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姚玉川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张亚历 姜泊 熊德鑫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果糖含量增高,而甘露醇含量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肠道通透性 乳果糖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但汉雷 孙凤蓬 +4 位作者 张亚历 陈村龙 潘德寿 万田摸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627份(4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 目的 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627份(4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要素化处理与分析。结果 完成了大肠息肉人群,年龄,部位分布与临床症状特点,临床病理对照,治疗效果评价,历年息肉检出情况统计分析。息肉癌变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数分析等多项研究,选出重点病例进行随访,结论 应用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病例管理和临床科研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是研制和开发病例管理系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信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计算机数据库 临床医学信息化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型上皮Fas表达的调节: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继德 白杨 +3 位作者 林焕建 张亚历 黄文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胃上皮Fas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应用ELISA法探讨Fas介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结果Hp感染胃粘膜上皮Fas阳性数和表达量均高于非感染者(P<0.05),Hp、IFN-γ及TNF-α单独或合用均能提高胃上皮Fas的表达,而胃上皮表面的Fas分子能够介导其IgM单抗引起的致细胞凋亡作用,IFN-γ可增强这种作用。结论直接或间接通过Th1细胞因子增加Fas表达进而损伤胃上皮细胞,是Hp致胃上皮损伤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机制 胃上皮损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4 位作者 王继德 杨云生 陈烨 张兆山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克隆的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克隆的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Hsp60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7.2%,并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所识别,用其免疫小鼠可产生抗该重组蛋白的抗体。结论Hsp60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疫苗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60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管起源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天明 潘石蕾 +2 位作者 刘晓霞 袁爱力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素(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 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素(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 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组织血管相连或不相连。结论 部分原发性肝癌血管可能起源于毛细血管化的癌旁肝血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D34 荆豆凝聚素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粘附素保守区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白杨 陈烨 +4 位作者 王继德 唱韶红 张兆山 周殿元 亚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2,共8页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 (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 0 72 (pYA2 4 8 AB)的免疫治疗效果 ,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 ,以确定X4 0 72 (pYA2 4 8 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 ,在该...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 (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 0 72 (pYA2 4 8 AB)的免疫治疗效果 ,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 ,以确定X4 0 72 (pYA2 4 8 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 ,在该模型中评价X4 0 72 (pYA2 4 8 AB)治疗Hp感染的效果 ,运用细菌培养法观察Hp根除率及定植量的改变 ,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亚型 ,IL 2和IL 4细胞依赖株的细胞测活法检测细胞因子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肠液中抗AB抗体产生情况 .结果表明 ,免疫治疗后疫苗治疗组根除率为 5 3 3% ,显著高于X4 0 72 (pYA2 4 8)和PBS对照组 (P <0 0 1 ) .未根除Hp的小鼠 ,疫苗治疗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1 )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小鼠脾CD4 +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时 ,发现疫苗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的比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 <0 0 5 ) ,而疫苗治疗组的比值又显著高于鼠伤寒菌对照组 (P <0 0 5 ) .进一步对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发现 ,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IL 2和IL 4明显升高(P <0 0 5 ) .同时 ,免疫治疗组与鼠伤寒菌对照组相比 ,IL 4增高明显 (P <0 0 5 ) .针对AB的抗体测定结果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粘附素保守区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治疗性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AlpA基因中四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白杨 但汉雷 +4 位作者 王继德 张兆山 S.ODENBREIT 周殿元 张亚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2-926,共5页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 (AB)是外膜蛋白 (OMP)和膜孔素 (porin)样成分 ,而...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鉴于Hp已证实的四种粘附素保守区 (AB)是外膜蛋白 (OMP)和膜孔素 (porin)样成分 ,而外膜蛋白和膜孔素样成分是优秀的疫苗候选抗原 .用PCR技术扩增AB基因 ,将其定向插入 pET 2 2b (+)载体 ,在BL2 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 .测序显示AB基因长 5 88bp ,编码 195个氨基酸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扫描分析 ,A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 2 2 5ku ,其重组蛋白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 2 9% ,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蛋白质纯度达 96 % .经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被AlpA免疫兔血清所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AlpA基因 黏附素基因保守区 克隆 表达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保守区蛋白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黏附作用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2 位作者 陈烨 王继德 周殿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保守区 (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 ,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 ,四唑盐比色法 (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保守区 (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 ,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 ,四唑盐比色法 (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 ,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 ,二苯胺 (DPA)法测定AB致T细胞凋亡率 ,光镜计数法研究AB抗体对Hp与胃癌细胞黏附的影响 .ELISA法共检测了 5 5份血清 ,以快速尿素酶实验 (RUT)作为平行对照 ,两法的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卡帕系数为 0 76.同时 ,低剂量AB即可刺激Hp+T细胞的增殖 .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 ,AB无明显调节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以及无明显致Hp-T细胞凋亡的作用 .AB抗血清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黏附 ,在光镜下表现为经抗AB兔血清预处理后 ,每细胞周围黏附的细菌数较免疫前兔血清预处理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研究表明AB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 ,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 ,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保守区蛋白 免疫原性 安全性 黏附作用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15
9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2 位作者 王继德 张兆山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方法采用缺失腺苷酸环化酶(△cya)、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及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asd)的鼠伤寒沙门菌(X4072)作为宿主,将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CAT插入A...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方法采用缺失腺苷酸环化酶(△cya)、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及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asd)的鼠伤寒沙门菌(X4072)作为宿主,将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CAT插入Asd+的组成型表达载体pYA248,通过两次转化引入宿主菌,构建表达过氧化氢酶基因平衡致死的减毒鼠伤寒沙门重组菌X4072(pYA248-CAT)。采用桥联法ELISA测定X4072(pYA248-CAT)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抗原性,参照Meacock的方法及重组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来确定重组菌株的稳定性,通过C57BL/6小鼠口服测定半致死量来确定重组菌的安全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过氧化氢酶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重组菌株X4072(pYA248-CAT)。桥联法ELISA测定表明重组菌X4072(pYA248-CAT)培养上清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高于菌体裂解液;重组菌pYA248-CAT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培养25代,随机挑选的重组菌全部都能生长,且在ELISA测定过氧化氢酶抗原时均显阳性;重组菌的生长曲线测定表明,X4072(pYA248)和X4072(pYA248-CAT)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口服重组菌株X4072(pYA248-CAT) 1.0×1010 cfu,30 d后C57BL/6存活率仍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过氧化氢酶 小儿 鼠伤寒沙门菌 感染 疫苗 环苷酸受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4种黏附素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序列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3 位作者 王继德 林焕健 张兆山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69-871,共3页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 V4.3c 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4种黏附素(BabA、AlpA、AlpB和HopZ)的保守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Hp黏附素的分子机制和免疫原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ANTHEPROT V4.3c 软件分析已证实的Hp4种黏附素蛋白序列,发现共同保守区(命名为CB),推导出其DNA序列,设计CB特异引物,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ET-22b(+)载体,构建保守区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4种黏附素共同保守区的重组质粒,测序显示CB基因长588 bp,该基因编码195个氨基酸,与4种黏附素保守区的同源性均达50%以上,ANTHEPROT V4.3c软件预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500,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原性和疏水性。BLAST分析了836 767个序列,与其同源性达40%的均为Hp序列。结论Hp4种黏附素存在同源性接近的保守区,表明其黏附作用可能有相似的分子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粘附素BabA重组蛋白菌株的构建及其粘附活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杨 唱韶红 +3 位作者 王继德 陈烨 张兆山 张亚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295,309,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粘附素BabA重组蛋白的候选菌株并测定其粘附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Hp染色体DNA上扩增粘附素babA2基因,将其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并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利用光镜计数法测定其粘附活性。结果DN...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粘附素BabA重组蛋白的候选菌株并测定其粘附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Hp染色体DNA上扩增粘附素babA2基因,将其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并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利用光镜计数法测定其粘附活性。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粘附素babA2基因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一致。在37 ℃诱导表达3 h后,粘附素BabA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8%,体外实验证实BabA参与了粘附过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p粘附素BabA的克隆,为深入研究其相关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粘附素 BabA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艰难梭菌A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傅思武 周殿元 +1 位作者 赖卓胜 薛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 :制备抗艰难梭菌A毒素的单克隆抗体 (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用纯化的艰难梭菌A毒素免疫BALB/c小鼠 ,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 / 0融合 ,采用间接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用ELISA检测mAb腹水的效价、相对亲和力和进行表... 目的 :制备抗艰难梭菌A毒素的单克隆抗体 (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用纯化的艰难梭菌A毒素免疫BALB/c小鼠 ,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 / 0融合 ,采用间接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用ELISA检测mAb腹水的效价、相对亲和力和进行表位分析 ;用Westernblot检测mAb的特异性。结果 :得到 6株杂交瘤细胞株 ,5C10株细胞分泌的mAb为IgG2a ,4B5和 8A1株细胞分泌的mAb为IgG1,其他 3株细胞mAb (2H7、3E9和 6G8)均分泌IgM。中和试验表明 ,所有的mAb均无中和活性。腹水mAb的效价均在 10 -4以上 ,其中mAb 2H7、6G8、5C10、4B5和 8A1具有共同的表位 ,而mAb 3E9识别的位点与其他 5株不同。mAb 8A1和 4B5的相对亲和力>10 5,其他 4株mAb的相对亲和力 >10 4。在非变性条件下 ,PAGE后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 ,6株mAb均可与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5 5× 10 4的A毒素产生反应 ;而在变性条件下 ,还原与非还原SDS PAGE后Westernblot均显示 ,6株mAb均可与Mr 为 5× 10 4~ 2 4× 10 4的A毒素产生反应。结论 :6株杂交瘤细胞株均能分泌抗艰难梭菌A毒素的特异性mA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A毒素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晚期复发鼻咽癌(NPC)的时辰化疗方案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杨兴龙 刘杰 柏敏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DDP联合5-FU的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在同时期化放疗应用过程中对晚期复发转移的NPC(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的疗效。方法:50例局部晚期复发转移的NPC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CC组:chrono-chemotherapy)2... 目的:对比观察DDP联合5-FU的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在同时期化放疗应用过程中对晚期复发转移的NPC(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的疗效。方法:50例局部晚期复发转移的NPC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CC组:chrono-chemotherapy)27例,常规化疗组(RC组:routine-chemotherapy)23例。均采用同时期化放疗措施。结果:CC组为27例,其CR率、有效率(CR+PR)分别为18.5%、66.7%,中位生存期12个月(3~20个月)。RC组为23例,其CR率、有效率(CR+PR)分别为8.7%、39.1%,中位生存期10个月(2.8~17个月)。两组CR率及有效率(CR+P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比较结果:RC组相对于CC组口腔炎、恶心、呕吐、脱发更多见(P<0.05),骨髓毒性反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DP联合5-FU的时辰化疗对晚期复发转移的NPC治疗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因此,同时期放疗与DDP联合5-FU的时辰化疗为晚期复发转移NPC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时辰化疗 顺铂 氟脲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谭晓华 张亚历 +1 位作者 姜泊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 利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时影响亚二倍体峰位置的因素。方法 用地塞米松诱导SD大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采用不同的固定剂、固定温度和时间,在悬浮缓冲液洗涤细胞时悬浮不同的时间,然后进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4... 目的 利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时影响亚二倍体峰位置的因素。方法 用地塞米松诱导SD大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采用不同的固定剂、固定温度和时间,在悬浮缓冲液洗涤细胞时悬浮不同的时间,然后进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4种不同的固定剂中,只有70%乙醇固定的胸腺淋巴细胞出现亚二倍体峰,而其它3种固定方法无亚二倍体峰出现;乙醇固定的温度以及细胞在悬浮缓冲液悬浮的时间对亚二倍体峰的位置有明显的影响,而固定时间的长短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不同的固定剂、固定温度和时间以及细胞在悬浮缓冲液悬浮的时间对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均有影响,但如条件掌握得当,PI染色是一种检测细胞凋亡的较好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和可以定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PI染色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现代医学的方法论与实践观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但汉雷 张亚历 张振书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8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现代医学 方法论 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重组粘附素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杨 陈烨 +4 位作者 林焕建 王继德 唱韶红 周殿元 张亚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82-884,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确定重组粘附素(rBabA)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粘附作用,探讨rBabA在幽门螺杆菌(Hp)疫苗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二苯胺法测定rBabA致T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rBabA抗体,MTT法测定T细胞对rBabA的增殖反应,...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确定重组粘附素(rBabA)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粘附作用,探讨rBabA在幽门螺杆菌(Hp)疫苗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二苯胺法测定rBabA致T细胞凋亡率,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rBabA抗体,MTT法测定T细胞对rBabA的增殖反应,光镜计数法研究rBabA对Hp与胃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rBabA无明显致BabA抗体阴性者T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且可刺激rBabA抗体阳性者T细胞的增殖;ELISA法共检测了38份Hp感染患者血清,rBabA抗体阳性率为18.4%。rBabA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粘附。结论研究表明rBabA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有望成为针对BabA2基因阳性Hp菌株疫苗研制中一种有效的新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重组粘附素 安全性 免疫原性 生物学 疫苗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的哲学思考——科学实质、理论体系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但汉雷 肖冰 张亚历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哲学 科学实质 理论体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金宝 王继德 +7 位作者 王群英 吕永慧 徐俊 叶方鹏 南清振 李良仁 任玥欣 张亚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rHpCAT)对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在分离培养正常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础上,利用FeSO4+H2O2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攻击制备结肠粘膜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预先加入rHpCAT并观察损伤... 目的探讨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rHpCAT)对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在分离培养正常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础上,利用FeSO4+H2O2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攻击制备结肠粘膜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预先加入rHpCAT并观察损伤减轻程度。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0.1 mmol/L)、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给药组(1×105、1×106、1×107 U/kg·b.w.)。培养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 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上述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MDA、LDH和MPO水平增高,CAT、GSH-Px和SOD含量减少。不同单位rHpCAT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DH释放,抑制MDA和MPO的形成,而使CAT、GSH-Px及SO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结肠粘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 结肠炎 氧化性应激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和B7分子表达的体外调节 被引量:3
19
作者 但汉雷 赵燕 +1 位作者 张健 张积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免疫共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表达的可调控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FITC-抗体直接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CM)检测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经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 目的研究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免疫共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表达的可调控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FITC-抗体直接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CM)检测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经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不同浓度(0、100、400、800IU/ml)和不同作用时间(0、12、24和48h)处理后HLA和B7表达及其变化。结果rhIFN-α2b在浓度小于1×103 IU/ml时对MCF-7/ADR细胞生长和增值无明显影响。经rhIFN-α2b(400IU/ml)处理,MCF-7/ADR细胞HLA和B7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ECR)有不同程度升高,以24h时比较明显。当不同浓度rhIFN-α2b(100、400、800IU/ml)处理24h后,MCF-7/ADR细胞HLA-Ⅰ表达的PECR由未处理时的(76.26±7.55)%升至(78.12±8.34)%、(87.84±12.45)%、(83.98±10.37)%(P<0.05);HLA-DR由未处理时的(13.92±5.23)%升至(24.26±9.02)%、(31.48±6.33)%、(30.00±4.68)%(P<0.005);B7-1变化不明显,分别为(2.42±1.28)%、(1.91±2.71)%、(3.33±3.92)%和(2.62±1.27)%(P>0.05);B7-2由未处理时的(1.28±0.81)%升至(3.01±2.44)%、(4.62±2.81)%和(8.68±4.45)%(P<0.05)。平均相对荧光强度(RLFI)以HLA-Ⅰ变化最为明显,由未处理时的57.77±7.55升至79.29±8.34、79.85±10.23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LA抗原 免疫共刺激分子 干扰素 多药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活检确诊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疑难性肝细胞癌(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但汉雷 赵燕 +3 位作者 张亚历 余力 张积仁 张振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采取疑难病例评析方法,报告并分析了2例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经过细针吸取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提出对于同时存在不典型的肝脏和骨病变的病例,应用细针吸取对骨病变进行活检... 采取疑难病例评析方法,报告并分析了2例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经过细针吸取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提出对于同时存在不典型的肝脏和骨病变的病例,应用细针吸取对骨病变进行活检,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有利于鉴别诊断,可以避免肝脏活检和对骨病变的手术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性肝细胞癌 骨肿瘤 病因学 细针吸取活检术 鉴别诊断 HCC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