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4例微创切口心胸外科手术分析
1
作者 何维来 周汝元 +1 位作者 葛建军 陈孝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用的 114例心胸外科微创切口手术(微创组 )资料 ,并与同期完成的 15 0例常规手术 (对照组 )相比较。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主...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用的 114例心胸外科微创切口手术(微创组 )资料 ,并与同期完成的 15 0例常规手术 (对照组 )相比较。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主要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畸形愈合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微创切口进行心胸外科手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术 手术后并发症 微创切口 开胸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被引量:2
2
作者 乔晨晖 蔡萍 +3 位作者 卫洪超 郅兴义 赵高峰 张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78,284,共3页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在常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沿右侧第5肋间切开皮肤,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在常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沿右侧第5肋间切开皮肤,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为(36.0±14.4)min。心脏跳动下切开右心房,直接缝合和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缺损。结果 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6.3±2.8)h,监护时间(35.3±16.4)h,术后住院(7.5±1.2)d。术后胸腔引流量(250.8±175.3)mL。54例(94.7%)未输库血。术后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房间隔缺损,微创美观,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库血用量小,疗效满意。房间隔缺损及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可采用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心脏不停跳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切开 术后 库血 体外循环 施行 立体 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骁晗 王晓伟 +5 位作者 吴延虎 邵永丰 张石江 陈亦江 秦建伟 陈广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手术治疗的22例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总结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治疗方案。结果:22...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手术治疗的22例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总结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治疗方案。结果:22例因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基础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内科起搏导线、电极感染1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不规则发热和肺部感染症状。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心系统赘生物15例(68.18%)。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4例。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重建损毁的心内结构,同时矫治伴发的心血管畸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4.5%。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经药物治疗后痊愈。1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后并发永久性声音嘶哑。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仍是目前国人RIE的主要病理基础,但后天获得性疾病所致RIE呈现增多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RIE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系统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憬 秦建伟 +1 位作者 邵永丰 梁永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37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同期处理...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37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同期处理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瓣及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结果:治愈48例(96%),术后早期死亡2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外科手术78例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顺利 吴远杰 +4 位作者 杨庆生 洪丰 谷继 周阳海 孙上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 (VATS)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适用证和优点。方法 :选用 78例次VATS手术进行分析。病种包括 :自发性气胸、肺良性肿瘤、肺癌、肺气肿及纵隔肿瘤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75min(2 8~ 12 0min)。术后平均胸...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 (VATS)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适用证和优点。方法 :选用 78例次VATS手术进行分析。病种包括 :自发性气胸、肺良性肿瘤、肺癌、肺气肿及纵隔肿瘤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75min(2 8~ 12 0min)。术后平均胸腔引流时间 2 5d(1~ 5d) ,术后平均住院日 9d(4~ 2 2d)。发生胸部并发症 3例 ,占 3 8%。全部病例无死亡。结论 :VATS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及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科手术 电视胸腔镜 VATS 手术方式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外科临床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洪丰 翁渝国 RolandHetzer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81-83,共3页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SM)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从597例应用实例中随机选出256例应用SM者与744例未应用SM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SM)作为心包替代物在小儿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从597例应用实例中随机选出256例应用SM者与744例未应用SM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SM组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此种外科隔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并发症少的心包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 心包替代物 聚甲氟乙烯 小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转流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魏磊 梁永年 张石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左心转流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左心转流治疗心血管外科病患者15例的经验。结果:所有患者除1例术后出血经治疗后痊愈外,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左心转流为心血管疾... 目的:探讨左心转流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左心转流治疗心血管外科病患者15例的经验。结果:所有患者除1例术后出血经治疗后痊愈外,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左心转流为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转流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8
作者 洪丰 翁渝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6-47,共2页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从597例在小儿心脏外科的应用实例中选出256例与作为对照的7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 为了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作为心包替代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从597例在小儿心脏外科的应用实例中选出256例与作为对照的74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外科隔膜可预防术后心脏和近心大血管与胸骨后的粘连,从而减少再手术时的危险。使用了外科隔膜在术后出血、心包填塞、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隔膜 心包替代物 聚四氟乙烯 儿童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郅兴义 赵松 +2 位作者 张明堪 乔晨晖 胡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心腔粘液瘤的外科治疗郅兴义,赵松,张明堪,乔晨晖,胡伟(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心腔粘液瘤;手术治疗;体外循环心腔粘液瘤是原发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部位多见于左房腔,主要引起... 心腔粘液瘤的外科治疗郅兴义,赵松,张明堪,乔晨晖,胡伟(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心腔粘液瘤;手术治疗;体外循环心腔粘液瘤是原发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部位多见于左房腔,主要引起血流梗阻,血管栓塞。本院从1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粘液瘤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洪(综述) 伍治强(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514,共4页
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传统方法是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已转变为经肋间入路多孔或两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U-VATS)在胸部疾病的诊疗中得到... 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传统方法是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已转变为经肋间入路多孔或两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近年来,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U-VATS)在胸部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相较于经肋间入路U-VATS,剑突下U-VATS(subxiphoid U-VATS,SU-VATS)能够完整地显示前纵隔间隙,更好地暴露并保护双侧膈神经,彻底切除前纵隔脂肪组织,尤其是两侧心膈角的脂肪组织,并能完整显露并切除左无名静脉上方组织,同时,可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术后咳嗽及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肋间神经 膈神经 单孔胸腔镜 心膈角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洪(综述) 伍治强(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VATS已由多孔逐渐发展为以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为主的手术...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VATS已由多孔逐渐发展为以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为主的手术方式[1],且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2]。近年来,为避免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胸外科医生在肺部手术中开始采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subxiphoid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UV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胸外科医生 肺部手术 肋间神经 剑突下 肺部疾病 术后疼痛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完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安生 刘以尧 +6 位作者 段贵新 李秀贞 王伟 王康武 刘戈 张雷 宋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行选择手术方式,19例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2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术后3个...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行选择手术方式,19例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21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术后3个月利用肺癌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reatment-Lung,FACT-L)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胸腔镜组在身体状况(19.90±1.30 vs.17.10±1.40,t=6.533,P=0.000),情感状况(16.95±1.25 vs.14.15±2.05,t=5.147,P=0.000),功能状况(18.50±2.35 vs.16.45±2.45,t=2.694,P=0.025)及附加状况(20.40±2.35 vs.18.45±1.25,t=3.321,P=0.009)方面评分均高于开胸组,在社会及家庭状况方面两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评分高于开胸组(89.50±6.54 vs.81.40±6.25,t=4.004,P=0.003)。结论 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 开胸肺叶切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柴惠平 刘晓 +4 位作者 葛建军 张仁泉 高晴云 颜林洲 周久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 寻找减少或消除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45例 (A组 )食管癌患者 ,在食管癌切除加胃 食管残端吻合时 ,一期行预防性低位胸导管结扎术 (第 8胸椎水平以下 ) ;另 92例 (B组 )作对照组 ,仅做食管癌切... 目的 寻找减少或消除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 45例 (A组 )食管癌患者 ,在食管癌切除加胃 食管残端吻合时 ,一期行预防性低位胸导管结扎术 (第 8胸椎水平以下 ) ;另 92例 (B组 )作对照组 ,仅做食管癌切除加胃 -食管残端吻合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乳糜胸发生率 (A :1/ 45 ;B :9/ 92 ,P =0 0 3)、术后 48h胸腔引流量〔第 1个 2 4h :A :(2 5 4 33± 45 15 )ml,B :(4 93 6 1± 76 6 7)ml;第 2个 2 4h :A :(141 11± 2 5 5 3)ml,B :(32 3 39± 5 8 17)ml;P <0 0 5 )〕、3天内拨管率 (A :94 78% ;B :6 2 2 1% ,P =0 0 0 1)、并发症 (A :3/ 45 ,B :0 / 92 ,P =0 0 34)以及随访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A :0 / 45 ,B :9/ 92 ,P =0 0 3)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行预防性低位胸导管结扎术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导管结扎术 乳糜胸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微循环和红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亦江 房士琦 +2 位作者 李清泉 朱秉智 陈广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4-88,共5页
探讨和研究红细胞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血液保护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超微结构和甲皱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 探讨和研究红细胞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血液保护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超微结构和甲皱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集性增加以及异常红细胞的出现,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毛细血管阻塞、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红细胞损伤与体外循环时间、红细胞聚集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防治红细胞损伤和破坏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红细胞损伤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裕 陈亮 +4 位作者 潘世扬 朱全 张石江 陈亦江 夏文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游离DNA浓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和5天各时间点VATS组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TOS组(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围手术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却明显减轻了对机体的创伤、急性期反应和病人的痛苦,具有明确的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DNA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宝石 于长海 +3 位作者 刘颖 夏晖 李英杰 郭楠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d。本组...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3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5.7)岁;12例均无脓性胸液,支气管胸膜瘘确诊时间为术后4~17d。本组病例均在确诊后72h内再次手术,术中采用器械闭合支气管近端,术后配合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结果 10例痊愈出院,1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二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8~49d,平均31d。结论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配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胸膜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朝军 宋岚 +2 位作者 尹晓清 郭正宇 杨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b)增殖及α1(Ⅰ)型前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b)增殖及α1(Ⅰ)型前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α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1(Ⅰ)型前胶原合成。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1(Ⅰ)型前胶原合成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α1(Ⅰ)型前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IGFBP-3、VEGF、IL-6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蒲振业 陈亮 +2 位作者 朱全 潘世扬 秦雪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NSCLC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 目的:通过测定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NSCLC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NSCLC患者40例,分别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tVATS组)及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TOS组),每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外周血中IL-6、IGFBP-3、VEGF的含量,同时收集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与行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术前血清中的IL-6、IGFBP-3、VEGF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328,0.788,0.458);术后第1、3、5天的IL-6及VEGF水平tVATS组均低于TOS组;IGFBP-3水平术后3个时间点tVATS组均高于TOS组。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t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t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较开放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影响轻,对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较小,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 免疫抑制 IL-6 IGFBP-3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肌挫伤后家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正国 梁贵友 +3 位作者 李正勋 刘日辉 牛义民 周继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肌挫伤后家兔心肌细胞凋亡及其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50只,简单随机化摸球法分为4组,参考组(Reference,n=20)、对照组(Control,n=10)、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Sen,n=10)和心肌挫伤组(MC,n=10...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肌挫伤后家兔心肌细胞凋亡及其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50只,简单随机化摸球法分为4组,参考组(Reference,n=20)、对照组(Control,n=10)、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Sen,n=10)和心肌挫伤组(MC,n=10)。利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制备心肌挫伤模型,应用ELISA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应用TUNEL法并结合流式细胞术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对照组除不撞击胸部外,余处理均同MC组。结果MC组与Sen组在伤后4h血清cTnI含量均高于各自伤前及对照组相应时相点(P<0.05);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MC组和Sen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15.6860±0.6887)%和(5.5790±0.1917)%(P<0.05),凋亡率分别为(6.9320±0.6380)%和(3.0210±0.2540)%(P<0.05);与对照组比较,MC组的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光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而Sen组的Bcl-2蛋白表达光密度值高于MC组(P<0.05),Bax蛋白表达光密度值低于MC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有效的减少或抑制钝性心肌挫伤家兔心肌细胞的凋亡,对钝性心肌挫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抑制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心肌挫伤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BAX蛋白 CT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or Lewis与左胸后外侧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涛 骆金华 张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Lewis术(41例)和左...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Lewis术(41例)和左胸后外侧径路手术(80例)两组,比较总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 Lewis术在上纵隔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能准确表达术后的病理分期,指导下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食管癌 Ivor Lewis术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