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TFAM通过上调ROS/ADAM17促进可溶型MICA生成抑制NK细胞杀伤人肝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丹 何元方 +2 位作者 周幸春 邢金良 刘晓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探索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下调促进肝癌细胞逃避自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TFAM的表达,分析肝癌组织中TFAM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TFA... 目的探索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下调促进肝癌细胞逃避自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TFAM的表达,分析肝癌组织中TFAM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TFAM稳定干涉及过表达的肝癌细胞株,与NKL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可溶性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sMICA)水平及NK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膜MICA的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共培养的NKL细胞杀伤活性。调控共培养上清中sMICA的含量后,ELISA及LDH试验检测细胞因子及NKL细胞杀伤功能是否受到影响。调控TFAM干涉或过表达肝癌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表达,ELISA检测sMICA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TFAM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且TFAM低表达肝癌患者其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显著低于TFAM高表达肝癌患者。敲低肝癌细胞TFAM后,细胞膜型MICA水平显著降低,而培养上清中的sMICA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及ADAM17的表达均显著增强;肝癌细胞过表达TFAM后则相反。将TFAM稳定干涉的肝癌细胞与NKL细胞共培养后可显著降低NKL细胞活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杀伤功能,反之,与TFAM过表达的肝癌细胞与NKL细胞共培养后其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杀伤功能均显著增强。在肝癌细胞与NKL细胞共培养上清中加入MICA中和抗体,可显著恢复肝癌细胞TFAM干涉所导致的NKL细胞活性抑制及杀伤功能减弱;在共培养上清中加入重组MICA后,TFAM过表达所致的NK细胞活化及杀伤功能增强被显著抑制。敲低TFAM引起sMICA生成增加,但中和ROS或者敲低ADAM17后,可显著抑制sMICA生成;TFAM过表达导致sMICA生成减少,加入过氧化氢(H2O2)或者过表达ADAM17后,可显著增加sMICA生成。结论敲低TFAM上调ROS/ADAM17通路促进sMICA生成,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 活性氧(ROS)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 可溶性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sMICA) 自然杀伤(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4(COX4)通过增加CXCR4表达促进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冲 吴丹 +3 位作者 何元方 周幸春 张静 杨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8-925,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4(COX4)表达下调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COX4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肝癌组织中COX4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小干涉RNA(siRNA)敲低SNU-...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4(COX4)表达下调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COX4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肝癌组织中COX4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小干涉RNA(siRNA)敲低SNU-739及SNU-368肝癌细胞COX4的水平,Transwell^TM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细胞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细胞CXCR4蛋白水平,Mitosox染色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利用还原剂N-乙酰半肮氨酸(NAC)降低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CXCR4蛋白水平的改变.利用AMD3100抑制CXCR4作用,Transwell^TM法检测敲低COX4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COX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OX4低表达与肝癌TNM分期晚,分化程度差显著正相关,COX4表达水平越低的患者预后越差,复发率越高.敲低肝癌细胞COX4水平后,肝癌SNU-739细胞及SNU-368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细胞内线粒体ROS水平及细胞CXCR4水平均显著升高.还原剂NAC可显著降低COX4干涉所诱导的CXCR4表达上调.抑制剂AMD3100可显著抑制COX4干涉所介导的侵袭能力增强.结论敲低COX4水平上调线粒体ROS水平增强CXCR4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4(COX4) 活性氧(ROS) 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乔晓婷 倪子薇 +5 位作者 焦方正 冯天保 姜小峰 李琦 阮彩莲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焦虑症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全面精确阐明。大量数据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调节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内侧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等特征。本综述首先阐述啮齿动物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结构与神经元亚型... 焦虑症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全面精确阐明。大量数据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调节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内侧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等特征。本综述首先阐述啮齿动物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结构与神经元亚型,其次分析焦虑症患者mPFC的神经通路与神经递质调节焦虑的关系,旨在解析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症发病的内部联系,为后续研究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焦虑 神经递质 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H19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活性参与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滑膜炎症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羽淇 刘楠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H19)对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功能及对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FLS,利用过表达腺病毒和小干扰RNA(siRNA),分别上调和下调RA FLS的H19表达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H19)对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功能及对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FLS,利用过表达腺病毒和小干扰RNA(siRNA),分别上调和下调RA FLS的H19表达水平,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RA FLS增殖、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RA FLS迁移能力;建立小鼠CIA模型,关节局部注射H19短发夹RNA慢病毒(LV-sh-H19),通过测量足厚度、关节炎指数和HE染色评价疾病进展。结果H19促进FLS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注射LV-sh-H19的模型小鼠踝关节结构良好,关节局部有较少免疫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敲低H19能够缓解CIA小鼠的关节炎症。结论H19通过促进FLS活化参与CIA小鼠滑膜炎症和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H19)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策略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倩雯 杨雁灵 王亚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5-2938,共14页
线粒体(mitochondria)承担细胞有氧呼吸功能,神经系统作为机体巨大耗能组织高度依赖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靶向线粒体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策略已成为前沿和热点。其中,线... 线粒体(mitochondria)承担细胞有氧呼吸功能,神经系统作为机体巨大耗能组织高度依赖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靶向线粒体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策略已成为前沿和热点。其中,线粒体移植(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被认为有巨大治疗潜能。线粒体移植是将外源性健康线粒体以直接或间接方式移植进入受损机体,通过改善神经系统线粒体功能,最终达到改善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本篇综述回顾了线粒体移植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移植策略、细胞和分子机制及面对的挑战,以期为临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线索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移植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 纳米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行为学检测方法在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瑞青 吴菲菲 +5 位作者 张昆龙 刘慧 李淑娇 王亚云 杨雁灵 王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小脑共济失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且临床治疗措施有限。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研究,通常采用啮齿动物作为研究模型,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也在模型动物中得到广泛证实。因此,对小... 小脑共济失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且临床治疗措施有限。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研究,通常采用啮齿动物作为研究模型,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引起的行为异常也在模型动物中得到广泛证实。因此,对小脑共济失调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小脑共济失调疾病的相关机制。传统动物行为学检测,如旷场实验、平衡木实验和转棒实验等,已用于啮齿动物研究多年,但在检测小脑共济失调行为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亟需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小脑共济失调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小脑共济失调行为学检测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小脑共济失调疾病、动物疾病模型、行为学实验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共济失调 动物疾病模型 动物行为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