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膜肽HIV-Tat_(49-57)和CTL表位融合多肽疫苗的初步免疫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莉 吴玉章 +3 位作者 石统东 贾正才 周伟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 探讨穿膜肽HIV Tat4 9- 57将CTL表位带入活细胞胞质并将其投入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HIVTat4 9- 57和HLA A2 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MART 12 7- 35的 18肽和该CTL表位 9肽。采用间... 目的 探讨穿膜肽HIV Tat4 9- 57将CTL表位带入活细胞胞质并将其投入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 ,分别合成含HIVTat4 9- 57和HLA A2 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MART 12 7- 35的 18肽和该CTL表位 9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分别对上述 18肽和 9肽的穿膜能力进行了动态观察。进一步用标准51 Gr释放试验分别检测了上述 18肽和 9肽在HLA A2 1阳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诱导的表位MART 12 7- 35特异性CTL活性。结果  18肽能够穿过活哺乳动物细胞质膜进入胞质 ,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而 9肽则无此效应。与 9肽相比 ,18肽在体外诱导出了明显增强的特异性CTL活性 (P <0 0 5 )。结论 穿膜肽HIVTat4 9- 57可有效携带CTL表位穿过细胞膜进入胞质 ,并有效激发出针对该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效应 穿膜肽 Tat49-57 CTL表位 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 多肽疫苗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糖基化HBVPre-S_(2)CTL表位分子模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吉军 吴玉章 +1 位作者 王祥智 石统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61-964,共4页
目的 研究O 糖基化 (Glycosylation)修饰对HBVPre S( 2 ) 上CTL表位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Pre S( 2 ) 上公认的HLA A2限制性CTL表位 44~ 5 3(SILSKTGDPV) ,以Ser44为糖基化位点 ,进行计算机分子模建 ,并利用糖肽合... 目的 研究O 糖基化 (Glycosylation)修饰对HBVPre S( 2 ) 上CTL表位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Pre S( 2 ) 上公认的HLA A2限制性CTL表位 44~ 5 3(SILSKTGDPV) ,以Ser44为糖基化位点 ,进行计算机分子模建 ,并利用糖肽合成技术 ,固相合成α GalNAc糖基化CTL表位 ,免疫BALB/c(H 2Db)小鼠 ,观察其诱导CTL活性。结果 α GalNAc 糖基化可改变表位形态使之更适宜与HLA A2类分子结合 ,糖基部分基团可从HLA A2结合沟中向外伸出。与对照组比Ser44α D GalNAcO 糖基化 44~ 5 3肽 ,诱导出较强的针对经抗原预刺激P815细胞的CTL应答 ,特别是 5 0 μg和 5 0 0 μg组 ,而且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结论 Ser44α D GalNAc 糖基化修饰能改变Pre S( 2 ) 上CTL表位 44~ 5 3的结构 ,并促进特异性CTL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TL表位 O-糖基化 糖肽合成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治疗性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及免疫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道华 夏永鹏 +4 位作者 邱宗荫 吴玉章 贾正才 邹丽云 周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乳头瘤病毒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芴甲氧羰基固相法合成多肽,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肽的纯度,对所合成的多肽采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用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细... 目的:探讨基于人乳头瘤病毒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芴甲氧羰基固相法合成多肽,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肽的纯度,对所合成的多肽采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用标准51Cr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合成的多肽经纯化后纯度都达到80%以上,经质谱分析,各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所设计的治疗性多肽在体内外均诱导出较强的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设计中,将辅助性T细胞表位及脂类分子构建于分子内部可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表位 治疗性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鼠精子/睾丸特异性抗原为基础的合成肽免疫避孕效应研究
4
作者 何畏 吴玉章 +2 位作者 梁志清 李玉清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 研制以精子 睾丸特异性抗原为基础的多价嵌合肽避孕疫苗。方法 选择小鼠精子 睾丸特异性抗原Sp17、Cy ritestin作为对象 ,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与外源性牛核糖核酸酶非选择性T细胞表位组合合成新型嵌合肽 3 5肽 ,并对其免疫效... 目的 研制以精子 睾丸特异性抗原为基础的多价嵌合肽避孕疫苗。方法 选择小鼠精子 睾丸特异性抗原Sp17、Cy ritestin作为对象 ,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与外源性牛核糖核酸酶非选择性T细胞表位组合合成新型嵌合肽 3 5肽 ,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该嵌合肽可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效价的血清和阴道粘膜特异性抗体 ,诱导脾脏淋巴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因子IL 4的分泌 ;将其与佛氏佐剂混悬 ,免疫雌性BALB c小鼠可明显降低受孕率和每胎产仔率 ,其抗血清可显著抑制体外精 卵结合和融合。结论 新型嵌合肽具有较明确的抗生育作用 ,提示以分子设计、蛋白质优化方案进行多价避孕疫苗的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特异性抗原 免疫避孕 精子 合成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书峰 郭玲 +1 位作者 张志仁 吴玉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6-1268,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与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同时,免疫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其知识更新迅速,且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应用...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与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同时,免疫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其知识更新迅速,且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应用。因此,医学免疫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免疫学理论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1],即免疫学实验教学。医学免疫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巩固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理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 免疫学实验教学 基础医学课程 认知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新型免疫原的设计、合成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玉章 刘茂昌 +1 位作者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 探讨如何将表位构建成有效免疫原。方法 以Pre S( 2 ) 蛋白两优势性B细胞表位和HBcAg两Th细胞表位为基础 ,设计、合成了 2种MAP多肽 ,以此两MAP肽为免疫原免疫兔和小鼠 ,观察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此两种MAP多肽均比Pre S( 2 ) ... 目的 探讨如何将表位构建成有效免疫原。方法 以Pre S( 2 ) 蛋白两优势性B细胞表位和HBcAg两Th细胞表位为基础 ,设计、合成了 2种MAP多肽 ,以此两MAP肽为免疫原免疫兔和小鼠 ,观察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此两种MAP多肽均比Pre S( 2 ) 蛋白诱发更高抗体滴度 ;Th细胞表位引入可显著增强反应强度。结论 增加肽抗原结构复杂性可提高其免疫原性 ,其表位排列以B细胞表位在赖氨酸核心外侧为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MAP B细胞表位 Th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BV核心抗原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在体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BALB c(H 2 d)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Th、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效应。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引入B -、Th表位可显著提高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表位 抗原特异性细胞 免疫应答 HBV 治疗性多肽 分子设计 乙型肝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精子蛋白Sp17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巧玉 梁志清 +2 位作者 李玉艳 李晋涛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获得鼠精子蛋白Sp17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制备免疫性避孕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提取BALB/c小鼠睾丸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Sp17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MD 18-T质粒载体中,再经HindⅢ/Xho... 目的获得鼠精子蛋白Sp17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制备免疫性避孕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提取BALB/c小鼠睾丸组织总RNA,通过RT-PCR扩增Sp17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MD 18-T质粒载体中,再经HindⅢ/XhoⅠ双酶切将Sp17基因片段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并检测重组蛋白Sp17免疫小鼠后血清特异抗体滴度。结果获得了小鼠Sp17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Sp17,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了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结论小鼠精子蛋白Sp17基因序列已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正确的表达,重组蛋白Sp17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精子蛋白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MAGE-2多抗原肽疫苗的设计合成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耿淼 吴玉章 +3 位作者 管孝鞠 贾正才 周伟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 采用多抗原肽 (multipleantigenpeptide ,MAP)设计方案 ,提高线性短肽的免疫原性。方法 对肿瘤抗原MAGE 2 2 2 0 2 2 8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 ,CTL)表位进行分子修饰 ,设计、合成四分支多抗原肽 (MAP4)。标准Fmo... 目的 采用多抗原肽 (multipleantigenpeptide ,MAP)设计方案 ,提高线性短肽的免疫原性。方法 对肿瘤抗原MAGE 2 2 2 0 2 2 8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 ,CTL)表位进行分子修饰 ,设计、合成四分支多抗原肽 (MAP4)。标准Fmoc合成方案进行合成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 (LC MS)进行目的肽鉴定。以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诱导CTL效应及IFN γ分泌 ,标准 51 Cr释放实验与Elispot实验进行免疫原性的研究。结果 标经准 51 Cr释放实验验证 ,低浓度的MAP4可以诱导出有效的CTL效应 ,Elispot实验显示MAP4能够有效诱导的IFN γ分泌。结论 MAP的构建能够增强CTL效应和IFN γ的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原MAGE-2 MAP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肥大细胞瘤基因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兵 吴玉章 +6 位作者 李艳秋 林治华 唐艳 王莉 邹丽云 贾正才 周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 探讨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的加强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肿瘤特异抗原P1A基因克隆到含SFV的RNA复制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SMART2a中 ,以此作为肿瘤基因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P81... 目的 探讨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的加强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肿瘤特异抗原P1A基因克隆到含SFV的RNA复制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SMART2a中 ,以此作为肿瘤基因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P815种植瘤的防治作用、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激活和抗体的生成情况。结果 该重组基因疫苗在体外有很好的表达 ,注射后CTL的最大杀伤效率为 60 % ,而普通载体疫苗形式pCI neo P1A则只有 40 %的杀伤活性 ;在观察期限内 ,前者的动物成瘤率和动物生存率分别为 2 0 %和 40 % ,后者则分别为 60 %和 2 0 %。两种情况下都不能检测到任何特异抗体的产生。结论 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有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疫苗 肥大细胞瘤 RNA复制酶 基因治疗 PI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食管癌中NY-ESO-1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与生存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军 尚小云 +3 位作者 唐波 钱锋 石彦 余佩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84-986,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食管癌中NY-ESO-1抗原基因的表达分布、NY-ESO-1157-165表位引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状态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112例胃癌和76例食管癌患者肿瘤标本和正常胃黏膜中NY-ESO-1抗原基因的表达,应用多色... 目的分析胃癌、食管癌中NY-ESO-1抗原基因的表达分布、NY-ESO-1157-165表位引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状态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112例胃癌和76例食管癌患者肿瘤标本和正常胃黏膜中NY-ESO-1抗原基因的表达,应用多色流式分析结合HLA-A2限制性表位肽/五聚体复合物技术对胃癌、食管癌患者外周血NY-ESO-1157-165表位特异性CTL进行精确定量。回顾分析20例NY-ESO-1+/HLA-A2+患者,随访3年,比较不同免疫应答状态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食管癌患者中NY-ESO-1mRNA表达频率(36.8%)明显高于胃癌(13.4%)。在20例检测到的NY-ESO-1+HLA-A2+患者中,强反应者(CD8+pentamer+cells≥0.5%)生存率明显高于弱反应者(CD8+pentamer+cells<0.5%)(P<0.01)。结论胃癌、食管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表达NY-ESO-1,其特异性免疫应答被检测到,并与生存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食管癌 抗原 多肽疫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老化过程中T淋巴细胞增殖老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沂芹 吴玉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0-782,共3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增殖 老化过程 免疫 细胞分裂 纤维母细胞 有丝分裂原 共刺激分子 T细胞 生长停滞 人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价精子抗原表位肽的设计与免疫效应研究
13
作者 何畏 梁志清 +4 位作者 吴玉章 李玉清 贾正才 周伟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6-798,共3页
目的 开发可供两性使用的多价合成嵌合肽疫苗。方法 选择小鼠精子 /睾丸特异性抗原SP1 7、Cyritestin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与牛核糖核酸酶非限制性T细胞表位作为骨架 ,按一定连接方式设计、合成新抗原 35肽 ,并与弗氏佐剂混悬后免疫雌性... 目的 开发可供两性使用的多价合成嵌合肽疫苗。方法 选择小鼠精子 /睾丸特异性抗原SP1 7、Cyritestin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与牛核糖核酸酶非限制性T细胞表位作为骨架 ,按一定连接方式设计、合成新抗原 35肽 ,并与弗氏佐剂混悬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结果 在 430A固相自动肽合成仪上成功地合成 35肽 ,并经HPLC纯化、质谱鉴定证实其纯度达 95 %以上 ;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最高达 1∶6 0 0 0 ,阴道粘膜冲洗液中特异性IgA抗体滴度最高达 1∶30 0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达 50 %左右 ,淋巴细胞分泌的INF γ和IL 4分别为 60、1 0 8μg/ml;实验组BALB/C雌鼠妊娠率平均降至 60 % ,每胎产仔数平均降低 58%~71 %。结论 含有两种特异性精子抗原中特异性氨基酸序列的新抗原可激发小鼠产生较理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 ,并使小鼠受孕率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价精子抗原表位肽 免疫效应 肽疫苗 避孕 多价抗生育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k-1265-2493与C3d3基因融合质粒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梁培禾 张克勤 +4 位作者 聂志林 许桂莲 李彦锋 叶锦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对pSG.SS.Flk-1265-2493.C3d3.YL及pSG.SS.Flk-1265-2493.YL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构建pSG.SS.Flk-1265-2493.C3d3.YL及pSG.SS.Flk-1265-2493.YL真核表达质粒后,4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疫苗组、疫苗对照组、... 目的对pSG.SS.Flk-1265-2493.C3d3.YL及pSG.SS.Flk-1265-2493.YL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构建pSG.SS.Flk-1265-2493.C3d3.YL及pSG.SS.Flk-1265-2493.YL真核表达质粒后,4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疫苗组、疫苗对照组、质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2只/组),分别肌肉注射接种此2种质粒、pSG.SS.YL质粒和PBS。免疫后动物:①每组6只取脾脏分离细胞,MTT法测定经Flk-1蛋白刺激后的增殖效应,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对培养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②其余6只动物于不同时间点断尾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抗Flk-1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经Flk-1蛋白刺激,疫苗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明显较强,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1),对靶细胞(MVECs)的杀伤活性在不同效/靶比时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1)。疫苗组动物血清抗Flk-1抗体比对照疫苗组抗体阳性反应出现早2周,二者峰值效价均出现在5周(血清稀释度:1∶3840vs1∶60),前者12周时仍保持较高水平(1∶960),后者10周时抗体阳性反应已消失。结论C3d3的连接有效增强了Flk-1265-2493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DNA疫苗 FLK-1 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鉴定
15
作者 方路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 建立表达人HER2 neu原癌基因的动物肿瘤模型并用免疫学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将重组HER2 neu原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815细胞 ,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HER2 neu基因的P815肿瘤细胞株 ;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HER2 neu基因在... 目的 建立表达人HER2 neu原癌基因的动物肿瘤模型并用免疫学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将重组HER2 neu原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815细胞 ,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HER2 neu基因的P815肿瘤细胞株 ;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HER2 neu基因在P815细胞中的表达。在DBA 2小鼠体内建立表达HER2抗原的肿瘤动物模型 ,再通过表达HER2 neu基因的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HER2 neu基因特异的CTL应答 ,从免疫学方面鉴定HER2 neu动物肿瘤模型建立成功。结果 在体外获得了稳定表达HER2 neu基因的P815细胞株 ;免疫小鼠脾细胞中诱导出特异性CTL。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ER2 neu动物肿瘤模型 ,HE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动物模型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新型C5a受体C5L2结合域的信息学及其结合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蓉 李元朝 +3 位作者 吕凤林 吴玉章 胡承香 陈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人C5L2受体的配体结构域,并进一步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测定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研究其与配体C5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人C5L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网络分析软件以及Goldkey...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人C5L2受体的配体结构域,并进一步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测定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研究其与配体C5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人C5L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网络分析软件以及Goldkey计算机分析软件对人C5L2蛋白二级结构及亲水性、抗原性、可及性、柔韧性、表位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与rhC5a结合的区域肽段序列,Fmoc方法固相多肽合成候选的结合位多肽,采用IAsysPlus生物传感器系统,以rhC5a为固定相,分别以这些候选结合位多肽为流动相,测定与rhC5a的结合力。结果合成多肽N2(第12~22位)、C3(第265~275位)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率分别为53%和23%。结论人C5L2分子第3~22、179~183、190~195、265~275位等区域满足各项指标,最可能是其配体C5a的结合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 CSL2蛋白 配体结合域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B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旭冉 张煦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39-2241,共3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作为超抗原的免疫抑制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分离其脾脏细胞,研究SEB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的反应,并通过FCM检测脾细胞表面...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作为超抗原的免疫抑制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分离其脾脏细胞,研究SEB刺激小鼠脾细胞产生的反应,并通过FCM检测脾细胞表面CD4和CD25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FCM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注射过SEB后的BALB/c小鼠的脾脏细胞中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比例增加,提示SEB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和其诱导调节性T细胞有关。结论SEB可以在小鼠体内有效诱发具有抑制活性的调节性细胞,这可能是SEB在动物体内诱发免疫低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SEB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郭波 谢佩蓉 +1 位作者 邹强 郑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是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创立后发展起来的真核展示系统 ,酵母的蛋白质折叠和分泌机制与哺乳动物细胞非常相似 ,对人的蛋白质表达和展示更具优越性 .酵母细胞颗粒大 ,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和分离 .目前报道的两种酵母展示...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是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创立后发展起来的真核展示系统 ,酵母的蛋白质折叠和分泌机制与哺乳动物细胞非常相似 ,对人的蛋白质表达和展示更具优越性 .酵母细胞颗粒大 ,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和分离 .目前报道的两种酵母展示系统分别以α或a凝集素作为融合骨架 .在蛋白质的定向进化、口服疫苗的研制等多方面均有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 酿酒酵母 定向进化 口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仝识非 宋治远 +2 位作者 姚青 万瑛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先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的小鼠股、胫骨髓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分选第3代中的CD11b-细胞。取分选纯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分化能...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先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的小鼠股、胫骨髓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分选第3代中的CD11b-细胞。取分选纯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①原代及传代培养的小鼠骨髓贴壁细胞多呈梭形,部分呈不规则型,其中含有较多的CD11b+细胞;磁珠分离后的纯化细胞呈现纺锤型、星型及不规则型等多种形态,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细胞平行排列或漩涡状生长;②成骨诱导3周后m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茜素红S染色有橘红色磷酸盐胞外基质沉积;③随着成脂化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大,油红O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橙红色脂肪空泡。结论单纯的贴壁及传代培养不能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与免疫磁珠分离相结合才是一种有效的m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免疫磁珠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表位组合肽诱导HLA-A2^+人PBMC产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HBV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 目的 探讨基于HBV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HLA A2 + 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的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外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D8+ CTL应答 ;“ AAA ”铰链区设计和“Th +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短而高柔性的“铰链区”设计和“Th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TL 治疗性多肽 表位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