功能,在对人FX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用5′RACE法确定该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碱基是A.采用PCR技术,扩增人基因组DNA中FXR基因5′上游序列,构建了5种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体系.将它们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651^+200、-1496^+200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区别,-847^+200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高,-544^+200区域启动子活性较前显著降低.研究提示,FXR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基因启动子序列在-847^-544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噬菌体构象型7肽库中筛选BLyS的抑制性短肽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清 何凤田 +4 位作者 李蓉芬 高会广 郑英如 钟小林 郑汉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 :从噬菌体构象型 7肽库中筛选BLyS的抑制性短肽。方法 :用重组人BLyS筛选噬菌体构象型 7肽库 ,用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细胞增殖活性试验鉴定噬菌体克隆。结果 :经过 3轮亲和筛选 ,噬菌体的回收率增加 ,阳性克隆得到富集。所获两... 目的 :从噬菌体构象型 7肽库中筛选BLyS的抑制性短肽。方法 :用重组人BLyS筛选噬菌体构象型 7肽库 ,用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细胞增殖活性试验鉴定噬菌体克隆。结果 :经过 3轮亲和筛选 ,噬菌体的回收率增加 ,阳性克隆得到富集。所获两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地抑制BLyS刺激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 :获得了噬菌体呈现的能够抑制BLyS的两个短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YS 噬菌体肽库 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PPARγ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功能
16
作者 谢谆怡 江渝 +3 位作者 叶治家 彭家和 何凤田 曹廷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1-664,共4页
为筛选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的功能短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PPARγ配体结合域(LBD)的融合蛋白,并利用Ni2+-NTA离子交换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以此纯化蛋白为靶,采用固体包被法对噬菌体展示随机十... 为筛选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的功能短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PPARγ配体结合域(LBD)的融合蛋白,并利用Ni2+-NTA离子交换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以此纯化蛋白为靶,采用固体包被法对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及环七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经ELISA法鉴定特异结合的高亲和力阳性噬菌体单克隆并测序.同时利用PPARγ的配体rosiglitazone与噬菌体小肽进行竞争性结合抑制实验.最终获得与PPARγ-LBD高亲和力的十二肽3个,环七肽5个,分别含LXXLL和DXXRW(其中X为非特异氨基酸残基)保守序列.Rosiglitazone不影响噬菌体小肽与靶蛋白的结合,说明获得与配体rosiglitazone结合位点不同的目的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噬菌体表面呈现 亲和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C端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17
作者 叶治家 程天民 +1 位作者 江智红 李伯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 :为了表达人ACATC端片段并制备其抗体。方法 :将编码人ACAT羧基端包含第二跨膜(463 550氨基酸残基)的cDNA片断克隆至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 ,构建了系列表达质粒 ,并在多种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研究。结果 :在详细探索表达条件... 目的 :为了表达人ACATC端片段并制备其抗体。方法 :将编码人ACAT羧基端包含第二跨膜(463 550氨基酸残基)的cDNA片断克隆至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 ,构建了系列表达质粒 ,并在多种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研究。结果 :在详细探索表达条件的基础上 ,经温敏诱导 ,成功地在大肠杆菌AR68中表达了N端融合ProteinABCdomain的人ACAT羧基末端包含第二个跨膜区的片段 ,表达量约20mg/L菌液。通过优化纯化条件 ,经Sepharose4B Ig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表达产物 ,并制备获得其阳性抗血清。结论 :这些工作为进一步表达完整的ACAT蛋白、研究ACAT基因表达调控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辅酶A ACAT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36对乳腺癌细胞Herceptin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婷婷 邹娇 +3 位作者 陈彬 王杨 姜晓梅 王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36(estrogen receptorα36,ER-α36)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对G418筛选的BT4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36(estrogen receptorα36,ER-α36)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对G418筛选的BT474/ER-α36细胞和对照细胞BT474/V进行表型鉴定;细胞增殖分析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和雌二醇(E2)存在与否的条件下配对细胞对Herceptin敏感性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Herceptin处理前后配对细胞中E2诱导的Akt及MAPK磷酸化差异。结果筛选并鉴定了ER-α36过表达的BT474/ER-α36细胞及对照细胞BT474/V;常规培养下,Herceptin对BT474/ER-α36和BT474/V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00±0.06)%和(42.00±0.06)%,与对照细胞比较,BT474/ER-α36细胞对Herceptin的敏感性明显减弱(P<0.01);细胞经去类固醇处理后,在E2存在的情况下,Herceptin对BT474/ER-α36和BT474/V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4.00±0.06)%和(53.00±0.06)%,E2显著降低了BT474/ER-α36对Herceptin的敏感性(P<0.01);BT474/ER-α36细胞E2诱导的HER2下游信号分子Akt和MAPK磷酸化水平分别上调了3.08倍和2.63倍,而BT474/V细胞E2诱导的Akt和MAPK磷酸化水平仅分别上调了2.37倍和1.72倍,与对照细胞比较,BT474/ER-α36细胞具有更强的E2非基因组活性,并且该细胞中Herceptin抑制Akt及MAPK磷酸化的效应明显减弱(P<0.01)。结论 ER-α36可通过非基因组活性影响乳腺癌细胞Herceptin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CEPTIN 乳腺癌 抵抗 ER-α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