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磊磊 刘俊 +2 位作者 黄晓夏 刘涛 滕勇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扰,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和精准微创的临床技术手段,可针对特定神经根进行精准干预,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周围环境而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如精确定位要求、药物选择、潜在风险及并发症、不同患者群体间的疗效差异等。本文对SNRB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 腰痛 腰骶神经根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损伤致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周楚昕 王栋 +3 位作者 高楚 王迪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9-647,共9页
目的:探索建立并验证一种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的大鼠尾椎终板损伤致椎间盘退变的模型。方法:SD大鼠32只,年龄2个月,雄性,体重180~220g。随机挑选24只,通过腹腔注射麻醉后,使用手术刀沿尾6椎体下缘切入,损伤一侧软骨终板,分别在造模当天... 目的:探索建立并验证一种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的大鼠尾椎终板损伤致椎间盘退变的模型。方法:SD大鼠32只,年龄2个月,雄性,体重180~220g。随机挑选24只,通过腹腔注射麻醉后,使用手术刀沿尾6椎体下缘切入,损伤一侧软骨终板,分别在造模当天、造模2周与造模4周进行取材,分别为造模当天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余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使用手术刀划开皮肤后缝合。通过Micro-CT对骨性终板进行观察,截取矢状面图像,测量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术段椎间盘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番红固绿(safranin Ofast green,SO)染色、TUNEL染色(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通过HE、SO染色观察髓核、纤维环结构与终板损伤情况,通过SO染色对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评分,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通过TUNEL染色计数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icro-CT显示造模2周后椎体骨性结构整体保持完整,终板厚度增加,骨性终板结构相对完整,但其中出现大片缺损,椎体出现扁平化倾向,周围出现大片骨赘。假手术组、造模当天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椎间盘高度指数分别为(9.29±0.74)%、(9.20±1.64)%、(6.05±1.30)%、(5.10±1.15)%,造模组2周组、造模4周组椎间隙高度均显著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HE染色显示,造模当天组终板形态与假手术组相似;造模2周后,即可见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孔隙率下降;造模4周时终板损伤更为明显,软骨终板向椎间盘侧突起,孔隙基本消失,纤维环、髓核呈退变表型,纤维环板层结构破坏紊乱,髓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基质纤维化。组织学评分显示:假手术组6.8±0.64分,术后当天6.8±1.36分,造模2周12.0±0.80分,造模4周13.0±1.20分。其中,造模后2周组和4周组椎间盘退变显著,假手术组、造模当天组与造模4周组间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占比(4.43±0.46)%,造模当天组(5.82±0.90)%,造模2周(12.07±1.57)%,造模4周(98.26±4.34)%,两造模组相比于假手术组,其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得大鼠尾椎椎间盘软骨终板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可导致软骨终板损伤,进而诱发椎间盘退变,其造模效果快速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终板损伤致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软骨终板损伤 腰痛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乳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欧阳飞 王阳 +4 位作者 陈瑜 裴国清 王陵 张扬 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3-914,共12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骨是乳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转移病例的70%。乳腺癌骨转移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给患者身体活动带来极大不便,影响生活质量。转...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骨是乳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转移病例的70%。乳腺癌骨转移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给患者身体活动带来极大不便,影响生活质量。转移性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乳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以识别具有高骨转移风险的患者。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来预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年—2015年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数据,并通过最小绝对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筛选,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本研究使用决策树、弹性网络、K最近邻、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限梯度提升等9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随机搜索和5倍交叉验证调整模型超参数,构建乳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得到最优模型,并基于最优模型分析变量的重要性。最后,应用最优模型建立预测乳腺癌骨转移风险的网络计算器。本队列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纳入10106例乳腺癌患者,训练集7073例患者,验证集3033例患者,在这两个队列中,分别有4494例(63.5%)和1927例(63.5%)患者发生骨转移。种族、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N分期、肺转移、放疗、化疗、手术是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训练集和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综合ROC曲线的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等评价指标发现极限梯度提升算法优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最后,本研究利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构建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网络计算器,链接为https://bcbm.shinyapps.io/DynNomapp/。结论:本研究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作出更合理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网络计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6例严重颈脊髓创伤合并四肢瘫患者的术后生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意鹏 张扬 +4 位作者 黄鑫怡 邱海洋 刘大铭 吴子祥 雷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 分析颈髓创伤所致四肢瘫患者(ASIA分级A级或B级)术后的累计生存率和死亡风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生存时间和结局的协变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 目的 分析颈髓创伤所致四肢瘫患者(ASIA分级A级或B级)术后的累计生存率和死亡风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生存时间和结局的协变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颈段脊髓损伤致四肢瘫患者(ASIA分级A和B级)的临床资料。利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估计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一分组变量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76例患者,其1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92%、71.77%和65.07%,死亡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60.88±94.23)d,中位生存时间为198 d(Q1,25;Q3,688)。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高龄(>5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ICU维持>72 h、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是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此外,在手术入路这一变量的亚组间分析中,前路手术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路手术(P=0.01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龄(>5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高度关注高龄CSCI四肢瘫患者,对患者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管理亦应尤为小心。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四肢瘫 生存分析 颈椎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压电涂层多孔钛合金材料对巨噬细胞增殖及其破骨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陈瑜 欧阳飞 +3 位作者 吴昊 王陵 石磊 雷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8-245,共8页
目的探索钛酸钡压电涂层钛合金材料对巨噬细胞增殖及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钛酸钡涂层多孔钛合金(PTB)和单纯多孔钛合金(PT)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micro-CT、SEM、EDS等观察了解钛酸钡涂层多孔钛合金材料的表面特征;通过循环负载... 目的探索钛酸钡压电涂层钛合金材料对巨噬细胞增殖及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钛酸钡涂层多孔钛合金(PTB)和单纯多孔钛合金(PT)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micro-CT、SEM、EDS等观察了解钛酸钡涂层多孔钛合金材料的表面特征;通过循环负载装置制备材料提取液,在动态负载条件下进行RAW264.7细胞-材料共培养,采用SEM、CCK-8、AM-PI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增殖活性;利用RANKL对与钛酸钡压电涂层多孔钛合金材料动态负载共培养后的细胞进行破骨分化诱导及TRAP染色,观察分析钛酸钡涂层多孔钛合金压电材料对破骨分化的影响。结果micro-CT显示涂层对总体结构影响不大,SEM显示表面钛酸钡涂层致密、形态规整、结合紧密,EDS显示钛酸钡涂层元素组成合理、分布均匀,材料压电系数(d33)测量显示PTB组压电系数接近天然骨。CCK-8显示两组材料动态提取液细胞毒性等级为Ⅰ级,SEM显示两组表面细胞生长状态良好,Calcein-AM/PI染色显示PTB组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增殖活力,流式凋亡显示两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骨诱导结果显示PTB组细胞总数较多、破骨细胞计数和占比均下降。结论钛酸钡涂层多孔钛合金材料,可在负载条件下形成局部微电场,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破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合金 钛酸钡 RAW264.7细胞 破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层黏接剂用于湿环境下骨黏接及促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刘大铭 张扬 +5 位作者 杨晓江 杨意鹏 黄鑫怡 邱海洋 姬宇飞 雷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使用聚乙烯醇、单宁酸、羟基磷灰石,制备具有湿环境下骨黏接能力及促骨修复能力的新型凝聚层黏接剂并验证其效果。方法以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为对照组,制备两款新型凝聚层黏接剂,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测量3种黏接剂在湿环境下的... 目的使用聚乙烯醇、单宁酸、羟基磷灰石,制备具有湿环境下骨黏接能力及促骨修复能力的新型凝聚层黏接剂并验证其效果。方法以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为对照组,制备两款新型凝聚层黏接剂,使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测量3种黏接剂在湿环境下的骨黏接效果。使用CCK-8法和活死染色评估3种黏接剂浸提液对MC3T3-E1细胞的影响。将3种黏接剂植入兔股骨缺损,使用显微CT对其骨修复能力进行体内实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VA@TA、PVA@TA@HA两种凝聚层黏接剂,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确定了合成的有效性。两种凝聚层黏接剂在湿环境下的水下黏接强度[(70.2±2.1)kPa、(63.3±2.6)kPa]高于氰基丙烯酸酯的[(22.6±3.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K-8法及活死染色均证明了PVA@TA、PVA@TA@HA黏接剂浸提液培养条件下MC3T3-E1细胞的增殖情况好于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浸提液。显微CT定量分析证明了PVA@TA@HA黏接剂植入骨缺损后,新生骨生长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体现出更优异的促骨修复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以聚乙烯醇、单宁酸、羟基磷灰石为基础的凝聚层黏接剂,相比于传统的氰基丙烯酸酯黏接剂,具有更优异的湿环境下骨黏接性能及促骨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层 湿环境 骨黏接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牙颌模型的研究及自主研发数字化牙颌颅颈模型的探索
7
作者 黄景辉 张俊华 +1 位作者 鹿蕾 于世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现今的数字化牙颌模型缺乏整体性、一致性和精准性,限制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教学和临床中的应用。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制作数字化牙颌模型,但模型数据的本土化、精细化和标准化仍显不足,限制了数字化模型在我国口腔教学的推广应用。文... 现今的数字化牙颌模型缺乏整体性、一致性和精准性,限制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教学和临床中的应用。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制作数字化牙颌模型,但模型数据的本土化、精细化和标准化仍显不足,限制了数字化模型在我国口腔教学的推广应用。文章报道基于国人解剖数据,初步制作完成的精细、标准化和可多形式应用的三维牙颌颅颈数字化模型,有望助力今后口腔医学教学质量和临床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解剖模型 口腔 教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宁君 翟惠敏 +3 位作者 周瑾 赵婷 梁思静 杨慧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构建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小组讨论和德尔菲法确定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 目的构建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小组讨论和德尔菲法确定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分别为100%、95.23%,专家权威系数为0.882、0.913,Kendall’s W系数为0.250、0.304(均P<0.01)。建立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中医专科开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系统、全面,针对性强,可为中医专科开业护士的培养、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专科 开业护士 核心能力 层次分析法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丹参川芎嗪治疗对TXA2/PGI2、骨代谢及应激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史晓娟 杨卫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006-1009,1014,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丹参川芎嗪治疗对TXA2/PGI2、骨代谢及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给予丹参川芎嗪...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丹参川芎嗪治疗对TXA2/PGI2、骨代谢及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给予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的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天时,测定血清中TXA2/PGI2平衡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应激激素的含量及外周血中应激分子的表达量。结果:与组内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6-ketoPGF1α、t-PA、PICP、BALP、OCN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XB2、PAI-1、D-D、β-CTX、RANKL、NE、COR、ANG-II的含量及外周血中NF-κB、HSP7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6-keto-PGF1α、t-PA、PICP、BALP、OCN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TXB2、PAI-1、D-D、β-CTX、RANKL、NE、COR、ANG-II的含量及外周血中NF-κB、HSP70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股骨近端骨折术后丹参川芎嗪治疗能够调节TXA2/PGI2平衡、改善骨代谢、减轻应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丹参川芎嗪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代谢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9
10
作者 甘璐 李沫 +3 位作者 罗卓荆 张世磊 李新奎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长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长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173例颈椎OP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悬吊固定的患者为A组,共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59.8±8.9岁,病程112.7±4.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0.5±1.0分,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为40.6°±1.6°,椎管矢状径为15.5±2.5mm,随访时间83.2±8.8个月;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患者为B组,共97例,其中男58例,女39例,年龄61.9±6.0岁,病程113.1±4.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1.5±1.9分,颈椎ROM为41.8°±3.6°,椎管矢状径为16.3±3.0mm,随访时间81.2±9.8个月。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减退、步态不稳、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髓性症状和体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测量颈椎ROM和椎管矢状径,计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ROM丢失和椎管矢状径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术前JOA评分、颈椎ROM、椎管矢状径和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215±20ml,手术时间为1.7±0.6h,平均住院费用为5.6±0.8万元,术后4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8例发生轴性痛,1例再关门;B组术中出血量217±17ml,手术时间为1.8±0.5h,平均住院费用为7.8±1.4万元,术后7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10例发生轴性痛。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性低于B组(P<0.01)。末次随访时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53.23±13.76)%,B组为(54.22±1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ROM丢失8.3°±5.2°,B组为12.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管矢状径改善率为(28.89±4.33)%,B组为(37.74±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和丝线悬吊固定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均可达到满意的长期疗效。钛板固定可以更好地维持椎管矢状径的良好状态;悬吊固定在术后长期颈椎ROM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且住院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悬吊固定 微型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用于胸主动脉受累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海 栗向东 +3 位作者 李小康 石磊 赵军刚 郭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1-475,共5页
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其仅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4%~9.4%[1~3].目前国际肿瘤学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O)将其定义一种交界性原发... 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其仅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4%~9.4%[1~3].目前国际肿瘤学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O)将其定义一种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并可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4].脊柱GCTB目前尚无公认的类似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骨肉瘤或者软组织肉瘤的分期系统.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及研究者更习惯将GCTB分为可切除及不可切除两种类型[5、6].2020年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骨巨细胞瘤诊疗指南将这种分期方法作为Ⅱ级推荐,其中将不可切除型又分为手术困难及不可切除两类.脊柱GCTB由于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脊髓及大血管,大多数研究者将其归属于不可切除范畴[7~9].按照CSCO骨巨细胞瘤诊疗指南外科治疗的选择策略,对于术前评级为不可切除的GCTB,应用地舒单抗等骨靶向药物治疗后,整块切除术仍然被作为Ⅰ级推荐(2A类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软组织肉瘤 疾病分类 分期系统 肿瘤学 原发肿瘤 胸主动脉 分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激光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智昊 王哲 胡学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7-462,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会导致永久的运动功能丧失和感觉障碍,既往围绕其修复与再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进展缓慢且存在争议,对其的治疗仍是尚待解决的难题。弱激光治疗通过波长600~1000nm(红光至近红外光)的低能量激光照...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会导致永久的运动功能丧失和感觉障碍,既往围绕其修复与再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进展缓慢且存在争议,对其的治疗仍是尚待解决的难题。弱激光治疗通过波长600~1000nm(红光至近红外光)的低能量激光照射生物组织产生非热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障碍 低能量激光照射 脊髓损伤 近红外光 弱激光治疗 修复与再生 进展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设计与思考
13
作者 黄鑫怡 雷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67,共7页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该技术推出的30余年来伴随着两代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发展。而诞生于21世纪的第2代粘弹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目前仍在持续开发中,每款假体独特的设计带来的临床效...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该技术推出的30余年来伴随着两代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发展。而诞生于21世纪的第2代粘弹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目前仍在持续开发中,每款假体独特的设计带来的临床效果也各不相同。文章着眼于粘弹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各式设计,讨论主要优缺点并评估其应用发展潜力,以期为现有假体的优化提供参考见解,并对新一代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发展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 颈椎间盘置换 粘弹性 设计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医生的能耐与无奈
14
作者 杨晓江 王健 雷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3期399-400,406,共3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外科医生的技能愈加提高。但也由于技术发展、大众认知及法规建设的局限性,如今的外科医生也有着种种的无可奈何,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外科医生的技能愈加提高。但也由于技术发展、大众认知及法规建设的局限性,如今的外科医生也有着种种的无可奈何,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外科医生自身的完善与进步,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包容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与落实。只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外科医生的能耐,减少外科医生的无奈,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生 能耐 无奈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