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核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生茂 徐祥 +1 位作者 梁华平 李磊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3,共5页
锁核酸 (lockednucleicacid ,LNA)是一种新型的寡核酸衍生物 ,结构中 β D 呋喃核糖的 2’ O ,4’ C位通过缩水作用形成环形的氧亚甲基桥、硫亚甲基桥或胺亚甲基桥 ,呋喃糖的结构锁定在C3’内型的N构型 ,形成了刚性的缩合结构。LNA作... 锁核酸 (lockednucleicacid ,LNA)是一种新型的寡核酸衍生物 ,结构中 β D 呋喃核糖的 2’ O ,4’ C位通过缩水作用形成环形的氧亚甲基桥、硫亚甲基桥或胺亚甲基桥 ,呋喃糖的结构锁定在C3’内型的N构型 ,形成了刚性的缩合结构。LNA作为一种新的反义核酸 ,具有与DNA/RNA强大的杂交亲和力、反义活性、抗核酸酶能力、水溶性好及体内无毒性等优点。LNA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上有很多优势 ,如 :单链核酸的多态性基因分型、LNA寡聚体具有高效抑制端粒酶活性及LNA修饰的DNA核酶 (LNAzymes)高效清除高级结构的RNA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核酸 核苷酸衍生物 寡聚核苷酸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_(-k)B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
作者 徐祥 梁华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核因子-ΚB 结构功能域 基因调控 I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部分切除术后Tmub1蛋白与securin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彪 李光耀 +2 位作者 刘孟刚 范霞 陈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Tmub1蛋白与securin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肝切除术后0、24、48h组,每组10只。0h组行肝切除术后直接灌注肝脏并取原代肝细胞,后两组分别于术后24、48h灌注肝脏提取原代肝细胞。每组肝细胞中...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Tmub1蛋白与securin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肝切除术后0、24、48h组,每组10只。0h组行肝切除术后直接灌注肝脏并取原代肝细胞,后两组分别于术后24、48h灌注肝脏提取原代肝细胞。每组肝细胞中一部分行原代肝细胞培养,并通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Tmub1蛋白与securin蛋白的共定位情况;另外一部分肝细胞经裂解后提取蛋白,行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mub1/securin共沉淀蛋白的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肝切除术后0h细胞核内几乎没有Tmub1和securin蛋白表达,术后24h及48h Tmub1与securin蛋白大量共定位于细胞核内;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术后0h Tmub1/securin蛋白条带较弱,术后24-48h明显增强(P〈0.01),但24h与48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ub1在正常肝细胞中几乎不与securin结合,但在肝切除术后从胞质进入细胞核,与securin蛋白相互结合,从而抑制肝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ub1蛋白 securin蛋白 肝再生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5a新型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月 吕凤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关键词 补体C5A 抑制剂 过敏毒素C5A 风湿性关节炎 病理发生过程 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肺损伤 肾小球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微粒对靶向转化生子因子-βⅡ型受体核酸适配子的缓释作用及其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侠 李磊 +3 位作者 鲜光军 王薇 朱晓燕 谢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2-357,共6页
背景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得到了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TpRⅡ)的核酸适配子S58,并证明S58可抑制TGF-β介导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转分化作用。壳聚糖纳米微粒( CS-NP)已被证实可作为药物载体,但其包埋S58... 背景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得到了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TpRⅡ)的核酸适配子S58,并证明S58可抑制TGF-β介导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转分化作用。壳聚糖纳米微粒( CS-NP)已被证实可作为药物载体,但其包埋S58后抑制HTFs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制备CS(S58)-NP,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观察CS~NP对S58的保护及缓释作用。方法本研究所用细胞由本课题组前期原代培养的HTFs传代而来,取第4-10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以S58为实验对象,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出不同浓度CS-NP与S58表面电荷比(N/P比)的CS(S58)-NP。应用Zeta粒径分析仪检测CS(S58)-NP粒径及其Zeta电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径的大小、形态及分布情况;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CS-NP与S58的结合情况,并评估CS(S58)-NP对核酸酶的抵抗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时间点缓释液PBS中S58的含量,以判断CS(S58)-NP缓释S58的情况;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CS(S58)-NP对HTFs的细胞毒性。结果制备的CS(S58)-NP粒径分布于130~270nnl之间,其Zeta电位分布范围为+16-+28mV;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CS(S58)-NP呈球形,分布均匀,粒径在300nm以内。当CS-NP与S58N/P比例为10、20、30、40时,CS(S58).NP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8.9%、89.3%、91.7%、90.5%;加入DNaseI组与无DNaseI组比较,S58经CS-NP包裹后能够明显抵御DNaseI的酶解作用;体外缓释实验发现,CS-NP在PBS中持续缓慢释放S58,随着时间的延长,S58累计释放量增加,以24~36h释放速率最高,96hS58累计释放量为100%。随着CS(S58)-NP浓度的增加,HTFs上清液中LDH相对释放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018,P=0.000)。50nmol/LCS(S58)-NP处理HTFs48h时LDH相对释放率最大,为(12.853±0.375)%。结论CS-NP对S58具有保护及缓释作用,其浓度在50nmol/L以下时对HTFs的毒性作用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核酸适配子的载体研究。CS(S58)-NP可用于抑制TGF-β介导的HTFs转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子 纳米载体 壳聚糖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生物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不同部位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尹华华 朱京慈 +1 位作者 顾长国 李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了解生理状态下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异质性。方法:健康Wistar大鼠以灌洗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o)。采用无色孔雀绿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及放免法,分别测定不同部... 目的:了解生理状态下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异质性。方法:健康Wistar大鼠以灌洗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o)。采用无色孔雀绿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及放免法,分别测定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吞噬功能,IA抗原的表达及IL6、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AM的吞噬功能最强,Mo最弱。PM可高表达IA,而AM及Mo的表达量较低。PM分泌IL10的水平最高,Mo分泌IL6的水平最高。结论:生理状态下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表型存在异质性。AM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作用。PM可能在获得性免疫及拮抗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尹华华 夏浩 +1 位作者 袁科 李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PTEN/PI-3K/Akt通路在LPS介导的炎症和内毒素血症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TEN与LPS刺激引起的炎性介质增多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文中观察PTEN对LPS攻击所致RAW 264.7细胞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以RAW ... 目的:PTEN/PI-3K/Akt通路在LPS介导的炎症和内毒素血症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TEN与LPS刺激引起的炎性介质增多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文中观察PTEN对LPS攻击所致RAW 264.7细胞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①以RAW 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和第3组为PTEN抑制剂组,分别提前1 h加入PTEN抑制剂200、100 nmol/L,以LPS刺激6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的水平。②将NF-κB-LUC质粒与pRL-CMV质粒共转染RAW 264.7细胞,以LPS处理细胞6 h后通过检测NF-κB反应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观察PTEN在LPS攻击巨噬细胞时对NF-κB转录激活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抑制PTEN可使LPS诱导的TNF-α分泌减少,NF-κB活性减弱。结论:PTEN可上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分泌水平,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的转录活性增加TNF-α的分泌水平,从而在内毒素所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0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Q401的体内外抗炎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志华 范霞 +4 位作者 李炫飞 朱俊宇 马娓 梁华平 李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选择性抑制剂PQ401在体内外的抗炎效应。方法体外实验:小鼠RAW264.7细胞株经0.1、1、10μmol/L PQ401预作用1 h后,加入10μg/m L脂多糖(LPS)作用12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选择性抑制剂PQ401在体内外的抗炎效应。方法体外实验:小鼠RAW264.7细胞株经0.1、1、10μmol/L PQ401预作用1 h后,加入10μg/m L脂多糖(LPS)作用1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另将小鼠RAW264.7细胞株经10μmol/L PQ401预作用1 h后,加入10μg/m L LPS作用6、12、24 h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的变化。体内实验:将5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PQ401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急性炎症反应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PQ401组分别腹腔注射LPS 10 mg/kg和PQ401 25、50、100 mg/kg。于给药12 h后通过ELISA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含量。结果与LPS单独作用组相比,PQ401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RAW264.7细胞上清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在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中,小鼠经LPS注射12 h后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而PQ401组小鼠的精神状态、活动均好于模型组。PQ401治疗后能有效降低LPS所致急性腹膜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降低肝组织TNF-α、IL-1β的水平和NF-κB p65的含量。结论 PQ401在体内外对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Q401 脂多糖 急性炎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晓燕 李磊 +3 位作者 鲜光军 李海军 谭燕 谢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能够促进瘢痕形成,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局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TGF-β2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转化以及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在斜视手术中获取3例患...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能够促进瘢痕形成,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局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TGF-β2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s)转化以及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在斜视手术中获取3例患者的Tenon囊组织,并用组织块培养法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培养的细胞贴壁后达到70%~80%亚融合状态时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24h,然后分别加入质量浓度1、2、5、10、20Ixg/LTGF-β2诱导HTFs24h,另用2tzg/L或5μg/LTGF-β2 诱导HTFs6、24、48、72h,阴性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加TGF-β2 用Westernblot法检测HTF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n—SMA)和pSmad2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MA及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表达的定位,采用凝胶收缩实验检测培养细胞收缩力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TGF—B,组HTFs中0I—SMA表达的强度均明显强于阴性对照组,2tzg/L、5μg/LTGF—B,作用24~48h后HTFs中d—SMA表达强度达峰值,10μg/L、20μg/LTGF-β2组较2μg/L、5μg/LTGF-β2组α—SMA蛋白表达强度减弱。对照组HTFs中有少量α—SMA及F—actin表达,1、2、5μg/LTGF-β2组d—SMA及F—actin荧光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0μg/LTGF-β2组α—SMA及F-actin荧光表达较低质量浓度组减弱。2μg/LTGF-β2作用后pSmad2表达强度明显强于PBS组和FBS组,在作用后30rain~2h表达较强,2h后开始出现下降。对照组HTFs收缩凝胶面积所占原面积的百分数为(78.00-3.13)%,1、2、5、10tzg/LTGF-β2组分别为(63.88±1.78)%、(20.69±O.65)%、(19.49±O.54)%、(16.24~0.84)%,HTFs收缩凝胶面积占原面积的百分数随着TGF-β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F组别=859.400,P=0.000)。结论TGF-β2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一定程度上其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细胞收缩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可能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建立失败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2 青光眼 滤过手术 瘢痕形成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华华 朱京慈 李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0-512,共3页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异质性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核酸的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生茂 徐祥 +1 位作者 梁华平 李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0-400,共1页
关键词 锁核酸 特点 应用 核苷酸衍生物 环形桥 核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ub1过表达及沉默慢病毒载体转染对大鼠BRL-3A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晓彪 李光耀 +2 位作者 刘孟刚 范霞 陈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Tmub1沉默慢病毒载体、Tmu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对应的空载体转染大鼠BRL-3A肝细胞,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转染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mub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目的探讨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Tmub1沉默慢病毒载体、Tmu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对应的空载体转染大鼠BRL-3A肝细胞,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转染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mub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转染LV-Tmub1慢病毒的肝细胞Tmub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转染LV-Tmub1-RNAi慢病毒的肝细胞Tmub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肝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LV-Tmub1慢病毒的肝细胞增殖最快,转染LV-Tmub1-RNAi慢病毒的肝细胞增殖最慢,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Tmub1慢病毒载体转染的肝细胞的G2+S期明显长于沉默Tmub1慢病毒载体转染的肝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mub1蛋白可促进BRL-3A肝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Tmub1 肝细胞 细胞增殖 慢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的设计及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承香 徐祥 +3 位作者 梁华平 王付龙 罗艳 王正国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构建一个含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设计合成编码16肽的随机DNA片段,PCR扩增随机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EcoRI酶切后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GH,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质粒pGADT7GH-RP并检验其库容。结果表明,扩增获... 构建一个含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设计合成编码16肽的随机DNA片段,PCR扩增随机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EcoRI酶切后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GH,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质粒pGADT7GH-RP并检验其库容。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编码16肽的随机DNA片段,并成功将随机DNA片段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GH,与GAL4AD形成融合蛋白,其库容为1.28×107。从而成功地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随机肽库 设计 构建 酵母双杂交肽库筛选系统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Loxp和四环素系统在基因可控表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一 黎晓敏 +2 位作者 吕凤林 梁存军 宋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最常见的四环素调控系统和Cre/LoxP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情况、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比较了两种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两种系统联合应用的成果,并且提出了Cre/Loxp系统在HPV11全基因组定向表达中的应用,并由此提出利用Cre/... 本文介绍了目前最常见的四环素调控系统和Cre/LoxP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情况、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比较了两种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两种系统联合应用的成果,并且提出了Cre/Loxp系统在HPV11全基因组定向表达中的应用,并由此提出利用Cre/Loxp系统解决多个基因定向表达问题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表达 基因表达调控 四环素系统 CRE/LOXP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eIF4A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向云 徐祥 +2 位作者 李秉煦 黄宏 徐云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构建人eIF4A3重组质粒载体,筛选高表达人eIF4A3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RT-PCR克隆eIF4A3基因,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含有HA和c-myc标签的质粒载体上,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通过... 目的构建人eIF4A3重组质粒载体,筛选高表达人eIF4A3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RT-PCR克隆eIF4A3基因,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含有HA和c-myc标签的质粒载体上,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通过免疫印迹鉴定eIF4A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人eIF4A3的真核表达载体,可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能在体外翻译体系中翻译eIF4A3蛋白质。功能研究初步证明eIF4A3可以抑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获得了可稳定高表达人eIF4A3的HeLa细胞株及可用于体外翻译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起始因子4A3 稳定细胞株 体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介导创伤后迟发型超敏反应受抑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震平 梁华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失血合并闭合性骨折对小鼠迟发型超敏(DTH)反应的影响。方法致伤后分别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涂抹小鼠腹部诱导DTH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腹股沟淋巴结内FITC阳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并测定DNFB致敏24... 目的探讨失血合并闭合性骨折对小鼠迟发型超敏(DTH)反应的影响。方法致伤后分别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涂抹小鼠腹部诱导DTH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腹股沟淋巴结内FITC阳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并测定DNFB致敏24h后淋巴结细胞过继性转移DTH反应的能力。结果创伤小鼠的DTH反应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1)。流式细胞分析表明,创伤小鼠腹股沟淋巴结中的FITC阳性细胞、携带FITC的DC以及携带FITC的成熟DC的百分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1)。DNFB致敏24h后淋巴结细胞过继性转移DTH反应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失血合并闭合性骨折导致小鼠DTH反应低下,这与创伤后DC向引流淋巴结内细胞递呈抗原的能力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迟发型超敏反应 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p50亚基同源结构域的克隆鉴定及自主报告基因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利群 梁华平 +4 位作者 吕凤林 徐祥 李生茂 胡承香 李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 :获得NF κBp5 0亚基同源结构域 (RHD)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饵”载体 ,并检测靶基因的酵母细胞毒性及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总RNA ,以RT PCR扩增NF κBp5 0亚基RHD基因片段 ,重组入酵... 目的 :获得NF κBp5 0亚基同源结构域 (RHD)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饵”载体 ,并检测靶基因的酵母细胞毒性及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总RNA ,以RT PCR扩增NF κBp5 0亚基RHD基因片段 ,重组入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中。应用乙酸锂法 ,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在SD/ Trp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观察转化株的生长情况 ;用滤膜影印法验证靶基因有无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 :经酶切及PCR鉴定 ,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大小与预期的结果相符。测序结果表明 ,其基因序列正确 ,无读码框移位 ,命名为pGBKT7 p5 0。转化酵母细胞后 ,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也无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结论 :pGBKT7 p5 0可作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饵”载体 ,用于后续的肽库筛选 ,捕捉与靶基因相互作用的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P50 酵母双杂交系统 自主报告基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 p50亚基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多肽的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利群 徐祥 +1 位作者 梁华平 李生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4-806,共3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获得与核因子κB(NF-κB)p50亚基同源结构域(RHD)相互作用的多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NF-κB p50 RHD为诱饵,筛选16肽cDNA文库,寻找与其相互作用的多肽,应用β-gal试验、酵母交配试验及一对一酵母...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获得与核因子κB(NF-κB)p50亚基同源结构域(RHD)相互作用的多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NF-κB p50 RHD为诱饵,筛选16肽cDNA文库,寻找与其相互作用的多肽,应用β-gal试验、酵母交配试验及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等方法筛除假阳性克隆,确定阳性克隆。结果:经酵母双杂交及反复的排查,共获得8个阳性克隆。通过GenBank进行检索,未发现与之相匹配的蛋白序列。结论:获得8个与NF-κB p50 RHD相互作用的新型多肽,多肽的功能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酵母双杂交系统 随机肽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的构建、鉴定与扩增
19
作者 徐祥 梁华平 +2 位作者 王付龙 罗艳 王正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 :构建含 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方法 :以PCR扩增人工合成的随机DNA模板 ,经BamHI和EcoRI酶切后 ,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GH ,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并检验其库容及随机性 ,扩增、抽提并纯化酵母双杂交环肽库质... 目的 :构建含 16个氨基酸的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方法 :以PCR扩增人工合成的随机DNA模板 ,经BamHI和EcoRI酶切后 ,克隆入酵母表达质粒pGADT7GH ,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并检验其库容及随机性 ,扩增、抽提并纯化酵母双杂交环肽库质粒。结果 :构建了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库容为 1.2 8× 10 7,氨基酸分布与理论频数无显著差异 ,并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结论 :成功地构建酵母双杂交随机环肽库 ,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环肽库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环肽库 酵母双杂交 pGADT7GH 构建 鉴定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通过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新生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康兴 汪丽 +4 位作者 王婷 罗莉 陈龙 王楠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新生鼠急性肺损伤(ALI)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新生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LPS组、CORM3组和失活CORM3(i CORM3)组;LPS组、CORM3组和i CORM3组采用LPS气管内滴注建立新生...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新生鼠急性肺损伤(ALI)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新生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LPS组、CORM3组和失活CORM3(i CORM3)组;LPS组、CORM3组和i CORM3组采用LPS气管内滴注建立新生鼠ALI模型,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RM3和i CORM3;对照组不建立ALI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建模后12 h取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湿干(W/D)比值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测定。体外培养A549细胞,LPS诱导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活性,Tunel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明显紊乱,肺泡压缩,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ORM3组肺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少;i CORM3组见肺组织水肿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肺组织W/D比值、BALF细胞数及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37.3±4.5)%vs(3.0±1.0)%];A549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29.6±4.1)%vs(3.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M3组肺组织W/D比值、BAL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减少[(19.3±4.6)%];A549细胞活力回升,凋亡率[(15.3±4.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与i CORM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通过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新生鼠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 脂多糖 肺损伤 凋亡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